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26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電子書)

War: How Conflict Shaped Us

  • 定價:520特價:364
  • 特價再88折:320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戰爭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權威重磅之作
對戰爭、人類與社會提供最完整的解答

有人類,即有戰爭
戰爭能摧毀一切,卻也推動文明進程
跨越數世紀歷史縱深,從戰爭的根源,
體認它如何左右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書籍;《週日泰晤士報》、《衛報》、《華爾街日報》推薦和選書;亞馬遜歷史類編輯選書

▋15張真實戰爭照片、畫作和雕像,記錄人類衝突與光榮的撞擊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伍碧雯 審訂、專文推薦



本書深入淺出、多角度及全方位探究戰爭的本質,從理由、手段、尚武的文明,到工業革命和民族主義對現代戰爭形態的發展與社會的演變。

書中集結從古典時代至今戰役的實例,闡述戰爭如何影響人類、社會、技術發展、國家、政治組織,以及意識形態如何影響戰鬥的原因和方式。本書帶你理解戰爭與人類是否密不可分、無法切割?人類為何而戰、如何而戰?從中會發現,戰爭在人性的貪婪、自我防衛和各種理念之下,所產生的影響無人能作壁上觀。

閱讀本書能了解到:

⋄何謂戰爭?
⋄人類從何時開始使用暴力?
⋄暴力是人類的基因?
⋄人類的發展為何需要戰爭?
⋄國家的崛起如何引發更大的爭端?
⋄軍事如何潛入人民的日常?
⋄戰爭如何推動文明的路徑?
⋄女性如何因戰爭而獲得權利?
⋄殘酷、破壞又浪費資源的戰爭能帶來益處?
⋄奧運、運動賽事等活動不是戰爭,卻顯露出許多戰爭特徵?
⋄戰爭如何創造更強壯、公平的社會?


素來享有「長期和平」(Long Peace)的我們,很容易就認為戰爭是別人才會做的事,人類看似已經遠離戰爭,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包括中南半島、阿富汗、非洲大湖地區及中東在內,依然衝突不斷。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研究估計,在1989年到2017年間,超過200萬人因戰爭而死亡。而自1945年以來,有5,200萬人因衝突而被迫逃難。

人類的言語、生活處處皆是戰爭留下的印記,我們活在一個戰爭所塑造的世界裡。戰爭使人民遷移、逃難;有如此多的邊界是被戰爭所界定,如此多的政權與國家通過戰爭而崛起與殞落。戰爭是最具組織性的人類活動,反過來促使社會變得更組織化。

當政府權力擴大時,戰爭也帶來有益的進步與改變:私有武力的終結、更好的法律與秩序、民主、社會福利、教育的改進、女性或勞工地位的改變,及醫藥、科學與技術的進步。但製造戰爭的因素——貪婪、恐懼、理念,持續在人類間發揮作用。氣候變遷的衝擊、爭奪稀有資源、大規模的人民運動、社會內與不同社會間日益嚴重的兩極分化、偏執民族分子的民粹主義崛起和擺出救世主姿態的魅力領導人,依舊為衝突的助燃劑。

戰爭是屬於人類身上的一部分?是國家有必要時可以正當使用的工具?甚至是某種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

「麥克米蘭的《戰爭》以『人』為全書的主軸:人的感受、人的反應、人的荒謬、人的矛盾……書中的主題不是國家、民族、戰術或勝負,甚至不是歷史時間序列,因為作者認為,『人』才應該是我們思考戰爭這個謎團唯一的關懷所在……」──伍碧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故,欲真切理解人類,必當傾力去認識、思考戰爭。


