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大師的人生傳奇,還原浮華年代的歷史真相!
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翻天覆地大動?、大災難、大變化、大轉型的時期。
百年裡,這一群大師,在中國的科學、文學、藝術、教育、新聞乃至宗教等領域,開風氣之先河。他們在苦難的時代裡,努力的為中國想問題、出思想、做事情,在中華民族過去的百年中的關鍵時刻,傳承固有的文明、創一代風氣。他們以先行者而成為一代宗師。
本節目旨在傳遞大的主張、大的情懷、大的思想和大的創造。
珍藏民族先賢的人生傳奇,閃爍大師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思想!
教育家 - 蔡元培(1868~1940年)
他是從晚清科舉制度中走出來的人, 但他明白若不從根本的培養人才著手,要改變中國的積弊,是不可能的。 民國成立,被任命為教育總長;臨時政府北遷後,仍蟬聯教育總長。 他認為當時教育界所提倡的軍國民主義及實利主義,固為救時之必要, 而不可不以公民道德教育為中堅。 欲養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種哲學上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而涵養此等觀念,不可不注重美育。 因將清季學部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項宗旨加以修正, 改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項。 任北大校長時,以「學術為本位」、「確立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 「招收女生,男女同校」、「囊括大典 網羅眾家 思想自由 兼容並包」 等辦學理念,讓北大這樣的舊學府蛻變為一所現代大學的典範, 而且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和五四運動的中心。 蔡元培認為教育與學術是立國的根本,而科學研究尤為一切事業的基礎, 所以努力於科學研究的促進並設立中研院。 集中專門人才,分設各種研究所,使中國科學研究進入一新的時代。
教育家 - 梅貽琦(1889~1962年)
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 在清華大學校長就職典禮上,梅貽琦留下了中國大學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話: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梅貽琦推行教授治校的治校方針,對學生教育,也採取濡染式的通才教育。 教育家 - 張伯苓(1876~1951年) 一個北洋水師學堂的優等生,棄武從文,成了一代教育大師。 張伯苓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在軍閥混戰,政局動盪的年代, 建立了包括大學、中學、小學、女中在內的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天津成為中國化工重鎮,與這條教育路線分不開。
林風眠(1900-1991)- 藝術教育家
他與世紀同齡,19歲赴法求學,25歲就出任<國立北平藝專>的校長。 也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試圖努力打破中西藝術界限,造就一種共通的藝術語言。 1928年他又受蔡元培之邀,創辦中國美院的前身-杭州國立藝專。 他廣納人才,奠定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基礎, 主張「兼容並包、學術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廣納人才。 培養出李可染、吳冠中、王朝聞、艾青、趙無極、趙春翔、朱德群等 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界傑出的幾十位藝術家。 他特殊的林風眠方正格體,對許多後輩畫家產生過極深遠的影響, 是整個20世紀中國美術界的精神領袖。
碟片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