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知識的編輯學:日本編輯教父松岡正剛教你如何創發新事物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33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知識的編輯學:日本編輯教父松岡正剛教你如何創發新事物 (電子書)

知の編集工学

  • 定價:450特價:360
  • 特價再88折:316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掌握編輯知識的精髓,就能萃取知識、活用知識。

 

編輯於遊戲而生

編輯隨對話而生

編輯因缺陷而生

編輯是比對、是聯想、是冒險。

編輯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開始。

 

  大部分的人在聽到「編輯」一詞時,想到的是文字工作或職銜。

  不過,在日本從事編輯工作、培育編輯後進超過半世紀的松岡正剛認為,編輯知識的技巧不只在書籍、報章雜誌、電視、網路中應用,就連小說、漫畫、影集,甚至企畫書、業務報告、專案計畫,也都看得到這些技巧。

  松岡將編輯定義為「解讀目標資訊的結構,再以嶄新的設計傳遞這些資訊的作業」,編輯在五花八門的現象之中運作,在我們大腦之中發生的事情,大部分都屬於編輯的範疇,就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本質上也是一種編輯。

  為了讓一般人也能善用編輯這門技術,松岡將他的方法和思考,歸納在本書中,試著從各個面向討論「編輯是蘊藏於人類活動之中,最基本的資訊技術」

  松岡正剛認為,資訊有三種動向,分別是:「資訊如同生物活著」、「資訊無法離群索居」和「資訊已窮途末路」。

  「資訊如同生物活著」的意思是生命的本質本就是遺傳基因這類資訊的編輯,人類也是在這個資訊編輯架構之下活動。

  「資訊無法離群索居」是指資訊持續和其他的資訊聚散離合,資訊之間有所謂的「緣分」。

  「資訊已窮途末路」則是資訊是正在尋找去處的「流浪兒童」,等待適當的帶領。若以一句話形容這三個動向,那就是資訊會互相建立關係,找出這種關係線的作業就是編輯,也就是說,編輯就是「發現關係」。

    由於我們很難知道編輯正如何進行,因此,松岡寫成這本書,告訴我們該如何得知「在自己身上出現的編輯狀態」,並且引領我們有哪些系統或工具有助於編輯。

編輯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開始。一本書,告訴我們探索「思考技術」或「呈現技術」的方法,只要每天持續琢磨自己的編輯世界觀,就能掌握編輯知識的技巧,培養萃取知識、活用知識的能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松岡正剛(Seigo MATSUOKA)
日本編輯教父,以「編輯工學」(編輯知識和情報的思考與技術)呈現日本文化、經濟文化、設計、文字文化、生命科學等多面向的研究成果。
1944年生於日本京都市,早稻田大學法文系畢業。編輯工學研究所所長、ISIS編輯學校校長,曾任東京大學客座教授、帝塚山學院大學教授。1971年創辦《遊》雜誌,2000年成立書籍導讀網站「千夜千冊」。著有《知識的編輯學》、《千夜千冊》、《日本文化的核心》等。
作者網站:
編輯工學研究所https://www.eel.co.jp/
ISIS編輯學校https://es.isis.ne.jp/
千夜千冊https://1000ya.isis.ne.jp/


譯者簡介

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因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近期譯作:《知識的編輯學》、《經濟學教我的思考武器》、《圖解 長新冠康復指南》、《內省的技術(新版)》、《刪到只剩二十字》、《解決問題》、《向編輯學思考》(以上均由經濟新潮社出版)等書。

 

目錄

第一部分  編輯的入口

 

 第一章  遊戲的愉悅

1  編輯充斥於每個角落

2  在聯想遊戲之中

3  資訊總是彼此串連

          

 第二章  大腦這種編輯裝置

1  何謂想法

2  分節的資訊

3  記憶與播放的軟體

 

 第三章  資訊社會與編輯技術

1  從很久以前就是多媒體

2  讓經濟與文化交疊

3  歷史之中的編輯素養

 

第二部分  編輯的出口

 

 第四章  編輯的冒險

1  從符號到意義

2  編輯工學的夢想

3  編輯技術母體

 

 第五章  編輯複雜的時代

1  世界模型正在損耗

2  故事的祕密

3  發現編輯現實感

 

