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自序
1.婆媳心結宜解不宜結
婆媳一向各有立場,如果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就能夠瞭解彼此的想法與情緒,且兩個人都應該替自己所愛的人設想。
2.我的男友不想婚!
男女戀人最怕的就是一個想婚一個不想,關係就會產生衝突。當出現這種問題,不妨從結婚的框框中跳脫,主導並繼續發展原有戀情或另尋感情歸宿。
3.離婚後,我倆還要當朋友嗎?
許多女性在婚姻中不快樂,既然走出來了就要過不一樣的生活,與其與不合適的男人一起過,還不如單身過自己的日子,一樣可以很幸福!
4.子女的「不對稱」戀情,父母該怎麼接受!
子女成年後本就得自家庭分化出來,父母即使不捨、不願或不滿,也只能學習在成人親子關係中溝通、接納及妥協,才能健康地連結兩代關係,也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5.關於「誰做飯」這件事
廚房其實是很好培養家人感情的地方,喜歡做菜的一方必有成就感,另一方也樂得享受家人的廚藝;不管夫妻或家人,在廚房能聊的話題很多,感覺也能較親近。
6.我就是不要離婚!
離婚當然是不得已的選擇,但原來的婚姻樣態若已經不存在,只剩下空殼,為了自己,也為了教育孩子正確的感情婚姻觀,還是放手吧,離婚心更寬,天地更大!
7.我的岳家怎麼那麼多事?
夫妻感情好,就會為對方設想,當遇到困難或衝突,較易同心協力來處理,而好的感情、深遠的關係,也是從為對方設想開始。
8.是我把丈夫慣壞了嗎?
先從自己改變起,對方必會受到影響而做出不同的反應;畢竟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僵化已久的互動需要時間、耐心及愛心來活化。
9.假學歷,真詐婚
婚前交往不見得與婚後幸福呈正相關,但至少能多認識、多瞭解,在互相信任、安心、放心的基礎完全建立之後才談婚論嫁,可避免為失敗婚姻付出高昂的代價。
10.婆媳正向互動,加持好婚姻
婆媳若是正向互動,妳來我往,互相關心,親情、恩情、友情,都可以從中發展出來,婆媳關係良好,必促進三代關係緊密。
11.單身或結婚,都要過得好
不論幾歲的單身生活,不妨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只要愛自己、有信心,單身者必能與已婚者一樣過得充實與快樂。
12.基礎穩固,感情路才能走得長遠
不論是戀愛同居或結婚,男女雙方要的都是一段穩定的感情關係,而欲進入長期關係,承諾與投入是重要的概念與行動。
13.「結婚、離婚、再婚」三部曲
婚姻中的兩人要學會以正確角度來看待離婚家庭與目前家庭,才能共同努力來經營進行中的婚姻關係。
14.媽媽的兒女經,化積怨為祝福
兒女雖是父母身上的肉,卻己分化成獨立個體,有自己的思考及生活方式,包括婚與不婚的選擇,父母與其憂心兒女的婚姻狀態,不如多花心思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
15.爸爸缺席的日子
不論是父兼母職或母兼父職,只要心態正確,家庭生活正常、親子關係良好,單親也可以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
16.準婆婆發威,準媳婦接招
調和未來婆媳的關係,男方若懂得攻心為上動之以情,幫助女方漸進式的調整與適應,就能讓女方慢慢融入婆家,讓婆媳一家親。
17.親家可以不必是仇家
夫妻要同心承擔小家庭的責任,對於長輩不合理的要求要一起擋回去,但切記要低姿態、有耐心地說明他們的立場與態度,才能建立更好的家庭新關係。
18.無良親戚麻煩多
不需要分是誰家親戚朋友,面對問題時夫妻槍口要一致,態度堅決,言語客氣,讓聽者感受到界線,卻不覺得無情或被拒絕,才能修好姻親相處這門課。
19.我家有個麻煩人物
處理姻親關係,一定要有另一半的支持,不是出頭幫忙打抱不平,而是給伴侶言詞、肢體及行動上的支持與安慰,適時成為潤滑劑。
20.同居前先約法三章
同居的兩人若基本價值觀不同,差異在同居半年後一定就會顯露,彼此得學著在差異中適應、瞭解與溝通,日後修成正果的機會才比較大。
21.吾家子女初長成,搞得快抓狂!
父母要先有覺醒,調整心態,改變與孩子互動、溝通的方式,期待他們能懂事;當然,還是得等到年輕人自己當了父母,才能深刻體會天下父母心的真愛。
22.尊重「小大人」,兩代溝通更順暢
子女與異性朋友交往,既然阻擋不了,父母只能通過溝通管道慢慢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性愛感情婚姻觀,陪伴他們正向成長。
23.結冰的婆媳關係也能正向思考
生別人的氣就是在懲罰自己!將婆媳互動從積極轉消極,不讓負面情緒在心中發酵,降低自己的期望,不去攪亂湖水,而是一心享受湖面的平靜。
24.走出婚變,開創新生活
經歷婚姻變故,若能覺醒,從婚姻受害人轉換成人生學習者,則可重新出發,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25.人到中年的「三明治」危機
很多看似難以處理、容易造成壓力之事,如果讓它們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妨先接納,再與之和平共存,人生還是可以順暢開心的。
26.無血緣的「新兩代」親子關係
動機純正且有愛心的「新兩代」,使雙方都感受到溫暖的生活經驗,不論以後各自的人生會如何發展,彼此都會是對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27.耐心化解子女的分化歷程
只要肯面對自己,重新整理內心的衝突,努力化解兩代歧異,雖然父母不見得能馬上被改變,但至少能打開僵局,讓溝通進行,親情必能在愛裡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