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莫泊桑作品中的性、謊言及價值觀 阮若缺
十九世紀正值法國邁向工商業社會之際,報業亦開始蓬勃發展,百姓閱讀習慣大幅改變,因此濃縮精華版的文學小品即十分適合在副刊登載,也就造就了不少作家,如巴爾札克、莫泊桑、都德、左拉……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共計三百餘則,又是個說故事高手,文辭既清晰自然,內容也生動逼真,很能碰觸讀者的心靈深處,風流倜儻的他,當時不知擄獲多少女性的芳心,我們可由<莫泊桑和他的情人>這一部分更深入了解作者的私生活以及對其著作的影響。
一、性:
〈柴火〉敘述兩個男人本是焦孟不離的好友,但自從其中一位宣布即將結婚,兩人便逐漸疏遠。之後好友妻竟色誘他,驚嚇之餘也不願背叛摯友,於是避不再見,而且終身不敢娶妻……。另一則〈明智的抉擇〉也是兩個好朋友因其中一位要結婚,於是他們漸行漸遠,而這位朋友妻卻讓原本身強體健的友人因縱欲過度而精疲力竭。多年以後,他們路上重逢,友人不再憔悴,一副神清氣爽、容光煥發的樣子;原來,他替需索無度的妻子找了名壯漢,自己則和友人跑去煙花柳巷尋歡敘舊……
這兩篇都表現了作者的厭女心理及對男女之間親密關係的深刻體認,摘錄其中各兩段,以驗證莫泊桑的觀點:
他一回來便對我說他要結婚了。這個消息在我胸口猛然一擊,我有一種失落,一種遭到背叛的感覺。朋友一旦結了婚,一切便都結束了,完完全全結束了。(〈柴火〉,p.9)
當他宣布即將結婚時,我彷彿遭背叛而感到受傷。我感覺得到我們之間那份真摯、無可替代的友情就要結束了。(〈明智的抉擇〉,p.58)
不管男女之間為了什麼樣的愛情而結合,他們的心思與智慧是全然不同的。他們總是處於對立的局面,分屬不同的族群……總之男女絕不可能平等。聰明的人就不該為了老有所託而結婚生子,到頭來還是難逃被孩子遺棄的命運,倒不如找個可靠的好友,秉持著男人才懂的信念一同老去。(〈柴火〉,p.9-10)
床笫間的親密關係,往往會讓兩人產生一種同舟共濟的精神,即使已不再愛對方,這股神秘的力量也會將他們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然而如此緊密的夫妻關係,一旦妻子有了情夫,便戛然而止。(〈明智的抉擇〉,p.58)
由以上片段即可發現,莫泊桑十分重視男性間的友誼,並認定女人便是友情的絆腳石,他對女人語帶輕蔑,甚至對已婚女性也毫無信任感,認為兩性心思與智慧截然不同,只有尋獲男性知音,才是生存之道。
但這不表示莫泊桑有同性戀傾向,他是文學史界公認的兩性關係描寫高手,我們也可以透過〈溺斃者身上的一封信〉中為愛自殺者之口察覺出作者的愛情觀點:
所有的人都有精神與肉體兩面,我覺得若想要戀愛就必須在這兩方面獲得和諧,然而我卻從未聽說過這樣的愛情;……這種理想是永遠也不可能達成的。(〈溺斃者身上的一封信〉,p.22-23)
戀愛必須盲目,必須完全奉獻,什麼都不去看,不去想,不去了解。對方的長處和缺點都要能崇拜和接受,絕對不能有任何批評、想法或觀察,我無法如此盲目,也難以接受這種不理性的誘惑。(〈溺斃者身上的一封信〉,p.23)
從以上觀點我們不難發現,莫泊桑對愛情似乎是位完美主義者,不過他也深知自己追尋的目標遙不可及,而且幾乎不存在。在他那一票花花公子的朋友眼中,女人是獵物、玩物,不然就是敵人,他們飛蛾撲火式的周而復始討好獵物,遺棄玩物和逃離敵人……欲藉此化解內心對性與愛的焦慮卻不得其果。
二、謊言:
