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過往的人生中,你是否一直都用這樣的方式生活——
*總是微笑着面對所有人,就算遭人戲謔和嘲弄,也不敢翻臉發脾氣。
*永遠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寧肯犧牲自己的利益。
*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向他人提要求,害怕給人添麻煩,惹人討厭。
*處處迎合別人,習慣隨聲附和,向來都只會說「好」和「是」。
*害怕得罪人,即使內心咆哮着千萬個「不願意」,也不敢開口拒絕。
*給別人幫忙時,比做自己的事情還要小心謹慎,力求讓別人滿意。
*沒有邊界意識,沒有底線和原則,總是在關係中吃虧和受傷。
*對他人的情緒反應特別敏感,總覺得別人不高興一定和自己有關。
*每天忙於應付各種人的需要,身心疲憊不堪,卻只會默默地承受。
*見不得他人受苦,總想背負他人的情緒和痛苦,甚麼都不做會感到內疚。
也許,這只是你所承受的一小部分,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委屈和難以言說的辛苦,被你悄無聲息地掩埋在心底。你堅守着自己的「信念」,以為秉持真誠善良、懂得隱忍退讓、多替他人考慮、不去計較得失,就可以換得同樣的真心相待。可是,你不知道,也從來沒有人告訴你,少了鋒芒的善良、委曲求全的退讓、忽略真實的感受、犧牲自己的利益,早已經背離了善良的本意。你所做的一切,在他人眼中不過是卑微的討好,而你也成了可以隨意使喚、任意欺負的對象,因為傷害你和辜負你無須付出任何代價。
如果你經歷過或正在經歷這樣的人生,我想對你說一聲:「這些年,你辛苦了!」討好不是你的錯,更不是一種罪過,沒有誰是天生的討好者,是無法選擇的環境和成長經歷造就了這樣的你。每一次的迎合與討好都是一次強迫性重複(無意識地傾向於重複創傷性事件或其環境),你需要看見困住你的錯誤信念,看見你的迫不得已,從而真正理解自己的不易——放下對討好型人格的羞愧與自責,摘下「好人」的面具,做回真實的自己。
成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有的蛻變都伴隨痛苦,你要扭轉錯誤的認知,要改變熟悉的行為模式,還要在忍不住想要退縮的時候狠狠地「推」自己一把。可是,請你相信,這是世間最值得吃的一份「苦」。
當你衝破了內心的困境,當你勇敢地選擇了改變,你的思想、你的行為、你的人生都會變得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不是轟轟烈烈的,而是細小微妙的,也許只是在會議上勇敢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也許只是回絕了朋友的週末邀約,也許只是憑藉喜好而非價格給自己挑選了一份甜品……它們看起來有些微不足道,可是不要忘了,我們的人生正是用這些細碎的片段串聯起來的呀!
勇敢地直抒己見,毫無愧疚地回絕,尊重真實的感受,代表的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隱藏在選擇背後的信念——「我不畏懼他人的評判」、「我不必贏得所有人的喜歡」、「我有權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很重要,我的感受也很重要」。這意味着,你不再以外界為軸心,而是以自我為軸心,重塑了自己的活法。
米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