 第六章  方法的未來

1  電子之中的編輯

2  編輯的創發性

3  邁向緣廊的編輯  

 結語
 

【推薦序】閱讀經典之前,請先詳閱使用說明書

文/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出版《讓你咻咻咻的人生編輯術》時,我的前言標題寫著「歡迎來到全民編輯時代」——彼時2015年,我們已經活在社群媒體之中,用濾鏡編輯自己的臉,用文字編輯自己的形象,試圖用每一則貼文訴說自己的故事。

 

從那之後而來的幾年,生活大小需求幾乎可以在一台手機上解決,而就在我們習慣了這樣的便利,面對所有創新服務幾乎都能無痛接軌、甚至以為科技已經帶我們前往幸福之高峰時,2023年,ChatGPT橫空出世,引發一連串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科技展演,學者以AI整篇論文的重點,AI孫燕姿開始翻唱他人的歌曲,任何一張迷因或唱片封面也能透過AI撰寫而有所延伸,帶來更多的故事,甚至連想要道歉也能夠透過AI寫出一封文字通順的悔過書……

 

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的確看見了a bigger picture。

 

上述提出的AI功能,僅是最基本款的,還有更多運用方式等待普及。但光是這些生活之中得以使用的功能,其實也都是「編輯」。如果二零一五年,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民編輯時代,最需要的是思辨能力,去辨識那些經過編輯過的世界。那麼,活在一個連影像都能夠自然再製,所謂有圖有真相、眼見為憑等規則都被打破的年代,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還有更多人開始擔憂,我們會不會被AI取代呢?

 

答案仍得回到「編輯」——《知識的編輯學》作者松岡正剛在書中細密說明,人類天生擁有編輯能力,透過編輯語言、行為、科技等,潛移默化地推動文明的進步。敏銳的讀者或許能夠從中獲得啟發,理解此刻的重點,並非恐懼,而是身為人類的我們,要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的工具,來編輯生活、促進文明。

 

松岡正剛是誰?松岡正剛在日本成立「編輯工學研究所」,被公認是日本編輯教父,針對文明之進展,他說:「人類的歷史是於硬體技術與軟體技術並行的情況下開始發展……硬體的資訊化應該與軟體的編輯化齊頭並進……硬體的資訊化(資訊技術)與軟體的編輯化(文化技術)還是非融合不可。我認為,合併之後的兩者可稱為『資訊文化技術』。」

 

硬體資訊化得以促進傳播流通,而軟體的編輯化,則是人類透過編輯,讓內容得以嵌入硬體(或是載體)的規格,加快流通、攪動原本的文明系統,在不失衡的狀態之下,達到物質與精神的進步。然而,他撰寫這句話之後,同時也憂慮了電腦的發展,「因為今時今日的資訊技術是由未經整合的媒體技術拼湊而成。文字資訊是由文字處理技術產生,視覺資訊是由視訊技術與動畫技術製作,語音資訊是由錄音技術與語音合成技術製作,而計算的部分則是由眾所皆知的電腦負責。硬是要以這些技術湊成電子政府或是智慧家庭實在是很奇怪的事。」

 

如果我們以當代眼光來判讀上述的段落,或許會認定這一位作者與當代科技生活格格不入,畢竟他所憂慮的事情似乎怪怪的,畢竟對經歷過疫情的我們,對各種科技與政令的結合,以及從中獲得的便利與安全感,可是毫不陌生呢。

 

但你知道嗎?你手上的這一本書,寫於二十年前,可說是日本談論編輯這門學問時,無法迴避的經典作品唷。

 

當時的松岡正剛的確一語中的,點出該時空背景下,硬體與軟體撕裂的狀態:「網路上的網頁或是會議室都還只是一堆文字,也還看不見比過去任何時代更加濃密的雙向溝通,以及從這類溝通產生的『文化特徵』。我認為這是因為文字溝通的歷史定位被輕忽的原因。」以現在的白話文來詮釋,或許類似「有了Power Point好開心,於是把一整頁講稿全部塞進去單一投影片裡面」那種感覺。

 

經典的意義在於,能夠持續地與當代對話,在我閱讀《知識的編輯學》時,每次讀到作者提出警訊,若是已經改善,我就會鬆一口氣,「幸好時代真的進步了!」但我仍然常在他的論述之中,讀見當代文明許多缺失與危險之處,例如「流竄於網路的各種資訊也有可能是資訊沙林毒氣」,然後我放下書稿,想想每天手機到底要收到多少假新聞、一頁式詐騙網頁,而覺得好絕望啊。

 

