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My Way
暑假溽熱的日子裡,午後窗外的大王椰子迎著風唰唰地響個不停,人似夢半醒般的看著這本《起手無悔》的初稿,喜悅之情躍然眉梢,這本書終於快完工了!
想到五年前的秋天,我到吳老師的研究室談論自己工作上的事情,提到對兒童臨床愈來愈多對心理治療或心理介入不同取向,推展國際認證形式的憂心,也談到自己正捲入這樣潮流中的沮喪。吳老師分享了他在《心理師法》通過後,看到許多畢業的「心理師們」將臨床工作「工作化」的態度,讓他深感憂心。我向老師提到當時正在閱讀的一本由資深記者何榮幸為他的老師葉啟政教授寫的回憶錄(書名是《彳亍躓頓七十年:恰似末代武士的一生》)後的激動與感想。
葉老師是台大社會系退休教授,是楊國樞教授的弟子,也是吳老師的學長,退休前長期在台大心理系教授社會學,影響以實證科學為主流思維的心理系師生。吳老師對此書甚有興趣,我多買了一本分享給老師後,老師有天晚上在電話裡告訴我:「他拿到書之後就實實的坐在書桌前讀了起來,從白天到夜晚,渾然不知暮色已暗,直到師母喊著他要吃晚飯了……」那段葉老師所參與台灣民主運動的理想與抱負的回憶,我想也讓吳老師憶起那個時代在不同領域裡的奮鬥吧!他們這一代知識分子是以書生報國,一本真誠的來關懷社會,沒有什麼理由,因為這就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基本信仰!而我們也是在那個時代,陸續在吳老師身邊學習臨床心理學,至少十年以上的學生們,對台灣孕育出《心理師》前後的時代變化,也多有感觸。
記得當年寒假期間,和吳家班的秀蓉、嘉英、刀哥(仁釗)、逸如、耀盛、福建、筱蓉等,學長許文耀以及熟悉組織工商運作的郭董(建志)提到這本書,並想一起幫我們的老師編寫書回憶錄這件事,大家都非常同意,也覺得不能再等。但春節後詢問吳老師,老師認為不適合,我們也就暫時打住這件事。
大約過了三年,我經歷了在學校擔任助人工作者的行政主管工作,簡直可以說是震撼教育!許多例子讓我對當前的助人工作者因機構化所產生的「工作化」現象,吃驚又無奈!快二十年了,《心理師法》至今帶來的利與弊為何?真的是需要整理的時刻了!為何當前的助人者容易以工作規範為第一考量?求助者的需求與工作負擔間,尋求平衡的思維該如何對話?這讓我想起第一次帶學生去台北西區少年中心,聽著一群熱情又靈活的社工道出善牧基金會的核心理念: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這樣普世的助人價值,也是助人的初衷,為什麼在這個時代逐漸擺盪?作為在大學工作的我們來說,該如何與年輕人對話,或和廣大的心理師們對話?這樣工作的途徑之一就是溯源!
兩年前,我接任了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希望以學會的角色和大家一起做些事情。當我們這群人再次向吳老師提起這件事,並表達了對目前台灣新生代臨床心理師從訓練到職業過程中「工作化」的憂心後,吳老師終於答應我們,願意以他作為一個例子,和年輕學子分享台灣第一代臨床心理學家的扎根與發展歷程,將臨床心理「志業化」的實踐軌跡整理出來,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參考。吳老師的同意是讓我們振奮的,但我們這群從中生代要進入初老階段的吳家班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深知這一代的學子在科技3C產品的浸淫中成長,早已經是視覺化的動物了,因此我們認為必須要有紀錄片!陳傳興老師「行人工作室」所拍攝的台灣文學家系列作品開始浮上我們心頭,好幾部作品我自己在電影院觀看時也大受震撼(如周夢蝶、白先勇、林文月等)。但這畢竟是大手筆的製作,有企業資助,並有大眾讀者作為基礎。而我們這群學術人其實是真正的小眾,且資金來源也是問題。這段期間,我們思考該如何募資,又該拍攝什麼與如何拍攝?
