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買季
  • 電子書
在所有母親之間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28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在所有母親之間 (電子書)

The Push

  • 定價:400特價:280
  • 特價再88折:246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母親。女兒。

天使,魔鬼?

 

沒被母親愛過的我,怎麼愛自己的孩子?

我感覺自己是舉世唯一無法熬過這一切的母親。

深入刻畫一位創傷母親的心靈狀態

 

英美文學界一出手即驚世駭俗的新聲音!

空降《紐約時報》小說暢銷榜前十大

亞馬遜總榜前百大

英國《星期天日報》暢銷榜

誠品2021年6月選書 博客來2021年1月外文選書 金石堂強力推薦

未出版即售出34國版權,第2本續集售出21國

九方投標競價,影視劇版權由《哈利波特》製片搶下

 

★ 吳曉樂(小說家)、劉心蕾(諮商心理師)──專序導讀

★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譚光磊(版權經紀人)──傾心推薦

 

 

成為母親意謂著什麼?

如果成為人母後,一切不如你所願,甚至發展成你最害怕的情勢呢?

 

本書是主人翁布萊絲向前夫敘述她身為母親的困境與遭遇,向讀者開展一部懸疑驚悚的家庭故事。

 

我真的有能力成為好母親嗎?

 

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而長大後她也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

 

當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當她抱起女兒想要安撫卻換來尖叫淒厲,她努力想做個好媽媽卻撞得滿身是傷,她甚至覺得自己目睹女兒惡魔般的行為…...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像個小天使。布萊絲和丈夫談起女兒時被視為是胡思亂想,夫妻之間也逐漸產生裂縫。

 

弟弟山姆出生了,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姊姊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看起來往好的方向進展。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了這一切。

 

親子關係是自古以來的課題,愛與恨,教與養,各種心理戰爭,本書帶領讀者進入一位母親的告白,驚悚的氛圍讀來心驚膽戰,故事的轉折讓人感到唏噓,震撼之餘也讓人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媒體好評]

2021年最受期待的一本書

 

★ 世人往往迴避承認,身為母親,有時是一創傷經驗。《在所有母親之間》罕見地使用第二人稱,布萊絲嘗試對仳離的前夫弗克斯解釋她作為兩人孩子的母親,一路上有多麼孤獨且質疑滿斥。你很難說自己沒有從布萊絲悲傷的呢喃裡品嚐到驚人的苦澀,布萊絲仍想說服弗克斯,以母親而言,她做到最好了。也是在這些黯淡無光的告白中,我們聽見了,布萊絲始終沒有忘記,當初身為女兒的感覺有多麼疼痛。──吳曉樂(小說家)

 

★ 我讀過很多寫母職的有趣書籍,但《在所有母親之間》是極少數在開頭前幾頁就成功點燃一個主題論戰:人們對母親的高度期待是否合理、母職神話叩問、母性本能探究、何謂「壞母親」、父親角色的變化、祖父母和社會的價值觀等等。這本小說讓我說不完,內容更富於精闢深入的心理觀察,如此扣人心弦,深具破壞力,令人感到蠢動不安,同時害怕自己正見證一件即將到來的可怕災難,令我無法放下、無法停止翻頁地往下追讀作者究竟的布局開展。這完全歸因於小說懸疑敘事的力量,歐娟完美製造了緊張氣氛,結構凝練,她的聲音如此具有個人原創風格,這本出色小說完全征服我!──瑪莉詠.柯勒(Marion Kohler,德國企鵝出版社)

 

★ 我是男性,身為母親和懷孕生子的感覺,對我是陌生的。我得承認這些我都不曾思索太多。然而讀布萊絲寫給弗克斯的故事,可說是翻轉我生命的經驗。《在所有母親之間》寫得太棒,即使讀畢多時,直到昨夜它對我仍像夢一樣,儘管我常常被嚇到冒汗,有時一頁就有兩處驚悚。讀這本小說幾乎是新的身體體驗。這怎麼可能是一本處女作?我認為艾希莉.歐娟是本世紀新出爐的最有天分的創作者之一,她的聲音如此具有個人風格,刻畫精確,她的故事鋪陳和手法都極具說服力,令人難以置信。──賈柏.利斯曼(Job Lisman,荷蘭普羅米修斯出版社)

