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
  • 電子書
遠空:國分直一,跨越時空的回憶與學問探索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6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遠空:國分直一,跨越時空的回憶與學問探索 (電子書)

遠い空:國分直一、人と学問

  • 定價:480
  • 優惠價:336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全方位的民族考古學家」
臺灣考古學研究在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學者
一段細膩、幽默而真誠的臺灣回憶

  國分直一出生於日本,卻在臺灣度過少年時期,自京都帝國大學畢業後又任教於臺南,並在此展開考古學與民俗學調查研究,直到一九四九年中返回日本。他早年生活都在臺灣,臺灣也是他學問的起點。

  國分直一的學識廣博,講究橫跨多領域的研究方法,一生對於學問工作充滿熱情與堅定意念,對於臺灣考古也提出過許多著名論述,諸如臺灣史前文化的北方來源說、東亞的地中海等。在時代困境的輾壓下,他對知識的探求與研究工作努力不懈,作育英才無數,為臺灣民族學研究奠定基礎。他將臺南的調查成果,出版為《祀壺之村》,至今仍是研究平埔族群歷史的經典名著;他早年臺南周邊平埔族調查資料,也成為當代西拉雅族文化復振運動的重要資源。

  他與日本時代臺北帝國大學的教授們,包括醫學部的金關丈夫、文政學部的移川子之藏與宮本延人等人也有往來,並參加金關丈夫提倡的《民俗臺灣》,成為金關丈夫長期的知識伙伴。二戰後,國分直一更擔任臺灣大學日籍留用教授,期間協助建立臺灣的考古學與人類學的學術傳承,培養了戰後第一代的臺灣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

  《遠空》是他學術上的自傳與回憶,收錄他所發表過的散篇文章與晚年的口述訪談紀錄,以像是小說般的情節,鋪陳國分直一與臺灣半生緣分的一世牽絆,以自然而坦率的筆觸,描述實際上漫長、辛苦且沉重的生命歷程與大時代思維的轉變軌跡,不僅記錄了戰前的時代氛圍,更反映了從1910年代到1950年代的臺灣社會與歷史。

專業推薦

  陳有貝(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教授)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國分直一(1908-2005)


  出生於東京,成長於臺灣,曾就讀打狗尋常高等小學與臺南第一中學。京都帝國大學畢業後,任教於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任職期間,與金關丈夫等人開始投入臺灣的考古與民俗研究,廣泛地進行田野調查,並發表《祀壺之村》,為臺灣原住民文化留下寶貴資料。戰後留任於臺北師範學院、臺灣省編譯館與臺灣大學,直到1949年返回日本,其後對於東亞人類學研究的關注不減,曾提出「黑潮文化圈」理論。著有《環支那海民族文化考》、《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民俗と宗教》、《北の道、南の道─日本文化と海上の道》等書。
 
主編簡介

安溪遊地


  1951年出生,京都大學理學博士,日本山口縣立大學名譽教授,研究人與自然關係的人類學。
 
平川敬治

  1955年出生,曾任九州大學研究教育中心講師。主修民族學、考古學和地理學,對於民族考古學和比較文化史也有興趣。

譯者簡介

邱鴻霖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日本九州大學比較社會文化學府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目錄

推薦序 陳有貝
推薦序 陳偉智
譯註者序 邱鴻霖
日文版序 金關恕
臺灣版序 安溪遊地

I 克服閉塞的時代—學問的自傳
幼年時代(第一回)
幼年時代(第二回)
鄉愁記
離愁
有木棉樹的學校
山中日記 國分一子
北安曇的群山
部隊記實——越過「加羅」到「思源埡口」
話說回去還是不回去
代理父親記
蘭嶼紀行(第一回)
蘭嶼紀行(第二回)
正在改變樣貌的雅美族  
東上等兵就是 Shitarack 先生
追憶臺灣蘭嶼的長老 Shamankapogan 先生  
回憶兩本雜誌——《民俗臺灣》與《Ethnos》運動
何謂《民俗臺灣》運動—以川村湊先生所見來談
《同人回覽雜誌》回憶錄
來自同時代的見證

