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和螳螂的緣分是從兒時故鄉屋前的那盞路燈開始。我是個昆蟲迷,在小時候沒有那麼多的電子遊戲時,是昆蟲陪伴我度過無數快樂的孩童歲月,猶記當時這裡的夏天是昆蟲天堂,不管在校園內或田野間隨處都可以尋覓到各種昆蟲,到了夜晚,蟄伏於草叢四處各地的金龜子、鍬形蟲、獨角仙、螳螂、大小不同體型蛾類與各類形形色色的昆蟲,個個被催眠般,紛紛往電線桿上的燈光聚集,不管是用飛的、還是爬走的,數量多到不可勝數。但現今一間間高聳矗立的大樓與教室,覆蓋昔日生機盎然的綠地校園,取而代之的是合成橡膠人工跑道,環境產生如此大的巨變破壞,昆蟲再也無法居住,不是大舉搬遷,不然就是客死於現代文明的建築物下,使得現在的校園能夠看到昆蟲的種類與數量已不復從前,尤其位於都市型的學校更是明顯,如今若能在校園內,偶然發現牠們的蹤跡,我的心中總會有一絲喜悅,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緣份。
在諸多巧遇的昆蟲中,對於螳螂情有獨鍾。儘管牠是大多數人不敢去抓來玩耍的昆蟲,或許那兇狠啃蟲的模樣與偌大瞪人的雙眼,讓同伴們避之唯恐不及,而我卻因牠那副無懈可擊之姿,時時須奮戰的英勇形象給深深吸引,在崇拜英雄般的心態下,進而仿效螳螂雙手舞動的行為,和同學玩起「螂抓人,摸頭、拍腳」的趣味遊戲。遊戲規則簡單,首先找來兩人,不論高矮胖瘦不分男女,令他們面對面雙手舉起,學習螳螂的前腳備戰姿勢,關鍵是出手速度快慢競賽啦!以觸碰到對方頭腳次數多與少,來決定遊戲的輸贏而給予獎勵,贏的人就可以像螳螂那樣,當上霸王,輸的一方得接受霸王慘痛的「彈耳根」處罰。哈哈!矮個的我每回想到當年可以戰勝高個子,那種狂妄自信,以及看到同學耳根被彈到臉龐糾結一起的囧樣,就覺得好笑,這些趣事雖然已經事隔多年了,仍是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真是個難忘的童年啊!
叫的出螳螂的名字是認識螳螂的第一步。全世界有千種以上的螳螂,其族群的分布範圍很廣,不管是熱帶、亞熱帶、溫帶皆有其蹤跡,百千種的螳螂類別數量,對於地球上水陸棲息近百萬種的節肢動物(昆蟲、蜘蛛、蝦蟹)而言,比例上雖然少的可憐,但牠們仍是生態系裡不可缺少的消費者,占了極重要的地位。或許是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人們喜愛螳螂的程度一點也沒減少,從螳螂擁有的多種或特殊名稱來看,就可以明白牠多麼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國外有人稱螳螂為占卜者、祈禱蟲、長頸蟲、天馬、刀螂、拒斧蟲、乞食蟲等,而在台灣對螳螂的命名同樣不遑多讓,趣味十足,客家人依風俗民情給螳螂取了「挨礱辟破」之名,台語教授驚訝地看到螳螂在草叢中跳躍飛奔,取為「草猴」之名,還有原民賽德克族人把會飛、有捕捉足的螳螂,喊為「utun dayu」等等,這些都是螳螂的別名。因此不管國內外如何稱呼螳螂,其緣由不外乎都是依螳螂的長相模樣、生態習性、生活棲地、文化特質來命名,所以對於數萬年來,螳螂所演化出的特有形態特徵及名字由來,更值得我們好好研究認識才是。
憑著對螳螂的熱愛,執起教鞭後,更喜歡用相機以影像方式近距離去接觸螳螂,每次的尋訪,都能為螳螂留下完整的記錄,因此每張照片都有獨特的主題故事。在教學過程中,每回講述到昆蟲特徵單元時,定會特別分享螳螂精彩生動的照片,從孩子們熱烈歡笑的表情,我得到正面的回應。尤其在2010 年幾個學生決定要以螳螂作為科展研究主題後,更加速了我彙整及有系統地著手搜集相關資料。所以這本書多以圖像呈現的方向來編寫,或許不夠專業,有疏漏謬誤之處,不過卻真實地表達螳螂多樣豐富的生態樣貌,我相信這本應該會是相當有趣的螳螂專書吧!