但對於積極與學界、產業界對話,甚至會自己拆解蘋果電腦,想要搞懂電腦語言與溝通系統的松岡正剛而言,世界還是充滿光明。他比我們樂觀得多,依舊鼓勵思考,鼓勵創造,也在追求學問的過程當中追問自己,什麼是編輯之道。

 

身為一個出版人,或許算是有訓練的讀者了,但我仍然得說《知識的編輯學》的閱讀過程並不容易,閱讀過程中,我一直想起大學時代某些非常扎實的通識課:一方面讚嘆老師如何讓我看見世界的暗面,卻又巴不得想逃跑,畢竟身為學生(讀者)的我,所面對的可是一個龐大且極具深度的知識系統啊。

 

但你我都清楚,所謂快樂學習都是騙人的。真正想要學東西,尤其是好東西,可從來都不輕鬆啊。

 

無論如何,歡迎你翻閱這本書,建議你從結語開始閱讀,讀完了再從頭開始,難度會降低許多,甚至可以跳著先讀第三到第五章,先對作者的工作與生活有所理解,再慢慢認識這位編輯大師。

 

我相信,隨著書頁前進,你將看見一位編輯除了鑽研自身專業,甚至化身為學者去研究、歸納,把編輯這項專業化成一個體系——這種不惜一切追求知識的燙熱之情,絕對也能傳遞到你的指尖。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95352
  • EISBN:9786267195369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5MB

會員評鑑

3.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0.5
|
2024/06/11
不知道現在寫書評是不是已經成為一項職業?是不是有寫手專門以寫書評維生?

個人閱讀完後的感想是,不否認作者本身的知識含量,也許是我自身識讀能力不足,對於作者將本身的知識化為文字,用以傳遞給大眾的這項能力感到十分懷疑。

建議先到圖書館借來看看,再決定要不要買。
展開
user-img
Lv.7
4.5
|
2024/04/06
書籍內容可能是作者講座的備忘錄,優點是涵蓋面非常廣,可以觸發非常多延伸思考,缺點是未深入闡述,點到為止,例如「不飽和性」、「言語(parole)」。

這可能也反映了編輯的內在張力,一方面要追求自由聯想,另一方面要捕捉動態關係。若太重視自由聯想,則捕捉到的動態關係很淺薄。若太執著於深層的動態關係,則無法放手自由聯想。

作者將編輯類比於遊戲、料理、家事,這些領域都是講究動態平衡的領域,反推回來,編輯應該也是如此吧,重點是平衡。基於這樣的觀點,我會覺得書中自由聯想的部分需要修剪一下,而該要深入的地方需要經營得多一些。

我覺得可再深入的地方例如,
(1) 神話與故事的原型:英雄的旅程其實不用再探討,因為其他領域也都會提到這個原型。若是從編輯的視角,倒是可以探討「變形」這個主題、原型,不管是形體的變形、精神的變形,都呼應了編輯所關注的,一個東西看起來像另一個東西,呈現意義空間的連續性、叢集(cluster)現象。

(2) 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作者在書中許多地方都試圖提出電腦與思維的類比,但撰寫時電腦技術才剛起步。如今我們已有大型語言模型(LLM),意義空間甚至可能是可計算的、可定量分析的。在這個情況下,語言會有怎樣的發展?換個方式說,編輯是對語言的探索,如今我們已有更強大的語言工具,那麼對語言的探索可以再推進到什麼地步?

書中涵蓋的知識多到有些炫技感,但有一個相當務實的關懷,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編輯實踐。其實這不需要華麗的知識,現在有越來越多知識型的部落客、播客(podcast)、Youtuber都是編輯的實踐者。從他們身上可以學習到統整資訊、整理想法的能力,這就是編輯力。
展開
user-img
Lv.6
4.5
|
2023/07/24

作者是松岡正剛是來自日本的著名編輯,此書與另一本《向編輯學思考》可以並列互相參照。書中談的「編輯工學」分為兩個部分:編輯的入口和出口。作者認為大腦便是個編輯器,我們的觀察和記憶都是編輯後的結果,而且他認為「原創性」多少有些言過其實。遊戲也是編輯的結果,而世界博覽會和百貨公司亦是編輯而來。看見一則資訊會引起聯想,比如蘋果和想吃,因此作者認為編輯便是發現關係,編輯力充斥於每人每日的生活之中。又是一本看得不太懂的書,可是閱讀便是如此,是發現、輸入、思考、呈現的過程,也許這才是讀此書的意義。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