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學會享受出乎意料的精采
汪仁雅(「繪本小情歌」版主)
在記憶中,只要是以大野狼作為反派角色的童話故事,結局總是大野狼被狠狠修理,像是被剪開肚子、受重傷等,絕對不會有好下場,有時候反而讓人不禁對大野狼產生同情。
然而,時隔多年,越來越多顛覆童話的繪本問世,大野狼從一開始充滿凶狠野性的扁平形象,漸漸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創想。無論是從不同的角度訴說故事原委,或是改變原有的性格設定,顛覆想像固然精采,但我更喜歡宮西達也筆下的大野狼,總是誠實又坦率,甚至帶點傻乎乎的可愛,在宮西達也創作的故事裡,不僅加入更多的情感和細節,讓殘酷與溫柔共存,使得角色立體化,更是顯得真實可親。
在《大野狼餓扁扁》中,宮西達也終於讓大野狼吃飽飽,著墨在聲音與姿態的表現,看牠大口起勁的啃著白蘿蔔,發出喀滋喀滋聲響,心裡想的卻是好吃的小動物們,透過反差萌和感官連結,創造出有趣的喜劇效果。結尾的大野狼同樣是肚子裡塞滿食物,卻少了血腥殘忍的情節,保有了童話的純真。這般看似簡單其實細膩入微的巧思,再次展現說書人的強大魅力。
本書同時運用聲音和情感作為載體演奏故事,大大滿足閱讀的趣味,一如宮西達也曾在訪談中提到:「繪本不是只有感動人心的作品,而是包羅萬象,能帶來各種體驗與感受。」能揉合搞笑、溫馨感人和充滿聲響的沉浸式閱讀等元素,加上富有人生況味的哲思,成了宮西達也的創作標誌。
宮西達也擅長透過故事傳遞人生重要的價值與想法,誠如故事中大野狼對自己說出的信心喊話:「學會忍耐,不也是很重要嗎?」大野狼為了填飽肚子,選擇吃下沒那麼喜歡的白蘿蔔,體現人生有些時刻就是必須做出妥協,必須忍耐,必須接受不夠理想的狀態和處境,做出適當的調整,找出解決之道,要是大野狼自此之後成為素食主義者,不也是皆大歡喜?宮西達也貼心的提醒我們,世界很寬廣,別害怕突破舒適圈,勇敢嘗試不同的可能。這樣內斂又深刻的課題,能用簡單又可愛的故事說得透徹,絲毫沒有說教的氛圍,這就是宮西達也的厲害之處。
相信讀完這個故事的你,以後只要喀滋喀滋啃著白蘿蔔時,肯定會想到宮西達也的這隻大野狼「餓扁扁」!
編輯小語
在看完《大野狼餓扁扁》之後,我仔細思考一番,如果今天是我餓得受不了時,眼前只有清淡的蔬菜可以吃,會選擇先吃蔬菜充飢,還是要繼續等待不知何時才會出現的美食呢?我想答案應該也會和大野狼一樣,先吃白蘿蔔果腹吧!
故事中的大野狼雖然夢想著吃到小老鼠、小兔子、公雞和小豬,但現實中的他只有白蘿蔔可以吃,作者宮西達也透過誇張的表情、對白和場景,讓大野狼的失落與掙扎變得幽默而不沉重。這也隱喻著生活中未必事事如願,我們需要學會運用當下的條件,找到替代的解決方案;即使不完美,也能讓自己繼續前進,並試著以豁達的心態面對,說不定能從中找到一些樂趣。
而大野狼在繞了一大圈之後,又回到原點,當他再度拔起白蘿蔔時,忍不住說:「果然!」也給讀者留下想像空間,此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思考,如果今天你是大野狼,你會怎麼做呢?或許再吃二十根白蘿蔔飽餐一頓?還是先吃十根白蘿蔔,再去找真正想吃的美味?這樣還可以達成均衡飲食呢!
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其實一點也不簡單,不僅傳遞了從順應現實、保持樂觀、調整期望到自我省思的過程,每個細節更是蘊含生活的智慧,透過宮西達也充滿童趣的筆觸,將這些深刻的道理包裝成一個令人捧腹大笑卻又回味無窮的故事,同時也為孩子的成長帶來了溫暖與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