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
  • 電子書
死後四十種生活(暢銷新版)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375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死後四十種生活(暢銷新版) (電子書)

SUM: Forty Tales from the Afterlives

  • 定價:300特價:210
  • 特價再9折:189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09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OKAPI 推薦

  • 個人意見:就像生一樣,死也有無限可能──讀《死後四十種生活》

    文/個人意見2023年08月07日

    死後會不會有另一個世界、或有更多可能? 我們出生,然後死去。這是很普遍的想法,死去就是生的相反,是不存在,是空、是虛無,或,真的是這樣嗎?有沒有可能死後還存有一個世界?有沒有可能死後我們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新體驗?有沒有可能,就是《死後四十種生活》所要講的,就是「可能」。 《死後 more
  • 陳昭淵/以死為前提活著──讀《死後四十種生活》

    文/陳昭淵,|,大塊文化2021年12月03日

      幾年前,在網路上看到日本舉辦的「寺廟佈告欄大賞」,由各住持寫下讓世人有所省思領悟的名言警句,張貼於院內的告示牌後拍照上傳,歧阜縣郡上市的願蓮寺以「おまえも死ぬぞ。」短短幾字,提醒大家人生短暫,不該執著於無益事物,深深扎入每個人的心底,得到網路票選第一名。 願蓮寺以「你也 more
 

內容簡介

生與死都只有一次,我們怎麼生活,將去往何方?
天堂與地獄,只有這兩種選擇嗎?
 
  最有創意的神經科學家大衛‧伊葛門
  帶來40個關於死後生活的奇想光亮,探照生命消逝後的無限可能
 
  ★全球獨家版本,全書搭配插畫家伊卡魯斯精心繪製的四十種死後生活面貌
  ★暢銷全球歷久不衰,授權33國語言出版
  ★時代雜誌夏季閱讀書單、英國亞馬遜暢銷書
 
  《必須去死》詩人湖南蟲:「此書是嗝屁前應詳閱的公開說明書,四十篇的地獄斷面秀,提醒你死後絕無解脫。」
 
  死亡有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身體停止運作,
  第二階段是身體被埋入墓穴,
  第三階段是你的名字最後一次被呼喚的未來那一刻。
 
  當我們到了死後世界,可能所有事情沒什麼不一樣;又或許所有的事情會再重新發生,只是倒帶進行;或者順序全數重組,相同的事情聚集在一起,你可能整整七個月都在做愛,一次做個夠;或者我們可以同時享受所有可能,平行過著多重的生活;或者在死後世界裡,我們可以選擇下輩子要投胎轉化的物種。
 
  你開始懷疑一切是否是夢一場?所謂人生如夢,但也許如夢的是死亡,我們會分裂成不同年紀的自我,重新體驗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是基本粒子的聯合企業,隨著生命消逝而各奔東西;我們是宇宙地圖製作師用以探勘的活動機器人;我們也許只是別人夢境中的背景小人物;又或者只是上帝身上的癌細胞。
 
  在死後世界中,上帝如微生物般大小,所以無法察覺我們的存在。也或許,造物者是愚蠢的生物,祂創造人類是為了弄清楚自己能力不及之處。或者上帝如同《科學怪人》裡的法蘭克斯坦,製作出祂心馳神往的巔峰之作後,卻只想逃離其所創造的東西。又或者,在死後世界裡,上帝根本不存在。
 
  《死後四十種生活》是一本由四十篇獨立故事集結而成的小說。神經科學家大衛‧伊葛門筆下一篇篇充滿無比想像力的故事,是一幅幅死後世界的樣貌;是一道道全新的生命軌跡;也是一種種不同的可能性來解釋我們的存在與生死的意義。這些奇想既趣味、慧黠,但也同時讓人惴惴不安,透過這些諷刺挖苦卻引人深省的觀點,我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來觀看生命的可能性。
  
名人推薦
 
  川貝母(插畫家)、陳栢青(作家)、湖南蟲(詩人)、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聯合推薦
 
各界盛讚
 
  「很難有書比《死後的四十種生活》更吸睛。如果你讀了卻沒被擄獲,我就吃掉四十頂帽子給你看。」──英國國寶級演員史蒂芬‧佛萊(Stephen Fry)
 
  《死後四十種生活》真是太棒了。我邊看書邊咬牙切齒懊惱自己怎麼沒先想到這本由神經科學家所撰寫的巧思之作,將無限與死亡的深奧概念轉化成讓人得以親近的人性語言……伊葛門這部作品書寫精湛,引人深思。──《出版人週刊》
 
