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頌斯(指揮)
楊頌斯在裡加學習拉小提琴,並於 1957 年進入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師從拉比諾維奇指揮,以及鋼琴和小提琴。他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前首次公開指揮,然後於 1969 年至 1972 年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 Hans Swarowsky。1969 年和 1970 年在薩爾茨堡擔任 Herbert von Karajan 的助手,楊松斯於 1971 年在國際馮卡拉揚基金會指揮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並於同年被任命為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副指揮,與樂團傑出的首席指揮葉夫根尼·姆拉文斯基合作。1979 年,楊松斯被任命為他的第一任首席指揮,負責奧斯陸愛樂樂團,他大大提高了樂團的標準。與這個樂團合作,他錄製了許多唱片,包括備受讚譽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循環,並在歐洲(包括在薩爾茨堡音樂節和倫敦海濱長廊音樂會上亮相)和遠東地區進行了廣泛的巡迴演出,這兩項活動極大地提升了指揮家的聲譽和管弦樂隊。他於 1985 年成為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副首席指揮,並一直擔任該職位至 1999 年。除了在蘇聯和挪威工作外,楊松斯在此期間還活躍於英國,指揮 BBC 威爾士國家交響樂團經常和倫敦愛樂樂團,從 1992 年到 1997 年,他擔任首席客座指揮。與大多數具有楊松斯水準的指揮家一樣,這些永久職位所涉及的工作與大多數主要歐美管弦樂團的客座演出相結合,例如紐約柏林愛樂樂團愛樂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和維也納愛樂樂團。1995 年,他成為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指揮教授。1997 年,他接替洛林·馬澤爾成為匹茲堡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在這裡,他也極大地提高了樂團的水平,儘管樂團不得不在國內努力提高觀眾水平,但這一成就在其眾多的國外巡演中得到了認可。他接受了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任命,從 2003 年秋季起再次接替馬澤爾,並於 2004 年秋季起擔任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在風格上,楊松斯的指揮是紀律和靈感的有力結合。在他最好的情況下,他有能力用極少數其他指揮家達到的一系列色彩和音色來投資樂譜。他對管弦樂手的要求極高,既不專橫,也不霸道,並嘗試了許多不同的詮釋方法。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949年成立於德國慕尼黑。於首任指揮約夫姆(Eugene Bochum)帶領之下,藉由密集的巡迴演出,樂團聲望持續地傳揚增長。其歷任指揮皆為國際間知名指揮大師,楊頌斯自2003年擔任指揮至今,將樂團推至世界頂級樂團行列,以極致細膩的音樂詮釋與精確的演奏技巧,為樂團歷史開創全新的一頁。更是是英國《留聲機》雜誌評鑑世界十大交響樂團之一,亦是古典樂迷一生必聽的經典天團,同時也是美國《葛萊美獎》與德國《唱片評論》常勝軍。
曲目:
CD1
楊頌斯:排練版 - 彼得魯什卡
CD2
楊頌斯:排練版 – 柴可夫斯: 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作品74”悲愴”
楊頌斯:排練版 – 柴可夫斯: 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作品74”悲愴”,I. 緩板-不太快的快板
CD3
楊頌斯:排練版 – 蕭士塔高維契: C大調第七號交響曲,作品60” 列寧格勒”
CD4
楊頌斯:排練版 – 拉赫曼尼諾夫: 交響舞曲,作品45
總時間: 3時56分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