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繁華三千:在電影中遇見佛陀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三千繁華,彈指一瞬,
戲夢人生,如何參透?

  好電影必有好佛法!從主流院線片到動畫片、科幻片與超級英雄電影,本書精選三十四部廣受歡迎的電影,融入《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等佛典精華,進行佛經與世間電影的雙向對話,生動詮釋佛法妙義。    

  李治華老師曾經查閱上千筆資料,只為寫好一篇影評,使讀者在每部電影中得到一部經典、一段經文或一套佛學理論的精髓,在解析引人入勝的精彩劇情時,菩提法義也在其中靈動輝映。

  ▍活學活用佛經佛法

  網絡資訊、人工智能、虛擬世界大行其道,唯有與當代流行文化接軌,佛法才得以落實在現代生活中。而普受大眾歡迎的電影最能反應時代潮流,透過佛法主題與世間電影的對照,從多元課題、人物情節、心理行為、環境布景、藝術表現等,在在顯出佛法在世間、觸目皆是道,生活中處處能活用佛法!

  你若是電影主角,將如何以佛法面對命運挑戰?
  邀您一同在光影世界中,遇見佛陀的智慧!

  「電影與佛法的碰撞,使愛看電影的人看到了電影中未見的深度,品嘗到菩提法味如何在喜怒哀樂的生命中滋潤流動;而不看電影的人也因李老師巧妙的運用電影情節,使深奧難懂的佛法義理豁然開解,乃至因此而活懂了佛法。」——陳琪瑛〈推薦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治華


  輔仁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專任教師,華梵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華嚴專宗研究所、金城講堂、法鼓山中山精舍兼任教師,法鼓山《人生》雜誌「電影與人生」專欄作家。曾任:華梵大學佛學系主任、楞嚴學會執行長,及圓光佛學研究所、蓮華佛學研究所、華梵文教基金會、法鼓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法鼓山臺北安和分院、桃園齋明別苑教席。

  研究領域:漢傳佛教經典與哲學、判教理論、佛教生死學、《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圓覺經》、《金剛經》、《地藏經》、《六祖壇經》、《大乘起信論》、觀音經典等。著作包括:《楞嚴經哲學之研究》、《楞嚴經新詮》、《智儼思想研究──以初期華嚴宗哲學的創立過程為主軸》、《智儼大師:華嚴宗義創建者》(陳琪瑛合著),發表論文或作品上百篇。
 

目錄

【推薦序】菩提「影」現中──陳琪瑛
【自  序】一步一境一花新
【導  讀】活學活用佛經佛法

壹│生死自在
從「一心二門」看「五善、五毒、五蘊」──天使與魔鬼同在的《魔比斯》
「十二因緣」中的過客──隨遇而安的《拉辛正傳》
行善去惡的「四正勤」──震災後的重建《鈴芽之旅》
天堂只在目前──戰亂中的希望《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一天的生死輪迴──時空迴旋的《還有機會說再見》和《忌日快樂》
穿越死後的世界──逝者活在你我心中《可可夜總會》
超越生死的慈悲──迷霧中的人心《全面霾伏》

貳│般若妙慧
金剛般若的無住生心──通過愛的試煉到彼岸的《西遊記.女兒國》
大破大立的勇氣──當《雷神索爾》遇見孫悟空
從對立到不二法門──正邪大戰的《復仇者聯盟》
殺活自在的慧劍──追尋劍道奧義的《神劍闖江湖》
踏入真空妙有之境──打開心世界的《冰雪奇緣》
「四大皆空」的緣起和合──地水火風四族共生的《元素方城市》
物性、人性、佛性的昇華之道──人工智慧的仿生人《A.I.創世者》
轉八識成四智──如神龍自在的《功夫熊貓》

參│法華成佛
《法華經.方便品》的教育精神──有教無類的《我的嗝嗝老師》
善巧方便的開權顯實──展現奇蹟的《小飛象》
開示悟入成佛之道──幼獅的成王之路《獅子王》
人間菩薩行──肯定女性成就《首席指揮家》
《法華經.普門品》的自性具足萬法──善惡一念的《黑魔女》

