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國際書展
  • 電子書
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75
人收藏
適合平板

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 (電子書)

  • 定價:420
  • 優惠價:273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或許有一天,門前曬太陽、嚼土豆的阿公阿媽,
忽然說要去日本參加他(她)的中學同窗會,你也不用太驚慌。
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曾經歷過酸甜苦辣,多采多姿的學生生活。

  1890年代寬袖長裙大襟衫的女學童,1920年代換上泳衣去海水浴場。同一時期中等學校的武道館,傳來的是日語呼喝的劍道、柔道練習聲音。一旁戶外泳池,亮燦燦的陽光下,滿溢著水聲與池畔加油嬉笑喧嘩聲。操場上,一邊是揮汗練習準備進軍甲子園橄欖球社團練習,野球場邊有呼喊要超越嘉農的奧援團。

  即將畢業的師範生,包圍警察署抗議,學生拿起書包內的英文書對警察說:「你看得懂嗎?」生猛有力地展開屬於他們的太陽花學運——大正民主期學生運動。身經百戰進入台北高校的學生,一大群勾肩搭臂,敝衣破帽、腰掛長巾,腳下的木屐清脆地敲響西門町電影街。路人側目的眼光,是鼓動他們更張揚狂放的催化劑。

  流洩著波麗路樂音的喫茶店裡,女給巧笑倩兮地與台北帝大生討論最新進口的西洋樂曲大碟。榮町三丁目上,穿著海軍領水手服的高女學生們路過掛著年終大特價招牌的菊元百貨,討論著兒玉町野田書店的二手書交換會。

  工業學校機械科的學生,正在老師帶領下,在松山鐵道工場進行他們的校外參觀,組立工場的大型天車,忙碌地吊掛待整備的車廂。已經在日本展開為期三週多的畢業旅行學長們近日將要回台,參觀工場的學弟們偷偷討論可能收到哪些歐咪壓給。

  這就是日治台灣學生生活的吉光片羽。

  想像近百年前的台灣學生們走出黑白相紙與研究論文,重新發現歷史裡年輕光彩的痕跡。回到八十年前十五至二十歲學生的生活時空,也許會不經意地看到我們自己過去曾經有過的類似生活與煩惱。也曾身歷少年十五二十時的讀者們,可從中看自己的迷惘,或者共同的熱血。

  然後發現:透過這片共同的土地,情感會跨越時空,我們和下一代、上一代、上上一代,會有相同的共鳴。日治台灣那個時代、那些人,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喜怒哀樂,台灣社會的多元與活潑,高校生如夢一般的青春,不斷上演。

本書特色

  ★兩百多張珍貴照片

  本書以豐富的圖片與史料,生動活潑地讓我們看到當時的真實景象,圖文並茂,為讀者帶來親臨現場的感覺,既深刻又親切。

  ★日治台灣學生。生活縮影紙上劇場

  裝幀設計師「剪花王子」黃子欽利用書中的老照片拼貼創作,全彩12幅跨頁視覺╳大尺寸拉頁設計,以最鮮明的視覺感受傳達日治台灣年輕學子的澎湃青春。

專業推薦

  蔡錦堂(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副教授/前台灣歷史學會 理事長)專文推薦

  這一本圖、文、表格並茂的作品,並不只是一般的「通俗」書籍,而是兼有堅實學術研究內涵的著作。從某個角度來說,本書乃是鄭教授將幾年來學術研究的結晶,改寫成淺顯易懂、讓一般民眾也能接受閱讀的成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麗玲


  高雄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

  專攻台灣史,以日治時期社會、教育為研究主軸。近年來開始發展歷史文化的創意開發與應用,與文化事業發展系學生共同進行立基於土地,結合歷史與文化的創意發想,開發文創產品。著有《台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台北縣文化中心,1995年8月);《國共戰爭下的悲劇—台灣軍人回憶錄》(台北縣文化中心,1996年8月)、《百年風華  北科校史》(共著 台北科技大學,2008年)、《台北工業生的回憶》(1-3輯) (台北科技大學,2011年)、《百年風華  台北科大學校史》(共著 台北科技大學,2011年)、《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稻鄉,2012年,3月)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一、慘綠少年的考試生活
二、社會菁英:高校生
三、大學生的閱讀世界
四、帝大生
五、學生的社會運動
六、高校生的學寮生活
七、休閒娛樂
八、實業教育與鐵道工場
九、飛行熱
十、學生社團
十一、游泳課與海水浴場
十二、近代教育慶典:運動會
十三、從蹴球到橄欖球:球類運動
十四、台北帝大的最愛:馬術運動
十五、英式風格的曲棍球
十六、榮譽的象徵:學生服
十七、女子學校課程與職業女性
十八、中學生的修學旅行
後記

