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
  • 電子書
改造焦慮大腦: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附「管理焦慮」表格,幫助你翻轉焦慮】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233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改造焦慮大腦: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附「管理焦慮」表格,幫助你翻轉焦慮】 (電子書)

Good Anxiety

  • 定價:420特價:273
  • 特價再9折:245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09日止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紙本書包含書寫互動,電子書版本恕無法比照紙本書呈現和手寫使用。

  ★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CNN暢銷書
  ★ TED演講830萬次觀看數,當年度排名第二名
  ★ 紐約大學知名大腦科學家溫蒂.鈴木博士,首度在台出書!
 
  如何利用排山倒海的焦慮感,
  為自己創造出更佳的感受、思考與表現?
  紐約大學最權威的大腦科學家要告訴你,
  焦慮不是弱點,而是一種天賦!
  ──隨書附「管理焦慮」表格,幫助你翻轉焦慮,進而善用它──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常出現這些狀況呢?
 
  •一緊張就容易搞砸要做的事,導致徒勞無功。
  •重要演說或簡報前,容易腦筋一片空白。
  •深信墨非定律,凡事只想到壞結果。
  •愈是臨近截止日,愈無法專注。
  •靠吃東西紓壓,壓力愈大吃愈多。
 
  事實上,這些都是人們面臨焦慮時常有的反應。大多數人對焦慮避之唯恐不及,認為它是破壞成果的元兇。如果我們不再將焦慮視為詛咒,而是當作獨特的禮物,那會怎樣?
 
  身為神經科學家,溫蒂.鈴木博士發現了一個關於焦慮的真相:是的,它讓人不舒服,但對我們的生存也至關重要。鈴士博士以自己的經驗來說明,她曾在演說前緊張無比,擔心自己搞砸這一切,但也因為焦慮,促使她逼自己做好準備、事先演練,結果,她以完美的表現博得滿堂彩。
 
  這也讓她發現:「當了解大腦並善用神經策略時,你將不再受制於焦慮,而是能以具體的方式控制它。」
 
  因此,透過這本書,她想告訴你:
 
  ◆ 善用大腦可塑性,就能控制焦慮,讓人生更有力。
  ◆ 活用書中所附的表格,就能有效「管理焦慮」。
  ◆ 透過心流、復原力、正念冥想等,可化解焦慮、改善健康。
 
  觸發焦慮的原因無所不在,
  但我們有能力以「最好的方式」來面對它!
 
本書特色
 
  1.由現任紐約大學的大腦科學家所著,內容具有專業性。
  2.搭配實作表格,方便讀者練習。
  3.全書穿插真人實例,激勵人心。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莊博安|微光心理諮商所所長、《慢性焦慮》作者
  黃隆正|奇美醫學中心成人精神科主任、《我不是故意的!成人也有ADHD》作者
  廖泊喬|精神科醫師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
  鄧閔鴻|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列)
 
好評短評
 
  焦慮是必然,但不是無解。鈴木博士透過腦神經科學,深入探究生活中的社交、心流、冥想等狀態與焦慮的正負向連結,值得一讀!──莊博安,微光心理諮商所所長、《慢性焦慮》作者
 
  如何面對壓力,轉化焦慮,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本書是很好的解方。──黃隆正,奇美醫學中心成人精神科主任、《我不是故意的!成人也有ADHD》作者
 
  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困境與經驗,一直都是諮商中重要的改變契機,邀請你重新看待焦慮為積極、主動的能量,改變自己、改變大腦。──鄧善庭,諮商心理師
 
  認識焦慮、了解焦慮,並進而學習調適自己的焦慮,是讓我們能與「焦慮」這個與生俱來的警鈴,和平共存的良好適應方式。──鄧閔鴻,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要了解焦慮才能調節它,若能調節,焦慮將不會是負擔,而是幫助你有好表現的助力!──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焦慮讓人難受,但也能驅動我們脫離逆境。這本書將帶你了解焦慮、利用焦慮,並藉此改變人生。──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國際讚譽
 
  「我總是對我的精神科病患說,適度的焦慮是好事。關鍵在於學習運用你的大腦,改變你看待焦慮的方式,這樣你就能利用焦慮的祕密能力。所以我很愛《改造焦慮大腦》這本書。本書提供一個隨手得可的工具箱,幫助你將焦慮這個令人沮喪的東西,轉變成超能力。」──丹尼爾G.亞曼,醫學博士,精神病學家、神經科學家,榮登《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著作包括《一生都受用的大腦救命手冊》及《大腦一直都在傾聽》
 
