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紀新 Evgeny Kissin
指揮:賽門.拉圖 Sir Simon Rattle
樂團:柏林愛樂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維也納有著廣受歡迎,足以成為城市指標的新年音樂會,而當今另一個音樂大城柏林則在除夕音樂會上也建立起優良的傳統,每一年有其特定的主題貫穿其中。2011年的除夕音樂會,柏林愛樂則邀請鋼琴家紀新參與其中,並演奏葛利格的鋼琴協奏曲。
紀新七歲時就能演奏貝多芬的奏鳴曲和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十歲首度演奏莫札特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12歲時曾在一個晚上於莫斯科音樂院大廳演出兩首蕭邦的協奏曲,之後他便應邀前往到美國、德國演出。1988年紀新與卡拉揚和柏林愛樂合作,灌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次合作讓紀新的知名度大增,國際各大重要音樂城市的常客,隨後他也與阿巴多、祖賓梅塔等人合作,成為極受美國人喜愛的鋼琴神童。1991年開始他與小澤征爾、巴倫波因等人合作,為第一位受邀到美國葛萊美獎頒獎典禮上演奏的古典音樂家。
紀新目前是俄羅斯鋼琴學派的鋼琴家當中,名氣最為響亮的一位,他認為德國鋼琴家較重樂曲結構,而俄國鋼琴家則情感相當豐富,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強調力度,而這也是紀新目前能夠於古典樂壇擁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
曲目:
■ 德弗札克:c小調斯拉夫舞曲,作品46第1號 Dvo?ak: Slavonic Dances, Op. 46 No. 1
■ 葛利格:A大調交響舞曲,作品64第5號 Grieg: Symphonic Dance, Op. 64 No. 2
■ 葛利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16 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6
■ 拉威爾:小丑的晨歌 Ravel: Alborada del gracioso
■ 理查.史特勞斯:《七紗舞》 選自歌劇《莎樂美》 Richard Strauss: Dance of the Seven Veils
■ 史特拉汶斯基:《火鳥》組曲 Stravinsky: ‘The Firebird’ Suite
■ 布拉姆斯:g小調第一號匈牙利舞曲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 1 in G minor
■ 德弗札克:C大調斯拉夫舞曲,作品72第7號 Dvo?ak: Slavonic Dances, Op. 72 No. 7
2011年12月31日於德國柏林愛樂廳演出
Recorded live at the Philharmonie, Berlin, December 31 2011
黃金之夜
柏林愛樂2011年除夕音樂會
徐鵬博 文
嶄新的音樂世界
葛利格的鋼琴協奏曲原始版本完成於1868年,而拉威爾將鋼琴曲《小丑的晨歌》(Alborada del gracioso)改編成管弦樂版,則在1918年,兩者之間只差距50年,但這50年間在音樂範疇有著驚人的進展。1868年,幾個主要的歐洲國家在面對日漸增長民族主義的同時,仍然在尋找穩固維持國土疆域的方式,但是在1918年之際,他們徹徹底底地在這些戰役裡敗下陣來,在歐洲地圖上,許多新興的國家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在這段時間裡,音樂上的革命也以它們獨特的方式在快速進行著,諸如史特拉汶斯基、荀白克、巴爾托克等作曲家,試著建立作曲藝術的嶄新模式。
簡單卻富有色彩的挪威風格
挪威浪漫的民族主義於1868年葛利格譜寫鋼琴協奏曲之際開始昇起,他們要求脫離瑞典的獨立運動於1905年停止,而葛利格最終修訂鋼琴協奏曲則是在獨立運動結束的前兩年。這部作品至少做了七次以上的改版,葛利格才算是滿意,這段期間葛利格前前後後修改了至少300個地方,主要是針對管弦樂團的部分。這樣的修改持續不斷,最後一次是作曲家去世前幾個星期,而現在我們所普遍聽到的演出,就是依據這最後一次修改的版本。挪威的民族風格在這部鋼琴協奏曲當中明顯可見,尤其最後一個樂章在模仿的是哈丹格爾小提琴(hardanger fiddle),哈丹格爾小提琴是挪威的民間樂器,它的共振弦會發出相當迷人的聲響。葛利格在1898年完成的交響舞曲,是他在管弦樂編制作曲上的巔峰之作。雖然在音樂的結構方面看起來依然是偏德奧傳統的一派,但仍然可以從舞曲之中感受到葛利格受到挪威民謠音樂的強烈影響,這些旋律集結在一起,證明了葛利格愛極了簡單卻富有色彩的誘人素材。
多樣化的波西米亞舞曲
布拉姆斯改編的匈牙利舞曲管弦樂版本,長久以來一直在音樂會上被許多人視為最愛。布拉姆斯或許認為他所使用的素材,其靈感是取自質樸的古老匈牙利民謠,但事實上這些素材卻是距離他時代不久且出現於城市中的旋律,不過即使如此,依然無損於它們受到歡迎的程度。匈牙利舞曲是這麼地受到歡迎,以致於布拉姆斯的「門徒」德弗札克開始在樂壇以捷克作曲家的身份展露頭角之際,出版商一直勸他寫一些斯拉夫舞曲,拿來與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並列。此舉相當精明,因為德弗札克的斯拉夫舞曲相當受到歡迎,直至今日歷久不衰,作曲商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建立起德弗札克國際級的聲望。雖然這些作品相當活潑,某種程度體現了多樣化的波西米亞舞曲,例如富里安特舞曲(Furiant)與索瑟斯卡雙人舞(Sousedska),但卻不會像史麥塔納那些充斥更多民族主義的捷克作品一樣,讓人一下就聽得出來民謠元素置於其中。
