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卓別林
◤顛沛流離的童年
當別的同齡孩子還在學校學習知識,得到精心的照顧的時候,小卓別林已經在倫敦的各個區間奔走了。這個剛剛十歲的孩子做過許多工作:雜貨店跑腿的小夥計、私人診所的服務生、有錢人家的小傭人、書報店的小報童、吹玻璃的小童工、賣玩具的小販子、印刷廠的小工人……
雖然這種漂泊無依的生活讓人心酸,但過早的人生歷練使卓別林小小年紀便形成了堅毅、頑強而樂觀的性格特質。「貧窮的人沒有悲傷的權力」,他將這種悲傷化成一個個微笑融入幼小的心田,為他以後所創造的角色提供了豐富而立體的素材。
◤不朽的形象──流浪漢夏爾洛
一九一四年,卓別林正受雇於美國基石電影公司。有天出外景時,負責人納特對他說:「你就扮上一個丑角吧,什麼樣子的都行。」
卓別林隨即去化妝間準備,他穿了一條肥褲子和一雙大皮鞋,戴了一頂圓禮帽,又拿了一根手杖。他想:要每一件東西看上去都顯得不合適:褲子是鼓鼓囊囊的,上衣是緊緊的,禮帽剛好能扣住頭,鞋子是最大碼的。至於年齡,要老一點兒,所以他又貼了一撮小鬍子。準備妥當後,他就出場了。
他雙腿外撇著,大搖大擺地走到納特面前。他揮動手杖,聳聳肩,笑料就在腦海中一個個地出現了。
納特是一個富有熱情的看客,他看了卓別林的裝束後,咯咯地笑個不停,這給了卓別林更大的勇氣,他開始解釋這個人物的個性:
「你瞧,這個傢伙的個性是多方面的:他是一個流浪漢,一個紳士,一個詩人,一個夢想者;他感到孤單,永遠想過浪漫的生活,做冒險的事情;他指望你會把他當作是一個科學家,一個音樂家,一個公爵,一個玩馬球的。然而,他只會拾拾香菸頭,或搶孩子的糖果。當然,如果看準了機會,他也會對著太太小姐的屁股踢上一腳——但只有在非常憤怒的時候他才會那樣!」
◤三十五歲的差距,陪伴後半生的摯愛──烏娜˙歐尼爾
卓別林曾有多段婚姻及感情對象。在五十多歲時,他遇到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金˙歐尼爾的女兒烏娜˙歐尼爾。結婚時,烏娜甚至只有十八歲,此舉動也使尤金˙歐尼爾都未曾再跟女兒說過話。
然而,烏娜之後陪伴卓別林走過醜聞及官司纏身、離開美國、受封爵士、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總共三十多個年頭,直到卓別林逝世。
◤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摩登時代
一九三三年初,經濟大蕭條的風暴席捲了美國,到處是失業、破產、倒閉、暴跌,到處可見人們痛苦、恐懼和絕望的神情。白宮也迎來了新主人,無能為力的胡佛被堅忍、樂觀的羅斯福所取代。
當時工人在工廠的機械化作業下,不僅精神緊張,身心也遭受嚴重摧殘,故事的雛形就在卓別林腦海中成形。隔年《摩登時代》在好萊塢開拍,十個月後拍攝完成。電影僅上映一週就打破了紀錄,而新聞記者也如實記錄了這樣的場景:「大批警察努力維持電影院入口前的秩序,因為上萬的影迷把百老匯大道擁塞住了……」
《摩登時代》是世界上最後一部無聲故事片。在拍攝這部影片中,卓別林依然是矛盾的。在影片將結束時,他唱了一首歌,混用英、德、義、俄、西班牙合成的這首歌至今為世人傳誦。
新聞媒體也把對影片的關注放在了這首歌上,甚至打出大字標題:「夏爾洛終於開口!」「流浪漢第一次發出了聲音!」「卓別林以一首歌來告別了他的無聲時代!」
◤第一部有聲電影就向希特勒嗆聲──大獨裁者
在《大獨裁者》中,卓別林構思了德曼尼亞王國獨裁者、雙十字黨黨魁興格爾和猶太理髮師兩個主角。他們相貌相似,均由卓別林扮演。還有一個猶太女子漢娜,由寶蓮扮演。
在片頭字幕中,卓別林寫道:「雖然獨裁者興格爾和猶太人理髮師兩人完全相像,但那不過純粹出於巧合而已——這裡敘述的是在兩次大戰之間,瘋狂支配了某一時期的故事。這個時間,自由遭到踐踏,人性被橫加蹂躪。」
這部電影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更大於它在藝術上的討論。《大獨裁者》更像是一篇戰爭檄文,為所有喜愛和平的人們帶來勇氣和希望。
而不可一世的戰爭狂人希特勒聞訊後暴跳如雷,竟下令立即處死遠在大西洋彼岸的卓別林。他惱羞成怒地揮舞手掌大聲咆哮:「可惡,可惡,這個該死的小丑!」
本書特色
本書從卓別林的兒時生活開始寫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創作出的偉大作品及為世界藝術所做出的出色貢獻,再現了卓別林充滿曲折、離奇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