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能改善人民的未來?
民主制度以眾人的意見為依歸,匯集民眾意見的最主要手段便是投票。多數決是當今大多數民主國家最常見的計票方式,可是這種單純數人頭的方法,真的足以反映出真實的民意嗎?參選人數的多寡、計票的方式不同,又將如何改變選舉的結果呢?
.候選人撕裂社會、製造對立、激化衝突,原因竟與多數決有關?
.台灣的選舉老是出現「棄保效應」,這現象是多數決無可避免的宿命?
.當選者得票率只有三成上下,豈不代表有將近六成的人反對他,他又怎麼代表「大多數人」的民意?
.大多數國家都規定修改憲法時,同意人數須達三分之二,其背後究竟有什麼嚴謹的數理根據與考量?
作為一種匯集群眾意見的機制,多數決其實存在著嚴重的缺點。作者以「社會選擇理論」的角度切入,雜糅了歷史案例與思想理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剖析多數決制度的種種弊端,並說明其他各種投票規則的良窳與長短,期能為世人找到更能體現人民真實意見的投票規則。
本書特色
◎公共選擇理論與社會選擇理論的最佳入門書與參考讀物。討論投票規則如何對民主制度的選舉結果產生影響。
◎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稍具算數能力的人都能看懂兩百年來大師和先賢們費心研究的法則和原理。
◎以世界各國發生過的實際案例,說明各種投票制度的優劣長短,以及選舉時政治人物操弄投票遊戲規則的手法。從這方面來看,本書也是政治人物、選戰操盤手和關心選舉的民眾必讀的教戰手冊。
專業推薦
公共理論專家.台大政治系教授 王業立
政治評論家 林濁水
政治評論家 胡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