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活
  • 電子書
療癒陷阱:被世界遺棄時,你想如何被接住?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271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療癒陷阱:被世界遺棄時,你想如何被接住? (電子書)

  • 定價:380特價:300
  • 特價再79折:237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31日止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知名精神科醫師鄧惠文╳金獎編劇吳洛纓
以心理視角探討台灣首部心靈宗教犯罪影集《我願意》
從戲劇出入真實人生,直視群體的動力與瘋狂
「每一個願意的背後,都藏著一個不願意。」──鄧惠文
 
  沒說出口的傷痛,
  背負內疚的生活,
  無人理解的寂寞,
  在那些表面平靜、卻舉步維艱的走索人心中,
  不相信一點什麼,怎麼活得下去?
  而這樣的療癒,又是何時變成了一種陷阱?
 
  ●精神科醫師作家鄧惠文,首度針對「心靈療癒」議題發聲
  一齣寫實的群像戲,是讓我們檢視自己,也正視每個人的困難。當失意人們走入心靈成長團體,甚至將之視為浮木、交付身心……若我們從旁走過,是否能真的看見那失落、渴求?是否願伸出溫暖的手,真正說聲「我了解」?
 
  ●從戲劇到人生,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入「療癒陷阱」的?
  人在飛黃騰達時,對靈性和自我探索興趣缺缺,當困境來臨,有某個外力支援,的確好過些,而別人能夠輕易跨越的問題,很可能卡住我們一輩子。這些困境都可能讓我們「願意」投身一個組織,無條件奉獻,甚至被控制。本書透過精神科醫師之眼,溫柔揭開這「願意」的背後、每個人都可能有的心靈缺口。
 
  ●透過心理對話,剝除一層層異色標籤
  人都有自我安頓的需求,但每個人要走的路徑極不相同。家庭的崩解、婚姻的消磨、人際關係的失落,還有誰都無法理解的寂寞,書中廣納各式生命議題,從社會文化到深層心理,爬梳人們步入「療癒陷阱」的背後機制,層層遞進,也讓我們直視內心,更能以此同理旁人,找到出路。
 
  ●交換生命歷練,陪你走一趟尋回自我的旅程
  人們確實會「相信一點什麼」,化寄託為生活下去的動力。但當「對未知的好奇」反客為主,成為你我的生命主宰時,又要怎麼自處?一名編劇與精神科醫師在書裡交換生命歷練,共修對於人性的見解,更點出真正的療癒與成長,是要「承擔」與「行動」。
 
  「奔向什麼不重要,只要是往離開現在的方向跑,都值得嘗試。這是絕望之人的最後希望。」鄧惠文醫師說。但願這本無私之書,也能接住每一個需要的走索人。

溫柔推薦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作家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為什麼持續有人狂熱投入所謂的「新興宗教」或「心靈成長」組織?這可不是簡單一句「他們很傻」就能標籤解釋的事。──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療癒陷阱》透過編劇吳洛纓和精神科醫師作家鄧惠文的對談,讓我們更能領略故事的精巧,也能夠洞悉人性的複雜……進而投射至自身,或有著類似處境的親友們。──那些電影教我的事/作家

  本書內容極有深度,一層一層地帶領我們進入關於社會、自我的深層心理……翻開這本書,或許,你我都會從中找到一部分的自己。──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生命總有幽暗……洛纓和惠文的對話,不但為劇中的每個人物和故事做出更豐厚的詮釋,也為那一個又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找到可能的答案。──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作者與心理專家的對話,讓我們可以深入理解每個人到底匱乏了什麼,理解他們的焦慮與孤寂感……若更明白人的心理機制,或許能避免自己陷入類似的狀況,也能以此同理,幫助身邊有類似困擾的人。──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我不會保證讀者看完後,可以「一夕開悟,清涼解脫」。這書冊和《我願意》的戲劇一樣,都不是心靈雞湯,更不是處方箋,毋寧是一個提供你傾聽與訴說的樹洞。──黃鵬仁/資深媒體人