肆│華嚴境界
看見華嚴十玄門──穿越多重平行宇宙《蜘蛛人:新宇宙》
十度性格的菩薩種性──在泥濘中綻放蓮花《刺激1995》
「六相圓融」與「二十五圓通」法門──神通家族《魔法滿屋》
信為道元功德母──喚起人性的美好《尋龍使者:拉雅》
〈覺林菩薩偈〉:心如工畫師──彩繪人生的《阿拉丁》神燈故事

伍│善財參學
啟蒙成長的歷程──尋寶之旅《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
萬物說法的境教──山林與海洋對話的《阿凡達》
超越聖王之道──智勇雙全的《巴霍巴利王》
甘露火王的將帥之道──忠勇真的《花木蘭》
最勝長者理斷事務的智慧──揭開真相的《名偵探柯南》
與春和夜神同願同行──將願望化為願力《星願》
與喜目夜神同精進──真善美的《神力女超人》    
普賢十大願王的生活應用──穿透現實與虛擬世界《龍與雀斑公主》
學習祈願法門──捨身獻祭的《天氣之子》
 

推薦序

菩提「影」現中


  追劇,是時下年輕人的最愛;追劇追到連課也不上,是這時代老師們最頭疼的事。現在人手一機,不管有事沒事,大家總會玩一回手機;相形之下,單調又枯燥的課程,要吸引學生的上課興趣,實屬不易。肩負傳道、授業、解惑之神聖使命的老師,若沒有吞劍、跳火圈等十八般武藝,著實難以吸引學生關注的眼神!

  李老師在佛學課程中以電影輔助教學,使艱澀的佛學變得生動而有趣,是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也是學生搶先報名的熱門課程。電影與佛法的碰撞,使愛看電影的人看到了電影中未見的深度,品嘗到菩提法味如何在喜怒哀樂的生命中滋潤流動;而不看電影的人也因李老師巧妙的運用電影情節,使深奧難懂的佛法義理豁然開解,乃至因此而活懂了佛法。

  李老師以佛法解析電影,談笑之間就風生水起,看似信手拈來,其實背後蘊含了深厚的功力和靈動的慧悟。佛學底蘊不夠深厚,道不出以單一經論來詮解電影;參悟的慧力不夠靈透,講不透電影中的深厚法味。李老師說,他是因讀古德疏解《華嚴經》的表法意涵,才有此慧悟。而專研《華嚴經》的我,研讀古德註疏多年,都未能有此慧悟,著實甘拜下風。

  人生如戲,空花水月一場,若能從人生這場大戲參悟出其中的菩提法味,當電影落幕之時,就不枉做這場大戲的頭號主角了。古偈有云︰「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華嚴經行願品疏鈔》)李老師能看透每場「電」光雲「影」的菩提法味,不正是體現了「菩提影現中」?

  這本跨界書寫的新書,實屬難得,可從五方面略談其貢獻︰

  1. 開拓佛學影評的新境界:李老師首創以佛經與電影的互詮方式撰寫專欄,他講電影,鮮少挑選明顯具有佛學性質的影視作品,大多是從時下的主流電影著眼,積極疏通佛法與世間法的形式隔閡。若非精通佛學思想與熟悉電影情境,斷然無法完成古典佛經與世間電影的雙向對話。

  2. 啟發佛經文藝創作想像:一般大眾總以為佛典艱澀難懂,與現代人有著天壤之別的距離。李老師結合佛典詮解電影的創意,可啟發讀者運用佛典再行文藝創作的發想空間,令人感受到佛典的經文法義是可以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來呈顯。

  3. 電影輔助佛經推廣教學:李老師以百部的影視作品結合佛經思想,推廣佛學經教,首先從《楞嚴經新詮》的十部電影,到本書三十四部電影,包含系列子題,有:生死學七部、般若八部、《法華經》五部、《華嚴經》十四部(其中善財參訪有九部)。

