大人的療癒展
千窯一夢,瓷火鍊金:烈焰淬鍊泥土,雕琢匠人一生執念

千窯一夢,瓷火鍊金:烈焰淬鍊泥土,雕琢匠人一生執念

  • 定價:520
  • 優惠價:79410
  • 優惠期限:2025年06月26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瓷器不只是器物,更是文化與時代的見證
親歷製瓷全過程,感受千年技法的匠心美學

融合歷史、工藝與美學的深度探索
見證傳統技藝的手工之美

  ➤深入瓷器世界,體驗手工之美
  本書融合了個人經歷、工藝探索與文化研究。作者原本在海關工作,出自對瓷器的熱愛,毅然決然辭職前往景德鎮,親身投入製瓷行業。多年來,他不僅親手製作瓷器,還潛心研究陶瓷工藝,最終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匯聚成本書,以簡潔流暢的文字,帶領讀者走進陶瓷世界,體驗從泥土到瓷器的蛻變,讓傳統工藝的魅力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

  ➤兼具理論與實踐的入門指南
  本書不同於一般的陶瓷學術專著,而是從實踐角度出發,兼顧理論與工藝細節,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瓷器的製作流程。從選泥、拉坯、刻花、施釉到燒製,每一個環節都詳實記錄,輔以作者自身經驗與感悟。書中涵蓋了傳統陶瓷技法,更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傳承與創新,讓古老技藝在當代生活中發揮新的價值。

  ➤文化視角與美學思考
  瓷器是承載著深厚文化意涵的一種手工藝。本書從歷史、美學、工藝三個層面解析瓷器的魅力,探索其在不同時代的演變與影響。透過本書,讀者不僅能理解陶瓷的製作過程,還能對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有更深刻的體會。

  ➤適合各類型讀者的實用讀物
  無論是對陶瓷感興趣的初學者,還是希望深入了解工藝細節的愛好者,都能在書中有所收穫。初學者能夠透過生動的敘述領略瓷器之美,而陶瓷研究者則能獲得更多技術層面的啟發,讓讀者走入瓷器的世界。

  ➤讓傳統工藝在當代綻放新光彩
  從生活美學到文化認同,瓷器不僅是一種器物,更是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隨著科技發展,許多傳統手工藝面臨挑戰,而本書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到瓷器的獨特魅力,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傳承與創新,重新認識手工藝的價值,在日常生活中發掘瓷器的獨特之美。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融合理論與實踐的陶瓷入門之作,帶領讀者深入景德鎮的瓷器世界,揭示製瓷工藝、文化與美學。作者以親身經歷為線索,細緻講述瓷器製作的背後故事。全書強調文化研究與工藝實踐的並重,透過生動的敘述,展現瓷器的深厚底蘊,讓讀者在欣賞瓷藝之美的同時,感受到工匠精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涂睿明


  資深瓷器研究者、作家,深耕於傳統陶瓷文化的傳承與推廣。著有《撿來的瓷器史》、《古瓷之光》、《紋飾之美》等作品。
 

目錄

序言
創作中的每一個人
手工茶杯的背後
從傳統到創新,窯火中的故事
手工藝背後的默默奉獻
在瓷土中塑造的夢想
 

序言

  這本書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2010年,我從海關辭職來景德鎮做瓷器,當時就覺得要寫一本給陶瓷愛好者的入門書。因為自己的學習過程缺少好的指引,所幸能理論結合實踐,少走了很多彎路。於是陸續寫下一些文字,在同行間還算受歡迎。但也不知道會是怎樣的一本書,何時會出版。更不會想到,後來接二連三出版了五本書。如今,這本書,也是我的第六本書即將出版。

