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的特點在於,它是在哲學與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聯繫中講述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而不是單純地講西方哲學自身的發展,不是講純哲學概念或哲學問題的發展。羅素認為,哲學是社會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學家的學說不是個人孤立思考的結果。
社會環境和已往各種哲學學說對一種哲學學說的產生都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哲學家們是時代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制度的結果。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後來的社會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之。因而,他在本書中,總是試圖把每一個哲學家看作是時代的產物。又考察他們對時代的影響。例如,為了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鳩魯派的哲學,本書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希臘化時代的社會歷史情況;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經院哲學的產生和發展,本書介紹了從5—15世紀基督教發展的知識。
本書的特點之二是,從時代的社會生活與哲學的關係出發,對本書中所要論述的哲學家的選擇與一般的哲學史有所區別。他不是完全以哲學本身的優越性為選擇標準,而是更加看重哲學家的學說對時代社會生活影響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詩人,由於他們對哲學發展有比較大的影響,在本書中也佔有一席地位。
本書的第三個特點是,羅素是個著名的哲學家,他對哲學和社會生活有獨特的認識,對哲學發展史有獨到的理解,本書由他一個獨自寫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對西方哲學史發展的線索,及哲學史發展過程中的統一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