II 對學問的感受—珍藏的故事
接觸異文化——少年時代的故事
有木棉樹的學校——經歷了京都再度前往臺灣
鹿野忠雄——消失在婆羅洲的民族學家
臺灣研究者的群像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的研究》時期  
金關丈夫——人與學問  
兵隊記  
留任的四年期間
紅頭嶼(蘭嶼)的回憶
對南島的感受
與推土機互瞪——越南戰爭與綾羅木鄉遺址
雜誌《Ethnos》與我的夢想
國分直一簡略年表
後記

 
 

譯註者序

邱鴻霖(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人類學、考古學與歷史學是講究時間與空間脈絡的學科,強調體察與尊重不同時空脈絡下所孕育的文化與知識。那麼,深入理解一個時代知識的論述背景,試著認識學者所處的時代環境與生命歷程,是建構學術基礎的過程中不可忽略的態度。

  臺灣人類學與考古學界眾所景仰的國分直一先生仙逝於二○○五年,本書於二○○六年旋即出版,是國分先生晚年的口述訪談紀錄,由安溪遊地教授、劉茂源教授與平川敬治教授訪談彙整,合併日治時期國分先生所編撰的《回覽雜誌》中的散篇,依時序合輯而成。這本書可說是國分直一先生的自傳,是真實的故事,也以像是小說般的情節鋪陳了國分先生與臺灣半生緣份的一世牽絆。

  國分直一先生對臺灣考古學、沖繩南島文化與民俗學的重大貢獻著名於日本學界,猶記得本書在日本出版那一年,筆者走到哪裡都有日本師長特地告知這本書的發行,當時正處於留學生的學習瓶頸與經濟壓力之苦而自怨自艾之際,這本書的出現對筆者來說可謂一記「當頭棒喝」,因為相較於國分先生在時代困境的壓輾下,對知識的探求與研究工作仍努力不懈,筆者的處境就顯得無病呻吟而自覺慚愧。

  國分直一先生博學宏觀的學問體系與敘事風格,讓本書充滿了知識性與深刻的時代感,因此在中文譯註的原則上,筆者試著將一般大眾較不熟悉的學術專門用語、歷史人名、日語專有名詞、歷史事件、舊地名等加以譯註,並在原著照片之外加上少部分筆者踏查拍攝的影像與相關的舊照片,希望引導臺灣讀者更快進入國分先生及其學問的世界。本書中,國分先生面對自己的一生經歷,以清新、細膩又不失幽默的敘事方式鋪陳,內容卻蘊含著國分先生對臺灣文化在驟變時代中的深刻觀察,毫無壓力感地提起了實際上漫長、辛苦且沉重的生命歷程與大時代思維的轉變軌跡,舉重若輕的筆觸與學術涵養令人感受深刻並得到鼓舞。而如同小說般的敘事風格,發生在臺灣各地熟悉的地名場景中,特別令人感到親切而療癒,筆者因而心中種下譯註此書的想法。然而時隔十多年才完成本書譯註,心中有愧,卻不敢推諉於歸國後在教學與研究工作上的繁重。回想起來,反而是因為每一次的拜讀,總會被書中的內容帶到另一個令人著迷的時空之中,追隨著國分先生的思緒,去查找翻閱其他線索,等到回了神,卻也荒廢了翻譯與註解這件事情。

  學術上,筆者受到「國分學」的滋養,但也深刻地感受到若只讀了國分先生的學術文章,難以真正認識國分先生細膩思路的形成背景與脈絡,必須透過本書中國分先生的文字來自述他的生命與學術歷程。筆者身為臺灣考古學的研究者來譯註這本書,自視為一種學術責任與對國分先生的尊崇,無意在譯註之外做畫蛇添足的評論,希望能逐字逐句保留本書的原汁原味,保有讓讀者自己體會的空間。國分先生的知識體系是世界的,串聯起臺灣、日本與世界的思想潮流,他所留下的考古學第一手資料、民俗記錄、文學與精闢論述的背後,交織著使命感、命運、天賦,與大時代所賦予他在臺灣與日本的身心靈成長背景,統合了一個時代的考古學知識體系並提出未來的願景。