  原本以為的「笨」,其實是一連串傷痛的連鎖……閱讀兩人的對談,直面內心的脆弱,也跟著劇中人物從錯誤與挫折中,獲得了一些成長。──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洛纓


  知名編劇、劇場導演。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製作舞臺劇十多齣,發表於報刊雜誌的戲劇評論上百篇,翻譯著作數種,完成的電視劇時數逾三百小時,同時關心人文、社會、教育等議題,從事編劇、表演、生命書寫等教學。

  以《白色巨塔》榮獲第四十二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編劇獎,並以《痞子英雄》入圍第四十四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編劇獎。其他編劇作品包含《給愛麗絲的奇蹟》、《我在1949,等你》、《滾石愛情故事──愛情/最後一次溫柔》、《深藍與月光》、《哇!陳怡君》。著有散文集《人間散策》。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廣播主持人。參與戲劇演出和製作,為不同的對象譯解深層心理,並持續書寫分享這些探索。

  畢業於臺北醫學院醫學系、醫學人文研究所。現職臺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兼任副教授。專長榮格取向的個人與伴侶心理治療。著有《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媽媽變成鴨》、《我不想說對不起》、《婚內失戀》、《愛情非童話》、《不夠好也可以》、《有你,更能做自己》、《學習,在一起的幸福》、《直說無妨》、《別來無恙》、《非常關係》、《還想遇到我嗎》、《寂寞收據》。

  Podcast: 《鄧惠文 不想說》
 

目錄

第1部 人生本來就很難,要「我願意」為哪般?
01婚姻裡的「我願意」,是歸屬感還是控制欲?
02成長說來就來,從不需要你「願意」
03精彩悲慘一念間,看你願意不願意
04每個「願意」背後,都有個「不願意」?
 
第2部 當失意人遇見那句「我懂你」

05「師」者,是痛苦與祕密的載體
06想知因果?請練習「喜歡」、「可是」、「不知道」
07信念充實了「我」,讓「我」有意義
 
第3部 是成長獨立?還是永遠依賴?

08我該到哪裡尋找遮蔽?
09為什麼閉鎖式的庇護團體如此吸引人?
10當團體裡沒有鏡子,只有「他願意」
 
第4部 尊重他人的掙扎,不輕易說「我願意」

11幸福哪有這麼容易?每個人都有他的習氣
12說出「願意」以後,「我」還是要看緊
13是什麼遮蔽了成長的出口?
14陪你照鏡子,認識你自己
 
結語 我願意之後
 

推薦文

那些狂熱的背後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為什麼持續有人狂熱投入所謂的「新興宗教」或「心靈成長」組織?這可不是簡單一句「他們很傻」就能標籤解釋的事。

  那麼,又該如何更具同理心且系統化地理解——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過不去的難關,也或多或少渴望有個「庇護團體」能寄託和療癒,只是有人因此走入非日常化的另一集體世界罷了?

  本書深入描繪《我願意》這部熱門電視影集裡的人物群像,由精神科醫師和劇作家聯手剖析這些現代人的多重困境與扭曲選擇。只有真誠直面這一切,我們或許才能找到根本問題的解方,以及幸福的出路。
 
推薦文

在故事中看見自己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作家


  如果有個人告訴你,世上每個人都有個檔案,載明了生命的意義與使命,但只有「幸福慈光動力會」可以帶你一窺玄祕,而代價是所費不貲的課程費用、被嚴格審視的隱私祕密,甚至可能危及自身和所愛之人的生命……

  你,願意嗎?

  我們在看了以心靈宗教為題的犯罪台劇《我願意》之後,覺得它的節奏俐落、角色立體、調性神祕、情節辛辣。如果你喜歡看真實犯罪紀錄片,或探討社會議題、家庭倫理類型的相關作品,就一定會喜歡!

