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詩叢」總序
含笑含義
李魁賢
含笑最美,起自內心的喜悅,形之於外,具有動人的感染力。蒙娜麗莎之美、之吸引人,在於含笑默默,蘊藉深情。
含笑最容易聯想到含笑花,幼時常住淡水鄉下,庭院有一欉含笑花,每天清晨花開,藏在葉間,不顯露,徐風吹來,幽香四播。祖母在打掃庭院時,會摘一兩朵,插在髮髻,整日香伴。
及長,偶讀禪宗著名公案,迦葉尊者拈花含笑,隱示彼此間心領神會,思意相通,啟人深思體會,何需言詮。
詩,不外如此這般!詩之美,在於矜持、含蓄,而不喜形於色。歡喜藏在內心,以靈氣散發,輻射透入讀者心裡,達成感性傳遞。
詩,也像含笑花,常隱藏在葉下,清晨播送香氣,引人探尋,芬芳何處。然而花含笑自在,不在乎誰在探尋,目的何在,真心假意,各隨自然,自適自如,無故意,無顧忌。
詩,亦深涵禪意,端在頓悟,不需說三道四,言在意中,意在象中,象在若隱若現的含笑之中。
含笑詩叢為台灣女詩人作品集匯,各具特色,而共通點在於其人其詩,含笑不喧,深情有意,款款動人。
【含笑詩叢】策畫與命名的含義區區在此,幸而能獲得女詩人呼應,特此含笑致意、致謝!同時感謝秀威識貨相挺,讓含笑花詩香四溢!
自序
《森》,是我歷經親友死亡後,為哀悼提筆書寫的詩集。
在大學時候,面對弟弟的過世,之後老祖母,還有師長一一離世,悲痛萬分。當時尚未使用詩的語言來抒發對他們的愛,也無從處理自己的情緒,便一直滯留在極度悲傷的困境。走不出重重羈絆,讓我不斷重回某些悲傷時分。過往的時間變成挑戰,一再煎熬我是否該為悲傷尋找屬於自己的家。如此的困鎖時序持續相當久,記得研究所畢業後有一段時間暫居在基隆,祖母的老房子裡,因為多雨濕氣返潮嚴重,水氣凝結成水珠就從牆壁滴落下來,好似我內心傷悲所集結的淚水。淚水反覆進行在多雨的氣候,有時不知是牆壁比較潮濕,抑或是我心。
年輕體悟的悲傷,無法投射在任何一首完美的詩,今回頭看,只徒留支離破碎的句子,或許正是反襯我內心雜亂不安。無論心情如何低盪,時間終究分秒地流逝,看起來毫無被察覺異樣,我便尋常生活,不敢自視其傷痛。直到2017年,坦然面對疼愛我老師因病離開,隔年遂把詩篇完成,藉此回顧在我生命中消逝的親情與愛。
詩集,以符號「友人」指稱生命曾給予我親情關愛的長輩和手足,用冬季的印象營造因悲傷帶來的寒冷。此僻靜森林,時間暫停,空間框限,拼貼出記憶最深層卻也最錯亂的時分。我無意使用情緒強烈的文字,僅依靠描述來呈現行動或外在感官,透過事件敘述逐步進入幽幽的林蔭小徑,大片森林彷彿訴說出凍結的悲傷。
《森》與歷年創作不同,以往善於觀看城市形色事物,轉而至今發掘內心情感,也許暗藏自己眾多不敢提及的傷痕,但仍然必須堅忍面對現實殘酷。除了個人心理因素,詩集也收錄批判政治社會議題,亦包含已發表國外雜誌、網路平台的多首英文詩,其中以〈亞馬遜雨林之火〉(Amazon rainforest fires)最為醒目。〈亞馬遜雨林之火〉是2019年9月參與全球詩人「共同拯救地球」(LET'S SAVE THE PLANET)主題活動所發表的作品。當時正面臨亞馬遜雨林烈火侵襲,巴西政府漠視火災並姑息縱火行為,嗣後在各國媒體大肆報導,引發輿論譴責聲浪,這場雨林大火才開始備受重視。新聞報導引來詩人用行動關注環境議題,我馬上寫了此短詩,譯為英文,商請長期指導我中英翻譯的王清祿老師修正與發表,今年(2021)出版,才將詩收錄於最後一首。
書寫,向來是我面對生命探問的行為。森,是一個抽象的符號,彷彿也曾經具體的存在。埋藏在冬雪的森,蘊含無法脫口的秘密,雪白色調將森林變得朦朧美麗,冷意把時間凍結。林蔭深雪,包含向過去追憶濃厚的情感,以及向未來期許的光明。
楊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