  近年有學者用「不是灣生的灣生」來形容國分直一先生,筆者認為實有必要考量國分先生的真實生命經驗、自我定位與學術構築歷程。國分先生或許料想不到日語「灣生」這個專門詞彙,會與熱愛臺灣畫上了等號。在本書與其他國分先生的著作中,國分先生的自我定位就是住在臺灣的日本「內地人」,他甚至曾經誤認為戰後國民政府的留用,是一種對敗戰國人的懲罰與利用。國分先生一生熱愛臺灣無誤,他以世界南島研究的視野來看待臺灣,將臺灣的歷史與文化藉由他的研究拉到世界的舞台上,絕不是被媒體標籤化下所曲解的灣生情懷可以形容。

  二○一八年本書日文版的主要編者安溪遊地教授夫婦訪臺,筆者受邀一同前往新竹、苗栗、嘉義、高雄等地,踏尋國分先生在書中所提及的二二八歷史事件場景、童年故居與考古遺址,深刻感受到日本人類學者對國分先生的尊崇,也對這份臺日關係的延續傳承有深厚的期待。這本書的內容不只是國分先生的臺灣研究經歷,敘事背景的鋪陳中刻劃了日治時期臺灣的歷史事件、風俗民情與民族誌記載,當然還有國分風格的幽默與文學性。筆者認為極具中文譯註的價值與歷史意義,希望讓中文讀者也能一起傾聽國分直一先生述說刻劃在他生命中的臺灣,作為一個時代的證言與歷史記憶的延續。

  由衷感謝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先生對於本書的高度重視與總編輯涂豐恩先生的協助。感謝在翻譯與文書處理上給筆者諸多協助與建議的林廷威先生。不能忘記的是給予筆者指導鼓勵並促成版權轉移的原編著者安溪遊地教授。最後,讓我們一起細讀本書,進入國分直一先生的世界,遙望著「遠空」誠摯感謝國分直一先生把他的「人與學問」奉獻給了臺灣,我們才得以站在他的肩膀上開拓更寬廣包容的視野,並繼續深耕對臺灣歷史與文化的認識。

  最後,還是要為遲誤許久的譯註工作與出版印行向國分直一先生與臺灣的讀者致歉。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8876
  • EISBN:978957086970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9.8MB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24/08/11
從國分之一教授的這本傳記中所描述,

可以了解日治時期,
日本人對於臺灣原住民研究所投入的心力。
以及當時的日籍研究者對於
台灣原住民因受到日本皇民化運動影響,
而日漸失去自己原本生活文化的這件事情所抱持的態度。
其實遠比過去漢人民族對於原住民要來的更加重視許多。


例如在近代由台人歷史學者評論時,
對於這些日本學者
鹿野宗雄對於紅頭嶼(蘭嶼)進行原住民研究的一段歷史研究行為
給出了
「看似為了記錄原住民文化而前仆後繼,但卻不知道自己就是當時日本政府消滅這些純樸文化的共犯」(出自〈赤日炎炎〉一書)
此一評論

但是
從本書中國分直一教授對於蘭嶼雅美族文化的紀錄,
可以發現此評論其實有失公允
 
歷史上的雅美族。
自從戰爭結束後,
雅美族的各方面開始改變樣貌,
純樸且善良的雅美族,漸漸學會了討價還價。

「高雄來的船每個人都是小偷」「說火燒島的船小偷比較少」。
透過這村子的表現
很容易想像的到雅美族的人們開始接觸到的人
到底對他們做了什麼事。

原本不知道香煙的雅美族,變得非常喜歡香煙,看到人就討香煙。
以前明明那麼喜歡貝殼製品和玻璃鈕扣,現在卻連看都不看了。
像鐵斧之類,原本不輕易離手的東西,
在鐵變多的時候
開始用來交換毛巾等等日常物品。
過去美麗的拼板舟上的雕刻,被逐漸忽視,出現了沒有雕刻的拼板舟。

