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沙底拾貝:還原真實的近現代中國知識分子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1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沙底拾貝:還原真實的近現代中國知識分子 (電子書)

  • 定價:540
  • 優惠價:378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國曾經有過什麼樣的知識分子,他們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成就,又曾經有過什麼樣的命運?懂得回首歷史的人,才會懂得走向未來。

  蔣介石文膽陶希聖的外孫、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沈鈞儒的堂侄,家學淵源使他不敢忘記歷史真相,提筆記下親聞‧親見‧親歷的點點滴滴。
  「英國史家托馬斯•卡萊爾曾說:『生於謊言是我們的不幸,死於謊言是我們的恥辱,結束謊言是我們的責任。』沉默就是承認謊言,沉默就是維護謊言,沉默就是製造謊言。或許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罪行,但是你對謊言保持沉默,你就是謊言製造者的同謀,你就是真實歷史的屠殺者。」  ──沈寧

  本書作者係蔣介石文膽陶希聖的外孫,亦是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沈鈞儒的堂侄。自幼受淵源家學之熏陶,使他得以親聞、親見、親歷許多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名人掌故,無論是家族前輩們的故事,還是世交師友們的故事,皆知之甚詳、如數家珍。
  作者拒絕隨意刪除或節選歷史,更反對強權意圖消滅歷史記憶的行徑。透過本書,作者回憶了其所認知的于右任、王雲五、沈雁冰、周予同、金仲華、胡風、胡適、馬寅初、陳布雷、陳立夫、陳獨秀、陳麟瑞、曾昭掄、葉企孫、董寅初、趙敏恆、蔡元培、蔣百里、蔣夢麟、豐子愷等數十  位知識分子的真實生活經歷。

本書特色

  記憶一個不被許多人記憶的年代,在歷史的空白上尋找沈雁冰、胡風、胡適、陳立夫、陳獨秀、蔡元培、蔣夢麟、豐子愷等數十位知識分子的真實故事。

  蔣介石文膽陶希聖的外孫、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沈鈞儒的堂侄,提筆記下親聞‧親見‧親歷的點點滴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沈寧


  華裔美國人,是蔣介石文膽陶希聖外孫,沈鈞儒之堂侄。西北大學中文系畢,後赴美留學,艾奧華大學東方文化學碩士、教育學院博士班深造。歷任大學助教、中學教師、小學校長、美國之音新聞主播、美國聯邦空軍軍官學院教官、科羅拉多州雷科伍德市文化委員會委員、世界華文作協科州分會會長與北美華文作協理事等職。閒暇時寫作,小說散文隨筆等常年發表於台港陸美華文報刊,作品曾入選中國小說排行榜,在中國大陸出版多本書籍;在臺灣則曾出版《嗩吶煙塵三部曲》(聯經,2015)、《上海大律師》(秀威,2017)、《麒麟墜》(秀威,2018)。曾獲選中國新移民筆會突出貢獻獎、臺灣知名武俠小說獎與美國紐約五大道文學獎等。
 
 

目錄

題解
自序

第一輯 人物
陳布雷的安眠藥
固執領袖陳獨秀
陳立夫突然襲擊
陳麟瑞悲劇人生
董寅初拔刀相助
金仲華不得善終
豐子愷子女冤案
胡風本是張先生
蔣百里壯志未酬
蔣夢麟悲天憫人
蔣緯國酷愛聊天
特立獨行馬約翰
馬寅初的大悲哀
萬墨林兩肋插刀
文化名人劉尊棋
難逃黑運馮亦代
文人官僚羅俊
楊憲益兄妹翻譯家
于右任不忘師恩
末代皇帝後半生
左翼文化領袖沈雁冰
儒將孫定國的結局
永生的俞大絪教授

第二輯 人物與事件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
陳望道與復旦大學
杜月笙與高陶事件
胡適之與《獨立評論》
蔣介石與《中國之命運》
譚鑫培與京劇
萬耀煌和西安事變
郁達夫與安慶學校
趙敏恒與上海《新聞報》
王雲五和商務印書館

第三輯 事件
廬山牯嶺茶話會
清末少年讀書郎
民國初年北大學生
五四運動和北京大學
悲壯的北伐戰爭
中國社會史大論戰
香港淪陷
天子門生
八一五偉大勝利

附錄
讀陶涵先生新著《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無情並非真豪傑
大愛大勇二伯伯
我家與周恩來的恩恩怨怨
陸鏗先生五年祭
與大師談大師
代後記
 

