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走神:分心的科學,從不由自主到靜觀引導,鍛鍊持久的專注力

走神:分心的科學,從不由自主到靜觀引導,鍛鍊持久的專注力

Why Our Minds Wander: Understand the Science and Learn How to Focus Your Thoughts

  • 定價:550
  • 優惠價:79434
  • 優惠期限:2025年06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清醒時,有一半的時間都在走神!
為什麼刻意專注,還是會分心?
神經質、衝動及年輕的人比較常走神?
走神次數愈多,幸福感愈低?
做做白日夢也能清除腦內廢物?
讓神經科學家揭開這些現象背後的機制與奧祕。

  每個人都有過分心、思緒游移、做白日夢的時刻,當意識從手頭上的任務抽離,飄到其他地方時,就是在走神。為什麼我們的心神在漫遊?大腦又如何決定該想什麼?

  科學家發現,我們走神時,有45%都在思考人際關係,例如待會應該和對方說什麼;有40%關於自己,像是人生計畫。無論哪種,大部分都指向未來(除了心情低落的人,老是想到過去的負面事件)。

  走神不可避免,然而,一旦想專心念書、工作,思緒卻不受控制,甚至是揮之不去的負面想法,該怎麼辦?書中深入探索心智的運作方式,結合神經科學、心理學與身心靈療法,分析走神的緣由,並幫助我們重新掌控自己的思緒。

  什麼是走神?
  包含多種模式:不由自主的思維(白日夢就是一種)、與任務無關的思維(做單調的事通常會走神),以及強迫型反芻思維(反覆浮現煩心的事)等。

  為什麼我們會走神?
  走神是一種演化優勢,除了避免我們思緒過度集中,它也與創意、記憶力大有關聯。

  走神的內容
  想到自己或他人、回憶過去或計畫未來?思緒的內容與情緒有關,還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

  如何控制走神?
  利用認知重構、靜觀練習、思維圖表等,幫助你提升自我覺察,馴服內心。

好評推薦

  「德洛姆提供嚴謹卻淺顯易懂的科學觀點,來解釋走神的現象,還分享許多寶貴的哲學見解和啟示,讓我們活得更幸福、更充實。」──喬納森.斯庫勒(Jonathan Schooler)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心理學暨腦科學傑出教授、正念暨人類潛能中心主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阿諾.德洛姆博士(Arnaud Delorme Ph.D.)


  過去20年專門研究人類意識。他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研究員,職位等同於教授,也是位於土魯斯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並且在思維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擔任科學研究員。

譯者簡介

謝明珊


  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碩士,NAHA國際認證高階芳療師。現為院線片、紀錄片、書籍、雜誌和新聞專職翻譯,並樂在其中,深信人就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目錄

前言

Part 1  什麼是走神?
第一章  不同類型的思維
第二章  對自己的想法
第三章  心神漫遊的研究
第四章  如何「測試」走神?
第五章  想法從何而來?

Part 2  走神與你
第六章  走神時,都在想什麼?
第七章  走神的神經科學研究
第八章  走神、幸福和個性
第九章  為什麼會走神?

Part 3  馴服心靈
第十章  處理揮之不去的思緒
第十一章  認知重構法
第十二章  善用思維圖表
第十三章  抑制走神的靜觀
第十四章  你的想法,並不等於你
第十五章  與身體感覺合作
第十六章  幸福的技巧
第十七章  處理難以控制的思緒

結語
致謝
參考資料
延伸資源


 
 

推薦序

  說到人類的存在,我們最熟悉也最難以捉摸的層面是意識流。人的內心世界,有無數種展現方式,每天不盡相同。這經常害我們分心,忘了正事,並踏上意外的旅程,頓時身在意想不到之處(例如早就該轉彎,卻繼續往前開了幾哩路)。我們常常沉浸於幻想,不時冒出黑暗的念頭。醒著的時候,一直有念頭浮現,但其本質卻難以掌握。知名哲學家兼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觀察到了,「嘗試自省分析⋯⋯就像抓住一顆旋轉的陀螺,試圖捕捉它某一刻的動態,或像快速打開煤氣燈,試圖一睹黑暗的真面目」。

  思緒隨意飄散,讓內省(introspection)變得困 難,對科學研究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在上個世紀,有好長一段時間,行為科學家始終認為意識流是無法分析的。一直到1960年代初期,一小群勇敢的科學家開始研究意識流,探索心智如何偏離手邊的任務。然而「走神」(mind wandering)的主題,大致仍被主流學術圈所忽視,因為太難以捉摸,無法進行嚴謹的科學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翻閱十多年前的心理學書籍,甚至是認知心理學(專門研究思維領域)的教科書,根本不提走神,但我們醒著的時候,卻有多達50%的時間都在走神。

  然而,近年來,關於走神的研究大幅增加。正如德洛姆的這本好書中所詳述的,我們現在總算更明白何時會分心,以及分心的原理與原因。生活中的許多事不只有一個定義,走神的概念也是如此,沒有一種定義可以囊括所有情況。儘管如此,人們只要接受適當的指導,就能夠主動回報自己的注意力是集中在手上的任務,還是飄向無關的念頭。我們能夠做出這種非常基本的自省判斷,確認思緒的焦點是放在內部或外部,這促進了走 神的科學研究。現在,研究人員明確證實,雖然內省並不容易,但個人確實能夠辨別自己是在走神,還是專心做正事,無論從行為或神經科學來看,這兩種狀態都存在許多差異。

  德洛姆憑藉這些卓越的新研究,帶領大家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解釋了我們都非常熟悉,卻不夠了解的心理狀態,讓我們得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什麼是走神,該如何辨識?正在走神時,頭腦處於什麼狀態?思緒飄忽不定,對於表現和情緒有什麼影響?我們的心會飄到哪些主題?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走神,又是為什麼?走神是不是問題,如果是,有什麼方法可以克制?如果真的有問題,為什麼我們經常走神?這種不起眼的心態,到底有沒有潛在的價值?