  「對任何想了解如何善用各個領域的創造力和生產力的人,《改造焦慮大腦》是必讀佳作。」──伊芙.羅德斯基,《紐約時報》暢銷書《公平競爭》和《找到你的獨角獸空間》作者
 
  「焦慮不是弱點──焦慮是你的大腦在告訴你該改變了。在這本充滿洞見的書中,溫蒂.鈴木博士拆解所有的細節,告訴你如何以及為何要翻轉你的觀點,將焦慮轉變為祕密武器,幫助你得到想要的生活。她會幫你將致命弱點變成你的超能力!」──莉莎.比利尤,「衝擊理論」共同創辦者
 
  「每個人偶爾會感到焦慮,但《改造焦慮大腦》告訴我們,我們不只可以和焦慮共存,還能讓焦慮為我們服務。溫蒂.鈴木博士是紐約大學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她以完整且易讀的方式和我們分享科學知識。然後她提供清楚的工具和策略,幫助我們的人生更完整。」──雪倫.索茲柏格,《充滿愛的仁慈以及真實的改變》作者
 
  「一本博學、實用、易讀的書,作者分享的親身經歷,肯定能幫助焦慮的人。」──《紐約書評》
 
  「在這本實用的自助指南中,焦慮不只很有用,而且也是現代生活的必須。」──《出版者周刊》
 
  「鈴木博士提供一個很棒的地圖,幫助生活在憂慮倍增的世界中想要找到出路的人。」──《華爾街日報》
 
  「鈴木博士擷取自數十年的神經科學專長與研究,再加上一點自己的故事,創作了一本實用、以科學為根據的指南,給想要改變的讀者。」──《華爾街郵報》
 
  「必要的指南,提供焦慮的應對小訣竅以及溝通與生產力的訓練技巧,適合任何感到焦慮、壓力或憂慮很多的人。」──《財星》雜誌
 
  「鈴木博士詳述焦慮的生理學知識,幫助我們重塑對焦慮的看法,讓我們不再無助,而是感覺更有力量。」──CNN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溫蒂.鈴木(Dr. Wendy Suzuki)
 
  鈴木博士是熱情的思想領袖及演說家,也是榮獲許多大獎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她任教於紐約大學,長期研究「身體活動如何改變和改善大腦」領域,同時也是人工智慧健康科技公司「腦身體」(Brain Body)的共同創辦人
 
  身為神經科學家,她最為人所知的成就即是對大腦記憶區域的研究,其研究定義了生理活動對人腦和認知功能的作用。她的前作《健康大腦,快樂人生》(Healthy Brain Happy Life)是暢銷全球的書籍,並被美國公共電視製作成特別節目。曾受邀至TED演講,主題是「運動能改變大腦」,並成為當年度點閱率第二高的演說影片。
 
比莉.費茲派屈克(Billie Fitzpatrick)
 
  作家、教育家,也是本書的協作者,曾共同撰寫多本書籍,包括小說和非小說領域。她擅長描述性的書籍,主題包括健康、性慾和人際關係、神經科學和大腦行為,以及情緒等。
 
譯者簡介
 
呂佩憶
 
  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口語傳播碩士,領有多張金融證照,曾任財經新聞編譯、券商研究報告翻譯。譯有《一開口,任何人都說好》、《公事包裡不要放衛生紙》等多本個人成長書籍,以及多部歐美電影、電視影集和紀錄片。
 
  譯文賜教:misslupeiyi@gmail.com
 

目錄

【作者序】讓「焦慮」成為你的人生助力

第一部 焦慮的科學
Chapter1 什麼是焦慮?
Chapter 2 善用大腦的可塑性
Chapter 3 應對真實生活中的焦慮

第二部 學習用正確的方式擔心──隱藏在焦慮中的超能力
Chapter 4 強化你的復原力
Chapter 5 提升表現,以通往心流
Chapter 6 培養積極的心態
Chapter 7 提升你的專注力和生產力
Chapter 8 強化你的社交腦
Chapter 9 提升創造力