【題解】

  歲月之沙,社會之沙,政治之沙,功利之沙。愚蠢之沙,自私之沙,淺薄之沙,謊言之沙,卑鄙之沙。一粒沙作為個體,沒有靈魂,沒有個性,沒有思想,沒有色彩,沒有力量,顆粒細微,幾乎很難被意識到其存在,但當無數沙粒聚集到一起,就變得野蠻,粗暴,瘋狂,無理性,強大無比。當聚集起來的沙粒構成鋪天蓋地的迷霧潮流,一次次,一層層,經年不止,就會吞沒一切,掩埋所有的貝。

  而珍貴的貝,有的是真誠,有的是純潔,有的是人性,有的是生命,有的是正直,有的是友情,有的是歷史,有的是生活,有的是人格,有的是思想。貝是光亮的,彩色的,美麗的,真實的,但是貝也很脆弱,沒有能力同漫天遍野的沙暴抗爭,於是就被一次次,一層層,埋沒到沉重的沙堆下面,幾千年過去,幾百年過去,幾十年過去,甚至幾年過去,便似乎已經不復存在。

  要做一粒沙,隨同著千千萬萬同樣的沙,覆蓋大地上善良的生命,輕而易舉。那不需要思想,不需要意志,不需要人格,不需要知識,只要冷酷無情,泯滅靈魂,就足夠了,也許還能成為一粒大沙,或者沙中的領袖。

  但要做一粒貝,那就太難,至少得準備著,隨時被沙暴埋沒,甚至毀滅成粉末。但是即使被壓沒在沙底,即使被碾成粉末,貝也仍然能夠以其生命之光,戰勝沙粒,得以永恆。古往今來,每一顆貝,只要是貝,就是不滅的。

  當世界被覆蓋在荒涼而厚重的沙堆底下的時候,要想尋找並且挖掘出一顆顆美麗的貝,非常艱難,需要無畏的勇氣,需要獨立的思維,需要充分的自信,需要足夠的愛。但是不論多麼難,這個世上必定有人,立志要從沙底尋找到一片又一片閃光的貝。

  被挖掘出來之後,最微小的一片貝,也比最巨大的沙,更加偉大,更加光輝,更加耀眼。

【自序】

  因為家庭出身極黑,上個世紀在中國大陸的三十年間,我在學習和工作以及生活等各方面,都不能如意。年到二十,沒有大學可進,也沒有工作單位敢接受我,似乎只能終日游手好閒。那種狀況,對於我,特別難以忍受。我的父母兩系,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都做事業,都獲得成功。  
  我的祖父是滿清最後一代秀才,我的伯父沈鈞儒先生是光緒年最後一批進士,我的外祖父陶希聖先生北京大學畢業又做北京大學教授,我的父親母親都是重慶中央大學畢業,文史兼備,中英俱佳。偏偏到了我這一輩,無學可上,無書可讀,無職可就,無事可做,上不能承祖宗的傳統,下不能傳家族的文化,那是何等的悲哀。

  正是在那種痛苦而孤獨的環境裡,我更加渴望了解和牢記家族的文化傳統,將之視為不容遺失的珍寶。經常在無所事事的白天,或者無所事事的夜晚,望著灰矇矇的天,灰矇矇的夜,我默默地回想自小在家裡聽到過的各種故事,家族前輩們的故事,以及世交師友們的故事。記得某位作家講過:當一個人絕對孤獨的時候,他所剩下的,就只是不斷反覆溫習的記憶。那些留在腦中的印象,每個點滴都會清晰而生動地鮮活著,幾十年不淡忘。我想這個作家講得太對了,在我一無所有的時候,記憶成了最後的財富。所幸者,強權能夠剝奪我的所有身外之物,卻無法消滅我  腦中的記憶,而我的記憶力自小就強,於是許多家族歷史就這樣留存下來,在我的腦中,我的心裡。

