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得知柯英的書稿即將出版的好消息,我非常高興。高興是因為我訪問過桑塔格,和她的家人、助手也很熟悉,自2003年至今,我獨立翻譯9部桑塔格的著作和傳記,去年開始譯桑塔格的獨子大衛·李維授權的桑塔格傳(該傳獲2020年普立茲獎),所以,對所有與桑塔格有關的書籍,我都極有好感,也感到親切。至於寫序,我覺得自己還不太夠資格,如果說我對桑塔格有什麼研究的話,那充其量不過是為翻譯桑塔格做過些必要的準備,距離純粹的學術研究還很遠。當然,寫序讓我有機會閱讀柯英這部近500頁的書稿,而這事我喜歡!
看完柯英的這本書,我認為它有許多特色和亮點。首先,這是一部開創之作。我們知道,國外特別是美國除了桑塔格研究,在桑塔格傳記寫作領域,已然取得豐碩的成果。早在桑塔格生前,美國傳記作家卡爾·羅利森、莉薩·帕多剋夫婦就出版了國際上第一本桑塔格傳;新世紀以降,德國和英國也相繼出版了桑塔格的傳記。這些作品在中國也大多推出了中文版,僅在2018年,中國就出版了三本桑塔格傳記譯本,另有作為頭條收入《暮色將至:偉大作家的最後時刻》的《蘇珊·桑塔格》。此外,2004年底桑塔格去世之後,大衛·李維和桑塔格第一次患癌後聘請的助手西格麗德·努涅斯寫的兩本回憶錄,也都有了中文版。與此形成殘酷對照的是,儘管桑塔格1985年就進入中國讀者的視野,迄今快35年過去了,但截至2019年,我們還一直看不到由中國學者或作家寫出的桑塔格傳記,遑論桑塔格評傳?現在好了,我們終於盼來了中國首部桑塔格評傳!在我這個桑塔格「鐵粉」看來,這不啻為中國桑塔格研究史、出版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柯英在學術界第一次以「智慧」這根「紅線」成功串起桑塔格整個生平與創作之珠。我認為,柯英這個掌握是精準的。我們現在想起桑塔格,當然會想到她的光彩照人的美貌,但是,她一輩子鑄就的成功,依憑的主要還是她的智慧。別的不說,她14歲記的一則日記裡就說她相信「人與人之間唯一的區別在於智力」;她的中學同學回憶起桑塔格來,還是一臉的羨慕嫉妒,說桑塔格「眸子裡流露出超常的智慧……精緻的雙唇隨時準備張開,娓娓道出一套又一套思想,這既讓 我著迷,又讓我憤慨」。我們從她的《反對闡釋》、《關於「坎普」的札記》、《論攝影》、《作為疾病的隱喻》等目光敏銳、見解獨到、文筆犀利的批評文章中,不難發現桑塔格那洋溢其中的智慧光芒。無怪乎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瑟夫·布羅斯基在回答《巴黎訪談》記者的問題,說到他稱頌的在世人物時,他會說「作為作家,我個人相當推崇的人物,蘇珊·桑塔格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在大西洋兩側是最具智慧的人物,別人論點的終點恰恰是她的起點」;他說,他在現代文學中找不到可與她同日而語的精神音樂。柯英認同布羅斯基這一評價,並將它用作標題,統領全書。
其次,我認為柯英完成的桑塔格評傳也是一部研究之作。柯英是中國最早一批研究桑塔格的學者之一。她的桑塔格研究始於2007年。圖書館裡一次偶遇之後,是十餘年的朝夕相處和鍥而不捨。她讀博期間就拿下國家基金項目;2013年6月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後又逐夢藤校,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文系做博士後;2018年,柯英的博士論文經修改,以《存在主義視域中的蘇珊·桑塔格創作研究》為書名出版;2019年,出版《景觀社會的思想者:蘇珊·桑塔格視覺藝術文論研究》;同年,出版譯作《解析蘇珊·桑塔格〈論攝影〉》。這麼多年來,柯英帶著誠意,全心投入桑塔格研究,從桑塔格的小說、劇本到她的論文,從文學到其他藝術樣式,從文藝生產到社會活動,她對桑塔格做出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並在《外國文學評論》、《當代外國文學》等權威刊物發表30餘篇論文。凡此,均為柯英2018年接受為桑塔格立傳的邀請,而後圓滿完成這一大工程,打下了牢固的學術基礎。
