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當生命看似偶然地向你揭示一個全新的未知領域,當你心中無盡的好奇與巨大的恐懼同時現身,你會因懼怕無意識中的浪湧而退回已知世界,躲在熟悉的日常背後,日復一日安全無虞卻悵然若失地生活著;還是克服恐懼,運用理性和分析能力,用數十年時間堅持不懈地孤獨探索著,並將結果公之於眾?
後者就是本書作者門羅的選擇。
羅伯特·艾倫·門羅(Robert Allan Monroe,1915-1995),曾是位成功的商人和媒體人。一九五八年,四十三歲的門羅在研究「於睡眠中進行學習的可行性」這一議題兩年後,開始體驗到本書所說的「出體」現象。從此,他的人生和職業都轉向了新的方向。
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門羅繼續探索和研究出體現象,並教導他人如何出體遨遊更廣闊的世界。
一九七二年,他創立了門羅研究所(Monroe Institute),研究聲音對人類行為以及出體現象的影響,並教導更多人學習「出體」這一技能。同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著作《靈魂出體之旅》(Journeys Out of the Body),即本書。書中他以特有的客觀性和對細節的高超觀察力,詳細記錄了早期出體的過程,如實報告了參與驗證「出體真實性」實驗的全過程。作為研究出體經歷的先驅,這本書在當時(乃至現在)都是這一領域的經典之作。
門羅出身於學術家庭,又受過高等教育並從事過多種職業,擁有相當水準的心理學、通信技術、哲學和醫學知識。較之宗教文獻與其他神祕學修習者的表達,他的文字更具理性和實用性,沒有太多深奧的詞彙,所以對於我們這些從小習慣了「科學思維」的現代人來說就更易於理解。
由於其技術背景和客觀報告的目的,原文中有些部分讀來頗有「學術報告」的風格。為便於廣大讀者理解,我們在翻譯中對技術性術語都做了註釋,稍稍淡化了整本書的學術性。但文中使用大量表格和統計分析方法,以及展現了多方專家參與的各種實驗記錄,仍能使我們充分直觀地體會到作者對待自身「出體實驗」的科學嚴謹態度。
拋開技術背景,門羅也有長期的撰稿工作經歷,因此語言寫作功底相當深厚。這常常使身為譯者的我們,不由地隨著他的筆觸在技術性與文學性之間反覆跳躍,大費思量。所以在第三次審核完成之後、終稿之前,我們又召開了近百次的語音會議,反覆推敲審核,交稿時間只得一延再延(在此感謝橡樹林出版社編輯及工作人員的耐心與理解)。若要將這個過程細說,也會成為一部絕不亞於本書厚度的文本(笑)。好在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無論是門羅的著作還是「出體」這一領域,都值得被認真對待。
本書的英文原作出版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書中的作者個人簡介並不完整,因此我們在譯為中文時,參考了門羅研究所官網的資料,對作者的生平簡介以及其第二、三本著作的相關資訊進行了補充,如下。
一九八五年,門羅的第二本著作《出體遠征》(Far Journeys)出版,書中講述了他對出體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及其出體團隊的探索成果。一九九四年,他的第三本也即最後一本著作《終極之旅》(Ultimate Journey)問世。這是他對其人生、對三十多年出體經歷的最終總結,也是他對「生命」根本真理的探索記錄,更是他在尋找人類進化方向時所給出的個人答案。
門羅先生已於一九九五年去世,享壽七十九歲。我們曾參與翻譯美國能量療癒大師芭芭拉‧安‧布藍能(Barbara Ann Brennan)的第三本著作《光之手3:核心光療癒》。書中描述了布藍能與門羅的宿世緣分,以及她在門羅去世時的超感知力所見。她看到門羅來到靈性世界的門羅研究所,與數年前去世的妻子重逢,許多「那一邊」的朋友也都在歡迎他的「歸來」。
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九五年的三十七年間,當大部分人在夜晚和白天的夢境中重複著有意義或無意義的「生命日常」時,一個靈魂無數次輕盈地離開肉體,自由翱翔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跟隨著不朽的好奇心,他的探索將永不止息,只是在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七日以後,他將無需再回到那具名叫「羅伯特·艾倫·門羅」的人類軀體之中。
進行這種探索的或許不只他一人,如作者在本書中所言,其實每個人都在夢境中遨遊於「第二狀態」的廣大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是靈魂的求索者,只是大部分人尚未意識到而已。
也許你對「靈魂的存在」還持懷疑態度,但未知的世界就在這裡,在你的「無意識」這片浩瀚海洋之中。你可以否認,可以忘卻,但它總會用各種方式提醒著你它的存在。
這就是你打開本書的原因。
心夜明、空青
二〇二二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