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838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電子書)

The Songs of Trees: Stories from Nature’s Great Connectors

  • 定價:420
  • 優惠價:294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OKAPI 推薦

  • Emily/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讀《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文/Emily Chan2017年10月25日

    生物學家哈思克於《森林祕境》後,再以淵博的生態知識,和詩人的感官天賦,在新作《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介紹了分布於各大陸洲的12棵樹木,每一棵樹像小說人物一樣,成為一個章節的主角。哈思克反覆拜訪它們,從樹冠到根部仔細聆聽,他從現存的樹木、昆蟲、動物、細菌的群落說起, more
 

內容簡介

得獎無數的《森林祕境》作者又一動人新作

樹的詩人哈思克,再次以精微細膩的文字,勾勒出由樹所延伸的生命網絡——

與風沙海婆娑共舞的菜棕、即便倒下卻依舊滋養著萬物的綠梣樹、注入紙神川上御前精魂的三椏和紙、人行道上串連起陌生人們的豆梨、無畏戰火乾旱仍舊繁茂生長的橄欖樹……無不訴說著樹與天地萬物間的動人故事。

有別於前作專注於描述方寸之地中的林間生態,哈思克反覆造訪了位在世界各地的幾種樹木,去傾聽、凝視與探索每種樹木與蕈類、細菌群、與其共生或將之毀滅的動物,以及其他樹木之間的連結,並展現人樹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像是安大略省的膠冷杉以及亞馬遜的吉貝樹,儘管生長於看似天然之地,卻深受工業發展與氣候變遷的影響。哈思克也透過了那些生長在看似毫無自然氣息之地的樹木,如曼哈頓人行道上的豆梨、耶路撒冷的橄欖樹,說明了自然其實無所不在。

哈思克說,樹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它們向我們展示了如何融入自然的網絡之中,並且繁榮茁壯。樹根會藉由土壤傳送出化學訊息,與鄰近的蕈類與細菌溝通。小樹枝擁有對光線、重量、熱度以及礦物質的記憶。葉子裡的植物細胞會釋放出飄散於空氣中的氣味引來愛吃毛毛蟲的昆蟲。哈思克特別關注來自樹木或包圍樹木的聲音;每種聲音都訴說著樹木與其他生物間動人的故事。

各界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丁宗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李香秀/《黑熊森林》導演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何穎怡/商周出版選書顧問
金恒鑣/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理事長
范欽慧/《搶救寂靜》作者
張東君/科普作家
番紅花/作家
黃仕傑/自然生態觀察者
黃美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蔡康永/作家

各界讚譽
閱讀此書是一種享受,它召喚出我在森林時的美好記憶,也滋養了我許多與樹相關的生命歷史與生物網絡等知識。它也提點了我,森林世界的生命處處,且無所不在。我更喜歡本書對聲音的描繪,下回置身森林時,我要好好豎起耳朵聆聽。
——《黑熊森林》導演 李香秀

《樹之歌》透過記錄樹的世界,揭露萬物實處於一個瞬息浮動的關係網絡,真正的知識其實是明白「關係」。《樹之歌》也講大千世界裡的各種人際網絡所蘊含的宇宙觀。難以想像可以在一本植物書讀到人類學。實在驚喜。
——商周出版選書顧問 何穎怡

本書雖然以樹為名,但介紹的樹種並不多。作者以一棵吉貝樹打開序曲,藉由各種觀察視野與心情引領你進入並思考自然、城市還有人類的共處之道。書中文字展現作者高深的敘述能力,閱讀時就像坐在他身邊,親眼看到描述的種種,跟著字裡行間暢遊在城市的四季觀察,並體會自然萬物展現的生命力。
——自然生態觀察者 黃仕傑

大自然的生命網絡的複雜度和生態重要性,不論在巨觀或微觀的尺度上,都已超乎人類的想像和科學研究的步伐。一片林甚或一棵樹都各自成就其微妙的生態系,也提供了人類各種可利用的資源和美麗的詩歌。為此,人類應該讚嘆、感恩,更應善盡保護之責。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美秀