  既嚴謹又寓涵想像力,直可媲美伊塔羅‧卡爾維諾和愛倫‧萊特曼。每篇故事所探討的都是恢弘大題,如時間、信仰或回憶。──《自然雜誌》
 
  大衛‧伊葛門這本《死後四十種生活》可說是一本引人入勝的風景圖集,裡面一幅幅圖畫呈現出死後世界的可能面貌,而這都是作者的創意巧思加上生花妙筆所描繪出來的風景。每則故事所想像的都是一個可能等待著我們的意外實體,一個散發出稀罕色彩的世界。──布萊恩‧格林恩(Brian Greene),《優雅的宇宙》作者
 
  《死後四十種生活》是本想像力馳騁且發人深省的書,它提供一種全新觀點讓人重新看待自己與所處世界。──艾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愛因斯坦的夢》作者
 
  這本令人驚歎、發人深省的小選集與眾不同,難以歸類,讀完最後一頁仍久久不能忘懷。書中充滿著對於人類處境的洞悉反省與詩意的思想實驗……書裡洋溢的感人時刻與靈動的智慧,大概只有在俗世外的另一個世界才可得。──亞歷山大‧梅可‧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堅強淑女偵探社》作者
 
  慧黠、精妙、犀利、出人意料……多年來難得一見的驚豔之作。──布萊恩‧伊諾(Brian Eno),環境音樂大師
 
  作者伊葛門是真正的創新者,閱讀他的《死後四十種生活》,你會瞠目結舌。重讀一次,再次目瞪口呆。── 《時代雜誌》
 
  耳目一新、發人深省、趣味橫生……一方面擴展了生命寓言的向度,一方面又對生命加以質疑逗弄。──《休士頓紀事報》
 
  來自德州的神經科學家暨作家大衛‧伊葛門在《死後四十種生活》一書中,正面直擊死亡議題,構思出四十種死後世界的面貌……這位文采過人的科學家利用死後世界的概念來反省人類內在最深處的恐懼和欲望,也藉此深刻剖析人類的生活樣態。──《坦帕論壇報》
 
  一篇篇饒富想像力的故事,既有即興之味,又有縝思痕跡……伊葛門不想讓故事變得嚴肅說教,他只是希望你能大膽創新地重新看待那理所當然的信仰和思想。──《亞利桑那共和報》
 
  伊葛門稱自己為可能論者,雖然他明白他這些故事不可能為真,但仍發揮驚人的想像力,創作出一篇篇趣味橫生、感人肺腑又深具啟迪的故事,讓生死兩事變得如此令人讚歎。──《曼哈頓指南》
 
  書中所呈現的死後世界的意象複雜多樣,不僅古怪,還經常離經叛道。浸淫在這四十種死後世界中,你對生命絕對會更有一番體悟。──《猶他新聞報》
 
  作者伊葛門一一道出死後世界的各種可能性,他生花妙筆之下的每種可能性令人好奇,點綴著逗趣的善良美意、幽默詼諧和樂觀主義……讓人心情為之飛揚。──《達拉斯晨報》
 
  由科學家變成實驗性小說家的大衛‧伊葛門,在《死後四十種生活》一書中呈現出一個可能性多樣的死後世界,譬如以重組過的模式將在世生活重新經歷、成為別人夢境中的背景人物、根據自己的信用卡記錄被重新塑造過。──《浮華雜誌》
 
  這位貝勒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以孩童般的好奇心和犀利的諷刺天分,想像出我們離開塵世後可能會發現的死後世界,大方地提供四十種上帝與死後世界的可能面貌……《死後四十種生活》非常有趣,就像能在客廳玩的紙上動腦遊戲,但它也對那些為了遂行個人私利而定義天堂和上帝的宗教狂給予適度的嘲諷。這本書提醒我們,關於死後世界的了解,俯拾盡有各式信仰可得,但這些信仰並沒一絲證據可證明為真。──《德州月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衛‧伊葛門 David Eagleman
 
  神經科學家與國際暢銷書作家,共發表超過一百二十篇學術論文,研究散見《科學 Science》、《自然 Nature》等知名期刊,是二零一一年古根漢研究獎得主。目前任教於史丹佛大學,並主持一間神經科學實驗室(Laboratory for Perception and Action),專長為感官替代(sensory substitution)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聯覺(synesthesia),大腦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以及神經科學如何影響法律體系(neurolaw)。
 
  伊葛門就讀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時主修英美文學,而後在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取得神經科學的博士學位。工作餘暇他利用晚上撰寫小說。紐約時報暢銷書《死後四十種生活》(Sum)是伊葛門的第一本小說,每篇故事提供不同的理由,諷刺卻發人深思地來解釋我們的存在和生死的意義,目前版權已售出三十三種語言,並改編成兩部歌劇。
 