不管現在條件如何,不管雅美族是否持續變化,
詳加採訪與探討這樣的事情也很重要。
包括重新撰稿來發表調查日誌,
並呈現出正在改變的一面和沒有改變的一面
進而分析這些變與不變
與新發生的事物之間有何關聯。

又如本書中
國分直一教授所引
於1926到1928年擔任台灣總督的上山滿之進,
就非常關心受到差別待遇的高砂族部落,
對於當時受到差別待遇的部落感到遺憾,
並在辭去總督時,
將自身擔任總督的送別金及退休金全部贈與給高山族的系統研究

由這兩件事可以想見
雖然日本人在台人許多的漢人所著歷史中被形容得十分不堪,
也不斷地有歷史上原住民對日本人的反抗,
但是仍然有日本學者及日本官員對於原住民的文化願意進行深入的了解

而日本人對於漢民族文化的紀錄方面
則起自於伊能嘉矩及鳥居龍藏的帶領
由平埔族延伸到漢民族的生活風俗調查,
並由臺灣習慣研究會發行〈臺灣風俗記事〉月刊
作為漢民族社會風俗的調查紀錄。
並在此刊物中斷發行後,
透過〈民俗臺灣〉(金關丈夫)的發行,
再次引起社會對於漢人文化的關注。

--------------------------------------------------------------------
〈民俗臺灣〉發行的背後思考:
〈民俗臺灣〉 是在昭和16年( 1941年)7月創刊,
那年的年底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
在此一時空背景之下,
對於漢人社會生活的研究
在當下的時空中
臺灣總督府正歇斯底里的進行皇民化運動。
因此在提倡臺籍社會的民俗研究運動時,
必須要避免政治上的抵觸
所以不能夠率直的講述它的意義。

正因此在創刊之初,
有部分台灣研究學者會認為這會是一本貶低台灣人文化的刊物,
但在後來的多方溝通之中,
就可以看出臺籍研究者對此刊物的理解以及投入

例如當時灣的明朝史權威,詩人楊雲萍教授就這樣形容:
「 回想起當時在混亂的局勢中,還很年輕的我無法理解教授們的苦心。〈民俗臺灣〉 的創刊, 真是日本人的良心與勇氣」


當時臺籍文人的協助及背後的心理:
隨著戰爭進行,
在歇斯底里推動令人窒息的皇民化運動的空氣中,
對於漢人傳統文化感到驕傲的臺籍知識分子們,
心中暗藏著藉由支持這〈民俗臺灣〉,
或是透過在這裡發言來確立自己的自我認同
當時日籍創辦者的想法:
回過頭看這些筆者,
都是想著在多民族、多種族社會裡生活的同時,
確立其他種族族群的生活與習慣
透過尊重它、記錄它
在人類史的研究中寫下一小段的心情。



#ChunWeiReadsBooks
#國分直一
#遠空
#日據時代臺灣歷史考古民俗人文的研究潮流及史料收集故事及背後的心理
#正因為是歷史所以更要多吸收各方的觀點
展開
user-img
Lv.4
3.5
|
2023/07/30

在書中看見國分老師的人文情懷,還有人類學書寫方式跟思考,其實非常感動,但是,翻譯上的日文語法痕跡太明顯,明顯錯字多,而且標點使用、分段很多意義不明容易混淆的地方(即使原文本是這樣分段或用字遣詞,也請務必考慮一下繁體中文的使用規則跟習慣)聯經選書好,但編輯要再加強,不是原汁原味保留全部就是忠於原作。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楓樹林【超現代語譯的歷史奇遇記】電子書展,12/31-2/9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