哈思克的文筆總是優美極了,解放了束縛在樹木裡的美聲,同時也被樹木不同詞曲和旋律感染了,各篇章隨樹起舞而性格和作風各異,但充滿了各種哲理和省思。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這是一本可以滋養性靈的書。《樹之歌》提出了強而有力的論據,讓我們明白人類不該再切斷那孕育我們的生命網絡。且讓我們隨著大衛.哈思克拿起聽診器,聆聽大自然的心跳,並發現其中所蘊含的詩歌。
──《樹的秘密生命》作者 彼得・渥爾本

大衛.喬治.哈思克是一位優秀的作家。他對大自然的觀察非常敏銳。《樹之歌》既富抒情色彩,又具教育性,字裡行間洋溢著美感,但也帶著一股惆悵。
──《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伊莉莎白.寇伯特

在《樹之歌》中,哈思克提出了「生態美學」的概念,教導我們如何發現蘊含在萬物的連結中的美感……在他眼中,樹木是「大自然中最偉大的連結者」。它們象徵著此書意義非凡的主題──生命即關係……這是一種將生命視為共同體的概念,我們在其中可以找到救贖。
──《大西洋雜誌》作家 艾德.楊(Ed Yong)

哈思克這部有關生態研究的作品優雅而細膩,其中描述了全球十二種樹木從古至今的命運……讓我們得以進入生命共同體內部,進行一趟精彩萬分的旅程。
──《自然》期刊

《樹之歌》就像《森林祕境》一般,既是深入的科學著述,也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與豐富的想像力……哈思克意圖探索大自然萬物跨越時空的連結,並觀察人類是否能與其他物種共創更有智慧、更豐饒、更具適應力和創造力的生命網絡。
──英國《衛報》

如果你想前往陌生地域,深入了解一棵樹所能產生的影響,這本書將是你的絕佳讀物。
──《美國森林》雜誌(American Forests)

從吉貝樹開始,我們透過哈思克獨到的觀察,認識了世上各種迷人的樹木……這是一部充滿智慧且具有說服力的作品……它提醒我們萬物之間的連結,也讓我們明白:我們可以藉著認識樹木──偉大的連結者──所具有的智慧,了解自己以及我們在這個世界的位置。
──《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The 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

哈思克有著詩人的耳朵和生物學家的嚴謹……就像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和史蒂芬.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的《壯麗的生命》(Wonderful Life)一般,《樹之歌》的重要性已經超越了它的內容:它迫使讀者思索大自然中各種錯綜複雜、互相關連的網絡、演化的縱深與廣度,以及人類在這兩方面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諾克斯維爾新聞前哨報》(The Knoxville News Sentinel)

大衛.喬治.哈思克可能是當今最優秀的自然書寫作家。《樹之歌》正是明證。此書引人入勝,充滿抒情意味,而且蘊含了許多智慧,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
──《落毒事件簿》作者 黛博拉.布魯姆

深具啟發性……哈思克在書中探究了萬物的連結。他讓我們在認識樹木之餘,也了解了人類。
──《出版者週刊》

哈思克在書中對枯樹分解的過程、枝葉所發出的聲音,以及樹木萌芽的方式,做了極其深刻的探討與思索……並以典雅的文字描述他的觀察所得……以詩般的優美筆調,將歷史與科學加以融合。這是最優秀的自然寫作。
──《ALA書單》雜誌(ALA Booklist)

一本迷人的書,令人眼界大開……哈思克明確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和樹木共享這個環境,而它們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科克斯書評》

大衛.哈思克為聲音開啟了一個新的面向,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該如何看待人類存在的根源,而樹木為何又是我們最棒的導師。這是一本有關聲音與象徵的力作。讓我們開始閱讀、聆聽並學習。
──國際音樂人「DJ幽靈」(DJ Spooky) 保羅.米勒(Paul D. Miller)

哈思克有著詩人的耳朵和博物學家的眼睛。他讓我們重新意識到生命是波瀾壯闊且不斷創新的奮鬥過程,並鼓勵我們遠離空虛的個人主義。《樹之歌》提醒我們:人類並非世上唯一物種。
──《國家地理雜誌》作家 尼爾.席亞(Neil Shea)

大衛.哈思克在《樹之歌》中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他挑選出全球各地的十二種樹木,以科學家之眼逐一加以探究,然後再將他的觀察所得化為極富詩意的文字,讓我們明白這些樹如何與它們周遭的環境與人類互相連結。
──《病毒星球》(A Planet of Viruses)作者 卡爾.齊默(Carl Zimmer)