  大衛‧伊葛門也是PBS知識影集《創意大腦:靈光乍現》(The Brain with David Eagleman),與Netflix的《創意大腦:靈光乍現》(The Creative Brain)的編劇兼製作人。同時也是多本科普暢銷書《躲在我腦中的陌生人》(Incognito)、《大腦解密手冊》(The Brain The Story of You)的作者。
 
繪者簡介
 
伊卡魯斯
 
  興趣:讀書、畫圖與看電影(但喜歡在該讀書時畫圖,該畫圖時看電影),自詡為希臘神話中勇敢追夢的小男孩(只是現實的肚子太大,夢想的翅膀太小),如果努力的揮動翅膀,就算無法飛翔,或許也能為其他人帶來一點涼風吧……
 
譯者簡介
 
郭寶蓮 
 
  台大社會學碩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專職譯者,譯作包括小說和非小說,譯作八十餘本。
 
 

目錄

1  總和 Sum
2  平等主義 Egalitaire
3  朋友圈 Circle of Friends
4  物種的墮落 Descent of Species
5  女巨人 Giantess
6  瑪麗 Mary
7  夢境演員 The Cast
8  蛻變 Metamorphosis
9  想念 Missing
10 螺旋 Spirals
11 規模 Scales
12 結合 Adhesion
13 憂天 Angst
14 奧茲 Oz
15 滿心期待 Great Expectations
16 鏡子 Mirrors
17 永恆 Perpetuity
18 非自然死亡 The Unnatural
19 距離 Distance
20 統治 Reins
21 微生物 Microbe
22 缺席 Absence
23 浮生若虛夢 Will-o’-the-Wisp
24 誘因 Incentive
25 死亡轉輒器 Death Switch
26 加演的人生 Encore
27 稜鏡 Prism
28 難以言明 Ineffable
29 萬神殿 Pantheon
30 脈衝 Impulse
31 量子 Quantum
32 蓄勢待發 Conservation
33 自戀水仙 Narcissus
34 種子 Seed
35 眾神之墓 Graveyard of the Gods
36 叛教 Apostasy
37 藍圖 Blueprints
38 假使……的話 Subjunctive
39 追尋 Search
40 倒帶人生 Reversal
 

作者的問與答
 
  請問《死後四十種生活》這本書大概談些什麼?
 
  這是一本文學小說,由四十篇獨立故事集結而成。每篇故事提供不同的理由來解釋我們的存在和生死的意義。這些不是什麼嚴肅的論點,而是諷刺挖苦卻引人深省的觀點,透過這些觀點我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來觀看自己的生命。
 
  可以舉些例子嗎?
 
  在不同的故事中,可以看見不同面貌的上帝。祂是夫妻、是監護人、是某種愚蠢的生物、是如微生物大小般的東西。但某些故事裡我又完全否定上帝的存在,人死後只能掙扎著接受上帝不存在的說法。在某些故事裡,人類是行星製圖師筆下的移動行星,或者是某種十面向的生物,以三面的軀體型態來地球上度假。或者,在宇宙翻轉擴張後,我們的生命會往後退,最後會看見所有記錯的細節。
 
  您花了多久時間寫出《死後四十種生活》?
 
  七年。我共寫了七十五個故事,不過只挑選出搭配起來最合適的四十個集結在本書中。
 
  請談談這本書的書名。
 
  我以《死後四十種生活》當書名有三個理由(編按:原書名為SUM)。第一,這是拉丁文「我存在」的意思,譬如「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第二,這個字在希臘文代表至高,譬如「summa cum laude(指榮譽當中最高等的一階)」,或者英文中「summit(顛峰)」的意思。第三,這本書的重點在於闡明:整體遠大於部分的總和。逐一閱讀這些故事,你就會愈來愈清楚發現,這些故事相互獨立,但把這些故事總加起來卻能得到某種更大的東西。
 
  那較大的東西是什麼?
 
  是一種了悟,了悟生命以外的世界充滿各種可能性。我經常很驚訝,竟然有這麼多人似乎百分之百相信他們從小聽到大的宗教故事。他們對這些故事的絕對真實性毫不懷疑,即使其他宗教的擁護者也有同樣強烈的信念,並認為對方的宗教顯然不對。見到大家這麼少去探究其他可能性,我實在很氣餒。在自己宗教經典所提到的東西之外,其實還存在著很多觀念,但大家卻鮮少討論這些。所以我認為,在沒有證據顯示某種觀念優於其他觀念之際,最重要的事情應該不是全然投入於某種故事版本裡,而是去探求並頌揚那無限的可能性。《死後四十種生活》這本書中各自獨立的每篇故事就是為了讓大家這麼做。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拿著手電筒,將蘊藏著這些可能性的地方清楚照亮。
 
  所以您相信《死後四十種生活》書中的故事有可能是真的?
 