最後,感謝晨星出版社給予機會,感謝魚勢坊陳佩甫館長傳授螳螂飼養方式,默默支持我的李孟桂校長、蕭仁貴主任,感謝PuliLife.com大埔里@報總編輯柏原祥先生推薦,以及踴躍參與科展專題研究的長慶、鄭暉、昱淳、中瑋、柏允、立姮、潘擎、克諒、方婷、思妍、心妤、抒函、旻妏、至洹、硯丞、威霆、浩勳、博鈞等等學生們,讓螳螂的生態逐漸為人所熟知,感謝內人長期無怨的陪伴,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們。
推薦序
探索螳螂,如探索一扇開啟的生命之窗
季篤老師,學生們口中親切的蟲蟲老師,自八十七年擔任教職起,年年帶學生參加科學競賽不曾間斷,至今已有十七、十八年之久,如此的執著專心致志,是位優秀的老師!在南投提起科展,大家一定會馬上聯想到:宏仁國中&李季篤,這兩個名字已成為南投縣科展的代名詞了。
除了指導科展,他也寫書,《螳螂飼養與觀察》就是他的第九本著作,書中記錄了各式各樣的螳螂生態及宏仁國中常出沒的天牛、金龜子、蟬、竹節蟲等,即使沒上過季篤老師課的人,拜讀他的大作之後,相信多數人會一掃之前對昆蟲感到噁心的刻板印象。透過他精彩的攝影,張張清晰詳細解說每種生物的構造,恍然了解所有生物都是造物者精心的傑作,牠們完美的構造與神奇的功能令人驚喜和讚嘆。尤其從螳螂如此小的生物身上,我看到物種間的相生相剋,努力求生的本能與毅力,讓我不得不重新認真地看待「生命」這個嚴肅又神聖的議題。
透過這本書不單能引導你認識螳螂,更讓讀者認識每種生命存在的可貴與不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進而學習珍視、尊重自己與所有眾生的存在,這是值得推薦閱讀的好書,也是一本探索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謝謝你,蟲蟲大師,宏中有你真好,教育因你而有所不同,世界也因你而更豐足精彩。
南投縣宏仁國中校長 李孟桂
推薦序
這是一本教孩子做學問的昆蟲書
網路講的都是真的嗎?課本教的都是對的嗎?我有一位非常喜愛觀察昆蟲生態的九歲孩子家熹,經常提著飼養箱到野外採集,問一些我回答不出來的問題,只能跟他說:「你養看看不就知道了」。
李季篤老師這本《螳螂飼養與觀察》,有別於坊間昆蟲圖鑑或學術論文,他不僅參考文獻,還親身做海量的實務觀察,在飼養觀察的篇章裡,他明確的訂出觀察動機、目的、步驟、結果,嚴謹的演繹、歸納,要找出各種影響螳螂「蟲生」的各種變數。
資訊爆炸時代,人們習慣透過網路找尋答案,因為太過便利,經常毫不遲疑的接收,網路上找得到關於螳螂的刻板答案包括「母螳螂交配後一定會把公螳螂吃掉」、「螳螂的體色與品種相關」、「螳螂體內的寄生鐵線蟲碰到水就會鑽出來」,可是李老師以大量精彩的圖片與一手觀察,告訴我們,「答案似乎沒有那麼簡單」!
我的小孩讀過李老師數本著作,都引發他親手操作的高度興趣,他不是大人說一就一,口頭問到答案就善罷甘休的「乖」孩子,非得親手實驗操作,而過程當中,展現了不平凡的專注力與求知欲。
如果你家中也有這樣的孩子,或者你想培養孩子從實務中做學問的態度,這本書會是一塊很棒的敲門磚,說不定在飼養、觀察的過程中,發現連李老師也會被問倒的未知領域,而做學問,不就是從假設、求證、推翻、再假設求證中精進嗎?這不僅是本昆蟲書,還是一本教孩子做學問的好書,推薦給大家。
PuliLife.com大埔里@報總編輯 愛昆蟲孩子的家長 柏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