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孫子兵法新詮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203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孫子兵法新詮 (電子書)

  • 定價:349特價:279
  • 特價再66折:184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8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決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世界上最早的戰爭和策略名著之理論真相
引用《孫子兵法》13篇原文,加以述評,最後整理內容提要
國家策略╳軍事策略╳戰術

行「詭道」,搞欺騙才能取得勝利?
「廟算」時,必須多算而不能少算?
國君手中的「寶」,間諜還分五類?

▎孫子的戰爭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以上這段話就是孫子的戰爭觀,孫子回答了「什麼是戰爭?」的問題,說明了戰爭和一個國家、民族、軍隊之生死存亡的利害關係,從而,表達了高度重視戰爭問題的思想。

▎霸王之兵
成就「霸王之兵」和實現稱霸偉業的4項條件

►偵察活動
必須重視使用間諜的偵察活動,全面地了解清楚所有其他國家的全部情況。

►強大實力
必須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本國的國力、軍力問題,必須憑藉、依靠本國強大的實力,實現稱王稱霸的偉業;而且,對付敵國必須使用多種鬥爭手段,主要又是使用戰爭暴力和軍事威嚇的兩種手段,即如果「不戰而屈之兵」那種理想不能實現的話,就要堅決地使用暴力決戰的手段解決問題。

►非常規手段
一旦確定必須用軍事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實現在天下稱王稱霸的最高理想,那麼,一定要採取非常規的手段和「愚兵之術」,逼迫本國將士們拚死作戰,以取勝於敵。

►作戰策略
必須與敵人巧戰,而不是硬碰硬,也就是說統兵之將在戰爭中必須講究作戰的戰略,行「詭道」,搞欺騙,還要善於集中優勢兵力,「先奪其所愛」,解決戰爭中的主要矛盾,以便最後「打垮敵人」。

本書特色:本書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孫子兵法》的學術地位和特點,系統而精練地評述了《孫子兵法》十三篇中所包含的豐富、深刻內容,認為一部《孫子兵法》是由「國家策略」,即國君的「大戰爭」指導藝術;「軍事策略」,即統兵之將的作戰指導藝術和「戰術專題」三大部分組成的,從而揭示了這部世界上最早產生的戰爭和策略名著的理論真相,適合對策略問題和軍事理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希望讀者閱讀了這本《孫子兵法新詮》之後,
能夠對《孫子兵法》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作者介紹

吳瓊,著有《世紀老人的話 張岱年卷》、《〈戰爭論〉研究》、《〈戰爭論〉詮釋》、《統帥的藝術:策略──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十講》、《西方策略與〈孫子兵法〉──中西策略理論的比較研究》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孫子兵法》前四篇 ──國家策略:國君的「大戰爭」指導藝術
 第一篇《計》 孫子的戰爭觀和「國家策略」觀
 第二篇《作戰》 孫子論戰爭與國家經濟、政治、民生的關係
 第三篇《謀攻》 孫子的「大進攻」理論
 第四篇《形》 孫子的「大防禦」理論
第二章 《孫子兵法》中四篇 ──軍事戰略:統兵之將的作戰指導藝術
 第五篇《勢》 怎樣在戰爭中造「勢」,用「勢」,以強擊弱
 第六篇《虛實》 如何在戰爭中處理好「虛實」關係,以「實」擊「虛」
 第七篇《軍爭》 行軍、作戰切勿片面地求「直」、求「快」,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第八篇《九變》 作戰必須靈活機動,攻敵顧我
第三章 《孫子兵法》後五篇 ──戰術專題:行軍、駐軍、治軍、作戰和偵察敵情的方法
 第九篇《行軍》 行軍、駐軍、治軍和觀察判斷敵情的方法
 第十篇《地形》 在不同地形條件下的作戰指導規律和治軍規律
 第十一篇《九地》 軍隊由本國進入敵國途中的作戰、治軍原則
 第十二篇《火攻》 用火器進攻敵軍的方法
第十三篇《用間》 使用間諜,全面掌握敵情的方法
後記

