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新到貨促案
中醫科技史研究

中醫科技史研究

  • 定價:1188
  • 優惠價:87103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本叢書集中研究了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中醫領域在科技史、醫療社會史、出土文獻、哲學、文化、傳播、傳統流派等方面的主要成就,通過文獻研究方式,對重要論述、代表人物、重大事件等內容進行梳理、篩選、分析和歸納,突出重點,總結規律,為傳承中醫藥科技人文思想、促進中醫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中醫創新性高品質發展等提供重要理論依據與學術支撐。本卷是科技史領域關於中醫學史主題研究的論文彙編與整理。

全書收錄1978—2018年間,科技史界重要學者對中醫學史的研究論文共34篇,按內容主旨整理分為七大部分。涉及中國、日本及歐洲相關國家的代表性學者30余位,諸位學者多年來浸淫在科技史與醫學史領域,他們的論文可反映科技史視野下,中醫學史相關問題的研究動態與關注熱點,並呈現出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研究結論的差異性。從科技史的角度入手研究中醫學的傳統與歷史,在方法上有著積極的意義,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科技史和醫學史由於學術訓練、問題意識、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兩個學科就相近問題的研究通常能形成較好的互補性,這既豐富了科技史的研究內容,亦拓展了中國醫學史的研究深度。
 

作者介紹

嚴世芸,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院長。歷任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高等中醫教育學會顧問(原副理事長),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教育評估研究會理事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上海中醫藥學會會長等職。獲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上海市名中醫、上海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中華醫學會教育分會終身成就等榮譽稱號。擔任《辭海》副主編,全國名中醫繼承班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學術發展史、中醫歷代醫家學術思想及學術經驗、藏象辨證論治體系、中醫高等教育、中醫學方法論和人才培養規律、中醫藥標準化、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以及中醫心血管疾病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曾獲上海市中醫中西醫結合科技成果獎二等獎,國家教育B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優秀教育成果獎二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衛生部高等醫藥教育教材編寫委員優秀教材三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終身成就獎等。

陳麗雲,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長。師從國醫大師嚴世芸教授。兼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醫藥文獻與流派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人類學分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醫史學分會副主委,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副主委,中華中醫藥學會文化分會常務委員,上海醫學會理事,上海醫學會醫史學分會前主委,上海科技史協會副理事長,上海儒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史雜誌》《醫療社會史研究》《中醫文獻》雜誌編委,《中醫藥文化》雜誌常務編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史學”學科帶頭人,國家重點研發專案評審專家,教育B學位論文評審專家。長期從事醫學史教學、科學技術史、醫史文獻和中醫藥文化的研究。主持與主要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子項目,國家重點研發專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案,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專案,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重點專案,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專案等多項科研課題。主要著作有《中醫方藥學史》《中外醫學史綱要》《海派中醫學術流派精粹》《跟名醫做臨床》《中國醫學史》《秦伯未學術經驗集》《岐黃史話》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四五”規劃教材《中國醫學史》10餘部,發表論文60餘篇。

周敏,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技術史專業博士,現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日醫學交流史、中醫學術史。主持完成教育B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專案,在CSSCI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出版譯著(合譯)《中國醫學的起源》。
 

目錄

綜述
他山之石: 科技史視野下的中醫學史研究周敏(3)

第一章 醫學理論研究
古代解剖知識在中醫理論建立中的地位與作用廖育群(13)
望診: 人體臟器疾患在體表的有序映射張秉倫黃攸立(18)
中國最早的人體解剖圖——煙蘿子《內境圖》祝亞平(26)
《難經》醫學理論的時代特徵廖育群(30)
傳統醫學的歷史與理論山田慶兒(36)
今本《黃帝內經》研究廖育群(45)
中醫學目診的發展黃攸立張秉倫(50)
兩漢醫學史的重構廖育群(56)
中國古典醫學中的視覺知識栗山茂久著,張春田譯(68)
明清醫家對醫學思想流變的大週期理論的探索柯資能孫明(79)

第二章 醫學人物研究
朱橚和他的《救荒本草》羅桂環(87)
我國現代生藥學和本草學的先驅趙燏黃章國鎮(91)

第三章 本草與現代中藥研究
中國《本草》的歷史展望岡西為人著,魏小明譯(99)
煉丹術與《本草經集注》中的礦物知識韓吉紹(119)
常山: 一個“新”抗瘧藥的誕生雷祥麟著,林盈秀譯(123)
《本草原始》的生物圖像流變及其啟示張鈁(140)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方劑注釋初探韓毅(151)
日本對青蒿的引進及鑒定——綜觀中日本草學之青蒿與黃花蒿久保輝幸劉文俊(157)

第四章 疾病史研究
關於中國古代的腳氣病及其歷史的研究廖育群(169)
18世紀至20世紀早期中醫文獻中有關病痛的插圖文樹德(180)
宋代地方官吏應對瘟疫的措施及其對醫學發展的影響韓毅(184)

第五章 針灸史研究
秦漢之際針灸療法理論的建立廖育群(197)
針刺治療及針刺止痛,生理學的評估李約瑟魯桂珍著,周輝政洪榮貴譯(202)
經脈學說的早期歷史: 氣、陰陽與數字韓健平(235)
中日對傳統經穴部位的爭論及其當代意義武彥(241)
海外古典針灸流派述略吳章著,張樹劍譯(248)

第六章 中外醫學比較與交流
關於李時珍《本草綱目》外文譯本的幾個問題潘吉星(255)
丁福保與近代中日醫學交流牛亞華馮立昇(258)
中日韓越古醫籍資料的比較研究真柳誠著,郭秀梅譯(269)
“杯吸”與“蛭吸”的中外比較研究廖育群(280)

第七章 中醫現代化與建制化研究
科學史和醫學史正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席文著,任安波譯(295)
中醫的概念基礎與新研究進路任定成苑文靜羅棟(299)
中醫: 歷史與認識論的幾點反思文樹德著,王聰譯(304)
近代醫學制度變遷——以中西醫社團為視角劉洋張培富李鳳岐(311)
 

詳細資料

  • ISBN:9787547861899
  • 規格:精裝 / 322頁 / 19 x 26 x 4.51 cm / 普通級 / 1-1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天下生活電子書全書系:醫學新王道,全展單書88折、三書79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言情新品
  • 中醫藥
  • 文學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