再者,〈首飾〉一文也是上乘之作,講述的是中產階級的藍丁太太有兩種嗜好:一是愛看歌劇,二是鍾愛「假首飾」。一天妻子急病去世,不善理財的藍丁先生面臨生活拮据的窘境,只好拿太太的假首飾去典當,沒想到它們竟然是真的,而且正是首飾店主人那兒賣出的珠寶!原來美麗賢淑的配偶,得自情人餽贈的首飾無法自圓其說(這個謎團隨妻子過世無法證實),只得佯稱是假的,以便能出門公開佩戴。作者將女性的虛情假意描繪得絲絲入扣,內容既弔詭又反諷。這故事似乎暗示男人應謹防外表溫婉的女人;女人掌財即掌權,非男人之福;給女人太多自由空間,後果不堪設想。不過藍丁先生並未從中吸取教訓,他的判斷老出錯,半年後再婚的對象竟是隻母老虎,脾氣極壞,令他苦不堪言。這故事也間接地透露莫泊桑的厭女情結。
無獨有偶的,作者還寫了另一篇有關珠寶的佳作〈項鍊〉:一個愛慕虛榮的婦人為了參加一場豪華宴會,向友人商借了一條鑽石項鍊,但卻不幸遺失,於是夫婦倆到處籌錢,買了一條同一款的項鍊歸還,之後只得節衣縮食,十年才償清債務。有一天形容消瘦枯槁的她在公園巧遇朋友,才得知當年所借的首飾原來是假的人造鑽鍊!這部短篇小說同樣令讀者瞠目結舌,拍案叫絕,描述的也是女人虛榮,真假莫辨的浮華世界。這篇雖未收錄在本書中,但其可看性極高,值得拿來兩相對照評比。
作者並非僅嘲諷女性,他認為男人也同樣會被虛名所迷惑,〈獲得勳章了!〉就赤裸裸地諷刺了一位老想佩帶國家勳章者的可笑行徑。他附庸風雅,撰寫各種古怪論文,要人家引介參加幾個學術協會,以便獲獎。有一回撞見佩勳章議員和妻子在家偷情,老婆卻處變不驚,搪塞說姦夫衣服上的勳章是政府剛派人致贈給丈夫的,「名」令智昏,戴綠帽的他竟也信以為真。
三、價值觀:
<脂肪球>指的是一位體態豐腴的妓女,綽號「脂肪球」,觀其文意,若翻為「小肉彈」似乎比較傳神。別以為莫泊桑是以輕浮的口吻下標題,對妓女不敬,相反的,這是部澈底反諷假道學的作品:普法戰爭之際,法軍節節敗退,酒商羅瓦佐夫婦、紡織大亨卡雷拉馬夫婦、布雷維爾伯爵夫婦、兩位修女、一名民主運動分子和一個妓支共乘一輛大馬車,打算逃到敵後的另一港口去。半路卻遭一普魯士軍官刁難,扣押車輛,除非「得到他想要的」才肯放行。大夥於是對脂肪球「曉以大義」,最後她終於就範,解救了一群不值得尊重的人。
基本上,酒商、紡織大亨及伯爵夫婦自覺高人一等,只因為權位高、錢財多,他們的聚合完全建立在薄弱的虛華上,然而各個自私自利,膽小如鼠。德軍的擋路事件就是最佳的試鍊:譬如羅瓦佐夫人便大剌剌地說:「既然這娘們兒的職業是跟所有的男人幹這種事,她沒有權利挑三揀四。」而布雷維爾伯爵較具手腕,他語帶外交辭令的說服道:「您喜歡我們也和您自己一樣受暴力嗎?那還不如像以前那樣去獻點殷勤。」在吃飯時,大夥還舉聖經中猶太女子朱迪特為挽救全城,誘敵上床並殺之的故事;那滿口民主的革命分子也做壁上觀,不出面仗義執言;老修女甚至還說,當意圖是好的,行為不應受到譴責。
然而,不論用哪種方法強取他人靈魂與肉體者都可稱為「強姦犯」,以任一形式出賣靈肉者也可稱之為「妓」。脂肪球用原始本錢換得大夥的放行,她捨己救人的精神反而是基督精神的體現。當危機解除後,那幫人如釋重負,立刻翻臉不認人,獨留脂肪球羞恨交加,暗自流淚。這批人滿口仁義道德,其品格之高下在此立見分曉。
莫泊桑戲謔人生四十三載,其實於三十八歲那年,健康即亮起紅燈,不過有時病魔卻愈加激發作者的想像力與創作力,<堅強如死>就是在眼疾和失眠的狀況下完成的;而<奧拉>也是由於頭疼加上疑神疑鬼的幻覺,才將體驗到的那股致命壓迫感描寫得如此淋漓盡致。他的死因眾說紛紜,一則是說家族遺傳精神病(他胞弟艾維便是因精神疾病先他而去),一則是說因梅毒侵入莫泊桑腦部,引起腦神經錯亂……無論哪種講法,確定的是,一代大師是在精神病院度過最後痛苦的三年,不過他本色不改,至死仍周旋於眾美女貴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