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買季
  • 電子書
話語權的世紀角力:從TED、論壇到智庫,公共知識分子及意見領袖面對「思想產業」的理念拉鋸與道德考驗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45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話語權的世紀角力:從TED、論壇到智庫,公共知識分子及意見領袖面對「思想產業」的理念拉鋸與道德考驗 (電子書)

The Ideas Industry:How Pessimists, Partisans, and Plutocrats are Transforming the Marketplace of Ideas

  • 定價:480特價:336
  • 特價再88折:295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處處平台、人人發聲的時代
「思想出口」、「觀念販賣」才是王道!

你以為的 TED 講壇,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知識分子榮光不再、走下神壇
意見領袖分秒放送、席捲講壇。

這是專屬「思想領袖」的個人秀場!


【本書特色】

☑ 作者為國際政治領域知名學者,「殭屍國際政治理論」、「思想產業」等新時代觀念創立者
☑ 近年第一本由學界紅人結合自身經歷思考與大環境實況,全盤歸結「思想市場」產業鏈的精采鳥瞰式分析
☑ 細膩檢視「公共知識分子」、「思想領袖」、「網紅自媒體」、「TED 講者」等新時代公眾場域發言者的角色分布與場域萬象
☑ 忠實呈現當下「公眾數位知識鍊」的核心風景與發展趨勢,以及其中錯綜複雜的財閥、粉絲資源共生關係

///////////////////////////////////////////////////////////////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楊士範/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
廖雲章/獨立評論  @ 天下頻道總監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角力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內容簡介】

公共知識分子的發展歷史悠久,他們總是在一些擁有高度話語權的評論雜誌上,圍繞各種類型的話題發表意見。但近年來,公共知識分子卻被另一類思想家所取代,這一新晉群體被稱為「思想領袖」。與公共知識分子不同的是,思想領袖通常在那些與公眾聯繫較為緊密的機構工作,而較少在高端雜誌上進行辯論,他們的想法總是雄心勃勃且備受稱讚。

當代思想的生產與傳播已經依循網路時代文化產業的模式來組織與營運。這些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作者在本書中對此進行了詳細探究,並向我們展現了當代美國、乃至西方公共知識分子的生活。作者認為,儘管當今的思想產業存在一些負面的內容,但它非常擅長廣泛地傳播思想,並吸引大量渴望新想法的人。對知識分子而言,勇氣的真正標誌曾經是「敢於向權威說出真相」。如今,「向金錢說出真相」需要更多勇氣。這麼做的知識分子可能會損失巨額演講費以及收到 TED 演講邀請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是通往真金、白銀的大門。一旦你開始賺錢,為什麼要放棄呢?你的聽眾所擁有的財富,可能遠遠超過你這輩子所能創造的。

作者在書中掌握了恰到好處的平衡,仔細分析了思想產業背後的關鍵因素——新富豪統治階級的崛起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作者的論點是,「思想領袖的時代取代了公共知識分子的時代」。公共知識分子是江湖騙子的天敵。相比之下,思想領袖就像是刺蝟。他們懂一樣東西,反覆兜售,至死方休。

作者在書中呼籲公共知識分子回歸,但也承認這是奢求。例如尼爾•弗格森這樣的思想領袖。他是英國歷史學家,在史丹福大學任職——他曾是一名公共知識分子。但他向作者坦言,他意識到思想領袖的收入更高,因此他開始迎合這座市場。學者們怎麼看待你的工作,遠沒有這件事重要:你的想法能否吸引別人一小時花八萬美元聽你演講?品牌比內容更重要。如果出了點錯,只要繼續說下一個重要的問題就行……

【精采看點】

➢ 我們正處於外交政策上對「理念市場」(marketplace of ideas)的微妙時間點,這是屬於「思想領袖」(thought leader)的最佳時期,卻也是「公共知識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的寒冬時刻。

➢ 從歐巴馬到川普,從一個菁英知識分子領導人到善用 Twitter 的民粹主義者,美國政治似乎不再青睞傳統菁英學者治國風格,川普蠻橫、多變、蔑視傳統、充滿爭議,但他也傾聽那些保守派領導人不曾在乎的「底層之聲」。2016年,《經濟學人》將川普列為十大地緣政治風險之一,他沒有傳統菁英團隊,缺乏智囊專家,發言刁鑽偏激,不屑於根深柢固的政治風格,零世界觀,非主流,但為何他那似乎不合乎當代邏輯的「美國第一」口號,得以在不少美國人的內心深處激起共鳴?歐巴馬和川普的故事讓我們得出結論:「理念市場」崛起,確實對傳統政治角色造成不小影響。