 

★ 本書敘事語調讓人嘆為觀止,我幾乎被它所麻痺,彷彿同時置身白日夢以及夢魘之中,為它的美而背脊發涼。──英國出版社審書編輯

 

★ 一部觸動所有嚴肅讀書俱樂部的張力十足的心理小說,喜歡《凱文怎麼了》的讀者也會喜愛。──克莉絲汀.漢娜(Kristin Hannah,美國暢銷作家)

 

★ 一部詩意,閱讀過程中一路刺激我神經的緊湊小說。──莉莎.珠兒(Lisa Jewell,美國暢銷作家)  

 

★ 當一位母親不愛她的女兒會發生什麼事?歐娟的處女作,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驚悚小說,深掘游移在母親主題的黑暗邊緣,透過敘事者布萊絲的故事,她釋出一個教養育兒上的問題:父母的失能是否會過繼到下一代身上?人是不是會繼承父母的失能?挑動所有讀者的神經,彷彿火車衝撞的力道般令人難忘。──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 緊張,寒意逼人……歐娟有種天分,她能捕捉看似微小然而富含張力的時刻,以此探討各種關係──《紐約時報》書評

 

★ 研密布局、精心刻畫,活靈活現、扣人心弦……《在所有母親之間》以狂暴充滿的歌德式元素鋪陳探索一個母親種種焦慮不安的故事。── 《衛報》

 

★ 一部無法停止翻讀、寒意逼人的小說,向你拋出所有挑戰問題。── 《Real Simple》雜誌

 

★ 一部驚悚處女作。── 《哈潑時尚 》雜誌

 

 

[本書特色]

 

  1. 英美文學界第一次出手即備受矚目的新作家、新聲音。
  2. 以罕見的第二人稱、情感濃烈的文風,為讀者勾勒一幅美國新大陸橫跨三代的母親畫面。
  3. 極少見的家庭驚悚小說。
  4. 以張力十足的情節帶出小說欲探討的「母親」一職與「親子關係」。

 

法國哲學家西蒙波娃說,女性不是生而為女性,而是成為女性。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溫尼考特曾提出,夠好的母親這樣的客體環境對孩子的人格養成之重要,本書向讀者拋問:

 

1.「女人」是否需透過「成為母親」來完整她的生命?

2.何謂完美的母親?不管東西方社會,人們對「母親」的標準是不是太多也太高?

3.「母性」、「親子血濃於水」,這些人們以為是天生的情感真是如此嗎?

4.不是每位母親,或每位小孩都很順利、而且幸運,而且都愛他們的母親或小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希莉‧歐娟Ashley Audrain
加拿大企鵝(Penguin)圖書出版公司前行銷宣傳部總監,經手作家包括《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家伊麗莎白‧伯特,現居多倫多,和她的伴侶一起養育兩個小孩。《在所有母親之間》是歐娟的第一本小說,未出版即售出34國版權,第二本續集售出21國。她以張力飽滿的驚悚家庭敘事與少見的第二人稱濃烈文風,擄獲多少文學編輯與審書人的心,在全球版權交易市場上其總預付更破紀錄高達三百萬美金,可謂英語世界一顆極具個人風格的小說新星!

譯者簡介

王娟娟
畢業於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現定居美國加州,為專職譯者。譯作以小說見長,譯有A. S. 拜雅特短篇小說集《元素:冰火同融》、《馬蒂斯故事》、《夜鶯之眼》等三冊,《我要買個母音》、《暗房》、《神祕河流》、《暗礁》、《姊妹》、《沒有男人的夏天》及其他藝術類、語文類譯作共二十餘冊。

 

[推薦序一]
聖母的起點,女人的終點──《在所有母親之間》

 

 吳曉樂(小說家)

 