【國際書評】

「克勞塞維茨寫出《戰爭論》來指導軍事從業人員;瑪格蕾特.麥克米蘭寫了這本書,把戰爭這『令人憂擾不安的謎』解釋給我們其他人聽。她研究這個主題的恐怖與魅力,還有它的範疇與韌性,直言不諱,充滿人道關懷。唯有像麥克米蘭這樣的歷史學家,擁有廣博的知識、掌握資料來源的能力、清晰的思路和高超的寫作技巧,才能如此出色地以一本書的篇幅駕馭這麼廣泛的課題。」──羅伯.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世界銀行前任總裁、美國貿易代表暨美國副國務卿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又寫了一本開創性的作品。這本書充實深化了我們對戰爭與戰事的知識,也藉此深化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沒有其他作者能夠綜論古今歷史而不過度簡化,或從無數的觀點中將這個題材如此連貫地呈現給讀者。她說得對,我們必須比以往更常去思考戰爭,她在這本傑出、書寫優雅的著作裡,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去做。」──麥馬斯特(H.R. McMaster),美國前國安顧問

「極為兼容並蓄地探討整個歷史上的戰爭如何鑄造出文化與社會,有如色彩斑斕、緊密交織的波斯地毯,不只呈現男男女女製造戰爭的諸多手法,也讓我們看到戰爭如何塑造出男人與女人……麥克米蘭寫來易如反掌,本書每一頁都很有趣,甚至娛樂性十足,讀這本書最大的樂趣是麥克米蘭在幾乎每一頁都整理出一些歷史軼事、歷史時刻和引述,用來闡釋她的觀點。它們大膽、醒目、而且五花八門,使這本書精彩絕倫。」──戴斯特.費爾金斯(Dexter Filkins),《紐約時報書評》(NYTBR)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牛津大學國際歷史名譽教授和多倫多大學歷史教授。她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75 年成為瑞爾森大學歷史系成員。2002 年成為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的教務長,2007 年至 2017 年,她是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的院長。她的著作包括《巴黎.和會》(Paris 1919)、《歷史的運用與濫用》(The Uses and Abuses of History)、《結束和平的戰爭》(The War That Ended Peace)、《尼克森與毛澤東》(Nixon and Mao)、《危險的遊戲》(Dangerous Games)和《拉吉的女人》(Women of the Raj)。

譯者簡介

曹嬿恆
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曾從事經濟研究、市場拓展與行銷企劃、企業資源規劃(ERP)顧問、知識管理等工作,並持有國際內部稽核師(CIA)證照。譯有《解密iPhone》、《一眼就突破盲點的思考力》、《高盛首席分析師教你看懂進場的訊號》,及合譯作品《為什麼最便宜的機票不要買?》、《全球經濟的關鍵動向》、《傷心農場》、《追債人》等。

 

目錄

推薦序 伍碧雯副教授

前言

第一章:人類、社會與戰爭
人類從何時開始死於暴力?
何謂戰爭?
暴力是人類的基因?
人類的發展與進化
利維坦的力量
索賠、稅收、借款
人民的軍事生活
戰爭推動文明的路徑

第二章:戰爭的理由
人類恆河沙數的爭端
國家開戰的意圖
人類創造的託辭
值得一死的理念
來自內部的敵人
戰勝了,然後呢?

第三章:戰爭的方法與手段
尚武的文明
戰略規劃
軍械的演進

第四章:現代戰爭的發展與變革
戰爭的產物
新的紀元展開
大後方的平民
民族主義
工業革命
社會控制與資源戰
戰時軍事
公民權利
軍國價值

第五章:打造戰士
為何當兵?
入伍的誘因
女戰士
性別刻板
戰爭裡的母親
從僱傭兵到忠誠部隊
嚴明軍紀的系統
軍隊的暴行

第六章:戰鬥的滋味
戰爭的五感
戰鬥的焦慮與恐懼
死與生
戰中的生活樣貌
另一個世界,另一種感受
無形的精神力
獨特的同袍情誼
暴力的狂喜

第七章:戰火下的平民百姓
女性的處境
百姓的處境
毀壞一切的焦土戰術
人民的反抗
戰爭中的女力

第八章:控制和規範戰爭
何謂公義之戰?
戰爭法的文明進程
反戰──人類道德的轉化
和平運動組織蓬勃發展
國家消滅戰爭的承諾

第九章:戰爭與藝術
從藝術看戰爭
藝術家腦中的戰爭
藝術參與了戰爭
被控管的藝術與背後的隱語
戰爭紀錄的創新
從藝術回憶戰爭
紀念儀式、紀念碑、雕像
緬懷與紀念戰爭

