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這本小書叫《沒有上帝,就沒有未來》,書名很清楚把人類和世界的未來,跟上帝扣連起來。離開了上帝,人類和世界就沒有未來,這是消極的講法。積極的講法,則是:「人類和世界的未來,全在於上帝。」
就上帝自身而言,沒有什麼未來可言,因為祂是圓滿自足的。但就人類和世界而言,上帝卻是帶來不一樣未來的那一位。但為什麼會這樣呢?
從基督教的信仰來看,上帝是創造主,人類和世界都是受造物,所以人類和世界都得倚賴創造主,方才得以存活。這本小書的頭五章標題,基本上表達了這個信息。雖然看來這五章分別處理不同的議題:人、權威、自由、平衡、環境,但是我們認為當中的關鍵是「人」。這樣的講法並非什麼「人類中心主義」。按照聖經的記載,人類在受造世界之中的確具有特殊的位置,但這特殊的位置不能理解為中心位置,因為他被上帝吩咐去管理、修整、看守,而非主宰、詐取、蹂躪受造世界。
上帝按照祂自己的形像造人,好叫人可以代表祂自己去管理、修整、看守大地。這個上帝的形像在耶穌基督在世的生命裡充分顯露出來,若以此作為參照,那麼人類墮落就是完全沒有活出這樣的生命。人的墮落並非喪失了上帝的形像,而是扭曲了上帝的形像,以自以為是的方式來活出上帝的形像,不理會上帝的吩咐、命令。人不但需要認識自己是按照上帝的形像被造,且要知道惟有靠著耶穌基督這真正的上帝形像,才能回轉過來而像耶穌基督那樣活出上帝的形像。
人的墮落,也就是背叛上帝,其實是內轉只靠自己。於是他以為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權威,於是他否定、拒斥一切外在的主宰、權威。人以自己為權威,不同時代有不同表現,啟蒙時代以人的理性為權威,後啟蒙時代的人以感受為權威。這種人的權威並沒有把人釋放,他把自己囚禁在自己裡面,不單囚禁在普遍的群體裡面,更進而囚禁在個獨的個體裡面。然而,惟有耶穌基督才是叫人真正得釋放得自由的權威。祂呼召人離開並跟隨祂,正是離罪得拯救,在成聖中成為上帝的形像。由此而言,權威與自由並非對立的。當然,這裡的權威,首先指的是聖經所見證的耶穌基督的權威,而非別的。耶穌基督的權威所建立的是教會群體,這是新人類群體。這群體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她以耶穌基督為自己的頭,以致在多元中合一,在合一中多元。
事實上,上帝工作的方式也是多元而合一、合一而多元,並不是非此即彼,而可以是既此亦彼的。教會作為新人類群體,亦應活出多元而合一、合一而多元的生命,而不是落入種種偏於一隅的境地,不是輕視這個就是重那個,就如情感和理智(人論問題)、形式和彈性(敬拜聚會的問題)、佈道與社會工作(福音見證的問題)。事實上,上帝不只關心人類,祂的拯救也涉及人類以外的一切受造物。人被造於泥土,不能離開大地而存活,因此人雖耕耘土地,但卻要善待它讓其持續生息。人類被造不單注定與上帝交往相融,也注定彼此建立並恰當地對待他活在其中的大地。教會群體已經回轉悔改,她就應當率先在生活中向世界作見證:人並非大地的主宰,且被吩咐修理、看守這個園子。
上帝不單創造並且一直顧佑、拯救人類和世界。道成人身的聖子正表明上帝與受造人類和世界休戚與共、連成一體。上帝知道、感知、體會人類和世界的種種生命的困苦和追求。那麼,教會群體作為耶穌基督的身體,她在地上就應延續繼承這種踐行,並以其宣講與生活回應。人類墮落之後並非對生命沒有追求,問題只在於以扭曲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追求。人總是追求「超越」而非停滯、追求自身之尊嚴而非物化、追求群體歸屬而非自絕於世。教會群體其言其行,可會是這些問題的恰當回應?
《沒有上帝,就沒有未來》,對教會來說,是一種提醒,提醒教會認識自己所信的,並提醒教會的責任:上帝就是一切,沒有上帝,人類和世界就沒有未來,教會群體也沒有未來。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教授
鄧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