 

前言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家和兵學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學術地位,可以說,它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一部產生最早、整體品質最好、地位最高的戰爭和策略理論經典著作。
  《孫子兵法》產生於中國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其作者孫子原名孫武,是春秋末期人,他生活的時代大約與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相當。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西元前512年,孫子經伍子胥的引見,見到吳國的國君闔閭,吳王闔閭見到孫子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子之十三篇,吾已盡觀之矣。」當時,孔子約40歲,而孫子約30歲。在孫子以前,中國只存在一些內容零零星星的軍典和兵法片段,而《孫子兵法》則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產生的一部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成理論體系的兵法專著。
  自《孫子兵法》產生以後,兩千多年來,因為戰爭連綿不斷,中國又湧現出幾千種兵書,而所有新出現的兵書的整體品質都沒有超過《孫子兵法》,兵學家們都把《孫子兵法》視為中國兵學的鼻祖。例如,《四庫全書總目》稱:「武書為百代談兵之祖。」而從在中國歷史上所造成的實際作用看,從春秋戰國起,一直到近現代,《孫子兵法》對中國歷代的戰爭指導、對軍事思想和策略思想的流傳和發展,甚至對中國人特有的一些思維方法、行為方式和價值觀,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一定的正面作用。
  例如,在春秋末期,吳王闔閭拜孫子為將軍,孫子就憑藉他在《孫子兵法》裡闡述的戰爭和策略理論,曾經輔佐吳王在中國稱霸,「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後來,吳國發生內亂,吳國換了國君,夫差登上王位,孫子不得志,退隱了。《孫子兵法》也被吳王夫差鎖入金匱石室裡,祕藏起來。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孫子兵法》又衝出金匱石室,在中國得到廣泛流傳,在透過兼併戰爭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發揮出重大的作用。以後,西漢王朝曾經對《孫子兵法》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整理;三國時期的曹操親自整理《孫子兵法》十三篇,給其加序、加注;到了宋代,從宋神宗開始,在全國興辦武學,以《武經七書》試士,《孫子兵法》被列於《武經七書》之首,《武經七書》取得了與儒家「四書五經」同等重要的地位。一直到中國的近現代,為了抗擊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許多文人志士試圖從《孫子兵法》中尋找救國圖強的良策……。
  長期以來,學術界所公認的世界戰爭和策略理論名著有三部:第一部是產生於中國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變革時期的《孫子兵法》;第二部是產生於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時期的德國近代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茲撰寫的《戰爭論》;第三部是產生於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策略學家李德哈特撰寫的《策略論》。把《孫子兵法》與《戰爭論》、《策略論》相比較,《孫子兵法》也是整體品質最好、學術地位最高的。