  此外,李老師曾發表四篇有關佛經與影視的學術論文,其中探討《金剛經》、《心經》、《華嚴經》都各採用了二十多部影視作品,蒐羅影音資料的難度之高,遠超乎以網路搜尋文字資料,所以這幾篇論文的創作格外難能可貴。

  4. 匯集老少咸宜動畫電影:本書的動畫電影占十五部之多,讓喜歡卡通、動畫的影迷大飽眼福。其中有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的《獅子王》、《冰雪奇緣》系列、《尋龍使者:拉雅》、《魔法滿屋》、《星願》、《可可夜總會》、《元素方城市》、《功夫熊貓》系列,尚有美國超英系列的《蜘蛛人:新宇宙》,日本的《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哆啦A夢》系列、《天氣之子》、《龍與雀斑公主》、《鈴芽之旅》、《名偵探柯南》系列。另還有由動畫改編的五部真人版電影:迪士尼的《小飛象》、《阿拉丁》、《黑魔女》系列、《花木蘭》,日本的《神劍闖江湖》系列。

  5. 運用新科幻或超英電影:現代新奇前衛的科幻電影發達,深受年輕族群喜歡,本書有五部美國科幻超級英雄電影:《復仇者聯盟》系列、《魔比斯》、《雷神索爾》系列、《蜘蛛人:新宇宙》、《神力女超人》系列,另有:《阿凡達》系列、《A.I.創世者》。此外,李老師尚有結合華嚴境界與科幻電影的專題論文。

  如何活出佛法,是佛法現代化最重要的課題,李老師從佛經看電影,走出佛教現代化的一條新穎之路,在教學上獲得廣大的回響之後,也希望更多人都能受惠,法鼓文化出版這本好書,願大家都能看懂人生中有佛法,佛法就在生活之中。

陳琪瑛
華嚴專宗研究所教師
二○二五年一月七日

自序

一步一境一花新


  於華梵大學與法鼓山、華嚴專宗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等諸多佛教機構任教近二十年以來,同時致力佛學的研究和推廣,努力從事佛經的現代詮釋。授課中經常在想︰如何把古典深奧的佛經思想,以現代人容易領受的方式講解出來?這應該是現代弘經者的共同心聲吧!

  二○一四至二○一七年受邀在法鼓山《人生》雜誌撰寫「楞嚴導讀」專欄,我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導讀經義,但自覺仍不夠生動活潑,於是開始搭配電影闡釋經文,其中運用了十部電影,將深奧的經義以更靈活、現代的方式呈現出來,二○一八年法鼓山付梓出版:《楞嚴經新詮》。

  以電影詮經受到諸多回響與肯定之後,《人生》雜誌遂邀我主筆「電影與人生」的專欄。本書便是二○一七至二○二四年電影專欄的三十四篇影評結集修訂而成。

  在此期間,另曾發表四篇有關佛經與影視的學術論文,於華梵大學舉辦的第二屆、第三屆佛教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從《金剛經》看影視作品中「空境」的展現〉、〈從《華嚴經》看科幻電影中「無礙」境界的展現〉,東方人文思想學術研討會發表〈般若的安心之道──以《心經》在影視中的援用表現為例〉,另於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華嚴經.覺林菩薩偈》新詮──從傳統判教與當代影藝詮釋〉。

  筆者撰寫佛學影評,不是隨意而為,而是以「活學活用佛經佛法」為創作理念:

  1. 佛經與電影的對話:或許有人會問:「佛經是出世間法,如何能用世間電影講解佛法?」誠然電影雖然多屬世間法,但佛經其實是「世出世法」,不離世間又出世間,正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經中就常見佛先說屬於世間法的故事情境,然後才用佛法解讀故事中譬喻類比的法義。同樣,運用佛經與電影的互相詮釋,讓佛經的智慧在電影情節之間靈動遊走,佛法因電影而更貼近世人生活;而電影也在佛學視野的拓展下,開出深刻而超俗的意境,以佛法深化世間法,呈顯出生活佛法化的美妙。在佛經與電影對話的精神下,各篇影評常以經文為開頭,而佛學與電影的比例各半,交互呈顯。