➢ 「公共知識分子」,意指專家、學者等能夠對廣泛的公共政策問題發表意見的傳統社會評論家、政治學者、社會學者。公共知識分子也是批評者,批評兜售糟糕政策的政府,但是當公共知識分子失去社會信譽時,他們極容易被政客或騙子藉民粹輿論擊垮,畢竟專業人士與普羅大眾的連結薄弱。相較來說,「思想領袖」更為小清新,如果說知識分子說的是文謅謅的之乎者也,思想領袖便是文言文的轉譯者,運用其獨特視角解釋世界,並傳播給一般民眾(例如網紅、名嘴、各大平台演講者)。兩者都從事知識創造,但風格迥異。知識守門人功能衰弱,以思想領袖為首的新貴大幅增長,得以挑戰傳統權威,加上民主化加持,人們普遍看好相對更為親近的思想領袖。美國政治制度的兩極白熱化是另一個影響思想市場的現象,群眾對二元政治感到疲憊,傾向跳脫傳統思維。貧富差距和 M 型社會加劇思想領袖的誕生,收入頂端的財富累積者為思想領袖提供資金來源,逐漸掌握知識守門人身份,創建自己的知識產權平台,有別於傳統掌握知識的威權領域,思想領袖也樂於尋找伯樂,推動與金主的想法共鳴,獲得更多支持(類似戰國時期的食客),配合網路發達的社群交流,思想領袖的點子傳播無遠弗屆,形成思想領袖、資本家、大眾之間的三角鐵網。

➢ 公共知識分子的知識累積是緩慢的,知識分子必須透過長期的研究、推敲、辯論、實證等步驟,得到一個高度可信的結果;而思想領袖卻彷彿曇花一現、煙花四起,炸出一場又一場的新高潮,卻不堪長時間鑽研查證,容易激發短期快速的影響力,卻可能失去本質。正是因為如今「點子世代」與富人和強者混合在一起,才更值得闡釋。政策制定者都需要思想市場集思廣益,表達和辯論他們為什麼要落實某件政治行為和決策,越複雜的問題,越需要冷靜有力的聲音告知止血點,這也是公共知識分子仍舊不可取代的原因。

➢ 作者其實並不讚賞思想領袖的存在,甚至處處擔心思想領袖淪為壞心人士的棋子,大力強調公共知識分子在政策監督上的存在價值。與其說公共知識分子和思想領袖是兩條路線,不如說領導者仍須以知識分子做為主心骨,思想領袖適時鞭策碰撞,避免古板專斷,提醒知識分子世界的需求和聲音。如同一個生態圈,知識分子總會面臨定期的失寵衰退,如何與社會、點子創作者、閱聽人互利共生,才是永續關鍵。

➢ 「有機知識分子」走向歷史舞臺,時髦話題早已變成「知識分子的退場」:高校日益與世隔絕,學術思考日益狹窄,在在導致知識分子對公共議題的失語與「被迫」輕視。那些曾經作為知識分子從事有意義研究的後盾的研究機構,也已被新的贊助人重塑。來自政府機構和慈善單位的資金幾乎耗盡,智庫需要從公司、政界菁英處開源。這些人對做研究興趣缺缺,他們在乎的是為自己贊成的觀點提供政治方面的支持。或者更赤裸地說,他們想要「獲得回報」。結果智庫變得越來越偏狹。長久以來學術研究不受產業影響的原則被擱置,名校也向工業界開放......