  美國的策略學家約翰·柯林斯在《大策略》一書中說:「孫子是古代第一個形成策略思想的偉大人物。他……寫成了最早的名著《孫子兵法》。孫子十三篇可與歷代名著包括二千二百年後克勞塞維茲的著作媲美。今天沒有一個人對策略的相互關係,應考慮的問題和所受到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認識。他的大部分觀點在我們的當前環境中仍然具有和當時同樣重大的意義。」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在《論中國》中評論《孫子兵法》說:「中國是實力政策的出色實踐者,其策略思想與西方流行的策略與外交政策截然不同……西方傳統推崇決戰決勝,強調英雄壯舉,而中國的理念強調巧用計謀及迂迴策略,耐心積累相對優勢」,「孫子與西方策略學家的根本區別在於孫子強調心理和政治因素,而不是只談軍事」,「最理想的情況是指揮官擁有絕對優勢,從而完全可以避免交戰。其次是深思熟慮,並在後勤、外交和心理上做了充分準備後,給敵人致命一擊」。「即使在今天,《孫子兵法》一書讀起來依然沒有絲毫過時感,令人頗感孫子思想之深邃。孫子為此躋身世界最傑出的策略思想家行列。」
  當代策略學家熊光楷在《國際形勢與安全策略》一書中,更加具體地分析了《孫子兵法》的策略思想與《戰爭論》、《策略論》的區別,他說:
  「世界上最早對綜合國家安全策略進行全面闡述者,全世界公認是兩千四百多年前中國著名策略思想家孫子。《孫子兵法》固然主要論及軍事策略問題,但其內容遠遠超出了這一範圍,可以說是世界最古老的國家安全策略。《孫子兵法》開篇就寫道:『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個『兵』字就是國家安全策略概念。《孫子兵法》還提出:『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孫子兵法》出現後兩千多年,西方所推崇的克勞塞維茲的《戰爭論》才問世。《戰爭論》主要涉及軍事策略問題,其範圍比《孫子兵法》要窄。……現代國家安全策略概念是西方國家最早提出並取得了較快的發展。1929年,英國人李德哈特提出了『大策略』(Grand Strategy)。『大策略』已經超出了軍事策略的範疇,擴展到了政治和經濟等諸多方面,使現代國家安全策略思想具有了更新和更加豐富的內容。」
  在具體研讀《孫子兵法》的內容之前,讀者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孫子兵法》的整體特點。
  由於《孫子兵法》在歷史上產生的年代很早,又受到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和華夏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的影響,它有三個方面突出的特點:
  第一,《孫子兵法》「文略而意深」,「捨事而言理」,是一部策略哲學和軍事哲學著作。
  從語言文字的表達形式和思想內容的關係看,《孫子兵法》的特點是「少而精」,或者說,它有「言簡意賅」、「言簡意豐」的特點。中國宋代《孫子兵法》的研究者梅堯臣在《孫子兵法注》中說,《孫子兵法》「其文略而意深」。《孫子兵法》全書雖然文字少,只有6000字左右,篇幅也不長,只有十三篇,但是,它所包含的內容卻很豐富,理論很深刻,涉及很多有關戰爭和策略的基本問題。例如,戰爭的本質、規律、指導規律;戰爭的目的、手段、方法、策略和策略;「大戰爭」、「大策略」、「軍事策略」、「作戰策略」、「戰術」;戰爭與國家經濟、政治、民生的關係;戰爭所特有的矛盾和運動形式「進攻」及「防禦」;指導整個戰爭的國君和在戰爭時期戰場上指揮軍隊作戰的統兵之將的關係;統兵之將應該具備的政治、軍事素養和思想方法修養;戰爭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在戰爭中既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用「文」「武」兩手治理軍隊;行軍、駐軍、在戰爭中觀察敵情的方法;在不同地形條件下應該使用的不同作戰方法;在本國國內、在國外、進入敵國之後的不同作戰方法和注意事項;在戰鬥、戰役中使用火器進攻敵軍的方法;使用間諜、特別是使用「國家策略」大間謀,全面掌握敵情的方法,等等。
  總而言之,《孫子兵法》是一部把非常豐富而深刻的戰爭和策略理論高度地「濃縮」起來的戰爭哲學和軍事哲學著作。這部著作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幾乎囊括了有關戰爭和策略的方方面面問題,可是,文字又不多,篇幅不長,而哲理性很強,理論思維相當深刻,而且,《孫子兵法》還有「捨事而言理」的特點,它在論述戰爭和策略問題時,只講理論,並不涉及具體的戰史、戰例。
  第二,《孫子兵法》的另一個特點是重「方法」而輕「本體」,這部中國古代兵書實際上是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戰爭指導規律組成的。