結語

致謝

參考書目
 

推薦序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伍碧雯


戰爭──這裡所指的是人類社會高強度的大型暴力衝突,從遠古至今,不僅未曾在任何歷史時代缺席或消失,甚至是每個世代歷史敘述的主題,每個社會歷史紀念的核心。漫長時間的敘述、年年反覆的紀念,新世代的年輕人多少已經疲乏而無感……也自認:我們太熟悉戰爭了!還有什麼好討論的呢?死傷數字、誰贏誰輸、遠因近因、戰術成敗……還是轉換成電玩遊戲吧!當代科技設計的動態遊戲,史詩般浩大場面的立體電影,透過聲光音效都讓我們感覺到廝殺慘烈的震撼,也產生振奮激動的情緒。然而安全又令人放心的虛擬螢幕可以關閉,敲打鍵盤的雙手可以休息,殘酷浴血的戰場奔逃卻真實存在,就算以無人機為遙控武器,戰爭仍在進行中,就在你我共同生存的地球上,距離我們不遠之處。

我們太熟悉戰爭了!沒錯,人、事、時、地、關鍵戰役……都可以琅琅上口,但是難道這些就是人類亙古擺脫不掉血腥行為的全貌嗎?當然不是,戰爭有其縱橫交錯的肌理紋路、橫牽直連的寬廣面向、上下纏繞的深層影響。我們是否因立足於新時代──21世紀──的自信而不屑談論戰爭?或者我們其實明知這是普遍人性野蠻墮落的劣根性,而不敢靜心面對真實的「它」呢?別提那個字,用「和平」比較好!作者瑪格蕾特.麥克米蘭在《戰爭》的前言裡,就指出她在大學開課遇到這發人深省的問題。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麥克米蘭這位長期研究戰爭史、國際外交史而著名的歷史學者,在《戰爭》一書中帶領我們直視「人」與這種高強度暴力衝突的種種關連。數十年累積的學術研究功力,使得她得以不依賴數字堆砌的量化圖表,也不用尖銳犀利的文字批判,而是從文學、史學經典著作擷取文句,以及引用書信、演講,甚至近期的新聞事件內容,以悠悠閒適的低吟語詞,讓人在戰爭中遭逢的傷害、烙印的痛楚、甚至扭曲本性成病態等這個巨大猙獰的網羅,緩緩籠罩全書,默默箍緊讀者的心思,進而發自肺腑:「人類何以如此」的大悲問!

在書中她告訴我們,戰爭是難解的謎團,甚至可能無解,但是身而為人,我們有責任層層挖掘這個人類社會的老現象,探究其在歷史中的變與不變,深思其在人身上的印記與鑄造。麥克米蘭指出,人類開戰的理由,古今中外幾無差別,都是自己最合理,都是他人的錯誤;現代戰爭的特色就是用愛民族、愛國家、愛鄉土的口號,把全體人民黏在一起,這個老調不斷重彈,效果依然十足;接著將工業革命製造的利器,配備在男性戰士身上,送他們上戰場,強迫他們展現男子氣概。書中也指出,有男性因參戰、因集體操練而感受到幸福與愉悅。那麼女性呢?女性也曾以堅強而熾熱的意願送男性上戰場,如果他們喪命呢?先不想這些了,重要的是藉此保有對勇士珍貴的回憶!請問:值得嗎?更弔詭而且長期被忽略的現象是:大後方的一般人民,比戰場上的士兵更仇恨敵人!這些沒有上戰場的平民,都被愛國激情澆灌成了「殺敵優先」的勇武者。「幸好戰爭是如此可怕,否則我們會打到樂此不疲。」麥克米蘭引用了美國內戰時,南軍李將軍(Robert Edward Lee)的話。但是看看戰爭中的強暴、洗劫、屠殺、飢餓、逃難……遠古至今,同樣的傷害戲碼循環演出,從未落幕,人類可能真的樂此不疲。那麼,有追求和平的努力嗎?有啊!第八章〈控制和規範戰爭〉列舉了多個近代國際共同制訂的規則,但是無須樂觀,因為都被人給破壞了!本書第九章,舉出戰爭相關課題的戲劇、小說、繪畫、雕刻、攝影、音樂、電影等藝術作品,這些都足以讓未親歷戰場的幸運者,得以看到殘屍遍野、聽到垂死哀嚎,甚至聞到飄忽於戰場上的血味與死味,感受到末日降臨的悲戚與絕望。人類何以如此?有別於其他以戰爭為題的論著,麥克米蘭的《戰爭》以「人」為全書的主軸:人的感受、人的反應、人的荒謬、人的矛盾……書中的主題不是國家、民族、戰術或勝負,甚至不是歷史時間序列,因為作者認為,「人」才應該是我們思考戰爭這個謎團唯一的關懷所在,「人」無可取代!