➢ 《外交政策》雜誌每年隆重提出的全球百大思想家名單,各種高階會議、演講和論壇的興起,使知識分子以過去難以想像的方式與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菁英們相互結交。各種「大觀念」活動(例如 TED 年會、世界經濟達沃斯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等帶動風潮,邀請具有挑釁感、新觀點的思想家,滿足與會者好奇心,更能吸引媒體關注。新世紀的公共領域雖然比以往更開闊,卻也更「有利可圖」。

➢ 公共領域正在發生一場工業革命,過去的「理念市場」已經轉變為「思想工業」。如果知識分子維持生計的手段真的影響了社會大眾的思考方式,那思想領袖的崛起可能會讓所有人缺乏深入思考。目前思想工業的需求與獎勵明顯傾向思想領袖,而非公知,原因在於三種趨勢:對體制權威信任的衰落、社會政治的極端化,以及經濟不平等快速加劇。這三種要素形成了高度不穩定的社會氣氛,也塑造了思想工業的供需結構。人們對新思想以及思考世界的方式產生強烈需求,迫切期待理念明確的思想領袖,而不是在學術上糾纏細節的知識分子。公領域的革命就像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會帶來贏者和輸家,引發知識階層大動盪,也會改變思想生態系統。思想工業的結構性不平衡需要認真處理。

➢ 在思想領域中,實際情況遠比「今不如昔」的論調複雜得多。多年來,學者們一直抱怨大眾文化的粗俗,那麼面對更加廣泛的、對新思想的渴望,以及回應這種渴望的努力,我們就不該沮喪或苛求。兩類人物在民主社會的公領域中都能發揮作用。公知常常被指責為具有菁英主義傾向,但他們的批判揭露了「偽裝成智慧」的陳詞濫調。而思想領袖往往在學術上過於草率而受到嘲諷,但他們傳播的新觀念,能夠在變化多端的時代提供具有啟發性的視角和方法,以激發人們重新去想像這個世界......

【各界讚譽】

⦿ 作者是一位活潑且富有吸引力的作家……他不斷帶領讀者認識新時代來臨的好處和弊端,從中獲取平衡。──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我真心推薦這本書,因為裡面有我不同意的結論,特別是作者批評像 Clayton Christensen(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具有批判特質的著名學者)這般的思想領袖。然而,這就是關鍵,他讓我思考。書裡他特別談了所謂的 Overton Window(奧佛頓之窗,適用於一些反映當時政治氣候或被選民所接受的政策。這些政策通常保持中立,但如果有某些政客、政黨、政策或政治事件影響了選民,它們也可能偏左或者偏右),它基本上定義了創意產業和我們其他人認為應該成為公共政策辯論核心的內容,作者給了我全新觀點。── Chip Hauss

⦿ 作者在描述 TED 現象方面做得很好。── Lulu Cao

⦿ 本書非常適合用來熟悉美國國際事務的現代實務。提到了國際關係領域的重要人物和機構,並對其適用性做了很好的總結。當然,本書也提出了非常有趣的爭論點。在我讀這本書的整個過程中,我忍不住閱讀更多的國際關係文獻,以及關注更多有趣的 Twitter 頁面以更熟悉國內的點子世代走向。── Will Lee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尼爾•德雷茲納Daniel W. Drezner
塔夫茲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布魯金斯學會常駐高級研究員、《華盛頓郵報》特約編輯。曾任職於美國財政部、蘭德公司等單位。學術成果豐碩,文章常發表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外交事務》等重要刊物。其他著作有《體系行得通:世界如何阻止另一場大蕭條》、《國際政治理論與殭屍》等。

譯者簡介

翁尚均
法國巴黎第四大學博士,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及格,文化行政職系公務人員正式退休,現專事英法文中譯工作。

 

目錄

【第一部分】
導論:澈底改變
第一章:理念是否依然重要?
第二章:悲觀分子、黨派意識以及富豪階級如何改變理念市場?

【第二部分】
第三章:對學院的標準控訴
第四章:為何經濟學一枝獨秀而政治學卻僅勉強圖存?
第五章:這不是你爸的智庫
第六章:公共理念欣欣向榮的私營部門

【第三部分】
第七章:知識界超級巨星的前景與危境
第八章:思想產業是否正在自我調節?
第九章:以推特傳播理念,或「社群媒體的必然景象」

結論:思想產業的《黑暗騎士》理論

致謝
註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47986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5MB

會員評鑑

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1/05/21

自網路將社會原子化開始,便造就了後真相時代。假訊息流竄、知識缺乏恐慌症、價值體系崩解等,使得人們基於安全感驅使,開始尋求「永恆」的慰藉。有人說理性是人類最強大的力量,但當環境造成感官機能失調時,個人與群體又會做何回應呢?歷史上的每一次危機,總會有人善加開採,轉為獲取資本的礦井。
展開
user-img
Lv.7
4.0
|
2021/02/03