參考文獻
 

前言

  開始注意到學生生活的歷史細節,應該要追溯到我寫的那篇以台北帝國大學為主題的博士論文,一九二○年代,在台灣的日本人極力鼓吹在殖民地建立一所頂尖大學,為此出版專刊,力陳其中好處,並貼心地為官方想好如何以既有的學校快速設立。他們構想將醫學專門學校、高等商業學校等校升格併為大學。同一時間,朝鮮的知識分子,以《東亞日報》為言論舞台,也正奮力推動民立大學設置運動,並成為一股結合民族運動的風潮。相對於在台灣的日本人,台灣的知識份子如蔣渭水等,卻以《台灣民報》為中心,社論或報導文章均有不少反對意見。朝鮮人、在台日人對近代高等教育的渴求與台灣人的反應竟有如此大的差異,其中原委引起我的興趣。

  因探尋帝國大學的問題,卻掉進當時另一個學制——高等學校的神秘世界。然後我開始對台北高校的敝衣破帽、蠻風高歌感到興趣,相當驚訝一九三○至一九四○年代,台灣社會的多元與活潑,台北高校生揮灑其如夢一般的青春,他們的生活方式與處事態度與我們過去在國民黨時代教科書所教導的日據時代歷史全然不同,像是與台灣平行的異次元空間。此後,我才猛然理解,每當年幼時,我們咬牙切齒提到日本統治時,老一輩台灣人眼中的那種失落感。原來,我們不曾真正進入他們曾經生活過的台灣。

  寫博論時,我在台北帝大——現在的台大圖書館研究生圖書館,發現一本日治時期的舊書。對於許多台灣史研究者而言,戰前舊書幾乎是一定得參考的資料,這沒什麼特別。但這本書相當薄,裡頭的訊息卻很有趣。那是一九三八年,台北帝大出版的《學生生徒生活調查》,書裡其實沒有什麼描述性的文字,只有一張原始調查表,以及用這張表調查五百多位台北帝大學生的統計數據。看完之後,才發現原來當時大學生是這樣在生活,原來文政學部的學生看比較多外國電影……。在反對帝國大學的蔣渭水與極力推動設立帝大的日本人的各種意見中,當時學生的樣貌漸漸浮現出來。

  後來,我取得日本另一份調查,更進一步知道,那年整個日本帝國總共有一百二十八校,六萬兩千零二十八名高等教育的學生參與了該次的調查,台北帝大是其中一小部份。那是一個以日本帝國為中心,當時日本國內高等教育系統的學生都納入的大規模調查,可以看到當時日本高等教育青年層的所思所想。

  不過,在日治時期的台灣,除了高等教育之外,若以數量計,中等教育才是許多人第一次遠離家鄉,為了求學進入縣市級的城市生活。他們和高等教育的學生求學歷程相似,成為現代教育系統的學生世代。過去的傳統私塾教育,除了獲取功名者可能因擔任官吏而離鄉,多數人不會因為要受教育而離家。當然也沒有一大群年齡相仿,因為求學而同窗共學,甚至同室共眠的同儕。現代教育產生一批有共同知識與生活背景的階層。在台灣,這樣的階層在日治時期出現,大約是在一九二○年代左右,到一九三○與一九四○年代前半達到高峰。戰前「學生」一詞通常指大學生,高校以下的學生稱為「 生徒」,本書所用「學生」一詞,係泛指小學到大學就學的學生。

  一九二○年代,中等以上學校大量興設,到一九三○年代後期,已有相當數量的中學生族群。當時的行政規畫,總督府之下的五州三廳——即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與花蓮港廳、台東廳與澎湖廳。大約每一州都至少有一所以上中等普通學校與中等實業學校。據一九三四年前後的統計,中等學校程度的高等女學校,除了澎湖與台東兩廳沒有設立之外,各州廳都有一所以上的高等女校,中等女學生數已達五千四百多名。