作家李維菁寫過一篇文章〈隔壁家的小孩更適合當我媽的女兒〉,描述一女同學,舉止儀度都合於她母親的心水,「她的婚姻觀是我媽喜歡的,她的衣服是我媽喜歡的,她的髮型是我媽喜歡的,功課好又做家事,只微笑不大笑,不發表意見、不強出頭,也是我媽喜歡的」。《在所有母親之間》,女主角布萊絲深深願夢,「隔壁家的女人更適合當我媽」,她把自己畫進鄰居艾靈頓一家的故事裡。布萊絲的母親瑟西莉雅發現女兒把自己畫入黑人家庭,狠砸女兒頭頂。

 

故事倏地大步橫跨至數十年前,讀者恍然大悟,暴佞的瑟西莉雅也有個壞童年。她的母親艾塔個性寡淡,看似對瑟西莉雅的存在惴慄不安。據瑟西莉雅的看法,艾塔「設法學會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個符合母親形象的人」,而其他人早已放棄期待艾塔像個母親。由此可知,艾塔的「表演」並沒有說服誰,瑟西莉雅還沒成年時,艾塔選擇與女兒永別。瑟西莉雅及長,竟也「克紹箕裘」地在布萊絲差不多抵達她失去母親的年紀,拋下一切,遠走高飛。

    布萊絲很早就懷疑自己的生命有個大麻煩,與弗克斯墜入情網以後,深埋在體內的警鈴於焉大作:人如何給予自己不曾擁有的事物?沒被母親愛過的我,怎麼愛自己的孩子?

 

數十年來,心理學者戮力研究孩童與父母的關係如何對他日後的人際發揮影響,二者之間確有關聯。不識母愛的布萊絲,質疑自己是否能模擬出近似母愛的感情?弗克斯做了跟艾塔、瑟西莉雅的丈夫,並無二致的反應:相信眼前這名女子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一位好母親。弗克斯的語言並不讓人陌生,自工業革命後,性別分工趨向明確二元,男人外出工作從事有償勞動,女人待在家中進行無償付出。資本主義、異性戀霸權等意識形態攜手編寫母愛神話,維持女人在家庭內給予同情、關懷,與孩童保持親密,以維持整個體系立於不墜,經過時間流轉,「母愛」這個社會建構出的名詞,成了許多人心目中的自然生態:一旦生下孩子,母親自會懂得如何給予關懷。

 

每逢布萊絲陷入瓶頸,弗克斯就會策動母親二字來激勵布萊斯。他一廂情願地認定自己為家庭擘劃完美分工,他出外工作,源源供給經濟資源,布萊絲專注哺育女兒薇奧列忒。諷刺的是,布萊絲成為母親以前,曾坦承自己的作家志願,弗克斯竭誠支持,宣稱「我無法想像妳做其他事」,而在薇奧列忒出生以後,弗克斯態度驟變,處處執意育兒至上。布萊絲恍然大悟,弗克斯諾言裡的「妳」已隨著女兒的誕生而消失於世上,她只能以母親的臉孔活下去。讀者越是深入布萊絲的心聲,越能意識到「父母」二字作為一組名詞是如此投機取巧,雙方從中所領受到的責任是如此雲泥之別,卻在多數場合被並列,彷彿意義相近。歐娟細工描繪親職的懸殊落差,有一段讓人心痛,「你用腦發揮創意,創造空間、視線與視角,你的日子關乎照明、立面圖與完工。你讀的字句都是為成人而寫。你圍著上好質料的圍巾。你有洗澡的理由」。布萊絲在陳述弗克斯生活之完好、她境遇之破碎時,使用機械、抽離的聲腔,像是她也學習了對自己的苦痛置身事外。

 

世人往往迴避承認,身為母親,有時是一創傷經驗。曾不只一次聽到女人如此形容她們的育兒過程「孩子簡直是來討債的」。對布萊絲而言,薇奧列忒不僅阻斷了她實踐寫作願景,同時她也是個磨娘精(difficult child)。薇奧列忒只渴望父親,頑強拒斥布萊絲的接觸,布萊絲屢屢發出求援訊號,卻被弗克斯置若罔聞。出身幸福家庭的弗克斯心目中對於「完美母親」有具體擘劃,他不惜對布萊絲進行「削足適履」式的批判,只為了將妻子鑲入母親海倫的樣版。

