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坦誠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陳長文(理律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人兼所長)
沒有這本書,我還不知道智強的故事這麼精采。
初遇智強,是在政大法學院的課堂上,我請他幫我整理教材,他的歸納能力讓我印象深刻。
當時的學生羅智強,雖然看得出頗有才華,但好像還不知道要追求什麼。雖然已邁入而立之年,也步入了婚姻,可是他對金錢的報酬並沒有多大的興趣,想法很天真,也讓人覺得有一種「過度安於現狀」的淡然。
直到有一天,他主動跟我說,妻子懷孕了,不知道我能不能提供一份正職的工作,從那天開始,他失去了任性的自由,經濟的收入成為了一個父親無法迴避的責任。
但也因為這一份肩上的責任,智強的能力完全的激發出來,他在文字上的熟練與敏感度,實在是遠遠超過許多人的想像。同時,我感覺到的一個特色是,在他的筆下,人的理性是脆弱的,是有限的,也因此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在這本書中,智強毫不掩飾的展現了他跟自己的墮性掙扎的過程。沉淪網咖,是因為在原本唯一的目標-高雄市議員選舉-結束之後,他的人生價值忽然出現了真空,好像一個電玩角色在當機的系統裡,上一個關卡過了,下一個關卡還沒出現。
你說,當時的羅智強,不知道自己在浪費生命、不知道自己正渾渾噩噩嗎? 他知道,可是他無能為力,身不由己;他僅有的能量,只限於在外人面前偽裝,在他的朋友、家人,乃至於女朋友面前偽裝,其他的時間,他只能一頭栽進網咖,直到黎明出現。
這很難不讓我們去思考,什麼是「本性」。我們常常會說,無法控制「自己」,但是無法控制的,例如生氣、悲傷、茫然,這種種情緒,真的可以歸類成「自己」嗎? 所謂的「癮」,常常是不由自主的竄上心頭,讓我們坐立難安,但我們應該把它視為「自己」的一部分,還是視為一個侵擾我們的外力呢?
不論是那一種,重點是,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對我們人生產生影響的「癮」。在我們的生活中,見識到了太多被「癮」控制而不勝唏噓的例子,可能是毒癮、賭癮、酒癮、權力癮、名譽癮、愛情癮,等等等等……
我想智強想要告訴讀者的是,他做得到,別人也可以。他從一個無名的年輕人,一步步用努力與勤奮的得到許多人的信任與肯定,工作能力不在話下;但是,大家卻不知道,在他用能力在社會大眾前嶄露鋒芒之前,他極可能成為社會版的某一則新聞:x月x日,羅姓青年暴斃網咖,生前曾經參選高雄市議員……
而結果能夠是正面的,有很多因素,例如女友零壓力的支持,親友們不放棄的關心與拉引,當然,還有一通逼他參加政大法學院考試的電話等等,我想這也可以給予我們啟發,適當的伸手扶持,可以讓身邊的人,走上一條完全不同道路。
但是首要的條件,我們必須坦誠面對自己並不完美,自己是有「癮」的,在這個前提之下,找出與面對「癮」甚至是與「癮」在某種程度上和平共處的方法。
每一個人,都絕對有能力破繭而出。關鍵在於,你願意不願意,以及,你有沒有找到對的方法。
這是我從智強這本書裡,得到的感悟。
自序
寫在,九月風暴之後
羅智強
我忽然想起村上春樹在「黑夜之後」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只要瞭解那種深度,人就算輸了,也不會受傷。」
九月,在一場國會議長關說司法的風暴中,我因為站上火線批評國會議長,兩天後以「當照明彈,做最後燃燒」為辭職聲明,請辭了總統府副秘書長的工作。我成了「黑極一時」的新聞人物,孤立地面對來自網路上、名嘴圈、媒體界排山倒海的謾罵、羞辱。
有位我平日敬重的大哥,調侃我此時的處境,是「胸前掛滿了勳章,背後插滿了劍刀」,我不禁啞然失笑,這樣的譬喻太傳神了;而另一位朋友則用戲謔的語氣規勸我:「你這顆燃燒彈只照亮了二分鐘,但你身上這團火,可不要隨便去人家的家敲門,免得把別人的家也燒了。」聞言,我笑到眼淚都迸出來,我明白他的言下之意,在台灣政治這條路上,我應該是走到了盡頭,但對於還有心從政的朋友,可不要隨便連累人家。