  男子所就讀的普通中學亦同,學生數也有五千兩百餘名。比較大的州如台北州包含基隆在內,男子普通中學有六所,高等女學校有六所。台南州包含嘉義在內,男校有三所,女校有三所。此外還有以州為單位所設立的中等實業學校,在一九三○年代,也已達十二所之多,其中就包含以打入甲子園棒球廣為台人所稱道的「台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工業、農林、商業等實業學校的學生數,同樣在一九三四年的統計也有三千一百多名。師範學校在一九三○年代已有台北第一師範學校、台北第二師範學校、台中師範學校與台南師範學校,人數大約千人左右。另外,一九二五年以後,可直升東京、京都等帝國大學的台北高等學校也已成立。一九二八年,第一所大學——台北帝國大學成立。

  日治台灣普通中等學校進一步升學之處,是台北高等學校。台北高校校風自由活潑,學生文化教養內涵十分深厚,學校的教學核心以培養具深厚文化素養的知識菁英為其宗旨,學生也如此自我期許。近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因為學校前身為台北高校,已經進行深入的研究,甚至還出版了《台北高校物語》的漫畫。台北高校之後,則可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高等教育除了綜合型的台北帝國大學之外,還有各工業、商業、醫學、農林等高等學校或專門學校。中等實業學校與普通中學同一位階,但走實業方向。

  總之,從數量上,在一九三○年代的台灣,至少有一萬五千名中等學校以上的學生,因為讀書之故,居住在台灣幾個大城求學。他們有共同的學校例常行事、共通的學習語言,相近的生活習慣,構築一個跨越族群與地域的同儕經驗。這樣的學生族群,是過去台灣歷史上不曾出現過情況。由於近代教育持續發展,學生生活文化成為近代社會一個非常引人注意的主題。近十年來,台灣歷史研究的活潑與多元化,讓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台灣史的年輕研究者,對近代日常生活的關注,研究題材非常廣,使得台灣歷史研究更細膩且立體。出版多本台灣歷史通俗書籍的陳柔縉,主題也都在描繪我們以為細微而重要的生活變遷。由於有這些人貢獻研究成果,我才得以追著學生生活史的腳步,從大學、高校到中等學校。

  期待透過本書,管窺一九三○至一九四○年代台灣中等以上學生的日常生活。全書以十八個主題切入,分別從成為學生身份的入學考試、為了考試而產生的如補習、考試用書、考題等主題,到學生的社團、娛樂、休閒等等,也在介紹範圍內。當然,學生生活與一般人有許多共通點,藉由學生為主角,我們也看到他們的那個時代,那些人的生活。

  當我們走入時光隧道,回到八十年前十五至二十歲學生的生活時空,也許會不經意看到我們自己年輕時類似的生活與煩惱。二十一世紀,正是少年十五二十時的讀者們,也許可從中看見自己的迷惘,或者共同的熱血。此外,我們可能會發現,原來,透過這片共同的土地,情感會跨越時空,我們和下一代、上一代、上上一代,有著相同的共鳴。日治台灣那個時代、那些人,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喜怒哀樂,還有好多故事等待我們去挖掘。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我永遠的老師——張炎憲教授與一位持續關心台灣的日本人三田裕次先生。感謝炎憲師啓蒙我台灣意識,引領我走向台灣歷史研究,以具體的行動教導我真正的歷史,是屬於在這塊土地認真生活的人。謝謝三田裕次先生無私的奉獻精力收集台日兩地有關台灣的書籍與史料。兩位老師的精神,一直是我工作、生活的指導。請兩位老師在天上好好安息,每一天、每一片和煦的陽光灑落,我會當做是您一如往常溫暖的目光,在您的注視下,我們會繼續努力實現您的夢想。

鄭  麗玲   寫於2014.12.27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05184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7.7MB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4.5
|
2019/02/27
劇透警告