大衛.哈思克的文字極其細膩,且具有不凡的洞見。他聆聽樹木與人類所生存其中、無法逃離的網絡,讓我們聽見它們的聲音。
──橡樹泉花園基金會(Oak Spring Garden Foundation) 彼得.克雷恩(Peter Crane)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
美國南方大學生物學暨環境研究教授,因在教學中融合了科學探索與人文省思,曾獲選2009年田納西州最傑出大學教授,《Oxford American》雜誌亦於2011年讚譽其為「美國南方最有創意教師」之一。亦為古根漢會士(Guggenheim Fellow)。
哈思克的作品融合了科學、文學,以及對自然的哲學思索。前作《森林祕境》(The Forest Unseen)曾入圍普立茲獎非文學類、筆會/E.O.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決選,並榮獲美國國家科學院最佳圖書獎、國家戶外書籍獎、李德環境寫作獎、2014年開卷翻譯類年度好書獎。除了發表學術論文外,他也出版了若干散文、社論與詩作。


譯者簡介

蕭寶森
台大外文系學士,輔大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報社編譯及大學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包括《蘇菲的世界》、《亞歷山大三部曲》、《最後一匹人頭馬是怎麼死的》、《你就是自己的療癒師》、《森林祕境》、《種子的勝利》(末兩本為商周出版)等十餘部,生性好奇,喜歡閱讀、旅遊及所有具美感的事物。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見微知著,了解生態從聆聽自然之音開始/金恒鑣
推薦序 浪漫卻又理智的自然書寫/黃貞祥

前言
本書的每一章都收錄了一種樹木的歌聲,描述聲音的特性、它誕生的過程,以及我們的身體、情緒和智性對它的回應……傾聽這些樹木的歌聲就是拿著一具聽診器觸碰大地的肌膚,聆聽其下的脈動。

第一部

吉貝樹
整座森林(包括居住在其中的人類)是一體的,而且其中的成員並非各不相干的存在,因為人與萬物自從太初以來就有靈性上的連結。森林中的精靈並非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鬼魂,而是森林的本質。它們存在於大地,連結土壤與想像。

膠冷杉
我坐在膠冷杉樹下、苔蘚與燧石層之上,能夠從許多方面感知森林的行為。這一切都是古代燧石層網絡思維的延伸,只是如今變得更加複雜。未來,此一思維會如何演變,將取決於針葉、樹根、微生物、真菌和人類之間的關係。

菜棕
對菜棕來說,沙灘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磨難。沙地裡的鹽分會使得它們的根部和葉子脫水。除此之外,沙灘上時而乾燥炎熱,時而又會被熱帶暴風雨和滿潮所帶來的雨水淹沒……儘管如此,菜棕這位「沙子衝浪手」仍然繼續乘浪前行。

綠梣樹
儲存在綠梣樹的纖維素中的陽光能量先是進入甲蟲的血肉,而後再進入鳥兒的肚腹。鳥兒的嘴喙卡嗒卡嗒敲擊木頭的聲音,乃是源自綠梣樹的能量,是它在這森林中所呼出的最後一口悠長氣息的一部分。

插曲:三椏
萬一有一天,造紙工廠和電子螢幕(兩者都必須耗用大量的能源)都崩壞時,我們這個時代所留存的一切,將會被記錄在用三椏、雁皮、棉或楮樹製成的手工和紙上。那是川上御前的水和纖維所形成的產物。

第二部

榛木
昔日著名的蘇格蘭詩人羅伯特.伯恩斯之所以能夠用榛樹的枝葉做成他的和平精神冠冕,英國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之所以能用一支「採堅果的鉤子」拉下榛樹的枝條、採摘榛實果腹,都要歸功於一萬年來人類、鳥兒、真菌和樹木之間的合作。

紅杉與西黃松
柏拉圖是試圖透過美來追尋那不存在於人類混亂的政治與社會中的不變真理,但生態的美感與道德卻源自生命共同體內的關係,是會隨著環境而改變的。然而,當這個網絡內的許多成員都做出類似判斷,我們就有可能得出一個近乎普遍真理的法則。