第三部 把焦慮變成朋友──平靜、翻轉和引導焦慮的工具
Chapter 10 善用焦慮
Chapter 11 翻轉焦慮的工具

【後記】焦慮可以是一種能力
致謝
 

作者序
 
讓「焦慮」成為你的超能力
 
  我們生活在焦慮的年代。焦慮就像一種人們已習以為常、無所不在、有害的臭味,已經成為生命中恆常的狀態。從全球疫情到經濟崩潰,再到激烈的日常家庭中的挑戰,我們有很多合理的原因感到焦慮。新聞二十四小時不斷播放,持續的社交媒體資訊流入,只是令這種不安感加劇而已;我們身邊有太多資訊需要過濾、太多刺激令人無法放鬆。日常生活的壓力似乎無可避免。
 
  焦慮感真的是必然的嗎?是的……但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我剛開始研究及撰寫這個主題時,是在紐約大學的神經科學實驗室裡。當時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個容易焦慮的人。直到我開始注意到我的研究對象、朋友、實驗室同仁、同僚,甚至是我自己用以下這些詞彙來形容自己的感覺:
 
  擔心、焦躁、壓力很大、注意力不集中、覺得無聊、悲觀
  沒有動力、緊張、想小睡一下、防禦心很重、害怕、睡不著
 
  你也這麼覺得嗎?用Google簡單搜尋一下就會發現,大約有十八%的美國人,也就是四千萬人,患有其中一種嚴重的焦慮症,其中包括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以及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 anxiety disorder,簡稱GAD)。但是這些正式被診斷的數字,只不過占焦慮人口數的一小部分而已。全世界有上億的人口患有低程度、非臨床但持續令人疲憊的焦慮症──這是很普遍的焦慮類型,幾乎所有人一生中都發生過。
 
  你知道有些時候,即使已經精疲力盡,卻仍擔心得夜不成眠?或是一直有待辦事項令你覺得永遠無法好好休息?或許是一直分心,令你無法專心讀完一篇雜誌文章,更不用說思考一個問題了?你是否曾經有一種疏離感,令你無法親近家人和朋友?你可能很熟悉其中一種或所有的跡象,我將這些稱為「日常的焦慮」。是的,焦慮會透過很多種方法出現在生活中。就算你不覺得焦慮,可能也同意現代人的生活幾乎總是充滿壓力。
 
  最近的估計顯示,生活中會發生令人焦慮的事,並且影響九成的人口──真的很驚人,而且包括我也是,我們經常會放棄並且認為自己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接受焦慮是人生的必然,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焦慮,都會令我們疲憊、不快樂、降低性慾等,並且無法親近朋友和我們所愛的人。也許有時候我們的狀況不錯,焦慮似乎消失了一段時間,但很快的,我們又會陷入恐懼、擔憂和無止盡的「萬一……怎麼辦」的憂心之中。
 
  因為這些症狀並不被認為很嚴重或是令人無法行動,所以日常的焦慮通常沒有被治療,即使焦慮的副作用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交友、工作能力、感受喜悅和享受生活的能力,及接受全新又有趣的專案或目標或改變的意願。不過,日常焦慮確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大多數人只是被動接受這些壓力源,認為這是人生無可避免的一部分。事實上,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持續的緊張、睡眠不足、分心以及擔憂似乎是很正常的事。的確,有些人可能不覺得焦慮存在於自己,而是存在於自身之外的整體壓力,彷彿是一片籠罩著他們的烏雲,因為跑得不夠快而逃不了。
 
  我剛開始對焦慮感興趣時,我想將我對於動作和大腦(我的第一本書的主題)的突破性研究,應用於幫助人們更有效管理焦慮。我的目標是解決身邊看到的焦慮危機──我在紐約大學校園、我做研究的幾所高中、一些才華洋溢且努力工作的朋友與同僚,還有我在世界各地旅行時觀察到的情況,反映了我讀到的統計數字。我相信,而且我的研究也確認了運動、適當的營養和冥想,可以減輕和緩衝焦慮。但是我一開始沒有想到焦慮竟然這麼複雜;如果我們只是設法逃避、甩掉或緩和焦慮,這樣不只無法解決問題,而且還會錯失運用焦慮的力量來提升生產力的機會。
 
  當我愈來愈投入這個領域的研究後,我發現焦慮完全不同的一面:當然,焦慮令人不舒服,但這就是焦慮的功用。比較極端的焦慮(仍不是臨床焦慮的程度,而是源自生活中最充滿挑戰性、壓力最大的時刻)會造成破壞,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大部分的人,包括科學家、內科醫師和治療師在內,通常都會忽略人類感受到的焦慮,其實對生存來說很重要。換句話說,焦慮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
 