  其實寫作對我而言,也是個學習過程。我後來的每本書,雖然始終圍繞陶瓷,寫法不同,內容各異,有歷史,有文化,有美學。每次寫完,都會覺得收穫豐富。

  這也因為瓷器實在太豐富。說不盡,寫不完。

  更因為我還在不斷地做瓷器。

  所以有了本書。當然,還會有三有四。這將成為一個系列。

  它聽起來很像武功祕笈,也的確有人因此而倍感失望,覺得太淺顯,沒看到「絕世武功」。但其實我是寫給一般讀者看的,儘管對於工藝,我的講述也遠比古人詳盡細緻。一般讀者能看到瓷器製作的種種故事,背後的酸甜苦辣。他們或許會因此喜歡上瓷器,懂得瓷器。

  我相信這還能讓愛好者、研究者和製作者得到一點啟發,就是文化研究和工藝實踐要雙管齊下:兩條腿走路才能更穩,更快。

  它甚至會影響或改變你的生活軌跡。某天有讀者留言,說就是因為讀了我的書來景德鎮做瓷器。這讓我倍感欣慰與振奮。

  這或許是對一位作者最大的獎賞和鼓勵。

  所以,我還會繼續做瓷器,還會繼續寫下去。

  也希望,你能讀下去。

涂睿明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63439
  • 規格:平裝 / 198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鈴鐺花開 我們怎麼這麼熱愛鈴鐺杯
 
歷史上最著名的杯子當然是成化的鬥彩雞缸杯和永樂的青花壓手杯,不過這兩款杯子起初都不是茶杯。茶杯中最著名的其實是斗笠杯,在宋代已是聲名大噪,不過在現代茶道的使用中,斗笠杯的缺點也比較明顯,就是口面太寬,不易聚香。當然因為器形實在很好看,仍是大受歡迎。
 
而經典的器形中,鈴鐺杯實在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典範。鈴鐺杯只是聽名字,都可以想像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倒置的鈴鐺。當然鈴鐺只是迷你的大鐘,所以也有叫仰鐘杯。不過鐘給人過於沉重的感覺,不如鈴鐺來得輕靈。
 
鈴鐺杯的外壁呈S形,展現出優美的曲線,身材高挑,優雅迷人。口沿雖然外展,卻不過分,杯身仍然易於聚香。品茗之時,不論拿捏、品飲,無不恰到好處。
 
不過一款杯形成為定式,大受歡迎,必然成為一個正規化,在其基礎上,產生萬千的變化,最為著名的就是高鈴鐺,把杯身大大地拉長,變得更為優雅,如細腰美人,迷倒眾生。
 
其他的,也無非是在這個杯形上,增一分,減一分,雖然古人有美人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的說法,那不過是理想的表達。美沒有終極的標準。如果一旦真有終極的美,只剩了唯一,世界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做上幾款不同的鈴鐺杯,高矮胖瘦,各有各的韻味。
 
標準形
 
像紫砂中的水平壺或倒把西施,標準的鈴鐺杯實在是經典。像所有傳統的經典,即使是初學的匠人完成的製作,看上去也都不錯。不過細究起來,又不那麼容易。
 
鈴鐺杯外壁的S形,柔美中要有挺拔,過則扭捏作態,平則僵硬死板。線條的控制要精準,還需要有結構上的支撐,整個杯壁的厚度不是完全的一致,一些部位要厚,增加支撐力,一些部位要薄,減少壓力,控制得不好,看上去外形很美,燒出來,就垮了,失了精神,甚至會嚴重的變形。這不但需要經驗,對技術本身也是個不小的考驗,畢竟,杯壁本就很薄。
 
高鈴鐺
 
高鈴鐺就是把鈴鐺杯拔高。很有現代時裝模特兒的意思,畫裡面,叫八頭身,或九頭身,就是模特兒的身高是頭高的八倍或九倍,修長挺拔,是好身材的象徵。
 
歷史上,高鈴鐺杯在官窯中反覆出現,誇張的時候,可以有兩個標準鈴鐺杯的高度。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顯化冥想的力量:高寶心靈覺醒電子書展,參展書8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健康計劃展
  • 春之味
  • 靈性療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