麥克米蘭是一位老派的學者,從本書取名為很傳統的《戰爭》即可看出;她也是老實的學者,不用「和平」花俏包裝《戰爭》;她更是一位老練的歷史學者,很坦白的告訴我們,戰爭仍然是謎團,至今無人能解。但是世世代代接棒之下,勇於面對,就有解謎的希望,動力來自於我們身而為人:只要人類仍在漫漫的時間長河中生存,對於永恆寧靜樂園的盼望就不會停止。人,深思戰爭、剖析戰爭;人,期待和平。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80123
  • EISBN:9786263180178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6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1MB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5
4.5
|
2022/12/02

「在布查更發現了恐怖的性暴力事件,一群婦女被關押在一棟房子的地下室25天,直到俄軍撤退後才獲救,但其中9人都不幸懷孕。」

「在花園的地窖裡發現一具女人的屍體,全身赤裸只披一件大衣,旁邊還殘留用過的保險套,頭部也有中彈的痕跡。」

以上是烏俄戰爭的新聞內容。

讓我想起《戰爭》這本書,作者是牛津大學歷史學重量級學者Margaret MacMillan。

在第七章「戰火下的平民百姓」,第一節就談到「女性的處境」。

節錄一小部分如下:

「在整個歷史上,不分時間地點,女性向來是戰士的獎賞,若不是被擄走成為家眷之一,不然就是當場被強暴。」

「1945年,據估計僅僅德國在短短時間內就有高達200萬名女性被蘇聯軍隊強暴,有些還遭到多人強暴。」

「史達林出言為其辯護...說:想想一個男人,從史達林格勒一路打到貝爾格勒,途經千里被毀的家園,跨過同袍與親人的屍體。這樣的男人怎麼可能有正常的反應?經歷過這番恐怖之後,他找一個女人尋歡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1990年代在波士尼亞,約有2萬名到5萬名女性(也有一些男性)遭到強暴」
「法國突擊隊隊長在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中這麼對他的手下說:你們可以強暴,不過要謹慎為之。」

「強暴女性乃出於幾種動機:縱慾、女性的陪伴,和在象徵意義上展現他們凌駕於她及她的社會的力量。」

戰爭還在進行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由這本書更深入瞭解這種有組織的高強度暴力。
展開
user-img
4.0
|
2022/03/04
劇透警告