  這樣的矛盾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四十歲生日前,遭遇所謂的中年危機,我對人生感到非常不滿足。我比正常體重還胖了二十五磅(約十一公斤),我每天都工作一整天。我感到沮喪、孤單,感覺沒有能力讓自己擺脫這個瓶頸。因為我是科學家,所以透過擅長的事來幫助自己,我決定用黃金標準對自己做個實驗,也就是在實驗室進行隨機控制研究。最後我發現,運動、營養和冥想,不只能用可衡量的方法來減重、提升生產力、記憶力和專注力,而且這些身心策略還能改變大腦,更精確來說,是改變我們與焦慮的關係。
 
  可以衡量大腦的改變,是這個研究真正令人感到滿足的成果。但是,我還親自體驗到另外的一線曙光:在改變了生活方式後,我明顯感覺好多了。我變得更快樂、更樂觀、焦慮感少了很多。我得承認,我本來只想要減肥、讓身材變好一點,沒想到整體身心都變得更好了。我所進行的改變,使我的感受變了,感覺到不同的喜悅、投入和滿足感,這些都是我以前沒想過的。
所以我一邊想著焦慮,一邊回去尋找以前的資料,想看看負面情緒變成正面,這種轉變背後的原因。在將自己進行的全新跨領域分析資料同步後,我發現原本的沮喪和不安,其實都是焦慮的神經生理和心理表現。當我們遭遇負面刺激或壓力時,焦慮的本質就是激發和啟動大腦與身體。大腦和身體是相連的(沒錯,因為是相連的,所以我才會在本書中用「腦-身體」這個詞來指這個系統)。當我開始追蹤焦慮,以及更多正向展望、提升自信心、快樂明顯提升之間的關聯,和背後的神經生理學根源時,我發現焦慮並沒有消失;而是從負面的狀態變得更正面了。
 
  是的,我的焦慮似乎是嚴肅、充滿競爭的事業中必然的一部分。但我開始把焦慮視為神經激發或刺激,且對我的生活有各種不同的作用。焦慮的激發就像一種能量,至於會是正面或負面的能量,就要視個人如何回應某個壓力源或是外在的力量。我發現,我對壓力(例如太多截止期限、工作太多天而沒有休息或好好放鬆、吃太多糖和油膩的食物,再加上太少運動或根本沒有運動)產生的負面反應,並造成負面想法時,我選擇以運動、好的飲食和冥想來應對,而這些改變造成的神經生理反應給予我正面的感受。焦慮令我改變生活方式,成為我生活中的愉悅來源。
 
  這麼看來,焦慮並非一定是壞事。我們如何體驗焦慮的激發,就視我們(或腦-身體系統)如何解讀和管理外部壓力源。外部壓力源可能會引發焦慮,造成憂慮、失眠、注意力渙散、缺乏動力、恐懼等等。但是,外部壓力來源也可能造成好的反應。例如有些人在公開演講前會感到焦慮,而有些人則覺得站在群眾面前是很刺激、令人興奮的事。並沒有哪一種反應方式比另一種更好;應該是說,對壓力的反應呈現的是,一個人在任何時候管理壓力的方式,以及他們過往的經驗結合。如果壓力反應會根據感受而有所改變,那我們就有可能控制自己的反應。
 
  焦慮也可以是助力
 
  焦慮是動態的,而且是可以改變的,我覺得這個想法非常不可思議。當然,焦慮是人生無可避免的一部分,沒有人能免疫。但是對焦慮有更完整的了解,讓我不再受困於焦慮。我不再把這些感覺當成必須逃避、壓抑、否認或抵抗的事,而是學會利用焦慮來改善生活。真是令我鬆了一口氣。我和所有人都一樣,總是會遇到一些令人焦慮的事。但是,現在我知道該怎麼處理那些不請自來的負面想法了。我可以認出相關的訊號,然後調適自己,減輕壓力、讓身體平靜下來或是讓心情平復,這樣我就又能思路清晰、找到平衡。不論是對個人、工作和某些情緒上,都是一大幫助。我從工作中感覺到更多的滿足感和意義,工作與生活終於達到平衡,這是以前感覺永遠得不到的。我也更能享受生活、找到時間從事不同有趣的事,感覺更放鬆,可以思考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我希望你也能有這樣的感覺。
 
