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文化中介之於文化菱形:從日本國立美術館看臺灣的藝術教育拓展

文化中介之於文化菱形:從日本國立美術館看臺灣的藝術教育拓展

  • 定價:880
  • 優惠價:9583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79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Error

Error

Error
This page can't be displayed . Contact support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e incident GID is: N/A.
 

內容簡介

  為避免政治意識形態介入創作,日本政府於2001年推行「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將「臂距原則」應用於國立美術館文化中介平臺。2017年修訂的《文化藝術基本法》進一步保障文化藝術的自主性、思想與言論自由。

  本書以「文化中介者」理論為核心,結合「文化菱形」框架,深入分析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如何透過文化中介平臺連結政府、創作者與社會民眾,實現環鏈式美術館藝術教育的多元共融與創新。借鑒日本經驗,本書針對臺灣文化藝術法制與美術館現況,提出具體策略,為文化藝術政策研究、藝術教育實踐及文化機構運作提供理論基礎與實務參考。

  ✽本書榮獲文化部文化藝術政策博士論文獎勵

名人推薦

  本書是首部專門研究日本國立美術館的學術專著,突破傳統視角,運用「文化菱形」理論深入解析美術館的文化中介角色,並構建藝術教育循環模式,探討其在藝術創作、社會及文化政策中的關鍵作用。此書不僅填補學術空白,也為日本與臺灣美術館研究開創新視野,對文化藝術政策及藝術教育發展提供寶貴啟示。————太下義之(日本文化廳文化政策「優秀賞」得主、京都同志社大學藝術學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本書以日本國立美術館為中介平臺,其作為分配者位於日本文化治理菱形理論的中心,探討文化生產、消費、中介與政策的互動。藝術教育範疇呈現行動者與系統、能動性與結構的綿密對話,並比較日本與臺灣的法制,為文化治理與美術館教育提供重要的學術與實務參考。————王嵩山(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兼任教授)

  本書深入探討美術館在文化治理、藝術教育及社會參與中的多重角色,強調美術館作為文化對話場域的重要性,並為策展實踐、藝術參與及文化政策提供關鍵參考。————蔡志榮(國際策展人、藝術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游逸伶


  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立足於藝術教育研究,進而涉獵日本美術史與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兼攻臺灣美術史、西洋美術史、藝術策展、文化治理與文化政策。身兼策展人,策畫多項藝術展覽,近期專注藝術、醫療、科技與藝術鑑賞心理學等跨領域研究與創作。目前為財團法人劉其偉文化藝術基金會顧問、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會員。曾擔任于右任紀念館館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助理研究員、國立空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廣教育兼任講師。
 

目錄

推薦序︱文化ダイヤモンドの視点から日本国立美術館の役割と美術教育のあり方を再考する(從文化菱形視角再思日本國立美術館的角色與美術教育定位)
推薦序︱行動者與系統、能動性與結構的綿密對話
推薦序︱文化對話與藝術教育的交織——
作者序

楔子︱文化對話之藝術
III 根源探索
III 文化中介者的內涵、定義與範疇
III 交織的視野:文化中介與文化菱形的協同作用
III 文化公共領域中的美術館藝術教育

02︱藝術與教育的共振:日本國立美術館之文化治理架構
III 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現況與特徵
III 國立美術館文化中介平臺臂距原則探析
III 日本文化藝術核心價值與美術館藝術教育

03︱連結藝術與社會民眾:日本國立美術館之實踐經驗
III 文化藝術及教育政策與法制提供發展環境──「日本社會」影響
III 藝術知識詮釋與經驗轉譯 ──「創作者」作用
III 民間自發性的推廣與傳承 ──「接收者」作用
III 以多元循環形式擴大藝術鑑賞人口 ──「文化中介平臺」開展創作者與接收者接觸道路

04︱藝術與教育之激盪:日本國立美術館藝術教育翻轉與拓展
III 縱向遞變:從物到「人」的演繹轉變
III 橫向闡釋:「藝術傳播員」啟動「學習門扉」
III 翻轉與拓展:打造美術館多元參與循環結構
III 建構式學習與環鏈式實踐:「以人為本」的美術館藝術教育

05︱文化藝術法制與美術館專業化治理:日本經驗對臺灣之啟示
III 文化藝術及教育政策核心:日本與臺灣當前文化藝術法制評析
III 以日本為鑑:臺灣國立美術館的發展啟示
III 本章總結

終章︱從文化中介到文化菱形之未來展望
III 研究成果與課題
III 政策建議
III 理論反思
III 今後課題

參考文獻
III 英文部分
III 日文部分
III 中文部分
III 網路資料

附件
III 附件一:日本文化藝術基本法
III 附件二:日本博物館法
III 附件三: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通則法
III 附件四: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個別法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327284
  • 叢書系列:文化研究
  • 規格:平裝 / 440頁 / 19 x 26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文化對話之藝術,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間以藝術作為交流載體,進行思想、價值觀及情感的互動與碰撞的過程。藝術作為一種超越國界的交流形式,劃破了語言、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成為文化互動的重要橋樑。這一過程中,藝術不僅僅是個人創作的表達,更承載了各個文化群體的集體記憶、歷史背景和當代處境。在當今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中,通過藝術展開的文化對話,正逐漸成為國際社會促進和平、理解與共融的重要途徑。
 
文化中介與文化菱形的四個面向(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聯體現了文化如何在不同領域中進行傳遞、轉化與交互。這四個面向代表了文化中介在現代社會中的運作,並反映文化在多層次、多維度中的重要性。而文化菱形的概念則是源自於文化在社會中的多重結構和影響力,這些面向相互作用,共同塑造文化的傳播、實踐與再生產。
 
一、社會面向:文化中介與社會整合
 
• 社會身份與認同的建構:文化中介者透過藝術、展示和教育活動等方式,重新塑造個人與集體的身份認同,特別是在全球化與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他們藉由引介和詮釋各種文化,幫助社會成員反思,並重建自我認同。
 
• 社會整合與包容(共融):文化中介者還肩負著促進社會包容(共融)的責任。他們透過將邊緣化或弱勢群體的聲音引入主流文化討論,推動社會平等與包容性(Inclusiveness)、共融性(Inclusivity)。例如,在美術館中策畫反映多樣性或社會議題的展示,可以增進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與理解。
 
二、經濟面向:文化中介的市場與創新
 
•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中介者,例如,製作人、畫廊經營者或數位媒體策畫人,通過創作、推廣和銷售文化產品,促進了文化與經濟的融合。他們將藝術、設計和表演轉化為商品,積極參與文化經濟市場的運作。例如,藝術品拍賣會、藝術講座、電影節和音樂會等文化活動,更對文化產業鏈的運作產生直接影響。
 
• 創意經濟與創新驅動:文化中介者還促進了創意經濟的發展。他們連結文化創作者與市場,激發創新,並將其成果商品化,這不僅提升文化內容的多樣性,也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創新型文化產品(例如,數位藝術和虛擬現實展示等)正日益成為文化中介者所推動的新經濟資源。
Error

Error

Error
This page can't be displayed . Contact support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e incident GID is: N/A.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創意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聯經暢銷展
  • 親子天下全書系
Error

Error

Error
This page can't be displayed . Contact support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e incident GID is: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