  德洛姆提供嚴謹卻淺顯易懂的科學觀點,來解釋走神的現象,還分享許多寶貴的哲學見解和啟示,讓我們活得更幸福、更充實。他指出,思緒所反映出來的,不僅僅是「頭腦機器」的運作,目前主流的神經科學家通常忽視這種觀點,但少數知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對此深信不疑。人類的意識或許不是大腦所生成,反之,頭腦的角色更像是換能器,負責捕捉意識場,就像是收音機負責接收電磁波。這種說法仍認為意識要靠頭腦引導(如果收音機壞了,可是會嚴重扭曲信號),不過,至少讓我們領悟到,走神背後的因子有可能超出主流科學的研究範圍。

  德洛姆看待意識與頭腦的關係有別於一般人(我倒是覺得耳目一新),讀者閱讀本書時,不一定要接受他的觀點,也可以獲得深刻的智慧。在整本書中,分享了一系列強大的技巧和練習,讓我們更熟悉自己走神的心,並學會高效管理。我們會見識到靜觀的力量,學到一些基本技巧,避免念頭凌駕於我們之上(提示:某個念頭浮現了,我們不一定要接受)。我們會學習認知重構(Cognitive Restructuring)的大原則,以免陷入災難化思考的深淵。我們會探索一些寶貴的方法,並學會與身體合作,把念頭化為圖像,加強後設覺察(meta-awareness,即時認清自己當下的想法)。我們還會接觸一系列鮮為人知的方法,例如幸福的技巧(happiness technique),有助於發現根深蒂固的謬誤,讓我們真正獲得幸福。此外,還有輕敲法(tapping technique), 只要用兩根手指頭輕敲身體,就可以擺脫令人受困的念頭。

  讀完本書,你將對每天造訪的內在領域有全新的理解,雖然這是你熟悉的地標,但是會換一種方式駕馭它。書中提供的觀點和工具,可以幫助讀者培養兩種能力,一是有效控管自己的走神,二是覺察自己的意識流,並發現獨特的流動方式。

──喬納森.斯庫勒(Jonathan Schooler)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心理學暨腦科學傑出教授、
正念暨人類潛能中心主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932061
  • 叢書系列:On Mind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9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節錄)
 
瑪麗正在讀書,思緒飄向最近去夏威夷度假的事。她想像自己回到海灘上,於是困在那段記憶裡,她的雙眼還盯著書本,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早已停止閱讀。過了一段時間,她回過神來,突然看不懂書中的內容。因為她分心了,必須翻回去重讀。瑪麗在做白日夢,或者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心神漫遊」。雖然她本來打算要看書,思緒卻不在閱讀上。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她一邊閱讀,一邊做白日夢,而不直接放下書本,閉上眼睛,好好回憶假期?
 
約翰壓力很大。他在社群媒體偶然讀到,靜觀有放鬆的效果,所以他決定每天撥出15分鐘,嘗試簡單的呼吸靜觀。第一天,約翰用手機計時15分鐘,準備開始靜觀。起初,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感官上。他能感受到空氣隨著呼吸進出,體會胸腔的起伏。他很專注,觀察到每個感覺。突然間,他閃過一個念頭,「真棒,好放鬆!我喜歡靜觀,清空我的思緒。」這個念頭並未停止,繼續發展下去。「這次靜觀會舒緩我所有的壓力,真受不了截稿期限和緊迫感。他們付給我的錢那麼少⋯⋯」他的思緒不停流轉。約翰沒有專心靜觀,因為他想起煩惱和工作壓力,呼吸愈來愈短淺,身體開始緊繃。他突然驚覺,「天啊!我沒有專注於呼吸,快回來靜觀!」他回到靜觀,過沒幾秒鐘,另一個念頭又浮現了,「我真是失敗!無法專心呼吸,這讓我想起了⋯⋯」他再度分心。約翰的靜觀就這樣斷斷續續,直到手機的計時器響起。為什麼約翰不能夠專心靜觀呢?是他心理有問題,或者走神才是人類的本性?⋯⋯
 
潔恩熱衷政治。她有自己的政治觀點,喜歡在網路論壇質疑別人,她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她就是堅信自己是對的。總統大選快到了,她把喜歡的候選人理想化,然後將其他陣營的候選人妖魔化。後來,她擁護的候選人落選,她難以置信。在她看來,其他陣營的候選人明明是惡魔,竟然勝選了。這個念頭時時刻刻都控制著她。她希望擺脫這些念頭,因為只會徒增痛苦。然而,她無法自拔。這是一個極端的走神案例,被稱為反芻思維(rumination),也就是同一個想法反覆出現,強行進入思緒。她刻意排除這些念頭,但為什麼就是忍不住浮現呢?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商業新視野:洞悉商機,提升核心競爭力,一手掌握每月最新商業趨勢!_1月新上檔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聯經暢銷展
  • 親子天下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