 

走投無路的布萊絲亦很快地辨識出,「從哪裡失去,就從哪裡尋回」的簡單道理,她刻意忽略薇奧列忒的需求,試圖重建出弗克斯自她身上剝奪的權力感。布萊絲因冷落薇奧列忒而獲得重新掌握人生的狂喜,書中出現了不只一次,歐娟似乎遙指出寬諒艾塔跟瑟西莉雅的蹊徑:若世人把孩子跟母親的關係塑造成「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我們也一併抹消了皆大歡喜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布萊絲的遭遇也讓人看見神話的結構如此結實,在一望無際的玉米田,在鋼鐵叢林拔地而起的大都會,布萊絲沒有得到比瑟西莉雅和艾塔還充裕的諒解與援助。所有個人的掙扎與吶喊依舊被高於一切、運轉不休的聖母形象所湮沒。

 

聖母的起點,何嘗不是象徵了女人的終點?

 

此書的另一懸念在於薇奧列忒是否天生邪惡?威廉馬奇(William March)的《壞種》(The Bad Seed)一書於1954年出版,裡頭壞得入骨的八歲女童蘿達,深刻形象啟發後續無數文本。若我們採信布萊絲的觀點,薇奧列忒之狠毒程度絕不亞於蘿達。她啟動一樁樁事件,促使布萊絲步上瑟西莉雅的後塵,被家庭長久隔絕。然而,我們也應對布萊絲的陳述保持警覺,考慮她敘事殘破、心智搖晃,我們也能臆想為布萊絲墜入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陷阱,自始至終,她不曾懷疑自己有逃離家族宿命的機緣,薇奧列忒感應到布萊絲身為一個人(而非身為一名母親)對自己的拒斥,進而有意無意地延續株連四代的人性輓歌。歐娟精描故事輪廓,內裡卻有心留白,間接開展思想迴盪的空間。

 

《在所有母親之間》罕見地使用第二人稱,布萊絲嘗試對仳離的前夫弗克斯解釋她作為兩人孩子的母親,一路上有多麼孤獨且質疑滿斥。你很難說自己沒有從布萊絲悲傷的呢喃裡品嚐到驚人的苦澀,布萊絲仍想說服弗克斯,以母親而言,她做到最好了。也是在這些黯淡無光的告白中,我們聽見了,布萊絲始終沒有忘記,當初身為女兒的感覺有多麼疼痛。


[推薦序二]
在所有的恨之間     

*本文可能透露關鍵情節

 

劉心蕾(諮商心理師)

 

這是一本你讀著讀著可能會漸漸發現不太容易消化的小說,它不只是典型的驚悚片,作者艾希莉以一種幾乎像是躺在精神分析躺椅上囈語的風格,大膽碰觸幾乎可說是禁忌的主題:親子之間的恨。

 

二十多年前我在紐約求學,當時曾去到美國大學女籃賽現場觀賽,即使已經過了那麼久,當時場上球員勇猛衝撞帶給我的震撼感直到今日仍然能清晰感覺到。她們的肢體動作帶著一種剽悍感,整個人仿佛被憤怒燃燒,在幾近失控的邊緣成功地把最大的能量給爆發出來。當年台灣的籃球賽風格還相當保守溫和,相較之下實在一點也不精彩,這樣的文化衝擊讓我不禁開始思考攻擊性在人生中的價值。

 