因為好奇如何探討「話語權」而讀了這本書。從話語權的經濟價值構成思想產業,是一個有趣的概念。雖然作者僅著重在政治科學的領域,但藉此思考其他領域的思想產業,也是有幫助的。

思想產業的今昔變革,最顯著的差異是從過往的權威式寡頭壟斷,到現今規模與參加者都大幅增加,當然也包含經濟規模與報酬的提升,卻也可能過熱、泡沫化。

我覺得最有趣的章節是第七章討論克里斯汀生的「破壞式創新」的泡沫現象。以及結論提到思想產業的「永續發展」。

究竟誰是思想產業的參與者?是那些能跨越一定知識門檻的人。隨著資訊發達,人們吸收的知識量大幅提升,即便是一般大眾也越來越有機會跨越特定利基市場的知識門檻。雖然不是知識精英,但我們也能找到自己的話語權,在職場上、生活上成為有定見的人。當思想產業可以這樣擴大參與,才能多極平衡,也才能繁榮。
展開
user-img
Lv.10
5.0
|
2020/12/13

有時候覺得蠻可怕,自己竟然讀這種書會覺得有趣~這是所謂知識分子熱衷的話題嘛XD,難怪會跟普羅大眾脫鉤,幾年前心裡還不明白知識界到底在爭論什麼,盡是討論一些枯燥乏味又神祕難解的議題,當時就很想要搞清楚這種”境界”的感受為何? 現在終於弄清楚了,還可以來記錄一些心得,順便分享幾個自己的觀察。

(1)
我知道這本書是因為讀了《贏家全拿: 史上最划算的交易,以慈善奪取世界的假面菁英》,書中有提及本書,所以就把它加到待讀清單,沒想到這種書台灣也會有中文版,英文版太消耗腦力了,所以一直沒動力閱讀,既然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引介,一定得捧場一下。重點是本書譯者的功力高超,如此艱深的內文竟然可以翻譯得如此流暢!! 這是一本高品質的翻譯,雖然有一些錯別字,但整體的閱讀體驗非常爽快!

(2)
如果多讀幾本類似主題的書,你會發現很多書會互相引用,可以串在一起。例如《贏家全拿》算是商業書籍,它也有出現在《開拓者:企業的力量是改變世界最好的平台》這本書裡,連科技大拿都在讀。我感覺國外的閱讀浪潮也是一陣一陣,每一段時間就會有幾本書引起大家的討論,連Goodreads上面的讀者也是跟隨同樣的潮流。

我在Goodreads有追蹤一個網友叫Marks54,我感覺他可能是某間商學院的教授,讀的書是那種最頂級有深度的著作,他選的書根本西方知識界閱讀的隱性指標,我因為追蹤他寫的書評,發現了許多優秀的書獎或書單,如果你有在用Goodreads可以去查一下這位老兄~而且他也是那種會”延伸閱讀”的人,例如這本《話語權的世紀角力》,他也是因為《贏家全拿》提到它,從那本書延伸閱讀過來。每一本書末的Further Reading其實都值得瀏覽一下,文本是一張不斷擴充的網,附錄就像一個節點,可以幫助自己把閱讀的視角望得更遠。

(3)
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簡稱OUP)的出版品非常有影響力,不愧是世界級的學術機構,連出版部門都可以影響全球閱讀的品味,我第一次點進去他們的網站探索,就是因為研究所要寫報告,一路探索下來,驚嘆人類的智慧結晶,也懾服於OUP出版物的深度與廣度。如果你喜歡知識上的成長,可以去認識一下他們出版的Very Short Introductions書系,這一套作品應該是全世界最有系統性、最完整的初學者指南(不過雖然說是entry level,讀起來還是很像在讀學術論文啦O_O)。

OUP在香港也有分部,他們連中文出版品都是如此的有”質感”,一般人應該不會主動從書架拿下來的那種文學書(例如:董橋先生的書),這種智識上的享受的確是很高的境界,但也有點象牙塔裡自high的錯覺…除了自我陶醉,我還沒有辦法在現實生活裡找到可以分享這種感受的人。