  這部劇透過調查一名經紀人之死,逐步揭露系統性的邪教手法,描繪可憐可恨的一眾信徒,更直指「我願意」之後的代價。不僅讓我們深受感動和啟發,也聯想到存在主義中「存在先於本質」、「自由的詛咒」和「他人即地獄」等等哲學思辨。如果你只用獵奇的視角來追劇,那就很可惜了。

  而當我們發現這部劇正在籌劃本書時,便覺得一定要大力推薦!有別於以往台劇會做的影視出版品,《療癒陷阱》透過編劇吳洛纓和精神科醫師作家鄧惠文的對談,讓我們更能領略故事的精巧,也能洞悉人性的複雜,實在是含金量十足。

  這本書以議題探討為主,劇情角色解析為輔,透過故事發想者和精神科醫師分享各自的觀點,也以互相提問的方式,讓讀者同理角色,進而投射至自身,或有著類似處境的親友們。

  如果有時間,我們建議可以先追劇享受故事,再來閱讀本書,相信就能獲得最完整的體驗。
 
推薦文

當生活的不如意,讓你說出「我願意」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先講結論──《療癒陷阱》非常好看,任何對於洗腦、宗教,甚至是對人生有所疑惑、有所好奇的人,都該來讀讀這本書。

  這本書是由我很敬佩的兩個人,吳洛纓編劇與鄧惠文醫師對談集結而成。講到對談,或許會以為內容架構較為鬆散,但本書內容極有深度,一層一層地帶領我們進入關於社會、自我的深層心理,企圖去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人會願意放棄自己的判斷,說出「我願意」,將自己的一切「交出去」?

  這本書的對談,是從影集《我願意》的文本開始延伸。影集的大綱介紹,讓我想到很多宗教洗腦的案例,這也是我很關心的主題:在什麼情況下,人會願意放棄自我的決定權,把自己交給另外一個力量、團體或人,讓自己服膺在他們的規則與思考之下?

  本書的對談,精確地回答了這些問題。

  當對自我的期待、需求沒有被滿足,例如遭受社會的壓力、霸凌,經歷失敗的關係、人生的挫折、掉到谷底時,我們發現,原來再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得到理想的幸福、愛與歸屬感,甚至覺得寂寞、空虛、自己沒有用。而今天有一個地方,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被肯定的,可以獲得愛與歸屬,可以擁有那些我窮其一生努力而不可得的東西,好疲累的我,終於可以什麼都不用想、不用判斷地把自己交出去,讓別人照顧。這是多麽幸福的事。

  這就像是回到未出生的幼兒在子宮的狀態,是被完全保護,被餵養,不需要害怕傷害,也不用擔心寂寞。因為我就生長在一個人的體內,永遠不用擔心被拋下、丟棄,這個人與我永遠連結。

  類似這樣的心靈成長團體,就提供了這樣的功能──不用思考、沉溺式的心靈餵養與規則,以及強烈的連結性。

  但這些看似連結強烈的歸屬感與規則,換個方式,就變成了控制與傷害──你不按照我的方式去做,我就會傷害你,而且還會收回給你的資源與愛。

  這樣的互動,又是許多人習以為常、也是權威最常展現的傷害性互動。因為已經把自己交給了權威,失去了自我定義與獨立的生存能力,因此,即使受傷、覺得不對勁,仍然因為罪惡感、失能感與害怕被拋棄感等複雜的情緒走不了,只好留在原地,繼續承受這些苦痛。

  而且,說出「我願意」,是買一個「希望」;若我撐不下去,這個「希望」似乎也沒了。我要怎麼願意承認,原來我花如此多力氣投注的,是一場騙局?做出這個選擇的我,自我的價值與意義又是什麼?