在精神分析線上論文資料庫裡十三萬多篇的學術論文中,最常被瀏覽的第五名是英國知名分析師溫尼考特的「反移情當中的恨」。撇開論文中專業艱澀的部分不談,溫尼考特想要說明的是,精神分析師(應該也適用於一般心理治療師)在面對充滿破壞攻擊性的病人時,心中被激起的恨意是具有客觀正當性的。看到這兒你可能會想,分析師不是應該要無條件地同理病人、接納病人嗎?但就像新手媽媽們常常被折騰到喊著想把寶寶塞回肚子裡,一個人真實經驗到被折磨而卻感覺不到恨才是奇怪的事。當然,恨意是件很難消化的事,照顧者可能會自責、自我懷疑,但被激起恨意有時候是人性上的一種必然,這是成長歷程裡關係互動中的魔王關卡。照顧者不僅得要感覺得到自己的恨意,不因為罪惡感而一味潛抑否認,更要承擔得住心裡的強烈情緒,確保在遭受攻擊下還能夠存活下來。作為照顧者的精神分析師是如此,作為照顧者的母親也是。

 

但媽媽真的會恨她的寶寶嗎?身兼小兒科醫師身分的溫尼考特相當熟悉母子間各種細微的情感,在他的文章中洋洋灑灑列出了十八條媽媽恨寶寶的理由,像是寶寶咬她、抓傷她、生產撕裂她、她失去了自己的世界、得為寶寶付出一切、得清他的大便、寶寶吃飽了就不要她了、她必須像神一般地理解他、滿足他的需要,而他卻視之為理所當然...... 媽媽無法不恨寶寶,雖然同時她也愛他。

 

小說中的布萊絲幾乎沒漏掉這一大串理由中的任何一個,而艾塔、瑟西莉雅恐怕也一樣。她們恨寶寶,而這恨更不只是他們當下恨著面前的那個寶寶,她們恨寶寶,一如她們恨自已的媽媽,一如媽媽當年恨她們這個寶寶,一如外婆當年恨她媽媽這個寶寶。她們之中沒有人有辦法消化得了這些恨,她們承擔不了,她們遇到的男人也無法為他們承擔。亨利裝作沒事發生,艾塔上吊了,賽柏軟弱無能,瑟西莉雅逃跑了,弗克斯否定他妻子的感受,而布萊絲也無法肯定自己的感覺,在這代代相傳的恨意之下,沒有人存活。這陳年的恨如是沉重,而當下面前的這個寶寶注定要接棒傳承如此強烈的恨意。

 

愛與恨其實是根源自人類生命的兩股本能,一邊是結合的力量,小自個別的細胞組織出器官,直到性上面的結合都源於這一股本能;而另一邊則是分離的力量,自最基本的細胞分裂、胎兒離開母體出生,直到成年離家都是這一邊的力量在推動。

 

小說的英文標題「The Push」簡潔有力的濃縮了關鍵的情緒,媽媽將寶寶推出產道,薇奧列忒把伊萊賈推下滑梯、把山姆的推車推向馬路......。這「推」源自於恨,但它的本質是一種分離,而分離原本是成長必須的元素。如同我們常常可以在國家地理頻道上看見的,當小熊長大成熟,熊媽媽會堅定而溫柔的把牠們推開,讓牠們知道不能再賴在媽媽身邊了。小熊之間遊戲打架,溫和的互推,這競爭是學習生存技巧的歷程。恨意不見得是負面的東西,重點在於這「推」必須是溫和的推,而不是真的攻擊。

 

為什麼這個家族的恨意無法像熊家族一般溫和發揮?為什麼這恨似乎綿延不絕?艾希莉在她的小說一開頭引用了《當女人是鼓手》(When the Drummers Were Women)裡面頗具啟發性的描述:曾經作為一個卵子的我們,是從母親還在祖母的肚子裡時,在她還只是四個月大的胚胎時,就在她的卵巢裡開始了我們生命的歷程。我們隨著母親血流的節奏脈動,甚至早在她出生之前。在生理上、在心理上,在我們知道我是「我」之前,「我」已經開始了漫長的旅程。

 

不過,我並不是在說小說中的所有這些母親只是被命運決定了而已。我們人生裡的每一個當下,我們在關係中的每一個經驗,都像是一幅自我創作的圖畫,差別只是在於你是否知道你畫筆上的顏料來自何處!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寫道:「我對著阿爾貝蒂娜說話,某個片刻就像是還在貢布雷的那個兒時的我在對著媽媽說話,另一刻又像是我祖母過去對著我說話一般。過了某個年紀之後,我們自己兒時的靈魂與那些孵育我們糾纏我們的家族亡靈,都將隱晦地執著重現於我們現下原創的嶄新情緒中。」我們每個人手中的畫筆就像是沾染了這些靈魂的顏料,但最終那幅畫依然是你本人的創作。