一本以淺顯易懂的字文,配合豐富的圖像,生動描繪的日治台灣中學生、高校生與帝大生的春春歲月。從入學考試、校園活動、休閒娛樂等十八個主題,具體的呈現那個年代,那些學生(人)的日常生活。這應該是「大眾史學」風潮因運而生的專論。作者出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任教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曾撰寫以台北帝大為題的博士論文,並發表不少台北高校、台北工業學校相關論文,因此,本書是具有紮實實證研究的「通俗」作品。本書值得細細品讀,除了鮮活感受到過去台灣的年輕一代的青春風華,更會不時驚呼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歷史」之中,也一直享受「歷史」之用。

以下從讀者的立場,簡單說說我的想法:

一、敘述主體商榷

1、「大台北,小台灣」

全書其實以台北為敘述重心,其中又聚焦台北帝大、台北高校以及台北工業學校,僅在「16.榮譽的象徵:學生服」、「18.中學生的修學旅行」看得到台灣其他地區的中等以上學校的樣貌,或因作者學經歷,或因資料取得所限,難免美中不足。

2、「台北帝大、高校與工業生」

「學生」一詞,作者泛指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族群(頁42-43),書中著墨甚多的「帝大生」,是全台僅有的大學生,無可置疑。其次,高校生族群,獨見躍動的「台北高校生」,卻少有各工業、商業、醫學、農林等高等學校或專門學校學生的描述。再其次,更多的中等(師範)學校生,作者卻獨厚「台北工業生」,中等學校、高等女學校的篇幅不多,亦鮮見農業、商業、水產、家政等實業學校的動態,師範學校則集中於台北師範學校的學生運動(見「5.學生的社會運動」),取樣上,難免有偏頗之嫌。

3.「生活」面向與內涵

作者指出學生日常生活之外,亦透過以學生為主角,呈現那個時代與人物的生活。(頁43)唯主從敘述的份量,卻頗值得進一步商榷。例如「7.休閒活動」、「8.實業教育與鐵道工場」、「9、飛行熱」、「11、游泳課與海水浴場」、「14.台北帝大的最愛:馬術運動」、「17.女子學校課程與職業女性」等。

要之,若符合書名要求,發揮「見樹又見林」效果,建議作者應補充台北地區中等學校動態外,更需酌量增添台灣各地中等以上學校的案例。另外,書名可考慮改為《躍動的青春:日治台北帝大、高校與工業生》,以扣緊凸顯敘述主體。

二、敘述內容商榷

1、「6.高校生的學寮生活」(頁116-137),

全文僅4頁、2副圖像描述「高校生」宿舍生活,(頁116-119),另有4頁討論「中等學校的學費」(頁134-137),其餘多為台北工業學校、台北第二師範學校等學校宿舍生活圖像。

2.「7.休閒娛樂」(頁138-167)

作者大篇幅討論台北城市空間的變革、西式休閒娛樂與餐飲的興起,呈現「台北人」日常生活的變遷,高校生與帝大生僅為點綴。對於「學生的電影娛樂」略有著墨,並舉「王育德的電影記憶」與「高校生的生活費」說明當時生活景況。(頁152-166)

3.「8.實業教育與鐵道工場」(頁168-179)

作者僅略述1900~1912年間,國語學校工業部「電信」「鐵道」二科沿革,再論台北與高雄鐵道工場的設立,並描繪1935年松山鐵道工場內部規劃,此外,作者突兀提及目前「鐵道工場的未來?」。作者未能旁及農業、商業及水產等實業教育,以及實業學校學生實作教育,不免有遺珠之憾。

4.學生的社團活動概況

全書計有「9.飛行熱」(頁180-187),著重1910年代以降,台灣飛行事業的發展,亦簡述學生的飛行社團(頁187)。以及「10.學生社團」(頁188-199),或拘泥於資料,僅以音樂社團、武道社團(劍道、柔道)為例,並輔以學生真實的體驗。兩主題既同屬社團活動,筆者建議合而為一。

5.「11.游泳課與海水浴場」(頁200-209)

略述學校「游泳課」發展,偏重女學生對游泳運動的迎拒。不過,更多論及的是台灣各地「海水浴場的出現」與收費,以及「觀光休閒產業的發展」。

6.「近代教育慶典:運動會」(頁210-221):

