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實力──台灣百萬大學生如何由人力變人才
自從九○年代末期以來,全球的高等教育從菁英走向普及,大學以及大學生的數量,以十倍速成長。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的研究成果和所訓練的人才,是創造國家財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兩大關鍵要素。大學以及大學生的實力,決定了國家的實力。
十年之間,台灣的大學盲目膨脹、大學生素質下降、大學教學與產業期待有落差,這些都是事實,也是必須面對的迫切危機。大學要如何提供好的教育品質,差異化競爭?大學生要怎麼有效學習,培養自己的實力?《天下》特別走訪台、港、中、日、韓、印、美、加、歐洲等九國大學,全面檢視蛻變中的大學教育。
一、新挑戰 大學競爭力總體檢
當各國推動高教強國運動時,台灣的大學品質卻在前年被監察院糾正「倒退十五年」。大學究竟出了哪些問題?《天下》首度進行大學教育大調查,並追蹤大學問題成因,以及台灣的大學如何挑戰頂尖?
二、新趨勢 大學實力即國力
日、德、歐洲、英美等國都在改革大學,因為,這不只是一場「內戰」,而是跨國際的競爭,各國大學都要在全球舞台上,爭奪最優學生、最佳師資。
三、新機會 國際篇
韓、印、港、中的頂尖學府正在搶全球人才、打造國際化校園,努力「超英趕美」!
四、新機會 在地篇
台灣一六二所大專院校,版圖正開始移轉,政大、淡江、實踐、陽明、高餐旅、台科大、元智大學等大學各顯特色。未來,只有特色、優質的大學才能突圍。
五、新典範 改變大學的推手
空有研究,輕視教學,大學不可能真正「卓越」。好老師如何產生,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典範?
六、我的過去,你的未來
杜書伍、林懷民、曾志朗、洪蘭、朱立倫、徐璐、陳文茜、王偉忠、張曼娟、易智言、王文華等人,從過去的自己談到現在的學生,從走過的路揀選出大學不可錯失的美好與不可重蹈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