了解桑塔格的人,一定知道桑塔格小時候就是個典型的「天才少女」。我們現在瀏覽桑塔格的日記第一卷《重生》,就能看到她到底有多麼早慧,會發現究竟有多少書名、人名、樂曲名、電影名、單詞表密布其間。她讀書之早、讀書之多,令人震驚!這時的桑塔格生命中的核心內容就是不顧一切地去經歷,如飢似渴地去閱讀,竭盡全力地去理解。正因為如此,桑塔格在中學與同學們辯論時,才會以一句「正如T.S.艾略特所說的那樣」,直接將對方駁倒。由此不難想像,柯英此番撰寫桑塔格評傳,她的閱讀量該有多大!雖然柯英熟悉桑塔格的著作,不過,之前的閱讀也許是更專題性的,而這次面對的是桑塔格全部的作品,包括海內外學術界極少涉及的兩個電影腳本《食人生番二重奏》、《卡爾兄弟》。我們看到的是面前擺著的這部書稿,看不到的是其背後陡增的、巨大的閱讀量。我猜想,柯英為寫這本書,恐怕也會像桑塔格當年那樣拚,「一天只有24小時,但我試著以48小時來對待它」。
通讀這本桑塔格評傳,我發現柯英是下功夫了。因為是為作家寫評傳,其重點在於展示作為一個作家的人,需要展示其作為一個作家的成長和發展歷程,柯英便在書裡將桑塔格的著作貫通起來,進行整體觀照。於是,我們看到柯英考證出桑塔格前夫菲利普·李維的專著著作權的真相,看到桑塔格全部作品裡討論的安托南·阿爾托著述,以及他的「殘酷戲劇」理念的來龍去脈,看到桑塔格第一個女性伴侶哈麗雅特·索姆斯的日記裡的她,看到桑塔格長篇小說處女作《恩主》與她的名文《關於「坎普」的札記》之間的關聯,也看到桑塔格得知她在哈佛讀碩期間的好友蘇珊·陶布斯跳海自殺噩耗後的痛苦,以及1970年桑塔格在出版《食人生番二重奏》時將它獻給和她同名的蘇珊,還將蘇珊·陶布斯寫進她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之一《心問》的情況。舉這些例子,我是想說明,這部桑塔格評傳顯然具有相當強的研究性,書中的「評」隨處可見,「評」遠多於「傳」。柯英對桑塔格的小說、電影腳本,對她的文論集子裡的文章幾乎逐篇所做的介紹和分析,均有益於我們去具體了解和掌握這些作品的特徵,客觀上也必將推動中國的桑塔格研究。
最後,我特別想說的是,柯英撰寫的桑塔格評傳還是一部可讀之作。2018年3月,薛蒂女士透過楊莉馨教授約我寫一本蘇珊·桑塔格傳。我因為當時手頭正忙,只好非常抱歉地婉拒了她們的美意,同時推薦柯英作為作者。我看好柯英,主要發現她不僅喜愛桑塔格其人其作,研究能力強,而且因為我參加過她的博士論文答辯,之後七八年間又一直讀到她的桑塔格研究論文和專著,感覺她中文語感極好,完全具備創作能力。這在目前不少文科師生當中是難得的。我們現在看得更多的往往是歐式論文、論著,甚至發現有些文學博士都寫不出像樣的文章,而淪落到只會玩弄幾個很可能連他們本人都不大明白的概念和術語,或者只有他們的小圈子裡才明白的「學術黑話」的地步。
閱讀柯英的這部書稿,我感覺她能夠在不失學術性的同時,以暢達的語言,將蘇珊·桑塔格這位偶像級作家的全貌呈現在中國讀者面前,表達上毫無歐式論文的佶屈聱牙或受翻譯的影響文字難免拗口的現象。試舉一例,「1993年4月,波黑戰爭已經進行一年了,在人們的驚愕中,花甲之年的桑塔格抵達了正處於戰爭之火中損毀嚴重的薩拉熱窩,母子倆在槍林彈雨中相見。桑塔格待了兩週,目睹了戰爭的恐怖:走在大街上,人們隨時都可能會被狙擊手放的冷槍射殺,穿過一條馬路,也許就是生死瞬間。」全書這樣乾淨、生動而富有節奏感的文字比比皆是,無疑增加了這本蘇珊·桑塔格評傳的可讀性。
柯英的《蘇珊·桑塔格:大西洋兩側最智慧的人》我先讀為快。實際上,除了它的開創性、研究性和可讀性,這部書稿可圈可點處還有很多,以上僅擇要談點讀後感。柯英說過蘇珊·桑塔格曾是一個讓她「每天醒來都會不寒而慄的名字」。對柯英的話,做過有挑戰性的課題的人想必都會有同感吧。我想說:「不經歷折磨,怎麼有懂得?」看完面前的中國第一部蘇珊·桑塔格評傳,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柯英懂桑塔格;在中國,關於桑塔格,你一定要讀柯英。
是為序。
姚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