  這種為了「擁有希望」的「絕望感」,是我在讀這本書、看這部影集時很深的感受。當然,鄧醫師與吳洛纓編劇談了許多關於親子關係、青少年與成人的自我認同、女性所背負的社會期待等等,非常全面且豐富。礙於篇幅無法一一細數,翻開這本書,或許,你我都會從中找到一部分的自己。

推薦文

脆弱的時候,要小心照下來的那道光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生命總有幽暗。當你愛的人不愛你、你想珍惜的人離你而去、你曾經當作生命中心的人去找了別人,或者是你依靠的人摧毁了你的信任,那些藏匿在你靈魂深處的黑暗就會湧現,並且抓住你,讓那些你原本不想面對的醜陋和脆弱,占據你人生的主控台。

  影集《我願意》所描述的,其實就是一個又一個歷經幽微的生命,在他們日子過得最辛苦的時候,不約而同遇見了一位「導師」,並且徹底「改變」他們人生的故事。

  看完之後,你會為這些主角感到惋惜、憤怒,甚至不勝唏噓,這一切是那麼虛幻,又是那麼真實。為什麼「邪教」的教主可以如此洗腦、操控人心?為什麼許多信徒願意為這些教主們奉獻自己畢生的財富,甚至其中還不乏一些高知識分子?又為什麼有些女性信徒願意和教主「雙修」,追求靈魂的更高層次?

  這本《療癒陷阱》採用對話錄的方式,記錄洛纓和惠文的對話,不但為劇中的每個人物和故事做出更豐厚的詮釋,也為那一個又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找到可能的答案。

  綜觀這本書中所有的信徒,你會發現他們心中都有一個柔軟的縫隙,邪教教主從這縫隙悄悄地擁抱、籠罩、最後用盡全力「捏爆」,甚至榨乾他們僅剩的一點遺產。他們原先希冀的是救贖,最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條末路。

  有趣的是,每一個走上末路的人,都曾經以為自己走的是坦途。《療癒陷阱》讓我覺得最精闢的分析,就在於把「以為」當成寄託。這些信徒當中,有些人也許突然醒悟,有些人即使到了最後一刻,還是活在自己的謊言裡,因為對他們來說,清醒比睡著更痛苦。

  脆弱的心靈,往往禁不起惡意的光明。願我們在生命的低谷裡,都能夠保有智慧,信靠那些真正愛我們的人,而不是為了執著,出賣自己的靈魂。
 
推薦文

人到底是怎麼一步一步加入邪教的?
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我自己過去一直有段時間很好奇,人到底是怎麼一步一步加入邪教的?

  大家一起大聲吶喊、做誇張的動作膜拜教主、進行虔誠的儀式,甚至拿出很多錢供養,為何信徒都這麼確信不疑?為何都能這麼熱切投入呢?就算是透過紀錄片的鏡頭,都會覺得這類緊密感很不可思議。

  尤其,教主一開始多半只是一個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人,突然宣稱自己可以看透靈魂、解讀前世今生、帶著教眾修仙修法長生不老,這到底都怎麼取信於大家?很多邪教的紀錄片或是書籍,其中有些文獻、法器,或是教主的神蹟照片,你事後去看,根本就假的,而且教主的末世救贖的說法也常頭尾兜不攏,為何他們還能騙到人呢?難道加入者就只是笨蛋?顯然又不是如此,因為很多邪教浮現於檯面時,你會發現成員不乏高知識分子。難道這些人真只會讀書,但沒有任何生活常識?人們怎麼一步一步被吸引的?這真是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疑惑。

  後來我自己做了些研究,才發現邪教並不是教主多神通廣大,甚至也與教義或論述毫無關係,真正的關鍵是邪教帶來的「情感支援體系」。

  這也是為何我拿到《療癒陷阱》翻看時,覺得這麼有趣。許多人以為加入邪教的人是笨蛋,其實他們未必笨,但他們肯定帶著創傷與寂寞。他們期待的不是教主法力,而是想在此取得重生。

  編劇吳洛纓小姐與鄧惠文醫師在這本書的觀劇對談中,深入這些人的內心,探討了《我願意》這齣劇裡每個角色走入邪教的心路歷程。我得說,這部分採取對談形式,讓這本書變得非常有意思。因為從戲劇角色的切入,加上作者與心理專家的對話,讓我們可以深入理解每個人到底匱乏什麼,理解他們的焦慮與孤寂感,又分別在人生中尋求什麼東西。