  我的外祖父是個史學家,曾對後輩人講,他小時候上學做史論,拿《三國演義》做根據寫了一篇,被老師狠罵,從此再不敢把小說當歷史來讀,只以《三國志》為據。但事實上,《三國志》也已經有了演義的筆法,特別是裴松之的小註,紀錄了許多演義故事。而《三國演義》則也是七分實三分虛,用了許多裴松之的小註故事,把《三國演義》稱為史傳,也是可以的。所以我想,古人做史都並不能絕對避免演義筆法,現今史家也沒有理由,動輒以雜有演義而否定記史的文字。雖然這樣的想法,給我自己許多安慰,對記史不再那般的誠惶誠恐,但我寫作,到底並不重  在記史。我既無司馬遷寫《史記》「通古今之變」的雄心,更無范曄著《後漢書》「正一代得失」的壯志。我記錄的都是中國歷史上曾經著名的人和事,官方民間都有許許多多的記載或傳說,既已人所共知,何必再費筆墨,我只寫我親耳聽到,親眼見到,親身經歷的點點滴滴,為的是  補充一些被遺失的史料,只要讀者們看到了,相信了,點點頭,我就很滿足。

  不少人喜歡引用格言警句,給歷史下負面的定義。有人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說歷史是個人盡可夫的娼妓,也有人說歷史是強權者的奴仆等等。照我看,那都並不是歷史之過,沒有理由去指責歷史本身。歷史就是歷史,一切已經發生過的事情,都是歷史,再也無法改變。應該受到指責的,是那些記錄歷史的人和他們的紀錄。只是一些不負責任的人,或者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把歷史當作隨他們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把歷史當作任他們姦淫的娼妓,把歷史當作任他們恣意使喚的奴仆。

  記得幼時母親給我講過一個伊索寓言,某國王問伊索,天下什麼東西最好?伊索回答:是舌頭。國王點頭,又問:那麼天下什麼東西最壞?伊索回答:是舌頭。國王聽了,不解其意。伊索那個時代,文字不夠發達,天下大事主要依靠口傳,所以舌頭成為記錄和傳播歷史的主要工具,因此舌頭成為天下最好和最壞的東西。現在記錄和傳播天下大事,除了舌頭,又多了紙筆和電腦影視等工具,所以伊索所說的舌頭,就是指一切紀錄和傳播歷史的工具,包括紙筆,電腦,以及影視。

  人講話,毫不費力,舌頭一轉,好事可以說壞,壞事可以說好。人寫作,也可以毫不費力,筆頭一轉,好事可以寫壞,壞事可以寫好。蔣介石先生領導中國軍民英勇抗戰,做出巨大的犧牲,最後戰勝日本侵略者,到有些人的嘴裡或筆下,蔣介石先生卻成了最大的賣國賊,也還有不少人真的會相信。我在中共官方媒體上讀到過這樣的文字,「曾昭掄被劃為右派後,並沒有悲觀失望,又有機會回到熟悉的講臺和實驗室,直接為國家培養人才和發展事業貢獻力量,而使他異常興奮。」五十年過去,時至今日,仍用如此輕描淡寫的筆調,記錄迫害了數十萬中國大陸知識分  子的「反右」運動,用如此歌頌化的輕薄語氣,紀錄曾昭掄先生那樣偉大科學家的悲慘命運,真乃世間最為惡劣的舌頭,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有些人的嘴裡或者筆下,沒有任何約束和標準,根據一時的政治需要,或者一時功利需要,可以隨意編造歷史,隨意刪除或節選歷史。我查過許多中共官方公佈的史料,對胡風先生的記載,都是始於一九三一年而終於一九五五年,似乎他總共只有二十五年生命,也就是從他擔任左聯的領導,為中共革命做出貢獻開始,到他被打成反黨集團之間的一段。之前之後,都被略去不提,好像那些歷史紀錄沒有任何價值。而中國大陸的民眾,特別是一些青年,沒有機會接觸真實的歷史紀錄,只能把謊言當做事實,再以謊言為依據,義正言辭地反對真理。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曾經宣告:「生於謊言是我們的不幸,死於謊言是我們的恥辱,結束謊言是我們的責任。」我比同齡青年稍許幸運,因為幼承庭訓,對真實歷史的了解稍多一些,深為兩三代中國大陸人的無知和狂妄感到悲哀,很想把結束謊言作為自己的責任。