在一次次相聚論辯後,我們接受了政大傳播學院王亞維老師的意見,拍攝紀錄片資金門檻不高,但片長要短,且若以年輕人為觀眾群,片長最好在二十分鐘上下(以TED的系列長度當作參考)即可,但這樣做必須要有一本書來搭配,才會完整。書寫工作是我們的強項,於是在一番協調下,我們有了初步的分工。首先我們想到吳老師投身精神科系統的部分,由於我過去在台大精神科工作過,大學期間也在市療(目前更名為「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實習過,對一些師長尚且熟悉,所以由我來執筆。
其次是吳老師投身自殺防治、青少年輔導工作,到後來在台北市教育局工作的紀錄,由於刀哥曾在教育局裡擔任過吳老師的秘書,因此由他執筆。第三是九二一的心理復健工作,我們這群人都參與過,而書林是當時吳老師的研究助理,也是在東勢一起工作的好伙伴,因此由他執筆。第四是吳老師將臨床心理學從精神科走向更大的醫療領域,亦即健康心理學的發展,責無旁貸的由秀蓉、逸如領軍,新生代的良霖加入整理來完成。最後,統整吳老師的生命經驗來與臨床心理學對話,則交給了我們最倚賴的耀盛來執筆。由於我們對吳老師在教學研究及社會實踐工作的認識都是片段的,如何能如實又完整的寫出來,就必須請老師接受我們訪談,這點老師是同意的。
大約一年半前,我們紀錄片小組(包括蕭仁釗、林耀盛、郭建志、洪福建、李筱蓉和我)發出了一封募款邀請函,沒多久便陸續獲得許多師長、學長姊及學弟妹的慨然相挺,讓我們在經費上無後顧之憂。於是我們在2018年3月4日正式與源日工作室簽約,開拍紀錄片。過去這一年多來,我們邀請了敬愛的黃榮村老師作為顧問,他也率先捐款支持我們。源日的重要成員家弘、曉駿與我們密切配合,以他們年輕的眼光訪問,記錄了吳老師及其他師長的珍貴畫面。我們曾在羅斯福路的「人性空間」邀請老師、師母與所有吳家班眾弟子,以及老師在教育局的同仁相聚,度過溫馨的下午。我們也開車載著吳老師與師母到東勢出外景,和已像是家人的鄉親們相聚。紀錄片的首映會於2019年9月28日教師節當天在台大校園播放(當天也播放柯永河老師的紀錄片)。而未來,這部影片將放在youtube上,片名是:《起手,吳誨》。並於本文結尾附有QR code,讀者掃描後即可觀賞。
回到這本書,書名《起手無悔》靈感來自於耀盛在本書章節中的書寫,著眼於吳老師是圍棋高手的角度,突顯老師面對困境,總能審勢突圍的細膩思慮,以及決斷後全心全力,一往無前的堅定無悔。撰寫書稿之前,在2018年暑假,我們陸續到吳老師的研究室聚會,由我們提問,吳老師口述,之後錄音謄稿,由五位各章的負責人撰寫初稿。這五章依序是林耀盛主筆的「醞釀成為一個人的沃土」、由我主筆的「臨床心理專業的建立與發展─博士養成訓練及市療工作」、蕭仁釗主筆的「從重建到建立好的生命故事─臨床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柯書林主筆的「讓我們學習好好的活,還要一起活得好」以及陳秀蓉、鄭逸如、簡良霖主筆的「健康心理學在台灣的起承轉合」,耀盛也幫忙寫下後記,讓整本書有個圓滿的收尾。在張老師出版社俞壽成前主編和周雪伶編輯的協助下,我們逐章和吳老師核對內容,並得到吳老師大刀闊斧的調整、增刪不少文字,使得每一章的骨幹更加俱足,大大提升了文章的質與量。
再者,我和大家要感謝在募資階段,所有支持我們的師長、學長姊及學弟妹們。我們知道為善不欲人知之道,但在此,我仍是羅列出所有捐款人,您們都是我們過去這一年多來最重要的助力,在此深深一鞠躬!
誠摯感謝:王守珍、王秀枝、江柏均、呂宜峰、李立維、沈勝昂、卓淑玲、林希陶、邱俊賢、姚德慈、柯慧貞、洪嘉璣、范姜群兆、徐玉鈴、徐盈真、袁以雯、張雁虹、梁志遠、梁培勇、許文耀、許亞儒、連玉如、郭乃文、陳坤虎、陳家雯、曾嫦嫦、黃美月、黃健、黃惠玲、黃榮村、趙家琛、劉宏信、羅時揚、蘇娳敏、蘇淑貞、蘇逸人(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臨床心理學是心理學的應用領域,是結合人文科學及臨床實踐的學問,其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培養臨床心理師來服務廣大心靈受苦的人們。因此,臨床心理師的訓練過程中,如何「以人為中心」的思維及技術性的訓練是非常關鍵的。柯永河老師曾提醒我們,臨床心理師的訓練應從知能(competence)和權能(capability)出發,核心能力的訓練應包括:感性、理性、法性、德性、人性、靈性、習慣等,這樣的提醒是語重心長的。吳老師四十多年來,讓我們每位學生輩都有的共同心聲,就是這份「以人為中心」的溫厚真誠的力量,引領我們在臨床心理的道路上,持續走下來。
身為臨床心理人的我們,很榮幸能出版紀錄片和這本書,作為臨床心理人共同傳承的一部分。其中所傳承的除了知識、技術之外,更是志業,從而在代代間相互扶持與成長。我們相信,每一時代的臨床心理人,都是帶著志業投身臨床現場來實踐其助人的初衷,也會耕耘出每一時代臨床心理人的風範。期待這本書及紀錄片的出版,能讓吳老師這第一代臨床心理人的典範,即使歷經時間的洪流,也能在你我之間不停的流轉、傳遞。
最後,我想用MyWay這首歌的歌詞作為結尾,這是吳老師每次聚會時最愛唱的一首歌,這首歌原來是法文歌,後來由保羅.安卡(Paul Anka)改寫成英文詞曲,由著名歌手弗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演唱。
My Way
And now, the end is near;
And so I face the final curtain.
My friend, I'll make it clear,
I'll state my case, of which I'm certain.
I've lived a life that's full.
I've traveled each and every highway;
And more, much more I did,
I did it my way.
Regrets, I've had a few;
But then again, too few to mention.
I did what I had to do
And saw it through without exemption.
I planned each charted course;
Each careful step along the by way,
And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Yes, there were times, I'm sure you knew
When I bit off more than I could chew.
But through it all, when there was doubt,
I ate it up and spit it out.
I faced it all and I stood tall;
And did it my way.
I’ve loved, I’ve laughed and cried.
I’ve had my fill; my share of losing.
And now, as tears subside,
I find it all so amusing.
To think I did all that;
And may I say - not in a shy way,
No, oh no not me,
I did it my way.
For what is a man, what has he got?
If not himself, then he has naught.
To say the things he truly feels;
And not the words of one who kneels.
The record shows I took the blows -
And did it my way!
Yes, it was my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