  從戰爭和策略理論的重點和性質上看,《孫子兵法》實際上是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戰爭指導規律組成的,這些戰爭指導規律很便於在戰爭中實際應用。整個一部《孫子兵法》並不是側重講「什麼是戰爭?」、「什麼是策略?」、「什麼是戰術?」,即不是著重回答「What?」,也就是什麼是戰爭和策略的「本體論」問題;而是著重講「How?」,即「如何進行戰爭?」、「如何制定策略和實施策略?」、「如何使用戰術?」的戰爭和策略、作戰的方法論問題。《孫子兵法》的研究者金典戎說得很對,他說:孫子「十三篇,是一部如何應用原則的書,所以對原理的部分,非常簡略。」另一位《孫子兵法》的研究者林夏說得也很對,他說:「外國的兵學是以探究兵學乃至兵術的學理為重心,其應用是適切於一般學理的理解;中國兵學是以應用為主,指示若干的原則或方法以教示其應用的極致。外國的兵學是以論理的推論以達到條理的結論,中國兵學是以直觀立刻掌握住事實的本體。兩者一般的差別,完全是由於東西兩洋哲學的不同點而起的現象。總之,兵學是求應用之妙,而不拘形式的推理。這點是兵學獨有的特色。」
  總之,《孫子兵法》是對中國古代戰爭和策略經驗的直接概括和總結,又由於受到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和哲學思維方式的影響,其基本內容是許多戰爭指導規律和方法論的集合,便於在戰爭中實際運用。
  第三,《孫子兵法》既重視戰爭和策略的整體連繫,其思維方式和理論又欠分析,缺少嚴格的邏輯推理,有一定的理論模糊性,整個一部《孫子兵法》大體上是由「國家策略」、「軍事策略」和「戰術」三大部分理論組成的。
  從哲學和思維方式的角度考察,《孫子兵法》還處於樸素的唯物主義和原始的辯證法階段,其中許多概念、範疇和原理既有重視構成戰爭和策略的整體性、綜合性、連繫性、辯證性、開放性的優點,同時,又有理論欠分析、缺少嚴格的邏輯推理、模糊性、混沌性、比喻性、猜測性,有「象數推理」的缺點──這是因為,《孫子兵法》中的策略哲學和軍事哲學還處於直觀的唯物主義認識論階段,也和中國古人講究「天人合一」,重視事物的整體連繫的思維方法有關。
  例如,《孫子兵法》中的「兵」字,就是一個含義模糊、混沌、有整體性、多義性、開放性的大範疇、大概念。「兵」在《孫子兵法》裡可以指兵器、武器、武裝(weapon),又可以指士兵、軍人、軍隊、軍事(soldier, soldiery, military affairs),既可以指戰爭(war)甚至大戰爭(grand war),還可以指「兵法」即西方人所說的「戰爭藝術」(art of war)和「大策略」(grand strategy)……像《孫子兵法》中第一篇《計》裡所說的「兵者,國之大事」的「兵」,指的就是「戰爭」;可是,在同一篇裡所說的「兵者,詭道」的「兵」,指的就是「兵法」,也就是西方人所說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中這種關鍵性的概念、範疇和原理比較模糊、混沌,具有整體性、多義性的情形,造成了研究《孫子兵法》的人不少困難,也是使歷代《孫子兵法》的研究者產生種種學術上意見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與一些概念、範疇和原理具有整體性、模糊性的特點有關係,《孫子兵法》由於產生的年代很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它對一些戰爭原理和戰爭指導規律還無法作出科學的解釋和說明,所以,只能借助一些自然現象做比喻,進行所謂的「象數推理」。例如,孫子在《孫子兵法》的第六篇《虛實》裡說「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他還在第五篇《勢》中說「任勢者,其轉木石」,等等。在這兩段話裡,孫子的本意是想用「虛」、「實」,說明統兵之將在同敵人作戰時,必須集中兵力,以自己一方強大的「實有」兵力,去攻擊敵人的「虛弱」兵力,而不可以在自己兵力「虛弱」的情況下去攻擊敵人,就像「水」總是「避高而趨下」那樣;同時,孫子又用「任勢」,來說明統兵之將必須把自己已有的兵力,與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像「轉木石」那樣主動而靈活地對付敵人,最後戰勝敵人。可是,因為在孫子所處的那個歷史時代,軍事學術界還沒有形成「集中兵力」和「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的科學概念,所以,孫子只能借助「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和「轉木石」作類比,用「象數推理」來表述有關的作戰方法和戰爭指導規律。