  2. 電影是世界的櫥窗:電影是現代世界的文化櫥窗,普及性高,影響力大,如《阿凡達》、《冰雪奇緣》,上映後均掀起全球旋風熱潮。有鑑於此,撰稿期間優先選擇當時上映叫好又叫座的院線經典級電影,例如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科幻大片超英系列,期望以「佛教經典與經典電影的對話」結合古典佛經與時下的大眾文化,用流行的優質電影引導年輕人樂於親近佛法。

  3. 好電影必有好佛法:真理無處不在,觸目皆道,只要秉持好電影其中必有好佛法的信念,反覆參究選定的電影,創作理念、劇情發展、敘事模式、拍攝手法、特寫鏡頭、人物性格、場景布置,總能從中發現呼應佛法的精闢內涵。

  4. 單一經論為主配套:撰寫方式常是以一部經典、一段經文或一套佛學理論,做為一篇佛學影評的架構,而不是就電影劇情隨機談論佛法的「散打」方式。經論與電影一對一的配套,有利於推廣特定經典與佛學理論的教學;當然,如此一來勢必大大提高撰稿的難度,曾經查閱上千筆資料,只為寫好一篇影評。不過只要工夫下得深,總會柳暗花明、靈光乍現。

  本書的產生,感謝法鼓山《人生》雜誌歷時七年三十四期的刊載,法鼓文化的悉心編輯,以及任教學校、道場師生的支持鼓勵,並感恩父母、內人、所有親朋好友的愛護照應。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教師
李治華
二○二五年一月一日
於桃園成章書齋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45665
  • 叢書系列:琉璃文學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十二因緣」中的過客
──隨遇而安的《拉辛正傳》
 
不知真諦名無明,所作思業愚癡果,
識起共生是名色,如是乃至眾苦聚。
了達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復然,
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滅者生死盡。
 
《華嚴經.十地品》中描述造成生死輪迴的「十二因緣」,凡夫總處於欠缺智慧的「無明」、「行」動造作之中,神「識」在「名(精神)色(物質)」裡,發展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認識功能,接「觸」、感「受」對象,產生貪「愛」、執「取」,而「有」因果業報,輪迴中不斷地「生」又「老死」。這十二因緣都唯心顯現,心若能不貪愛、不執取,就能超越生死輪迴,十二因緣的流轉與還滅就在一念之間。
 
《拉辛正傳》(Laal Singh Chaddha)是二○二二年由阿德瓦.香登(Advait Chandan)執導的印度喜劇片,改編自一九九四年佳評如潮、賺人熱淚的美國金像獎電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拉辛從小弱智,心地單純善良,經歷人生的酸、甜、苦、辣,拉辛該如何面對世間的複雜與苦難?
 
凡夫都在十二種因緣中執著打轉,拉辛也不例外,然而拉辛又彷彿是十二因緣中的過客,如同風中羽毛,隨遇而安,不太強求些什麼,只用真誠活在當下。
 
無明與識知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特,十分愚笨健忘,不時被人戲笑怒罵,周利槃特非常傷心,佛陀問他:「你覺得自己是傻瓜嗎?」周利槃特回答:「是吧!」佛陀說:「知道自己愚笨的人,就已經不是傻瓜了!」於是,佛陀派給周利槃特打掃道場的工作,並要他繫念「掃塵除垢」,周利槃特老老實實地依教奉行,逐漸明白佛陀原來是要他掃除心地的汙垢,於是周利槃特的心愈來愈加清淨光明,終而悟道。
 
拉辛生來弱智,讀書勉勉強強,更不懂人事的複雜,看似缺乏智慧光明,但卻也有其大智若愚的一面。拉辛有位好母親,對他永不放棄,告訴拉辛,他和別人是一樣的,教導拉辛做人處世的正確心態,拉辛秉性淳孝,常常記起媽媽說的話,終身奉行不渝。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教練,我好想學□□!!!2025數位學習祭,有聲書/線上課程/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聯經暢銷展
  • 親子天下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