  我這本書裡的每篇故事都不是試圖提出嚴肅的生死論點。這本書唯一說得上嚴肅的就是全書要傳達的訊息:死後的世界具有無窮可能性,我們該討論的是可能性有多廣,而不是去爭論我們祖先一時興起而創造出來的那些少得可憐的故事的枝微末節。
 
  您認為《死後四十種生活》這本書裡的某些故事是否比其他故事更可能為真?
 
  全都不太可能為真。
 
  您相信什麼?
 
  我相信可能性。
 
  這和您的科學背景有關嗎?
 
  這就是科學工作的核心精神。真正的科學人經常會在心中謹記著:有趣的可能性比比皆是,然後付諸行動去看看哪一種可能性更能被資料所證實。有時候很難或不可能找到可當作有力證據的資料,在這種狀況下就要懸置那些可能性。若沒有理由證明某個可能性優於另一種,就不該全心投入於任何一種。
 
  不過身為科學家的您認為,終有一天我們能解答關於生命意義的問題嗎?
 
  是的,或許會有那麼一天。我不是那種以為科學絕不可能闡釋深度問題的神祕主義者。我當然也不認為,在我二十一世紀的短暫生命裡能回答這些問題。長大成人後我幾乎畢生致力於科學研究,因為我認為若想了解世界發生什麼事,最好的途徑就是直接去研究生命藍圖。過去四百年來科學達到巔峰成就,人類登陸月球、根絕天花、建立網際網路,將壽命延長三倍。我們愈來愈懂得善用這些令人興奮讚歎的藍圖,而它們也遠比任何人所能猜想到的更加深刻美麗。可是到最後,當我們抵達窮盡科學所得知的事物邊界,你才會發現這個碼頭只不過是中點。碼頭外放眼望去還有一大片未知的蒼茫大海,在碼頭邊緣以外那些未被探究的事物和神祕,與我們深奧陌生的存在有關,也與質量、能量、幽黯的東西、多空間面向、從零碎片段建立意識的方式、生死意義等事物有關。我很確信人類會把碼頭愈蓋愈出去,每一代都會增建新的石板,但我們不能保證碼頭可以蓋到多遠。汪洋如此浩瀚,或許有些區域是科學工具暫時、甚至永遠無法探究的。
 
  您這本書和近期那些「新無神論者」所寫的書屬於同一類型嗎?
 
  我真的不這麼認為。進化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哲學教授迪納特(Daniel Dennett)、神學研究者哈里斯(Sam Harris)、英國記者希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等人近期寫的那些書都是真知灼見的好書,不過他們都誤以為科學家沒有能力在既有資料之外的天地悠遊嬉戲。事實上優秀的科學家都是思想最開放的人。科學沒什麼,不過就是謹慎的思考,而謹慎的思考讓人懂得欣賞這世界的複雜性,而這種複雜性又在當下鼓勵我們腦中要存著各種可能性。光靠這輩子或許不可能釐清這些可能性,但沒關係。科學家或許會偏愛某些故事,但他們通常會小心翼翼地承認這種詮釋仍有不確定性,並且願意去改變既有觀點與新進資訊之間的平衡關係。譬如,量子物理學對於構成其基礎的實體有兩種非常不同的詮釋,或許不可能知道那種詮釋比較正確,或許還有第三種全新的理論才正確。我們所面對的神祕境地如此浩瀚,所以這點模糊性應該可以被接受。我們和大自然之間的協議經常就是這樣。
 
  您個人是無神論者嗎?
 
  這要看你所說的無神論是什麼意思。青少年時期我是無神論,但我現在知道我和人討論無神論的主要動機是因為我想讓他們承認,除了從父母、隸屬的團體或文化所吸收的那種觀點外,還有其他可能性。我想,這種動機從沒消失過。我們很容易接受:若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神經系統就傾向接受伊斯蘭教;若生在印度,就會熱愛印度教;而多數美國人沉浸於基督教。不同環境下的頭腦接觸到不同的文化脈絡,它們會帶著相同的熱情和渴切來相信那個環境所提供的故事。孩童時期受到教化之後,人們就會激昂的捍衛自己所接受的故事,並強烈反對其他聽來荒謬的故事。對許多人來說,這種靈性的聯繫是他們生命很重要的部分,而對更廣的社會大眾來說,延伸自己的心智去思索我們不知道的所有事情,是很重要的練習。
 
  您認為宗教形式是有可能的嗎?
 