述及運動會源起與傳入,但卻以初等學校國語學校第一第二學校聯合運動會(1898)與霧社地區公小學校聯合運動會(1930)為例,略述運動會競賽內容以及集體記憶,而圖像則多為台北工業學校運動會動態。

7.學生球類運動

作者藉由「13.從蹴球到橄欖球:球類運動」(頁222-231)與「15.英式風格的曲棍球」(頁240-245)兩主題,說明新興球類運動的發展。前者偏重「足球」「橄欖球」與「美式足球」名稱演變與差異,述及中等學校發展動態,僅寥寥4行。盛行的野球與網球,以及圖像觸及的籃球與排球,作者卻無敘述。後者除曲棍球傳入與風行外,多著墨於台北高校曲棍隊發展與光榮勝績,並提及早稻田大學的來訪。就篇幅與內容性質,兩主題可合併之。

8.「16.榮譽的象徵:學生服」(頁246-271)

概述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制服的沿革與演變,並藉由豐富圖像呈現「日治台灣的學生」在不同時間、地區的學生服特色,如台北二中、國語學校、台南一中、台南二高女、新竹高女以及豐原家政女學校等。

9.「17.女子學校課程與職業女性」(頁272-285)

就「女子學校課程」而言,除略述各地高等女學校成立概況外,主要聚焦於「台北女子高等學院」與「私立台北女子專門學要」的設置與課程內涵及學生出路。唯多達8頁討論「性別與職業」、「女事務員」、「女接線生」與「職業女性社群的出現」等課題。

10.「中學生的修學旅行」(頁286-344)

全書篇幅最多,高達59頁,分別討論修學旅行的開啟,各地中等學校的島內旅行如1937年,台南長老教會中學為期九天環島旅行的城市、運輸方式及參觀景點,如1920年代,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為期七天西半部旅行。此外,日本本土、擴及中國、朝鮮的海外修學旅行,則是此一時代的特色。作者詳舉台北工業學校、嘉義農林學校、嘉義中學校修學旅行時程、參觀地點等,並分析殖民政府藉由不同參訪地點的安排,達到教育目的外,更展示統治的正當性。最後,則提及國家公園的成立與旅遊卷的販賣等。較令人費解,作者述及外務省補助在日中國留學生修學旅行一事。(頁328-330)

三、若干誤植

1.圖說不明:頁49下圖「……台獨運動理論大師王育德(前排左三)」,按圖說文字內容應為「(前排左二)」。

2.頁82,「1925年創立的台北高校」應為「1922年創立的台北高校」。

3.頁139,「寶城門」應為「寶成門」。

4.頁323下圖缺圖說,應為「皇居外苑二重橋」。

5.頁330圖圖說疑為「神宮稽古館(博物館)」,原附圖說應為頁331之圖。
展開
user-img
Lv.8
4.0
|
2015/09/24

忍不住就是想和上一部該社作品《島嶼浮世繪》比較,因為兩本的規格、裝幀、風格等感覺如出一轍,不同的是,作者不一樣、錯誤較少、以及主題更為集中、且敘述手法成功地將讀者拉入一種「同理心」的感受上——原來阿祖們的學生生活跟我們並沒有不一樣,而這正是陳柔縉總是寫入我們心坎的原因。這種同理心的感受也會讓我們感到物是人非的滄桑感,如此似曾相識又截然不同的國情,卻同樣發生於台灣這塊土地的空間中,而且不可能再有機會重現——除了以日文為主的教育環境、像軍裝的學生服,還有遠至大連、平壤的修學旅行。而曾經發生過的一切甚至必須遭受壓抑,塵封超過一甲子,彷彿不可言說的秘密,然而一旦重見天日,這些記憶卻也更為繽紛。本書令人佩服與感動的地方便是照片的蒐集量非常扎實,每張照片都映著屬於學生的青春歡笑,看了令人心中一悸——沒錯,這不正是自己學生時代的另類投射嗎?重點是,這些都是超過一甲子的台灣往事,原來我們與阿祖們之間的記憶共鳴也可以這麼強烈。

最近瀏覽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楓樹林【超現代語譯的歷史奇遇記】電子書展,12/31-2/9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 全情境適用!東大必勝說話術
  • 新年健康三部曲
  • 人際關係連結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