提到OUP是因為這一本《話語權的世紀角力》也是他們家出版的書籍,這一兩年逛書店,我覺得台灣好像有越來越多出版物都來自OUP(隨便舉例: 《紅心戀歌:20世紀兩場革命中的跨國愛情體驗》),會引入一定代表有人會買,而且會讀的人一定都很有內涵,那為什麼那麼少人分享讀後感呢?! (murmur一下,有蠻多評鑑都是給一顆星,然後留下一句什麼錯字很多、翻譯不好…唉,有中文翻譯版已經很幸福了,就別那麼嚴苛了嘛,你看看香港,以後想看這種書都沒得看了。)

(4)
本書探討的對象為”思想產業”,隨著網路的普及,大眾獲得資訊的管道變多,使得思想產業蓬勃發展。什麼是思想產業呢? 簡而言之即生產、販售知識維生的一群人,媒體、大學、智庫…都能算是其中的一員。資本主義很神奇,將所有人類活動分門別類,劃分為一個一個產業,以獲取金錢為目的,每個產業都有它獨特的供需法則。

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人類會思考(供給),思考的成果即知識,可是空有知識沒辦法填飽肚子,所以需要有人接收知識(需求),這就是知識產業的基礎。我們心中都明瞭知識的價值,知識代表文明、氣質、涵養...精神生活也是人生的重要組成,不過想歸想,思想家也是需要賺錢過生活,所以如何把這些知識轉換成商品,就變成了一門高深的學問。

舉例來說,高等教育說穿了也是一個”產業”,教授努力產出論文,校方想辦法吸引最好的學生,才有學費支撐高等教育的開銷。當然高等教育也有啟發智識的目的,但純粹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姑且不論那些教育的美談,大學也像一間企業,當政府的教育經費日漸枯萎時,必須想方設法開源節流,才能生存下去。

資本主義運作的邏輯是不帶任何感情的,個人、機構、企業首要的目標就是營利,唯有如此才能生存,才有話語權。這跟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這個年代有錢就是王道,有錢就能隨心所欲。這已經是當代社會運作的基礎,所以思想產業也必須轉型,讓思想家們能夠從中獲益。

這本書深度分析了當代的思想產業,我覺得作者真厲害,可以把這種很玄的東西探究得如此深入。書中的資訊量很大,我讀得很慢,因為讀完每一段都要停下來思考一下。讀完這本書,你會重新思考”自己思考的模式”,這種感受很微妙,因為本書的內容會刺激你去審視什麼叫做”思考”。

舉一個例子,現在很流行意見領袖,演講時似乎都要引用意見領袖的話語,在一般人的認知裡,你只要引用他們說的話,馬上就會讓自己的演講變得很有份量,大大增添演講的可信度。例如跟行銷有關的演講,一定會播放Simon Sinek的黃金圈法則,或者是Malcolm Gladwell的一些理論。如果你是那種比較愛critical thinking的人,可能會覺得疑惑,他們說的話其實像廢話,可是透過包裝或模型化就變成一種奧妙的定律,聽眾如癡如醉的鼓掌叫好,覺得受到了神諭般的啟示。為了避免讓自己顯得憤世嫉俗,你也必須從眾的點頭稱是,隱藏自己內心的困惑。

其實這種感受很弔詭,你當然也知道意見領袖說的話的確有參考價值,但又覺得受到過度的吹捧了,所以只好反過頭來質疑自己是否太自視甚高? 假如你也曾經有類似上述的感受,讀這本書會給你很多的啟發,它讓你從另一種角度認識思考的本質。三言兩語難以言喻,令自己驚訝的是,我逐漸強迫自己接受一種事實,過去景仰的眾多理論、人物、機構,若務實的放在資本主義的框架下檢視,他們的地位就似乎就沒那麼崇高了,這是一種理想和現實妥協的結果,令人唏噓,但也打開自己思想上的另一扇窗,跳脫了大眾習以為常的認知領域,反而能看到思想上更多元的面貌。

總之,本書是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如果你很喜歡思考,不排斥嚴肅的論述,它應該會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和啟發。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童話裡的心理學【博客來電子書獨家-作者電子贈言簽名扉頁版】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