「戰爭一如既往,仍然是人類最大的謎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戰爭大幅減少,卻變得更加致命且精緻,人類在變得更難以接受暴力的同時,卻更擅長殺戮。我們恐懼戰爭,卻又深深著迷,如今戰爭片、槍戰遊戲不計其數成為一種佐證,這些作品作為一種警惕、一種致敬、一種嗜血的滿足,或是一種對於戰爭的迷戀,它們往往美化了戰爭,將戰爭浪漫化,甚至因為篇幅通常只展現戰爭的一小部分 (如果一部電影拍十個小時應該沒人看得下去…),然而戰爭不僅是交戰的過程,它還包含了長久的仇恨、意識形態、人性、文化等因素。一場刺殺行動能引發世界級的戰爭,造成超過1600萬人喪生,事後觀之,戰爭的導火線總看似荒謬,背後總暗藏著更大的紛爭。戰爭的原因不外乎源於人性的#貪婪、#自我防衛(例如#預防性戰爭)、情感、#意識形態 及理念(例如宗教戰爭)。
十九世紀後#工業革命 成為戰爭的助力,技術上的革新使得武器更為精良且更具破壞力,在物資與兵力運輸上更有效率,也提升了海上與空中戰力。以美國為例,十九世紀中期美國的來福槍一分鐘能發射16發子彈,如今的步槍每分鐘射速可達800發以上。戰爭即是技術革新與加以反制的循環。然而,戰爭不僅僅依靠技術的精良,更在於人心。不可否認的,戰爭是人類最有組織性的活動,它是一場動員全國人民的非理性活動,戰爭是一場殺戮行動,如何渲染人民激起愛國心,#民族主義 扮演相當大的角色。

戰爭同時為文明帶來創新與破壞(我們往往無視戰爭帶來的創新,因為我們害怕被貼上「好戰」的標籤),戰爭帶來諸如人口普查、官僚(例如財務部)、稅收等制度,但不可否認的,戰爭造成的災害不勝枚舉。莎翁的《亨利五世》中,一名普通兵說道:「我們只需要知道,我們是國王的臣民,如此足矣。」戰爭由國家領導人發起,然而受害的經常是人民。戰爭往往使人變得盲目,領導者可能為了榮耀、為了勝利或者意識形態變的殘暴不堪,甚至不擇手段,例如使敵軍糧食短缺而展開的焦土戰爭(Scorched earth),摧毀包含農作物和工廠等生產區域,最終戰場界線越來越模糊,甚至開始對人民展開攻擊。
隨著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欲望越來越多,目標也越來越大。悲慘的是,尚武者多半傾向反智主義,使他們越來越昏庸。

最近爆發的#俄烏戰爭 再次喚起反戰意識。近代許多國際公約試圖規範戰爭,例如1899年《#海牙公約》針對從氣球上或用其他新的類似方法投擲投射物和爆炸物、窒息性或有毒氣體禁用的規範,或1925年《#日內瓦協議》對毒氣和生物武器使用的規範,有人對「正義的」和「不正義的」戰爭提出定義,指出一場「正義的」戰爭是指一旦贏得目標或已進入政治範疇內便停止的戰爭,更有人提出「一場動機純正的」戰爭是可被接受的,但好笑的是人往往是貪婪的,要如何定義是否已達成目標了呢? 又有哪場戰爭會被發起人認為是「動機不純正的」呢? 再者回歸戰爭的本質,不理性的成分偏高,而這樣不理性的行為又如何輕易被一項項規定所規範?

不幸地,戰爭從古至今一直存在於社會之中不曾終止,隨著資源的短缺,國與國間意識型態更加對立,遺憾地人類仍如霍布斯所描述的那樣自私(self-centred)且殘暴,我想這並不是過於悲觀,但戰爭會持續發生,而且正從實體的陸海空轉移到虛擬網絡中,成為如今的#網路戰(#Cyberwarfare)。

文末,引用歷史學家Dan Todman提出的疑問:「個人與他們身為其中一分子的巨大且面目不明的組織之間,存在有什麼樣的關係?個人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或他們只是機器的螺絲釘?隨著更好的民主制度出現,公民與政府處在什麼樣的關係當中?」
值得我們深思。

— —
《戰爭》一書提供了對於戰爭全面性的概念介紹,包含其定義、起因、特色、演進、歷程、產物、對文明的利弊、人民處境和規範與反戰思想等,另外以多個篇幅介紹戰爭與女性之間的關係。我認為如果想探究#戰爭本質 的讀者會相當過癮,但我必須先強調,它並非是一部戰爭史 (如果是想看從古至今的戰爭歷史的讀者或許會失望)。
最終,縱使戰爭為文明帶來進步,卻也造成更大的痛苦。
願世界越來越和平。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