 

如果在這個故事裡出現了一個人,能打破這恨意無法被消化的循環,事情也許有機會不同。艾靈頓太太似乎差一點辦到了這件事,她有一點像是溫尼考特所說的「夠好的母親」,不是完美的,而是夠好的。夠好的母親能將這個不夠美好的世界慢慢介紹給她的孩子,她不能完全隔絕現實的稜角,她必須能帶來一些可以被忍受的挫折。現實裡不完美的母親具有一種重要的能力,她要可以真心感受對寶寶的恨,但同時又不把恨表現出來真的傷害寶寶,那麼這恨要往何處去?溫尼考特在他的文章末尾提及了一首英國的搖籃曲,他說也許在哼唱這樣的歌謠時,既讓媽媽的恨意得到了釋放的機會,而寶寶又幸運地還沒能聽懂歌詞的意義:

 

Rock a bye Baby, on the tree top,

When the wind blows the cradle will rock,

When the bough breaks the cradle will fall,

Down will come baby, cradle and all.[1]

 

 

[1] 筆者註:「寶寶搖啊搖,高高掛樹梢。風兒吹啊吹,搖籃搖啊搖。樹枝斷,搖籃掉。寶寶、搖籃往下掉。」為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溫尼考特在「反移情當中的恨」一文所引用的一首英國搖籃曲,一七六五年的《鵝媽媽童謠》即收錄有這段歌詞。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734676
  • EISBN:9789860734843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7MB

會員評鑑

4.5
18人評分
|
1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4.0
|
2021/07/02

成為一位母親是多麼美好的詛咒,從自身孕育而出的生命,有著一部份的自己,看著呱呱墜地的面容,感動的同時也可以背負起不安的責任:萬物都有辦法傷害到懷裡柔弱的新生。身為一個媽媽,唯一能做的就是處處防範,抵抗不停糾纏內心的咒恨,保護孩子不被外在的險惡擄獲並奪走,但是她們養育的同時,還得一肩扛起他人的期待,究竟在所有母親之間,好媽媽和壞媽媽的界線究竟在哪?問題發人省思也讓人感到深沉的惆悵,畢竟有一種恐懼,是媽媽覺得你永遠不夠安全。

長大後回顧孩提時代的每個片段,成長的過成努力的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學習是非善惡,滿足他們對於自身的期許,某種程度而言每個孩子不都是竭盡所能的追求爸爸媽媽的肯定和認同,但有時卻只能失敗收場,更甚者那般的惋惜被過度放大成一種無法復原的痛楚,在這之間也慢慢延伸出什麼樣的家長才是成功的存在——難道讓孩子衣豐食足的就是健全的家庭?難道對孩子挨打受罵的就是零分的家長?很多事情必須從各個角度剖析後才能得到最公正的答案。

但多數人只會看見表面罷了。透過布萊絲對於前夫的自白,慢慢進入她從女子晉升成妻子的角色,之後成為人母的階段,她的情感跌宕、不安籌措都在字裡行間中真實流露,因為過去經歷和童年創傷也讓她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勝任母職,但在他人、公婆已及丈夫的反應中,讀者也成了批判的一人,卻忘了......孩子從來不該是隸屬某一方的責任;孩子從來不該套用過去的經驗對待。

以前的傷疤是每個人不願面對的過去,卻又是成長後被迫正視的苦楚,但在過度檢視前應該思考問題何在,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絕對來字各個面向不斷加乘,而中譯書名限制了起先的看法,生育、養育是父母雙方的職責,兩人應當是個團隊互相解憂,而不是只看好的一面然後去忽略隱約出現的問題。直到最後一句話,成就整本書對於子女之於父母,婚姻之於家庭的抨擊。

