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很清楚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傷,我向來有這個自覺。
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傷了又傷。
然而,真正理解我內心煩惱的人實在屈指可數。
我是個高敏人,擁有與生俱來的細膩敏感氣質。除了高敏人細膩的感受性以外,我還喜歡尋求刺激,是個高刺激尋求型的高敏人(HSS,Highly Sensation Seeking)。目前我是位職涯發展師,專門為高敏人提供職涯諮商服務(解決高敏人職場相關煩惱或組織人際議題的諮商)。
很多前來諮商的個案都在人際關係上受挫。這些挫折對他們的職涯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
長年在諮商實務中,我開始思考,如果能有效化解人際關係上的困難,職場上帶著傷痕工作的人,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多了?
如果容易受傷的人感覺自己「被理解」,心中受創的感受被撫平了,職場上因人際關係問題不斷更換工作的狀況,是否會減少?人際受挫無力重返職場的人數說不定也會跟著降低。一想到這些可能,我便下定決心要好好寫一本關於與「鈍感人」人際關係的書!
從小就不被理解
任誰都有過受傷的經驗對吧?努力想討對方歡心,沒想到對方連理都不理,或突然被好朋友討厭等⋯⋯然而,最讓我受傷的時刻莫過於對方不經意的一句:
「這種事誰都會碰到好嗎?你想太多了!」
我的感受根本不被當一回事。
當我明確告訴對方,這對你來說或許沒什麼,但對我來說卻很嚴重時,對方依舊以一句「你想太多」打發我,這種時刻最令我黯然神傷。
多年來我不斷自我苛責,怪自己因為一丁點小事就受傷,糾結那麼多年無法平復,質疑自己為何如此脆弱又無能。
我也碰過有人強烈建議「你就是太懦弱了!堅強一點不就沒事了!」對方說的我當然也知道,但我想破頭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變堅強,付出再多努力也改變不了懦弱的自己。
無論我再怎麼責怪自己、再如何懊惱,也改變不了容易受傷的事實。但我心想,總不能什麼都不做吧?於是我開始「假裝自己很堅強」。
既然不懂怎麼讓自己變堅強,那模仿看起來很堅強的人總行了吧!當時的我確實是這麼想的。
佯裝堅強的我,乍看之下是變堅強了。我利用與生俱來的宏亮嗓音,臉上堆滿開朗的笑容,努力讓自己融入人群。
搏命演出堅強假象的下場是,無從意識到自己早已為了這一切遍體鱗傷。強打精神努力說出自己的意見,但內在傷痕累累的自己卻好想從這個世界消失。生怕別人發現自己內心的傷痕將再也無以為繼,當時真的覺得自己被逼到無路可退。
我的心已達崩潰邊緣。
但我還是不斷地催眠自己,就算受傷,只要假裝自己沒有受傷就沒事了。
我對自己說「我沒事!」拚命想讓自己保持內在的平衡。
我認為自己很無能。
從我二十幾歲到三十多歲,我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想什麼,就這樣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崩潰的邊緣。有好一段時間我輾轉換了不少工作,不管去到哪兒都碰過有人把我做好的文件扔到桌上,對我說「連這麼簡單的事也不懂嗎?」、「你會不會也太蠢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我應該是被霸凌了,但當時我的心早已麻木,所以才會認定一切都是我的問題,覺得自己糟糕透頂。
我的信心就這麼一點一滴地流失,即使傷痕累累也絲毫未覺。不!認真說起來當時的我就算想,也沒有能力察覺。我只是死撐活撐地拚命工作,努力把眼前的日子過下去。
再加上私生活也遭逢打擊,令我對人際關係的自信消失殆盡。
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頻繁地往返身心科、精神科,並接受心理諮商。當時我滿心期待吃了藥,接受諮商,一定可以幫我改正缺點,讓人生好過一點。
正因為太懂高敏人,所以瞭解「鈍感人」
我在人際關係上遭受最大的打擊,是我四十多歲時經歷的離婚。
剛離婚時,我滿腦子覺得自己「肯定有病」,頻頻將自己逼入絕境。但醫生跟諮商師都斬釘截鐵地跟我說「你沒有病!」
剎時一個字眼浮現在我腦海——HSP高敏感族。
我三十多歲時讀過一本關於HSP高敏感族的書,但當時我不願承認自己就是個高敏人,始終將這個概念束之高閣。離婚後天天過著鬱鬱寡歡的日子,我回想著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試圖抽絲剝繭自己為何如此容易受傷,為什麼這麼容易受到周遭人事物的影響,我開始強烈地渴望探究這當中心智的運作機制。
高敏感是一種氣質,高敏氣質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個性以及人生,高敏人的神經系統容易激動高昂,一不小心就鑽牛角尖,環境上微小的變化便能觸發高敏人的強烈反應,也容易搖擺不定⋯⋯我愈深入鑽研高敏人的一切,愈明白高敏人何以容易受傷。我逐漸掌握了高敏人應對人際關係的訣竅。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深刻理解,完整接納身為高敏人的自己。
細膩敏感的天賦除了賦予高敏人豐富的感受性跟一顆柔軟的心之外,同時也有容易受傷的一面,而這一切都是正常的。
理解高敏人之後,令我坦然釋懷的還有另一件事,就是明白世界上除了有感受過度敏銳的高敏人之外,也存在著完全相反、神經超大條的「鈍感人」。
我其實並不想使用「鈍感」這個形容詞,因為這純粹只是「感受敏銳」跟「感受沒那麼敏銳」的人,兩者之間感受相對不同而已。
我無意評斷鈍感的特質。
我想強調的是,相對於感受過度敏銳的人,鈍感人完全站在光譜的另外一端。
感受不同的人彼此相互理解、接納並不是件簡單的事。要想和睦相處,必須充分掌握正確對待彼此的方法。我之所以容易受傷,只是因為我當時不懂得如何跟鈍感人相處而已。
高敏人等感受力強卻容易受傷的人普遍有自我苛責的傾向,覺得「我的心這麼脆弱,都是因為我不夠努力」。但是現在的我已經不會再這麼想了。
因為我瞭解容易受傷的人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獨特看法,而鈍感人也有他們獨到的見解。世界上既有想法迥異的人,自然也會有不對盤的狀況發生。
跟鈍感人相處時,敏銳善感又容易受傷的人常感覺自己比較弱。
但無論如何,鈍感人的確存在。反正逃也逃不掉,只要學會相處之道就沒問題了。
你可以活出自己,同時在人際關係上免於受傷。
美崎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