還有一位稱我為「燃燒哥」的朋友,更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我,經過我這麼「任性」的一搞,我已從「核心幕僚」變成「爭議人物」,對我的政界朋友來說,我更是從人人要爭相拉攏的「輔選功臣」,變成大家都得爭相走避的「燙手山芋」。
這樣的分析,雖不中亦不遠矣。
聽起來我的處境好像很悲壯,至少在事件發生的當下,看起來是一種政治上的絕境,我承認,有幾天,我確實因為外界交相指責,心情有一些激盪,畢竟,我也是人,心也是肉做的,我的修為還沒到萬人唾罵也不為所動的境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卻一點都不悲壯,反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坦然。
在我宣布辭職的那一天,在電視機前看完我的請辭記者會的妻,傳了一封簡訊給我:「老公,我跟小孩都以你為榮,就做你認為對的事,開心的事,我們永遠支持你!」
接下來的幾天,流彈四射,電視上名嘴開始全面對我開砲,親友們開始緊張,怕我受不了這樣的抨擊,但大家又怕我的壓力太大不敢打給我,於是關心的電話蜂湧地打給了妻。
妻倒是平心靜氣地說:「有什麼受不了的呢?今天關說司法的又不是我的老公,他下台又不是因為貪污或緋聞,他只是做了一件他認為正確的事、正義的事,只要問心無愧,時間會證明一切。」
「人生,只要站起來的次數比跌倒的次數多一次,就可以了!」一位朋友這樣勉勵我。說也奇怪,當她這麼說時,我想到的並不是九月風暴帶給我的衝擊,卻是28歲時,我在網咖沉迷九個月的時光。
辭官,並不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跌倒,更不是最重的跌倒,甚至,從某個角度來說,為捍衛司法正義這個理念而請辭下台算不算跌倒都有問題。我相信、也知道,不管這算不算跌倒,我都會很快地、堅實地踏出下一步路。
而這一股淡淡的自信,力量的源頭則是在網咖沉迷的那一段「迷網人生」。若說我的人生到現在為止,什麼算是最大的危機、最大的挫折,我想,那一段年輕歲月裡的㥬惶,遠遠比我現在所面臨的一切,帶給我更大的打擊,同時,也帶給我更大的成長。
也因為曾走過那一段漫長的低迷,讓我減少了對失敗的畏懼,對自己何處脆弱、何處堅強,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也讓我的心有一種隱隱然的篤定,我知道,這些都打不倒我!
就像妻在我去地檢署作證,被堵在地檢署門口的民眾嗆聲與攻擊的那一天,她對我說:「只要你不被你自己打倒,我對你有信心,沒有人可以打倒你!」那個晚上,我雖已身心俱疲,但妻的話語,又像一股源源不絕的力量,注入我的身體。
我忽然想起村上春樹在「黑夜之後」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只要瞭解那種深度,人就算輸了,也不會受傷。」
落筆的此時,我像飄浮在平靜的海上似地回想當年走上政治一途,是人生的偶然,而今離開政治這個圈子,是人生的意外,一個偶然加上一場意外,靜下心來想想,走過的一步一踏、看過一草一物,其實也都是一種人生的必然。
但不管是偶然、意外還是必然,我在夜深人靜的此刻,驀然回首,這一段參與政治的奇幻旅程,我已感覺精采,而人生至此,夫復何求?從在社會上一無所有的基隆碼頭工人子弟,走了一遭政治,經歷了二次總統大選,也進入了政府單位,參與了國政,而今一瞬間,又卸下喧嘩的政治衣袍,回歸到當年初出社會時的起點。
從沉迷網咖的迷惘青年,成為總統倚重的核心智囊,再什麼也沒帶走地離開政壇,表面上來時空空、去也空空,但人生的重點本來就不在起點與終點,而是在於過程中的種種經歷、領悟與記憶,至少我覺得這段過程是精采的,而又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樣擁有這樣的精采?
想到這一點,我其實已該感到萬分慶幸。
而現在,容我把這一份心情,以《走出迷網》這本書,獻給曾經迷惘、正在迷惘,或者很幸運地未曾迷惘的朋友。不敢以大師的口吻指導人生,至少,希望能在寒夜裡打一盞燈,以過來人的身分,給一些簡單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