  人們傾向把焦慮當成壞事,是因為我們只把焦慮和負面、不舒服的感覺聯想在一起,總覺得自己失控了。但是當我們以更客觀、精確而且完整的方式,來了解焦慮背後的神經生理學,就能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焦慮。是的,承認自己沒有發覺但卻主導著我們的想法、感覺和行為的反應模式,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你一想到公開演說就覺得很焦慮,那麼你的腦-身體或多或少就是主導著你的反應,除非你有意識地干預並且改變反應。但我親自看過,我們可以干預,並針對焦慮創造出正面的改變。
 
  壓力與焦慮之間的動態互動,對我來說很合理,因為這讓我回到我的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神經可塑性。大腦的可塑性並不表示大腦是塑膠做的,這表示大腦可以適應,並回應所處的環境(可能是好的或是具有破壞性的方式)。我對認知和情緒改善的研究基礎,就是大腦是「適應力極強」的器官,大腦需要壓力才能活著。換句話說,我們需要壓力。就像帆船需要風才能行進一樣,腦-身體需要外部的力量來敦促它成長、適應,才不會死亡。當風太大時,船前進的速度可能太快而有危險、失去平衡、沉沒。當腦-身體遇到過多的壓力,就會開始產生負面的反應。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壓力,就會像在高原滑行一樣平穩。這種高原現象感覺,從情緒來看很無聊或無趣;生理上感覺起來像是成長停滯。當腦-身體有適當的壓力,運作就會達到最佳狀態。沒有壓力就會傾倒,就像帆船沒有風提供動力一樣。
 
  就像身體的每個系統一樣,與壓力的關係重點在於達到恆定性(homeostasis)。當我們遇到太大的壓力時,焦慮會逼著我們去調整,讓我們回到身心平衡的狀態。當我們的生活有適當的壓力時,會感覺到平衡──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尋求的身心平衡狀態。這也是腦-身體的焦慮運作方式:以動態的方式來呈現出目前的生活中,是否有壓力。
 
  當我開始改變生活方式,開始冥想、吃得健康、固定運動,我的腦-身體就開始調整、適應。與焦慮相關的神經路徑重新調整時,我的感覺非常棒!我不再感到焦慮了嗎?並沒有。但焦慮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因為我以更正面的方式來回應壓力。
 
  焦慮就是這樣從我們想避免、擺脫的事,變成提供資訊、有益的事情。根據我的實驗和對神經科學深入的了解,讓我學會的不只是如何投入全新且不同方法來強化心靈健康,包括透過運動、睡眠、飲食和新的腦-身體練習,而且我還和焦慮保持距離,學習如何組織我的人生,以適應甚至是欣賞焦慮。這就是焦慮對我們有幫助的地方。我在紐約大學所做的實驗,讓我開始看到一些介入方式(包括運動、冥想、午睡、社交刺激),不僅對降低焦慮的成效最好,也能改善情緒和認知狀態,包括受到焦慮影響最大的專注力、注意力、憂鬱和敵意。
 
  了解焦慮的運作方式,就是本書的主題,也是本書對讀者的保證:了解焦慮在大腦和身體裡的運作方式,並且運用這個知識來使自己的感覺更好、思路更清晰、變得更有生產力,以及達到最佳的表現。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你會學習到如何利用焦慮、憂慮和廣泛的情緒不安等,來建立新的神經路徑,並且找到新的思考、感受及行為的方式,藉此改變你的人生。
 
  我們與生俱來的適應能力,給予我們力量去改變及引導想法、感受、行為,以及與自己和其他人的互動。當你採取某些運用焦慮的神經策略時,你會開啟一道門,更深入、有意義地啟動你的腦-身體。你將不再感覺受制於焦慮,而是能以具體的方式控制焦慮。焦慮變成一種工具,可以強化大腦和身體在各方面的反應,包括情緒、認知和生理。這就是我稱為「焦慮的超能力」。你將會從原本只是適當地運作身心,變成以更高、更有滿足感的方式運作;你原本只是過著平凡的生活,將會變成過著超凡的生活。
 
  本書將我們對可塑性的所知,用來創造適應壓力的策略,並把焦慮當成警告的訊號和機會,將焦慮的能量用於好的地方。每個人對於正向的大腦可塑性都有不同的偏好,因為每個人的焦慮呈現方式各有不同,但當你學會如何反應、如何管理不舒服的感覺,以及該如何應對以達到恆定性時,你就會發現焦慮的超能力。
 
  焦慮可以是好事,或是壞事。至於是好是壞,其實是你可以決定的。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6018
  • EISBN:978957086674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6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