  因為父母兩系的家庭背景,前輩友朋也都是讀書人,而且有很多名人。查閱他們的身世,凡一九四九年後留在大陸的知識分子,似乎都有一處相同,就是在各種中共官方簡介記錄中,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二十年到四十年的短缺,好像那些年根本不存在。我們都曾經歷過那個時代,自然曉得其中的原因,但太過刻意的文過飾非,就算不是對歷史犯罪,至少是對歷史的不尊重。而我所聽到過的許多故事,經常就發生在那些不被他人記憶的年代。所以我紀錄下來這些故事,只想填補一些歷史的空白,或者糾正一些歪曲和編造。但我知道,以一人之力,無法同完整而強大的  中共國家文化機器抗衡。我只做我該做的,能做的。

  我小時候,祖母講過她的祖先褚遂良,在唐朝任起居郎中一職,職責是記錄皇帝的言行。唐太宗自己規定,起居郎對皇帝的言行記錄,只為真實記史,不允許給皇帝過目。後來唐太宗忍不住,問褚遂良:「真的不可以給皇帝看看《起居注》麼?」褚遂良回答:「本朝所以設起居之職,就如古時的史官,善惡都記,使得皇帝檢點言行,不犯過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做皇帝的自己要看這些記錄。」唐太宗又問:「如果我真有錯處,你一定要記錄下來麼?」褚遂良回答:「那是我的職務,皇上一言一行,我都是必記的。」真可惜那種時代,那種皇帝,那種史官,在大  唐以後至今的中國社會及朝廷,再也沒有存在過。

  春秋時代,齊國有個大夫,名叫崔抒,擅權亂政,殺了齊莊公。齊國的太史伯,便刻竹簡紀錄:崔抒弒其君。古時稱上級殺下屬為殺,下屬殺上級為弒。崔抒為掩蓋歷史,把伯殺了,也把他刻的竹簡燒了。太史伯的大弟弟仲,又刻了一塊竹簡:崔抒弒其君。崔抒獲知,把仲也殺了,把第二塊竹簡又燒了。太史伯的二弟叔,不屈不撓,再次刻下一塊竹簡:崔抒弒其君。崔抒氣急敗壞,把叔又殺了。太史伯的三弟季仍不停止,第四次刻竹簡:崔抒弒其君。這下子,崔抒終於害怕了,沒有殺死季。於是崔抒弒其君的歷史便留存下來,而且因為崔抒連殺太史兄弟三人,更  使那亂臣賊子遺臭萬年,而且也為中國後來幾千年設下一個如何記史的悲壯標準。

  我自認沒有齊太史兄弟那麼大的勇氣,不過我想,如果齊太史兄弟活在二十世紀的中國大陸,怕也不敢公開對抗中共朝廷。我們都知道一個著名的猜想:如果魯迅先生活到一九四九年之後,他要麼什麼都不寫,坐享榮華富貴,要麼關在監獄裡,繼續寫作,直到殺頭。我們的時代,連魯迅先生那樣的人物,尚且仍然不保,如果齊太史的三弟膽敢繼續刻竹簡,也將被毫不遲疑地殺死,而且恐怕砍頭之前還要先割斷喉管,不許發聲,終使暴行不被歷史紀錄。所以今天的大眾,特別是青年人,除了背誦幾句經典謊言,幾乎已經對真實歷史毫無了解。

  家父生前,在北京,有過一次,中央電視臺派了一個編導組,到家裡來採訪他,計畫就父親一生經歷,拍攝一部電視記錄片。我在美國,跟家父通電話時得知,非常高興,請求家父在採訪中多講講母親的事情。過了幾天,再打電話回家,父親說,他已經婉言謝絕了中央電視臺的邀請,節目計畫作廢了。我很驚訝,不知父親何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父親告訴我,那幾位中央電視臺的記者編輯,年紀很輕,也都很熱心,但是對中國歷史所知甚微。父親講幾句話,他們提一個問題,父親解釋一番。然後再講幾句,他們又提一個問題,又解釋一番。父親說,那麼要我講完  我們家的經歷,不是得把中國通史全部講一遍,把我累死了嗎?我聽了,無言以對。我想,能到央視做記者編輯,至少必須大學畢業吧,或者研究生畢業,怎麼會這樣?他們在大學或者研究院讀書嗎?讀的都是什麼書呢?央視記者編輯尚且如此淺薄,普通大眾會怎樣的無知,不難想   像。

