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大勝關陸家莊外,黃蓉正在為即將繼任丐幫幫主的魯有腳講解「打狗棒法」的八字口訣。
郭芙、武家兄弟以及楊過,在一旁偷聽。不久前的華山之巔,楊過已在義父歐陽鋒面前演習洪老幫主所傳授打狗棒法的外家招式,此時終於內外相應、融會貫通,將一門不涉門派、不立文字、變化繁複的傳奇武學,瞭然於心。
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書中,所展露的口訣八字是「絆、劈、纏、戳、挑、引、封、轉」。由於我的功夫,路數與丐幫幫主所習大不相同,甚或兵器,亦非綠竹杖,故以「不立文字」為取巧藉口,牽強附會,立出「扮、批、饞、戳、挑、癮、瘋、撰」八字,為本書隔間。搭配劇本,邊聊邊演。
《演武弄樂下藥調情說金庸》是二○一四年春天,我所創作的演出文本。首演舉辦在台北「華山一九一四文創產業園區」,頗有暗合「華山論劍」的浪漫,演員是我與老搭檔宋少卿。劇本是外家招式,談笑間,觀眾或狂笑、或莞爾,開心即可。本書則是這套演出的內功口訣,呈現劇本背後的創意源流。
「扮」,扮演浪漫。
「批」,批判時事。
「饞」,饞嘴食肆。
「戳」,戳穿觀念。
「挑」,挑戰積習。
「癮」,癮頭交錯。
「瘋」,瘋魔原著。
「撰」,撰寫奇緣。
整件事情的開端,是二○一三年在台北華山,由黃莉翔策展的「華文朗讀節」,我受邀展演,讀了一段《倚天屠龍記》選段「王盤山」,遠流出版公司王榮文董事長是伯樂,一眼看出前景。
劇本是這部書籍的骨幹,我的學生,鄭依庭伴讀繕打、林一先構畫插圖。遠流出版四部總編輯曾文娟領著同仁鄭祥琳、江雯婷,從她們熟得不得了的記憶與專業中,供應素材,並一路陪伴書的完成。各方功力,源源不絕地向我傳導,作品的催生,靠的都是美女呀!
哇,原來我是虛竹。
後記
【相聲瓦舍】辦公室的上班時間,是每週一至週五,上午十點至下午七點。週休二日,政府所公布的放假日,我們也一律遵從。所例外的是演出日,演出是我們的第一要務,無論遇到何種假日,都以執行演出為唯一考量,參與演出的前後台行政同仁算加班,次日上班可享中午到班之優惠,但不補假。
辦公室位於新店,一幢公寓大樓內,是一間坪數較大的尋常住宅。大客廳我們用做大辦公室,兩個小房間分別是經理室與會計室,最小的房間是臨時儲藏間,擺放常用的辦公物品。服裝道具另租倉庫,這裡放不下。
最大的房間,在一般住宅稱為「主臥室」的那個空間,撥給我用。擺設簡單的一桌二椅,該排戲的時候排戲,不排戲的時候,是我的寫字間。二○○七年夏天,從碧潭搬來這裡之後,寫劇本的工作全部落在我的身上。
宋少卿,天縱英才,從二十幾歲起,藉他的才分,潤飾劇本,總有畫龍點睛之妙,這段時期完成的作品,有《狀元模擬考》、《大唐馬屁精》、《東廠僅一位》。為了加深他的參與感,以及付他一半稿費的必須責任,寫劇本的時候都要等他。一等,少說半個小時,經常要等兩個小時。有時他忘記今天該來,就白等。
這個叫人等的習性,他在哪裡都發揮得理所當然,並非【相聲瓦舍】所縱容。而我有一個倔強,想要將我們這對搭檔撐下去。江湖上一些頗具名聲的才子,總為了各種無奈的原因(或決絕的原因)而拆夥,我想試試死纏爛打,就不分手!通知宋少卿,以後寫字再也不等他,劇本稿費全歸我一人,且內容權責亦在我一人,非經同意,不得任意改動,如在排戲過程因共同意見而有文字修訂,排演工作費用已包括在內,也不再支付修稿稿費。
面對必須獨立寫作的現實,就得快速適應。行政同仁租下現有工作室的同時,正從碧潭原處緩慢搬遷。我的房間,先裝了一台電風扇,架起電腦就起寫了。記得是七月底,午後暴雨澆熄了熱浪,只花了四個連續日曆天,寫出了《鄧力軍》。
習慣養成後,倒也得心應手了,《兩光康樂隊》、《惡鄰依依》、《迷香》、《緋蝶》、《情聖阿弱》,全新作品在幾年間一一問世。也整編舊作,還魂再演,最稱手的是《公公徹夜未眠》、《戰國廁》和《飛魚王》。
我沒有辦公責任,也無需在任何約定時間內到班,完全自由來去。也就是說,假日,同事們都不來的時候,別有另一番純粹寧靜。近年來,已將寫作所需,全部移到工作室來。住家至此地,公車僅六站,騎鐵馬十分鐘,純走路也少於半個鐘頭。善用空間,才叫會過日子。
最喜歡在無人的假日舒爽的寫作,當然,包括剛完成的這一部。
專文推薦
金庸茶館的新起點
緣起於二○一三年九月的第一屆華文朗讀節,馮翊綱教授從十八般兵器的典故談起,朗讀了《射鵰英雄傳》(楊家槍)、《神鵰俠侶》(小龍女的金鈴索)及《倚天屠龍記》(王盤山)的精采段落,大獲好評。其後與遠流的編輯團隊討論,覺得可以把這樣的內容變成一本有趣的書;繼而又想,如果不只限於文字呢?是不是也可以用表演形式來完成,成為另一種「金庸茶館」?
《金庸作品集》出版逾三十多年,與一代一代的華文讀者一同呼吸、一起生活,「金庸茶館」也從紙本的金學研究,到網路、雜誌,甚至在西湖開有餐廳。是的,一個實體的「金庸茶館」一直是我們努力的夢想。今年(2014)四月,《瓦舍說金庸》在「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熱鬧開演,不但呼應了金庸先生為華山所題「華山今論劍,創意起擂台」的跨界合作創價精神,無疑也是金學研究的又一嶄新起點。
從前,倪匡、陳墨用文字來詮釋金庸小說;而今,阿綱用說唱藝術做淋漓表達,五感交融,奇趣迭起。
這本書將「劇本」的外家招式,與「創意源頭」的內功心法融於一爐,搭配典故知識,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意思的「武功」。馳騁想像、引古鑑今之餘,一位劇場表演藝術家的所思所想,一種跨冊玩讀金庸的新鮮體驗,有助於打通讀者的「任督二脈」,不論是文學的,還是美學的。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王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