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讀歌德?
雖然閱讀文學經典在中國有著悠久的傳統,但是「經典」一詞的由來及其背後的通識教育考量卻是從西方開始的。自西方文藝復興以來,閱讀文學經典,尤其是古希臘羅馬的經典文獻一直都是博雅的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一人本主義的教育理想也被社會的教育菁英們一直帶入了21世紀。經典文學的名單也不斷擴大,古今中外,無所不包。
如果說閱讀本民族的文學經典,其首要的目的是認識和了解本民族的文化遺產,塑造民族認同感的話,那麼閱讀國外文學經典,其首要的目的則是擴展自己的知識與視野,進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閱讀以歌德為代表的德國文學經典,首先能很好地鍛鍊讀者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閱讀和理解能力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長久的訓練與堅持。正所謂「熟能生巧」,文學的閱讀也是如此。
經典看得越多,對於文字的使用就越敏感,對於內容的分析就越頻繁,我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就會得到更好的提升。特別是當我們閱讀來自遙遠且陌生的異域文學時,我們面對的可能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這個時候的閱讀,就會對我們的常識與能力提出更苛刻的挑戰,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它也給予了我們挑戰自我、鍛鍊自我的機會。尤其是以哲思見長的德國文學,其作品的複雜程度與角度的豐富性,更是有助於鍛鍊我們進行複雜思考的能力。
為了跨越時代與文化上的界限,我們首先會主動去探尋和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文學經典之前或之中,先去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而且這也能更好地喚醒我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並且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事實上,要更好地理解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就有必要了解盧梭以及整個歐洲啟蒙運動的追求與影響,了解歐洲人對自由的渴望,了解為什麼美國人派翠克‧亨利會在1775年3月23日的殖民地弗吉尼亞州議會演講中說出那句振聾發聵的話語: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不自由,毋寧死)。
學習異域文化知識,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而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途徑中,閱讀異域文學經典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雖然我們可以利用工具書或搜尋引擎來了解相關的國家與時代,但是閱讀文學經典則可以幫助我們從精神上、心理上更好地內化相關的知識。無論你讀過多少關於1800年前後的德國的文章或書籍,但絕對不會有
哪一種閱讀能夠替代文學的閱讀,並且能夠像閱讀《少年維特的煩惱》或萊辛的戲劇《愛米麗雅‧迦洛蒂》那樣,給予你那麼直觀的感受與了解。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因為對外國文學的閱讀,還會激發讀者學習外語的興趣,因為讀了翻譯本之後,很多人會不滿足,還會想找原文來看一看,直接領略原文的風采。所以,閱讀外國經典文學,對於讀者的外語學習也是一個很好的刺激。
當然,經典的閱讀也不一定總是需要非常深厚的背景知識,而且相關的知識累積與閱讀能力的培養也都需要長期的過程。一般說來,能夠看懂《哈利波特》的人,其實基本上也可以大致看懂《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與《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因為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關注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但是除了時代與地域上的差異之外,經典文學的難度其實主要在於它在形式上的反叛性。它總是顯得有點不同尋常,突破了既有的經驗與認知框架。我們人類總是希望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域,而一旦無法實現,很多時候就會引起我們的不適和反感。所以,《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與《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雖然也可以算是冒險故事,但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它都與普通的冒險故事不一樣,其內部會有很巧妙的結構安排,還會有大量的涉及多種主題的哲思與反思,所以如果一般的讀者看來,很有可能會覺得整體的故事缺乏主線,夾敘夾議的做法稍顯過火。但這也恰恰可以更好地鍛鍊讀者的開放性思維,讓他學會接受或者嘗試接受某些他所不習慣的東西。因為德語文學的突出特點就是對於敘事的忽視,敘事從來都不是德語文學的強項。所以閱讀德語文學,並不會像閱讀英語文學那樣輕盈,因為德語文學的特點就是不依靠敘事來吸引眼球,而是依靠不一定沉重但一定非常認真的思考。
而這種思考就讓德語文學經典具有了超越時代的特質。所以,《少年維特的煩惱》一問世,當即風靡了德國和整個西歐。因為這一本書並不僅僅是為那個時代而寫的,它刻劃的乃是人類青年永恆的命運。在個人的熱血與冷酷的現實之間,在個人自由與社會束縛之間,維特的所思所想與所作所為,都讓後世無數的青年找到知音和認同感。同樣,透過塑造「浮士德」這一人物形象,歌德實際上是對現代人做了一次生動的寫照。與浮士德一樣,現代人總是追求更多的刺激,例如更多的知識、更多的金錢、更多的性等等。在這方面的追求,似乎是沒有盡頭的。現代部分人不知道界限,不知道適可而止,從不知足,甚至會肆無忌憚地破壞那些他賴以生存的根本。我們甚至可以將整部《浮士德》看作是一個深刻的寓言故事。尤其是對於今天這樣全球化的、不斷加速發展的世界而言,《浮士德》的寓意是深刻的。現代社會中的人們一味地追求剝削環境資源、不停歇地在消費中追尋自己的福祉、不間斷地將一切都投注在對未來的期許上。而在人類透過技術征服自然的問題上,浮士德充滿了憂慮,他讓我們反思,現代技術與消費社會其實也很有可能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社會。
閱讀德語文學經典作品,就意味著,在某種抽象的層面上去處理類似的複雜主題。如果能在這個問題上堅持下去,那麼這個過程中讀者所表現出來的或者所獲得的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與韌性,都將對個人乃至整個社會大有裨益。更為重要的是,透過閱讀異域的文學經典,我們會達到歌德所謂的「世界文學」的層次。歌德曾經談道:「我相信,一種世界文學正在形成,所有的民族都對此表示歡迎,並且都邁出了令人高興的步子。在這裡德國可以而且應該大有作為,它將在這偉大的聚會中扮演美好的角色。」作為誕生於18世紀的知識菁英,歌德深受當時的啟蒙思想的影響。當時的德國知識界對啟蒙思想帶來的超國界的普遍原則非常推崇,因此很多德國人都是世界主義者或世界公民。在全球化趨勢日益明確的今天,歌德的作品及其所反映的世界主義精神,都對當代公民的精神塑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