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朔到五千年前,黃河流域最早的居民──不管他們是從外地遷移過來的,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都被稱為華人或中華人。直到紀元前三世紀,秦王朝強大,又被稱為秦人;紀元前一世紀,西漢王朝強大,再被稱為漢人;紀元後八世紀,唐王朝強大,復被稱為唐人,直到今天,二十世紀已盡,歐美大都市中,中華人群居之處,仍稱唐人街。
中華人是一個單一民族,和中華人同時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還有其他民族。中華人自大成性,稱東方人為「夷」、稱西方人為「戎」、稱北方人為「狄」、稱南方人為「蠻」。事實上,民族之多,支派之繁,連手指和腳趾全伸出來,都數不完。到了四世紀○○年代,北方的匈奴人、鮮卑人、羯人、和西方的氐人、羌人等五個少數民族,不堪中華人政府的腐敗和肆虐,紛紛起兵抗暴,並分別建立自己民族的獨立政權,或稱帝國、或稱王國,傳統史學家稱之為「五胡亂華」。「胡」,是中華人對中華人之外其他所有民族的通稱,好像現在通稱外國為「洋」一樣。不過,到底是誰亂了誰?事實似乎相反,記載分明,不是「五胡亂華」,而是「華亂五胡」,我們就拿它作為書名,希望能引起讀者先生的三思!
最近,有人覺得「五胡亂華」,有中華人獨尊之嫌,主張改為「民族融合」。我完全贊成,唯一的擔心是:恐怕又是一場文字遊戲,心裡癢癢如故、獨尊如故,枉改幾個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