  以上這種既有整體性、關聯性、辯證性,同時又有模糊性、混沌性、比喻性的現象,不但表現在《孫子兵法》裡的一些重要的概念、範疇和原理之中,例如「兵」、「戰」、「形勢」、「奇正」、「虛實」等,而且,也表現在《孫子兵法》全書的理論體系之中。幾千年來,學術界對於《孫子兵法》中究竟存在不存在有一個理論體系,以及有一個什麼樣的理論體系問題一直有爭議,有很大的意見分歧,這是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這個課題實際上關係到能不能夠洞察到《孫子兵法》本身的戰爭和策略理論的真相。本人經過多年的研究、考慮,認為在《孫子兵法》中,確實存在有一個理論體系,那就是沿著從戰爭的「全局」到「局部」,從策略的較高層次到較低的層次,從抽象到具體,在《孫子兵法》中,大體上可以劃分出「國家策略」、「軍事策略」和「戰術」這樣的三大部分內容(我在下面還會具體論述),可是,我認為這種劃分也僅僅是「大體上」而已,這種劃分並不是絕對嚴格的,因為在這三部分內容之間還有一定的內容和邏輯方面的交叉和重複。
  而且,就是在《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的每一篇裡,一些概念、原理也有整體性、關聯性,同時又有模糊性、開放性的特點。換言之,《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的每一篇都有一個主題和中心思想,但是,我們可以發現,每一篇所論述的內容,並不完全受這一篇的主題和中心思想的限制,有時,在這一篇裡往往會出現另一篇的主題裡所要論述的內容。例如,孫子在《孫子兵法》的第三篇《謀攻》中,本來論述的主題是用智謀進行「進攻」,特別是必須對敵國進行「國家策略」性質的「全爭」問題,可是,他在這一篇《謀攻》中的最後一段話裡,又論述了「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的問題──這種情形,就像在一章交響樂中,突然之間又出現了另一章交響樂的內容,出現了一支「插曲」,似乎與這一章交響樂的主題無關;然而,我們如果能夠靜下心來,反覆地思索一番,就可以省悟到,這支「插曲」又不僅僅是一支純粹的「插曲」,而是在整體上和這一章交響樂所要表達的主題和中心思想有內在的連繫。
  總之,既有「整體性」、「關聯性」同時又有理論「模糊性」、「混沌性」的特點,不僅表現在《孫子兵法》的一些重要的概念、範疇、原理裡,也表現在《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全書之中和每一篇之中。《孫子兵法》是一個重整體關聯,又有一定的理論模糊性,系統性的、有血有肉的戰爭和策略理論體系。
  《孫子兵法》在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戰爭和策略理論發展史上的顯赫、重要地位,以及它的「文略而意深」、重方法而輕本體、具有整體性又具有理論模糊性的特點,要求我們在閱讀這部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時,既要非常仔細、認真,切不可以漫不經心、粗心大意、囫圇吞棗,而要多動腦筋,深入、準確地思考孫子在每一篇、每一段話中所闡述的深刻內容,同時,在閱讀時,又要注意《孫子兵法》十三篇篇與篇之間在內容上的邏輯連繫,要在閱讀時,時時考慮到《孫子兵法》的內容整體,進行綜合分析,全面地掌握住《孫子兵法》的精神實質。
  為有助於讀者全面、深入而準確地了解這部兵書的戰爭和策略理論的真相,我撰寫的這本《孫子兵法新詮》所引用的《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原文,均以曹操等人注、楊丙安校理、中華書局2012年出版的《十一家注孫子》為底本;把整部《孫子兵法》的內容從邏輯上劃分為「國家策略」、「軍事策略」和「戰術」三大部分。我講解《孫子兵法》的具體方法是,從《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到第十三篇,每一篇首先分段引述《孫子兵法》中的「原文」──然後,加以「述評」──最後,再歸納每一篇的「內容提要」。
  希望讀者閱讀了這本《孫子兵法新詮》之後,能夠對《孫子兵法》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吳瓊

 

詳細資料

  • EISBN:9786267139295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0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