插曲:槭樹
一整個夏天,森林裡都可以感受到細枝的脈動。那些沒有活力的枝條(位於樹冠低處、曬不到太陽)脈搏很弱,一整天幾乎都沒有什麼變化。那些日照充足的枝條則有著強勁的「舒張壓」和「收縮壓」,那是森林裡聽不見的歌聲。

第三部

棉白楊
在達爾文的進化論讓我們明白萬物的關聯之後,我們應該了解一點:人類並非是「和大自然同行」,而是「行走在大自然中」。當我們體認到人類是屬於大自然的,是這個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而非置身其外時,我們自然就有能力區辨何者為美、何者為善。

豆梨
如果說紐約的人行道像一條平直的河流,那麼行道樹就是迂曲的河彎。無論它們是否「有意」,它們都在這座人種繁多、權力結構失衡、空間有限的擁擠城市裡,扮演了一個具有社會與文化功能的角色。

橄欖樹
採收期間,每棵樹都成了人們談天說地的場所。他們聊著人類、樹木、土地,以及三者間的關係。等到園子裡的橄欖採收完畢,人們已經交換了幾萬句話語。於是,這片土地的記憶、連結與律動,便會有一部分留在人們的意識中。

日本五葉松
這些盆栽的未來並不存在於任何個體的自我(樹木的種子,或人類的心智)中,而是存在於各種關係中。盆栽藝術讓我們看見了樹木的本質。一棵樹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由各式各樣的對話所形成。