  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歷史記憶。強權為了鞏固他們的統治,肆意編造歷史,報紙、電視、教材、史書、微博、網文,冠冕堂皇、義正言辭、謊言轟炸,意圖消滅歷史的記憶。多少人記得七十年前中國大陸發生過什麼?多少人記得五十年前中國大陸發生過什麼?多少人記得三十年前中國大陸發生過什麼?而中國大陸民眾在喪失瞭解真實歷史途徑的同時,集體保持沉默,將歷史從自己的個人記憶中刪除,並且逐漸地從被迫沉默演變為自覺沉默,這是最恐怖的現實。很少人懂得,沉默就是承認謊言,沉默就是維護謊言,沉默就是製造謊言。或許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罪  行,但是你對謊言保持沉默,你就是謊言製造者的同謀,你就是真實歷史的屠殺者。當一個民族集體沉默而失憶的時候,這個民族就將沉淪。而集體的失憶,或者集體的沉默,由每一個人的意志組織而成。記得魯迅先生那句話嗎?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中國近代歷史上,有過一位周予同先生,其國學特別是經學學問,領袖群倫數十年。中國曾經有過一位曾昭掄先生,其化學學識和創造,令國際科學界嘆為觀止。中國曾經有過一位趙敏恆先生,抗戰時期發七國電訊,領先全球,讓世界新聞界目瞪口呆。中國曾經有過一位葉企孫先生,可謂中國現代物理學的鼻祖,幾乎所有為中國製造原子彈的專家都曾是他的學生。中國曾經擁有許多極富智慧,極具學識,極有創造力,極大成就的知識分子,中國文化本來是應該能夠得到長足發展,自豪地立於世界之林的。可是不幸,中國文化在其能夠得以騰飛的時刻,失去了機   會,二十世紀初中國內戰不斷,繼而日寇侵略,然後連年烽火,經年冤案。前面提到的幾位大師,全部被迫害,被屠殺。全體中國知識分子都被擱置,被封口,被消滅,被禁止思想。中國文化停頓了,倒退了,沉淪了,消失了,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我出版《百世門風》之後,送呈一冊請范敬宜先生指教。范先生是早年無錫國專的學生,是我姑父王蘧常先生的弟子,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國學家。范先生曾經做過《人民日報》總編輯,外文出版局局長,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在清華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任內去世。我向他請安 時,范先生長嘆道:「現在中國到處都是大師,阿貓阿狗都可以做大師,他們知道什麼樣的人才配稱作大師麼?他們見過幾個大師,曉得大師是什麼樣子的麼?」范先生當年讀書,聽過錢穆先生,周予同先生,王蘧常先生的課。那些先生滿腹經論,學富五車,當時仍不敢居大師之位。  近百年間,全中國只有章太炎先生和唐文治先生,才當得起國學大師的稱號。

  聽了范先生的話,我肅然起敬,更懂得學問和學問家的尊嚴。現在中國大陸,哪個國學「大師」有膽量跟周予同先生談談經學,哪個化學「大師」有資格與曾昭掄先生比比專業,哪個新聞「大師」有本事同趙敏恆先生論論世界時事,哪個物理「大師」有能力與葉企孫先生說說力熱聲光電。雖然眼下中國大陸,「大師」滿天飛,「狀元」遍地走,可中國文化卻已經沉入歷史的最低點,若周予同先生、曾昭掄先生、趙敏恆先生、葉企孫先生地下有知,恐怕要以自己頭上中國知識分子的名號而感到羞恥了。

  我不知道,中國文化還有沒有振興的可能。我但願自己不存懷疑,我但願自己充滿信心。我只是想,如果中國文化還有一次振興的機會,那麼中國大陸人首先必須先了解到,我們曾經有過什麼樣的知識分子,他們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成就,又曾經有過什麼樣的命運。懂得回首歷史的人,才會懂得怎麼走向未來。缺乏歷史感的民族,沒有前途。我多麼渴望,能夠在前輩大師們的光芒照耀之下,牢記歷史,成為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人。我更渴望,更多中國大陸同輩或後輩,能夠有相同的願望,使中華民族再次成為一個有歷史有文化的民族。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92418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5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楓樹林【超現代語譯的歷史奇遇記】電子書展,12/31-2/9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