無論孩子幾歲,在家長眼中永遠不夠安全的對抗現實,仔細想想才意識到世上沒有所謂的好父母、壞爸媽,甚至完美無缺的家長。誰也不該計算一位父母的好壞。因為他們都單純地用熟悉的方法,為了孩子、家人和家庭盡全力的平凡人,即使他們仍有改善的空間也無法多嘴,畢竟我們不是他人家庭的一員,暗中的辛酸苦辣當然也無法全盤皆知,既然一知半解又有什麼資格去評斷他人的行為。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6/02

閱讀商周出版即將上市的《在所有母親之間》(The Push),起初會讓我聯想起 艾米.莫洛伊《她們的名字》,只因為「母親」這樣的身分,勾連出的社會網絡、生存樣態,是隨著另外一個生命降誕之前/之際/之後,都有著劇烈的震盪天搖地動的改變。
.
艾希莉‧歐娟(Ashley Audrain)是加拿大籍的小說家,《在所有母親之間》刻劃了幾代的家庭、 包含「母親」身分乃蘊含著自身也同時為上一輩的女兒,其後才又成為孩子們的「母親」;而這樣的身分在家庭、社會、甚至本來與自己相互依偎的伴侶(變成之於「丈夫」、「先生」);《在所有母親之間》讓我看見關係的綿密、絲絲入扣、但緊繃焦慮又如彼此橫跨在你我他她之間的是「看不見的引力/立場」,由此,不禁反思,誰是誰的人偶?誰控制著誰?又吞噬殆盡了多少本來融洽的關係?
.
一個「母親」背負著社會的眼光與期待、生命的紊亂,在許多瞬刻虛空包圍 、被孤寂索然奪走自己身旁周遭的空氣,感受到自己無色無味的存在、令人滯悶與窒息的逼迫,要找誰訴說?在斟酌思索一個社會網絡能否接住每個生命個體的同時,倘若回看《在所有母親之間》,心理治療、或者藉由閱讀、面對睡眠困境、以至一個一個的「書寫」動作,都在試圖喚回失衡的時間感與具體世界。
展開
user-img
Lv.6
4.5
|
2021/06/01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人們都說母愛是天性,人們都認為生了孩子自然會懂得如何當個母親是女人與俱來的能力,生了孩子母愛就會自然而然地爆棚。如果不幸是上述的例外,那麼必然會成為社會上千夫所指的罪人,活在有色不善的眼光之下。世人賦予在母愛上的期待、對母職的標準,以及加諸在母親角色的壓力是否太高?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無須自以為是的置喙,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真有確實瞭解背後的情況再做評斷才顯得公道。



有人說母愛可以透過學習,也有人覺得母愛是被社會建構出來的。藉由這本書,你我或許會萌生不同於以往的想法,以較客觀的立場來看待「母愛=天性」這個說法。讀著這個故事時,我的心思千回百轉自徬徨。故事裡的三代母親們,心都生病了,她們帶給各自女兒的心理陰影面積不可謂不大。然而,有誰發現或在意過她們的心靈、她們的產後憂鬱?如果她們獲得足夠的愛、關注、包容、溫暖與幫助,尤其丈夫至為重要,或許心靈就不致於崩壞。



布萊絲與女兒薇奧列忒之間的相處,氣圍緊繃恐怖,有透到骨子裡的悚然。讀著故事會不時思忖:是不是出生即感受不到母親的愛,才造成薇奧列忒幾乎是仇視著自己的母親,行為才如此詭異莫測,叫人生寒。如果薇奧列忒日後也成為了母親,那麼她會是一個怎樣的母親,著實令人不敢去設想。



結局留下一條長長的尾巴,讓讀者自行腦補。聽話的讀者如我,於是腦海裡自動響起驚悚片的音效,如雷的心跳聲傳入耳膜裡,怦怦、怦怦、怦怦......(抖)
展開
user-img
Lv.4
4.5
|
2021/06/01
劇透警告

我是個想要擁有自己小孩、想要成為一個小孩的母親卻無法如願的女人。我一直覺得這世上不會有一個女人不愛自己的小孩、不愛這個在自己肚子裡與自己骨血相融近十個月而來到世上的孩子;看完這本小說,讓人不禁思考母親對子女的愛究竟是天性使然?或是後天學習而來?又或者是世人所期望看到的結果?