謝詞
參考書目
 

推薦序 見微知著,了解生態從聆聽自然之音開始 金恒鑣
樹是地球上體型最大、身材最高及最長壽的生物體。難怪樹往往是自然書寫者青睞的主題。樹可有一百餘公尺高,胸徑可達十一多公尺,樹齡有將近五千年歲的紀錄。
今年春天,坊間出版了兩本關於樹的書。一本是李察.希京斯(Richard Higgins)的《梭羅與樹的語言》(Thoreau and the Language of Trees),他是根據《華爾騰》的作者大衛.梭羅二百萬言的日記撰寫的。另一本是入圍「普立茲新聞獎」的作家大衛.喬治.哈思克的《樹之歌》。前者尚無中譯版,這𥚃要談的是《樹之歌》。
《樹之歌》的開頭是這樣寫的:「苔蘚御風飛起,翅是如此纖薄,穿透過的陽光也幾乎未察覺它,因而,照不出一絲色彩,只留下一抹光跡。」這個開頭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讀後感受到這本書充滿科學的探索、文學的詩韻、生態的哲理及抽象的意境。作者以樹為核心,展示自然界的各種生命是如何緊密地連結在一起,而組成一個不能有破洞的、複雜的生命大網。他引導讀者了解人類在這個生命大網𥚃的位置,人類對這個大網做了什麼事,及其所引發的後果。這是一本細說生命現象與過程及人類應有的生態倫理之書,在全球環境遭逢大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大量喪失的當前,這是一本地球人應讀,並借以反省之書,一本值得推薦的科普好書。
簡而言之,本書講的是我們要如何取得並闡釋自然界生命發出的聲音信息,以及所有的信息是如何相連而成為一個複雜的生命大網。作者指出,樹是自然界偉大的信息連接中樞。我們所處的環境充滿信息,這些信息以各種物質或能量的形式存在著。每一個信息都內含深奧難解的意義,要收集並解讀每一個信息不是容易的事。更困難的是,表面上兩個看來不相干的信息,實際上,經過分析後,可能是密切關聯的。更清楚的說,沒有訊息是各自獨立的,而它們全是息息相關的。唯有把所有獨立的信息集合起來,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了解這個關係與其他關係的意義,始能作為我們對待地球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參考與準則。當前的「大數據科學」逐漸使我們釐清各種生命之間的關係,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指出問題之所在,並儘可能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指南。
作者精心挑選了分布在幾個大陸洲的十二棵樹(每棵都有所在的地名與地理坐標),他用心觀察、仔細傾聽,探究每株樹對環境的反應與適應,及其存在的生態意義。
作者先選了一株在南美洲雨林內具有地標地位的「吉貝樹」。雨林的最大特徵是不但雨量非常多,且終年下不停。雨滴從空中落下抵達樹冠,每一滴雨碰到的植物部位可能不同,穿過樹林的路徑可能相異。有的雨滴在抵達土壤之前,可能已在樹上的某處滯留了數個月。一路上,雨滴發出的各種聲音,就像優雅的語言,它宣告了環境與植物的多樣性。
作者到了北方寒溫帶探訪一株香冷杉。香冷杉是北美洲北方氣候區的一種代表性常綠針葉樹種。尖塔狀樹冠、筆直的樹幹、規則的輪生枝條,還有許多深紫紅色、昂立在高枝頭的毬果,有的毬果高十公分,其上的鱗片內藏著約一公分的種子。作者坐在樹林𥚃,耳中傳來一陣陣秋風吹過香冷杉與鳥啄種子的聲音。他傾聽山雀收藏香冷杉的種子的忙碌聲。山雀收藏種子的記憶力,是香冷杉對未來的夢。
作者帶讀者到田納西州看一棵風倒綠白蠟樹(編注:即書中提到的綠梣樹)。死亡之樹的哀歌其實是數千種其他生物的歡慶之歌。樹雖然死亡,樹體卻仍然留在生命網內,發展出生前不曾存在的關係。作者聆聽大地上隨時隨處都可能上演的「死即是生」的生命之歌。
對死亡之樹而言,死亡是屍體腐解的哀歌,然而,對直接仰賴死樹以生存與繁衍的真菌、細菌、蚯蚓及昆蟲幼蟲,或間接靠死樹生活的鳥與而言,是收穫之歌。生命網內的生命多樣性便是如此維繫下去的。
綠白蠟樹是被一陣暴風雨吹倒的,一如臺灣山區許許多多樹木,每年在颱風吹襲下所有的遭遇。一些大樹壽終倒下,空出許多露天的林地,地上原本辛苦活在大樹陰影下的小樹,這時就像中了大樂透。它們照足了陽光,吸飽了倒樹樹根已用不到的營養與土壤水,快速竄升、茁壯,不出十多年已可擠在其他大樹之間,爭得一席之地。它們對播遷種子與傳宗接代有了盼望。同樣的,臺灣的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有賴颱風與森林的聯手,它們是首要大功臣。
暴風雨、雪,甚至自然發生的大火與土石流,表面上是災害,事實上是維持我們的星球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力量。死亡之樹促進一連串的分解作用,活絡生命網內能量傳遞與物質循環,整個過程相當熱鬧。能量是不滅的,在其轉換過程,有的會變成聲能,其中某些為深具慧根與慧心的作者所接收,而將這些聲音及其意義,記錄在這本書裡。
當下的重大生態問題包括外來入侵種與全球環境變化等議題。即使生長在人煙罕至之偏遠地區的香冷杉或吉貝樹,也深受人類工業文明的毒害。作者關心原生森林裡的樹木,也關心城市裡由人類種下的路樹。他從原生樹種談到引進樹種,再敍及入侵樹種。透過曼哈頓大城路旁的梨樹、耶路撒冷的橄欖樹及日本五葉松的故事,明顯地看到樹與人類長久與持續的關係。在以人類為主的環境𥚃,樹需要人的照顧,而人乃依賴樹為生;人與樹都無法獨立於生命網絡之外。
此外,作者還談到時下流行的生態美學。何謂生態美學?或者自然美學?火山爆發,地震與海嘯,野火燎原,颱風豪雨淹漫大地等自然環境帶來的擾動,及所有這些擾動及其造成的結局,在逆向操作自然的人類眼中是災害。然而,這些擾動催促遠古生命的出現,協助繽紛生命的演化,及提供生態的服務。然而,人類卻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聞,不知珍惜,沒有給予應有的評價。事實上,萬物所期待的生存與重生機會,全維繫在所有的自然擾動現象與過程上。因此,要能持續保持自然的能力,必須要維持生命群聚應有的關係,這才是生態美學。生態美學在於維持生命網內所有生命的既複雜又緊密的關係。人要鑒賞生態之美,必須重新思考生命之網的意義與完整性。

(本文作者為生態學家)