  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來說,多數的科學家都是虔誠的,但我說的不是傳統定義下的宗教虔誠。正如哲學家羅素(Russell)和懷海德(Whitehead)所說,靈性上的衝動應該建立在我們已知事物的基礎上。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於宇宙的大小略有所知,也相當了解身體的生物系統以及原子的奇怪量子行為等。我們應該要把這些知識作為信仰任何合理宗教的跳板,而不是只捧著千年以前那些沒機會知道DNA、系外行星、細菌感染、資訊理論、電學、大爆炸(Big Bang)和大崩陷(Big Crunch)或是其他文化、文學或地形的人所寫出來的書。許多傳統故事很美,是辛苦智慧的結晶,可是依我之見,傳統的宗教思想太過狹隘,不太可能是正確的。我們現在知道的東西比以前多得多,所以,沒錯,我認為我們的確可能會對周遭那些神奇事物充滿敬畏,而這種感受甚至是我們希望擁有的。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宗教形式。
 
  那麼您會稱自己為不可知論者(agnostic)嗎?
 
  不會,由於被過於廣泛使用,我覺得這個名詞變薄弱了。通常它的意思是「我不確定在雲端上那留著長鬍子的傢伙是否真的存在。」不過還有更令人雀躍的方向可以追尋,也就是去追尋我們未曾考慮過的全新架構。
 
  您會稱自己是什麼主義者嗎?
 
  我稱自己為可能論者(possibilian),我預計二○一○年出版的書就叫做「為什麼我是個可能論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777550
  • EISBN:978986077762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6MB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6
5.0
|
2021/11/26

今日來介紹一本我很喜歡的11月 #新書,二次閱讀此書還是臣服於作者驚奇的想法之下,他對死後世界的想法十分有創意,令人嘖嘖稱奇。這次此書推出新的封面設計,也請一同踏入作者的異想世界吧!(套句鄧不利多的話:誰說不能同時是真實的呢?)。

書中有40則關於「死後世界」的故事,有趣的劇情發展讓人忘卻面對死亡的恐懼,原來談論死亡也可以不那麼嚴肅。這些故事雖短但也帶給我滿滿的畫面感,十分享受閱讀這本小書。書裡不時還有插圖輔佐你的想像唷。

最新一季的西班牙劇《紙房子》中也有提到死後世界,東京問奈洛比對天堂的看法時,奈洛比是這麼說的:「在死前千萬要回想人生中最開心的時刻,那麼你的天堂就能一再體驗那時刻的歡喜感動。」不得不說這段讓我按下了暫停鍵,思考人生目前為止最美好的回憶。這樣的死後世界也不恐怖了,十分令人感動。

看了第一篇《總和》就令我愛不釋手:「在死後世界,你會重新經歷在世時的所有經驗,但這次順序全數重組,相同的事情聚集在一起,一次做個夠。你會連續睡上30年、整整5個月坐在馬桶上翻雜誌、15個月找東西、18個月排隊……。」很有趣的發想吧!而現代人在這個死後世界中可能要花上許多年在滑手機上吧!(希望我的閱讀時間能追上滑手機的時間呀😅)。

而我最喜歡的是「倒帶人生」篇:「在倒帶的生命中,所有事情以倒退方式進行。在倒帶的剎那,你滿心歡喜。第一次的生命必須往前進,而你期待這次的倒帶能讓你真正了解人生。」此篇訴說:死亡後將從老死的那一刻倒帶回去嬰兒時期。不同的前進方向或許能看見過往失落的細微感動。

我從很小的時候對死亡就有一套想法,或許是那時體弱多病,常出入醫院所致。我相信輪迴,但輪迴並不是成為一個嶄新的別人,而是一樣還是我。每個人並不是真的在這裡,只是「有意識」如此而已。死亡後意識會關機並馬上重新開機,你還是你,從頭在活一遍一模一樣的人生。一次,又一次。

以上大概是我小學時經常住院,有次胃痛難耐,在馬桶上思考出來的。而時常有既視感的發生更加深這個說法的可信度。(天啊,小時候到底在想什麼!不過直到現在我還是相信我的死後世界版本呀。)總之,這是我對死後世界的小小看法,你呢,想像過那個世界了嗎?會是什麼模樣呢?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年度暢銷作家 張西首次親繪書封,獻給同樣在愛與失去之間反覆的你__《有時幸,有時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