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臺灣的「外傷重症中心」
──陳瑞杰 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前臺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
傅志遠醫師是一位優秀急症外傷外科醫師,我們一起在林口長庚、中醫附醫、北醫萬芳三家醫學中心,共同打拚了近十年。他在《拚命》這本書記錄了許多重大外傷的案例,並以生動感人的筆觸,帶領讀者深入外傷急救,從診斷到治療,再到康復的每一個環節。傅醫師的故事不僅談及醫療技術的挑戰,更是深刻探討醫病關係、家庭倫理和生命價值的面面觀。
近期,Netflix《外傷重症中心》是一部以外傷醫療為主題的韓國劇集,敘述一位有戰地經驗的醫師,帶動急診外傷醫療改革,建立頂級外傷重症中心的故事。劇集通過生動的劇情和緊張的場景,展示了醫療工作者在面對緊急情況時的專業技能和團隊合作精神。Netflix韓國劇集《外傷重症中心》,也引起臺灣社會與醫界廣泛的討論,以為臺灣外傷醫療遠落後於韓國。
其實,臺灣外傷醫療發展遠早過韓國,各大醫學中心以林口長庚為例,於一九九一年成立外傷科,建立以多重外傷即時治療之跨團隊科別,因位於高速公路旁的地利之便,快速累積大量治療經驗,導入許多國際創新技術,如本書中提及:動脈血管栓塞術、損傷控制手術、外傷非手術療法、血管神經重建、顯微重建手術等。加上引進美國高級外傷救命術訓練,以及系統性外傷個案登錄,並積極於國際期刊論文發表。二○○○年前,已然全面改寫臺灣外傷醫療之成績。二○○五年後,又由於邱小妹自臺北不當轉院至臺中沙鹿治療,更引發後續由衛福部出面,主導臺灣外傷系統建制與全國性的定期急重症評鑑。
外傷其實是一種疾病,有特定族群、致病機轉,且可透過預防來減輕傷害或減少死亡。同時它也是與時間賽跑的疾病,如果無法於最短時間內,送達有能力治療的院所救治,將導致許多年輕生命的隕歿與家庭的破碎。外傷系統是每個國家社會之重要安全網,臺灣已依分區建立急重症外傷照護網絡,專責處理困難複雜外傷病人,也已將「事故傷害」於國內十大死因排行,由二○○○年前第四名,於二○二三年降為第九名。但在現今複雜多元的社會中,外傷醫療團隊背負著極大高壓與辛勞,需要社會大眾、政府、醫界,大家共同來珍惜維護。
最後,希望各位能透過本書,一同來體恤當今系統中不完美;同時也鼓勵外傷急症同好們,在面對衝擊時,除了治病,更要堅持對生命的尊重。Netflix韓國劇集《外傷重症中心》的高收視率,對臺灣是一個很好的啟發。我以一位臺灣外傷醫療老兵身分,誠摯呼籲各界來支持將傅醫師《拚命》這本書,改拍成類似劇集。不僅可以展現本土醫療實力,激勵年輕族群投入,讓民眾同理醫者的付出,醫病更和諧,臺灣更好。
二○二五年三月十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