  這些人其實也沒在找什麼很不尋常的東西──婚姻失落、子女反叛、財務困境、自我懷疑、自信不足、找不到生存價值、霸凌與敵對等等,真的不外乎是你我都會碰到的事情。或許我們運氣好,但並不表示哪一天遭遇到某種深刻的生存打擊時,我們不會想逃入、依賴一個類似的「情感支援體系」。

  大部分的人都花太多時間去理解外在,舉凡天文地理、數學英文、經濟大勢、還有工作的專業知識,卻對於自己內心的渴望與需求接近無知。

  正因為不懂自己,碰到創傷、焦慮與孤獨時,就會嘗試各種情感上的替代方案來自我療癒。對很多人而言,處理問題本身太艱鉅,逃避又不可能,只好把希望往外寄託。前面提到,邪教其實與其說是一個宗教,不如說是一個讓失去希望的人感覺被承接住的支持團體。在那組織中,透過大家互相取暖、互相揭露脆弱來獲取認同,也取得在原本生活得不到的關心與照料。

  這時候,教主搞不好根本是附加的好處?因為加入邪教的人,真正的目的說不定也非真心相信,而是「就算是假的,那又有什麼關係」,既然這裡的大家這麼照顧我,我可以獲得外面沒有的肯定與包容,教主「似乎」還懂些神祕力量,或許真的可以給我一些額外的救贖。

  他們也許是這麼想的:「反正我也已經這樣了,就算被騙一下又如何呢?還能更差嗎?而且,搞不好教主真的有點什麼,那我不把握這人生最後的機會嗎?我若轉頭走,就算沒被騙,但回去也沒有比較好啊……」

  就如同鄧醫師在書中說到:「奔向什麼不重要,只要是往離開現在的方向跑,都值得嘗試。這是絕望之人的最後希望。」

  所以,我邊看邊覺得這本書的各場對談真是太棒了,因為透過別人的故事,你會更了解自己、身邊的人,以及那些加入邪教的人到底在想什麼。沒有人天生想受騙,多半是真的跨不過,自己騙了自己。且世界上想騙我們的又何止邪教?也可能是糟糕的戀人、糟糕的關懷團體、政治團體,或是其他想利用我們的組織。

  人生在世,我們總需要有方法療癒自己,而療癒的過程,多是嘗試從劇中人的傷,看出自己的需要。畢竟人人都有脆弱、過不去的時候,但你若更明白人的心理機制,或許能避免自己陷入類似的狀況,也能以此同理,幫助身邊有類似困擾的人。

  這本書,我覺得很受用,推薦給大家。
 
推薦文

是療癒救贖?還是以愛為名的止痛劑?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每當社會上報導迷信或是詐騙相關案件時,很多人會以「這些人就是笨」來簡單結論,但真的是這樣嗎?這些受害者無論性別、富有或貧窮、博士或不識字、年幼到年長,可說是遍布所有社會階層。追溯其心理,「匱乏」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對於愛、人際、家庭、成就等的匱乏,然而匱乏並不見得一定會迷信或被詐騙,還需要考量因成長經驗、個體差異、人際支持等脈絡。

  《我願意》一劇就把許多人陷入迷信的生命經驗都演出來了,透過劇情的起承轉合,會發現原本以為的「笨」,其實是一連串傷痛的連鎖。《療癒陷阱》則是透過編劇吳洛纓與鄧惠文醫師的對談,將當中那些連鎖加以解析,看清楚這些悲劇的齒輪是如何咬合轉動。

  劇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飽受霸凌的學生尋求輔導老師協助,老師無條件地包容關愛,並引導學生到其所屬的成長團體,認為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愛與包容,結果是下一個悲劇。身為心理人的我心想:「這樣是對的嗎?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嗎?以愛為名的行為,該怎麼界定那條線是合適的?」

  我很認同鄧醫師在書中談的概念,心理諮商的目標並不是無條件地給予止痛劑,甚至強到使人愉悅,而是正視疼痛的原因,並能選擇自我調節的方法。

  閱讀兩人的對談,直面內心的脆弱,也跟著劇中人物從錯誤與挫折中,獲得了一些成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97031
  • EISBN:978957329756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2MB
 

書籍延伸內容

周思齊:「原來打棒球可以這麼帥!」|【遠流】參展電子書,兩本75折!

