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夏漢GIL SHAHAM
指揮:阿巴多 CLAUDIO ABBADO
樂團:柏林愛樂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重要的音樂盛事》
自從1991年以來,每一年的5月1日柏林愛樂都會在歐洲境內某個城市舉辦音樂會,定名為「歐洲音樂會」。經過近十幾年,歐洲音樂會與溫布尼音樂會已經成為柏林愛樂的兩大招牌,可謂最重要的音樂盛事,其重要性大抵上可與維也納愛樂的新年音樂會分庭抗禮。
特殊的是,歐洲音樂會並不像新年音樂會那樣,每年固定在音響效果驚人的「金廳」舉行,也沒有選擇歐洲各大歌劇院或音樂廳演出,相反地,歐洲音樂會在選擇地點時並不會把該場地的音響效果擺在第一位,而更在意該場地在文化或歷史上的重要性。歐洲音樂會的目的不僅為了紀念1882年5月1日柏林愛樂的成立,也在於宣示這個管弦樂團與舊世界的音樂黃金時代有著緊密連結。
所以,歐洲音樂會的演出地點也是一大噱頭:首年在匈牙利舉辦,隔年就移師到馬德里的埃斯寇里亞爾(El Escorial,為西班牙歷代王室行宮)戶外廣場;1996年在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戲劇院;1998年在斯德哥爾摩的威薩博物館(Vasa Museum)。
《阿巴多任職的最後一場歐洲音樂會》
2002年他們選定了義大利西西里島巴勒摩城(Palermo)的馬西摩劇院(Teatro Massimo),之所以選這裡的一個重要原因,即是因為這是柏林愛樂音樂總監,義大利指揮家阿巴多(Claudio Abbado)任期12年以來的最後一場歐洲音樂會。就在這一個樂季結束之後,阿巴多即將離職,由英國指揮家拉圖(Sir Simon Rattle)接掌柏林愛樂的音樂總監。
1990年阿巴多接下柏林愛樂的總監一職,很多人都在等著看,畢竟在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30餘年的淬鍊之下,世界一等一的柏林愛樂充斥著「卡拉揚之聲」,阿巴多接手歷史如此獨特的管弦樂團,他要如何率領這個樂團朝向新的目標發展,創造出屬於他自己的風格和聲響,是一個極為艱困的挑戰。畢竟要在卡拉揚與柏林愛樂的傳奇之後,走出一條屬於阿巴多的嶄新道路,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另一個挑戰則是世代交替的問題。很多柏林愛樂的老樂手也趁著指揮換人的機會退休,樂團方面自然要招募一群新血,在阿巴多接任時,柏林愛樂的新團員大約70人左右,他們的音樂實力當然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阿巴多要如何統合他們的聲音,重現柏林愛樂的榮光呢?答案是肯定的。阿巴多有著絕對強勢的音樂統合能力,以及敏感的音樂塑造能力,在「後卡拉揚時期」成功地擦亮自己的招牌,拋開卡拉揚傳奇所帶來的包袱。而這個組合在SonyBMG的大量優異錄音,更讓歐洲古典樂壇對阿巴多這十幾年來的成績與貢獻豎起大拇指。
《兼具建築美感與藝術價值的馬西摩劇院》
在1875-1897年間所建造的馬西摩劇院,兼具建築美感與藝術價值,是今日歐洲最大而且最重要的歌劇院之一。它的外觀與內部裝潢有著極大的反差:外觀有著紀念性建築的式樣,哥林斯式的巨大柱廊聳立在建築物旁;進入大廳之後,望眼所及盡是金璧輝煌,整個音樂廳有五層樓那麼高,天花板則鑲嵌著無與倫比的壁畫,卡羅素(Enrico Caruso)與卡拉絲(Maria Callas)都在這裡演唱過,更增添了它傳奇的一面。
然而過去20多年來,馬西摩劇院都因為內部整修的因素,一直暫停營運,直到1997年再度對外開放,阿巴多即率領柏林愛樂造訪此地演出;因此在阿巴多就任的最後一年,他們選定在這裡舉辦歐洲音樂節,也等於間接向阿巴多在這段期間的努力致意。今日,馬西摩劇院已經擔負起巴勒摩這個城市「文化重生」的重要角色,當然也是義大利重要的觀光盛地之一。
《兩首經典的大型曲目》
在演出以哥德悲劇為創作靈感的貝多芬「艾格蒙」序曲之後,小提琴家夏漢上台,帶來上半場的重量級曲目: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這首公認是今日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的曲子,在1879年由布拉姆斯親自指揮、姚阿幸擔任小提琴獨奏首度演出。儘管有其他小提琴家認為這首曲子的技巧太難,但是經由姚阿幸的推廣(在布達佩斯特、維也納、萊比錫等等城市演出),讓當時還沒有錄音設備的民眾充份了解這首作品的藝術價值。夏漢的演奏充分刻畫整首曲子的肌理,不僅音色甜美、氛圍營造相當詩意,他所塑造樂曲的結構以及規模也相當具有說服力。
下半場的演出就屬這首德弗札克的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最為經典。德弗札克在1892年前往美國,自此在那裡待了三年,擔任紐約國家音樂院院長一職,期間他從一位黑人學生那裡得到印第安旋律的靈感,於1893年完成由紐約愛樂委託德弗札克的這首「新世界」交響曲,其中最讓人念念不忘的,莫過於第二樂章的主旋律,由英國管緩緩奏出的「思故鄉」主題。「新世界」交響曲於1893年12月16日由紐約愛樂首演,得到了極大的迴響,至今這首交響曲依然是公認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在這首交響曲之後,阿巴多以威爾第的第一齣法語歌劇「西西里晚禱」的序曲做為這場歐洲音樂會的結尾。
《巴勒摩》
這張BD除了這場歐洲音樂會,導演更收錄了一段影片,詳盡介紹巴勒摩這個西西里島最重要、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巴勒摩有著豐富的遺跡和藝術寶藏,當然,馬西摩劇院最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儘管經過經濟不景氣和黑手黨統治的負面影響,巴勒摩依然是西西里島最有活力、藝術最為多元的城市之一。
《曲目》
■ 貝多芬:「艾格蒙」序曲
Beethoven: “Egmont" Overture, op.84
■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作品77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77
■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作品95
Dvo?ak: Symphony No.9 “From the New World", op.95
■ 威爾第:「西西里晚禱」序曲
Verdi: Overture to “Les Vepres siciliennes"
加贈:印象.巴勒摩城 紀錄片 Bonus Film: A Portrait of Palermo
2002年5月1日於巴勒摩 馬西摩劇院演出
Recorded live at the Teatro Massimo, Palermo, 1 May 2002
《影音規格》
螢幕比例:1080i Full HD 16:9
播放時間:112分鐘(音樂會)+20分鐘(紀錄片)=132分鐘
聲音格式:PCM 2.0 / DTS HD Master 5.1
字幕:(僅加贈) 英、德、法、西、義、中
發音:德文
【特別收錄】
印象.巴勒摩城 紀錄片 Bonus Film: A Portrait of Paler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