推薦序 浪漫卻又理智的自然書寫

黃貞祥

有多久沒站在一棵大樹旁看著它迎風搖曳、歡聲歌唱了呢?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The Forest Unseen: A Year’s Watch in Nature)是一本我非常喜愛的好書,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是位美國南方大學的同行,他以一年的時間,在田納西州塞瓦尼鎮(Sewanee, Tennessee)一塊面積僅一平方公尺的老生林進行觀察,追蹤大自然的四季變化,《森林祕境》就像是這片小森林的週記。他透過生動的筆觸,把森林的面貌以及林中生物的情態,描寫得活靈活現。
哈思克以曼荼羅為符號,來比喻那片森林裡,幻化無常而又繽紛美妙的生命!《森林祕境》已非一般的科普寫作,而是一本優異的紀實文學作品,是一位博物學家用極為優美的文筆,為一片森林寫出充滿詩意的感人篇章。他除了以一位科學家的身分來分析這片森林的一景一物,也以哲學家和藝術家的情懷感受那片森林帶來的哲理和詩情畫意。
當我得知他的第二部作品《樹之歌》(The Songs of Trees)要在台灣出版,心情也興奮得像一棵婆娑起舞的樹。讀完了這本《樹之歌》,對哈思克更為敬佩。從書名上理解,我以為這是本專門談樹的書,沒想到原來這本書何止是「樹之歌」而已,其實已該算是生命的史詩般了!但願我能有他的耳、他的眼、他的筆、他的心,能夠如此細膩地感知世界,又能如此巧奪天工地譜下樹的千古絕唱。
哈思克離開他待了一年的曼荼羅地,到世界各處邂逅了不同樹木,傾聽它們歌唱。所到之處有厄瓜多、加拿大、喬治亞州、田納西州、日本、蘇格蘭、科羅拉多州、伊利諾州、曼哈頓、耶路撒冷、華府,他遊歷四方去傾聽吉貝樹、膠冷杉、菜棕、三椏、榛木、紅杉與西黃松、槭樹、棉白楊、豆梨、橄欖、日本五針松的吟唱。他的足跡不僅更廣,他的心更廣了,還穿越了時間,在波瀾壯闊的生命史中遨遊。
在一章又一章中,他化身為樹,為樹木設身處地地觀看了世界。樹豎立在土地上,安安靜靜地從容應對周遭環境,何嘗不比忙碌竄動的動物更能細心觀察呢?他的文筆總是優美極了,解放了束縛在樹木裡的美聲,同時也被樹木不同詞曲和旋律感染了,各篇章隨樹起舞而性格和作風各異,但充滿了各種哲理和省思。
我們會以為一本談自然寫作的書,會感性地讓人更嚮往鄉間的生活,可是哈思克雖然文筆優美浪漫,但他卻仍保有理智的心。他告訴我們,高密度的城市生活,其實可能更節能減碳,對生態環境更好。我們無法想像幾百、幾千萬人住到郊區開車上班,無論是排碳還是土地開發,對環境的衝擊有多大。但城市畢竟讓人遠離了大自然,忘了我們不過大自然的一小部分。
樹木發出的不僅僅有悅耳之歌,也有悽美的悲歌。我們對待有養育之恩的大自然堪稱恩將仇報,這已是罄竹難書,何必再犧牲樹木倒下製作的紙墨呢?人類有時候連對待同胞也沒多客氣,習慣在林中活動的白人哈思克,沒忘掉南方的樹林中,原本是美洲原住民永遠回不去的家園,也曾掛著白人洩恨掛上的黑人同胞屍骨。他也沒有忘記,美國國家公園當初的設立,是白人探險家要展現男子氣概,今天看來並不多高尚。
回到哈思克流連忘返的樹林裡,蟲鳴鳥叫也是交響曲中錦上添花的獨唱、重唱及合唱吧?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樹林裡也充滿了暗藏的殺機和嚴酷的競爭,這是自然的規律和循環,就只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存在,無需用人世間的禮教約束。
人最可貴的是懂得學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體驗生命。人世間萬物依靠微妙複雜甚至互相矛盾的關係存在,整個森林是個龐大不可分割的網絡,我們身邊的世界更是,只是我們都瞎子摸象地自以為是。萬事萬物就像一個曼荼羅裡的曼荼羅,無常又無我地幻化出各自的美麗!
來一同耹聽樹之歌吧!

(本文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300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6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變革背後的隱藏力量,現代世界的關鍵時刻,文學│史地│哲學 精選滿799現折79。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 電子書週末66元
  • 2024城邦年終暢銷展
  • 具體抽象思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