書中的布萊絲說過,她想要弗克斯快樂,想要成為和她母親完全不一樣的人,於是她也想要一個寶寶,她告訴自己她會像其他女人一樣母性天生。

她,一直假裝自己是弗克斯的完美伴侶。

我想布萊絲不是不愛她的女兒,而是她不知道該如何去愛,因為她從小也沒有被她的親生母親呵護著長大,縱使她的父親愛著她,但她渴望的母愛卻始終沒有降臨在她身上…

書中,除了關於母愛這個主題外,我同時也關注到弗克斯與布萊絲之間夫妻的互動;布萊絲與女兒之間的隔閡,難道弗克斯沒有責任嗎?不難看出書中的母親角色多是專職媽媽,一早醒來就離不開小孩家事,幾乎沒有了自己的私人時間,男人理所當然覺得女人在家很輕鬆,想幹嘛就幹嘛,卻沒有想到家務不是一句話衣服丟洗衣機就好、小孩不是一開始都能聽得懂你的指令,更何況很多小孩的睡眠時間是大人無法控制的!!弗克斯認為他的媽媽能夠帶大他與妹妹,覺得這一點都不難,也理所當然認為布萊絲一定也可以,而當布萊絲應付不來與女兒之間的互動時,他一點也沒有覺得是否真的有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只當都是布萊絲的問題,這讓我看了好生氣!!!

而後,布萊絲開始發現了生活中某些不尋常的小變化,我只能說有時候女人的直覺真的很可怕!!

兩個人相處久了,都會很清楚對方生活上的習慣,也將之視為理所當然;當有一天這些小細節產生了不一樣的小變化,在生活中投下小碎石造成漣漪,開始避開對方眼神,都是因為心虛…

弗克斯的母親曾在他們的婚禮上說:『婚姻一不小心就會漸行漸遠。有時我們不曾察覺,再回首已經身在汪洋、感覺再也靠不了岸。 在急流中聆聽彼此的心跳聲。你們一定可以找到彼此,一定可以再回到岸邊。』

若有心,兩人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回到相同岸邊
若無心,兩人終究漸行漸遠…

我始終看不到弗克斯的努力,他要布萊絲單方面去接受治療,認定問題出在布萊絲,縱使沒病,最後也會因為只有單方努力而累到崩潰吧~

或許,書寫的角度以女性為出發點,這樣說有失公平,不過,我倒是會推薦男性朋友來看看這本書,用不同角度觀點來了解母親這個角色。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1/05/31

女人是否,能成為好母親?從懷孕的那一刻起,我深深地被能夠孕育一個生命而感到驕傲,有一個嶄新的生命,在我體內成長,懷孕過程小心翼翼,就是希望寶寶能健康長大,孩子平安出生的瞬間,應該是所有母親都有深刻的感動。

但是,孩子從脫離母體的那一刻,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媽媽開始失去掌控的能力。我們都想要有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孩子,也都想要有深愛自己的父母。孩子還小而調皮時,我們會自我安慰是孩子不懂事,但若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有所偏差,在爸媽前有不同的行為,該如何與另一半討論?一邊看著書中的情節,一邊繃緊神經,在那一瞬間,布萊絲遇到了每個媽媽最害怕的事,當我推著推車時,我總害怕各種的意外忽然發生,但如果不是意外…

在所有母親之間的,是犧牲、放棄部分的自我和責任。在面對現在的升學壓力,社會環境,我不確定我是否夠堅強而能做孩子的後盾,但看著孩子給我一個深深的擁抱,童言童語說著我愛你,我知道我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讓他們在一個充滿溫暖的家成長,才有抵禦寒冷現實的力量。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現在就把心情傳達給最重要的人《山茶花情書【山茶花文具店․再次與你相逢】》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