情慾而謀殺的《莎樂美》主題
一個出自聖經的的主題,情慾而謀殺。無庸置疑地,王爾德在寫作《莎樂美》之際,即被這令人興奮的組合深深吸引;這也難怪,在理查.史特勞斯將王爾德的這部作品寫成一齣歌劇之際,聽眾會感到如此憤慨了。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莎樂美》1905年在德勒斯登首演,但卻在倫敦被禁演長達兩年,直到張伯倫允許指揮家畢勤演出一個刪減過的版本,其中許多當初在首演出惹惱聽眾的段落都被刪掉了。在維也納,《莎樂美》也獲得相差不遠的命運,當時的指揮馬勒也無法獲得批准演出這齣歌劇。所以《莎樂美》在奧地利的首演,實際上是在葛拉茲(Graz)這個城市舉行,那時候當代許多著名的作曲家也都親臨現場聆聽這齣歌劇,包括荀白克、貝爾格、普契尼等人,在現場的還有當時還沒有出名的希特勒。紐約富有的歌劇贊助者聽了這齣歌劇之後,嚇得說不出話來,他們就找來當時正好在美國的作曲家艾爾加,要他寫個作品和它對抗。然而艾爾加剛好非常崇拜理查.史特勞斯,尤其是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作品,因此他拒絕接受那些有錢人的提議,並且說理查.史特勞斯是「我們這個年代最偉大的天才」。
《七紗舞》即是這齣歌劇裡最為聲名狼藉的段落之一,而且一開始有許多演出者對這段音樂都感到非常不舒服。德國女高音薇蒂許(Marie Wittich)更是直接擺明了拒演《七紗舞》,以證明說她還算是個像樣的女人,最後一位芭蕾舞女演員被迫代替她,上台演出這段舞蹈。理查.史特勞斯原來就對薇蒂許飾演這個角色的方式感到有些不協調,他心目中的莎樂美是「一個16歲的小女孩,卻能唱得出像伊索德般的聲音」,但是薇蒂許卻演得像是個女總管似的,或許因此,我們稍微可以理解理查.史特勞斯(至少在視覺上)要找人選代替薇蒂許來跳《七紗舞》的原因了。
狂喜的《火鳥》
「好好記住他!他遲早會大放光彩……。 」這是俄羅斯芭蕾之父戴亞吉列夫(Sergei Diaghilev)對史特拉汶斯基的評價。那時史特拉汶斯基才剛於1910年寫成《火鳥》,這齣芭蕾舞曲開啟了史特拉汶斯基與戴亞吉列夫一系列的合作,他為俄羅斯芭蕾舞劇譜曲,之後完成了《彼得洛希卡》,與音樂史上最偉大「醜聞般的成就」(succes de scandales)的《春之祭》。當《火鳥》1910年6月於巴黎由俄羅斯芭蕾舞團首演之際,評論家充滿狂喜之情,在他們的眼中,史特拉汶斯基是繼穆索斯基、鮑羅定、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俄羅斯音樂的指標性人物之後,最正統且強而有力的繼承者。
西班牙風味的《小丑的晨歌》
20世紀初期的音樂世界裡最有個性的人物之一,即為戴亞吉列夫在法國的顧問、英籍希臘音樂評論家兼音樂學家卡弗柯瑞西(Michel-Dimitri Calvocoressi)。卡弗(這是當初他為人熟知的名字)對俄羅斯音樂相當喜愛,並且不遺餘力地推廣。他也是「阿帕契」(Les Apaches)這個團體的一員,這個宣揚新藝術潮流的團體也包括拉威爾、史特拉汶斯基等人。1905年,拉威爾譜寫了鋼琴組曲《鏡》,他將其中每個樂章題獻給每個「阿帕契」成員,其中的第四樂章題獻給卡弗柯瑞西,就是著名的《小丑的晨歌》。這首曲子在風味上很明顯是西班牙式的,這對一個擁有一半西班牙血統的作曲家而言是很正常的。1918年拉威爾把此曲改編為一首充滿明亮多彩氣息的管弦樂團版本,自此之後一直是音樂廳裡相當受到歡迎的曲目。
鋼琴家 紀新
鋼琴家艾夫根尼.紀新出生於1971年,兩歲時就已經具備即興彈奏的能力,在鋼琴上的表現超群的紀新,六歲即被送入葛涅辛音樂院,與專研資賦優異兒童教育的Anna Pavlovna Kantor學琴,而Kantor女士就成為紀新最重要的啟蒙老師,同時也是唯一的一位。Kantor在紀新成名之後依然扮演他演奏事業上重要的諮詢者,甚至跟著紀新巡迴、參與樂團採排。
紀新七歲時就能演奏貝多芬的奏鳴曲和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十歲首度演奏莫札特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12歲時曾在一個晚上於莫斯科音樂院大廳演出兩首蕭邦的協奏曲,合作者是史畢瓦可夫/USSR國立交響樂團,而這一場演出是他音樂事業的起飛點,之後他便應邀前往到美國、德國演出。1988年紀新與卡拉揚和柏林愛樂合作,灌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次合作讓紀新的知名度大增,國際各大重要音樂城市的常客,隨後他也與阿巴多、祖賓梅塔等人合作,成為極受美國人喜愛的鋼琴神童。1991年開始他與小澤征爾、巴倫波因等人合作,為第一位受邀到美國葛萊美獎頒獎典禮上演奏的古典音樂家。
紀新先後在RCA、BMG等廠牌灌錄許多錄音,除了著名的蕭邦協奏曲錄音之外,他的柴可夫斯基協奏曲、舒伯特、貝多芬也相當有名。紀新目前是俄羅斯鋼琴學派的鋼琴家當中,名氣最為響亮的一位,他認為德國鋼琴家較重樂曲結構,而俄國鋼琴家則情感相當豐富,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強調力度,而這也是紀新目前能夠於古典樂壇擁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