會員評鑑

4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5.0
|
2023/11/03
|
電子書

療癒而成長 麻醉而依賴

我們投身到身心靈團體,求的是抱團取暖、一時慰藉?還是真的想自我成長?

我的人生一路走來,參雜了幸與不幸;經歷了家庭、童年或是求學工作時期,似乎痛苦折磨多過於幸福快樂。而習慣獨來獨往的我,在人群中常有自己像是個″局外人″難以融入。

所以有很長一段渾渾噩噩的日子,心生不滿的我拼命的一直往外求…哪怕是一塊浮木,我只想不顧一切的緊緊攀牢,不肯鬆手。

這就導致了 感情容易上當 交友和人言容易輕信

曾在他人引導下陸續加入了林林總總有關於提升身心靈的課程和社團。美其名說是靈性成長了,倒不如說是一種心靈麻醉,因為它跟當下團體凝聚的氛圍感有莫大關係。就像書本提及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生活的美好,自然而然會轉向一個像天堂的烏托邦一樣,即使後來才發現一切是假象

當一個人脆弱、氣場不夠好,不夠完整時,身旁的人是馬上可以感覺的出來,導致容易被有手段的人趁虛而入,

雖然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依靠,外頭洪水猛獸依然呲牙裂嘴。但我在閱讀世界裡找到了救贖。

一方面接觸心靈成長,一方面閱讀,就不會失去平衡的把所有重心往哪裡靠。

這本療癒陷阱寫的很棒,更深入的描繪,人在脆弱無助時,會失去原有的判斷而投身到一些邪教團體尋求慰藉。

一個人不可能無知到心甘情願雙手奉上,進而傾家蕩產…就像“我願意”一樣,那些無助的靈魂是怎麼被有手段的操弄逐漸放下心防,被一步步操控…

我們無法用簡短的幾句批評概括。我想這是這本書最想要告訴讀者的一個很重要的訊息。
展開
user-img
Lv.1
0.5
|
2023/01/06

其實我覺得寫這本書的人很好笑
他的意思是說心理健康不重要,每個人都可以利用別人心靈脆弱的時候去欺騙對方而那都是那個心靈脆弱的人的錯!

那他們幹嘛還要念心理學甚至當精神科醫師呢?!

荒謬的同溫層!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找藉口才是他們所謂的心理學吧!可笑至極!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2/12/24

這本書裡鄧醫師和吳導演從心裡學的角度討論吳的新戲「我願意」,戲中的人各有各的生活的難處,都選擇了加入同一個邪教組織,最終變成謀殺案的幫兇。喜歡這種對談式的人物分析,很像是一集高質量濃縮的播客節目。也喜歡這種黑暗的宗教犯罪題材的故事。

鄧醫師對「全知全能的心靈導師」和「遵守醫患倫理的心理醫師」的區別的解釋也讓我很感動,同樣是察覺到你的脆弱,邪教導師會說你最想聽的話來控制你,心裡師卻要引導個案自己找到答案,無論這個過程多麼漫長。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2/12/22
劇透警告

這本書會帶你更深入的了解《我願意》中每位角色的不願意,面對到生活、婚姻、自我價值和家庭的上的難處,此外,透過洛纓老師和惠文醫師的對話,帶你深刻了解失意者與引導者之間微妙的關係、心靈團體混雜宗教運作模式等,讓你認清究竟是救贖還是陷阱,更重要想傳達的是自我內心探索的重要性,這是一段獨特、漫長更時常被忽視的旅程,找個療癒自己的樹洞吧!!!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三采年終暢銷書展:邁向理想的大人之路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