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
  • 電子書
十二凱撒:從古代世界到現代的權力形象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3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十二凱撒:從古代世界到現代的權力形象 (電子書)

Twelve Caesars: Images of Power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Modern

  • 定價:720特價:504
  • 特價再9折:453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09日止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SPQR:璀璨帝國,盛世羅馬,元老院與人民的榮光古史》暢銷書作者瑪莉‧畢爾德再一次精彩鉅獻。這是個迷人故事,講述古羅馬統治者肖像如何在兩千多年來,影響藝術、文化和權力的表現。
 
  「2021年秋季《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非小說類必讀著作」
  「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年度最佳歷史著作」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年度最佳非小說類著作之一」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年度最佳傳記著作之一」
  「水石書店(Waterstones)2021年最佳歷史著作」
 
  權力的面孔「看起來」是什麼樣子?誰在藝術品中受到紀念?原因是什麼?我們對於現今所譴責的政治人物雕像,有何種反應?在今日「雕塑戰爭」的背景下,瑪莉.畢爾德透過本書講述西方世界兩千多年來,富豪、權貴和名人的肖像如何受到古羅馬皇帝形象塑造的影響,特別是包括無情的尤利烏斯.凱撒,以及虐待蒼蠅的圖密善在內的「十二凱撒」。《十二凱撒》探問的是,即便今日,無能領導者仍會被諷刺成彈琴坐觀羅馬焚落的尼祿,為什麼這些殘暴的獨裁者在古代和文藝復興時代到今日的藝術中,始終得以如此突出。
 
  從古羅馬政治中皇帝肖像的重要性開始,本書以豐富圖像資料,帶領讀者穿越兩千年的藝術和文化,以全新視角展現梅姆林和曼帖那到十九世紀美國雕塑家埃德莫尼婭.路易斯等藝術家的作品,以及一代又一代織布工、家具木工、銀匠、印刷工和陶藝家的藝術創作。本書講述的不是單調、重複、保守又乏味的皇室男女肖像,而是關於身分轉變、有意無意的錯誤識別、偽造以及時常矛盾的權威表徵等,讓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畢爾德在《十二凱撒》中,從重建令人驚嘆的提香「皇帝廳」,到重新詮釋亨利八世著名的皇帝掛毯,展現迷人的偵探工作。她提供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講述有史以來最具挑戰性和令人不安的強權肖像。
 
各界讚辭
 
  還有什麼比捲入羅馬帝國的陰謀可以更好地逃離當今的困境呢?各種失控的皇帝!還有好多圖像!我難以自拔地沉浸在其中!——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
 
  精闢的文筆和巧思。……這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對各類型讀者而言,都容易理解且極富趣味;對於任何對古典學或藝術史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作。——《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這是一本圖像資料豐富、設計精美、光彩璀璨的歷史巨著,出自這位卓越的古典學者之手,她以活潑的文筆風格、卓越的觀察力和極具幽默感而聞名。《十二凱撒》是一部技藝高超、才華橫溢的偵探之作,讀起來很有趣。——《巴諾書店選讀》(B&N Reads)
  
  正如本書成功證明的那樣,地球上沒有人比瑪莉.畢爾德更適合引導我們穿越這座宏偉的萬鏡之殿,它迷幻且充滿詭計,將我們與十二凱撒隔開。——湯姆.霍蘭(Tom Holland),《盧比孔河:羅馬共和國的衰亡》作者
 
  作為一位頂尖學者和暢銷書作家,瑪莉.畢爾德總是提出重要的問題。……在《十二凱撒》中,她引領我們穿越現有的最佳證據,並以清晰的文筆搭配迷人的圖像,提供富有洞察力的答案。……這是一部關於羅馬藝術和權力的生動論著,充滿獨到趣味的見解,以及精美豐富的圖像資料。——《科克斯書評》星級評論
 
  畢爾德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和卓越的古典學者,她精彩地論述了羅馬皇帝肖像對兩千年來藝術、文化和政治的影響。……《十二凱撒》巧妙展示諸多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從羅馬共和政治到文藝復興掛毯,再到當代英國的拼貼藝術。畢爾德一次又一次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見解。……本書可讀性極佳、文筆優雅,並穿插著機智的評論。——巴里.施特勞斯(Barry Strauss),《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這份研究深入探討羅馬時代藝術,如何塑造兩千年來西方世界對權力的理解,從古羅馬皇帝肖像到十九世紀美國雕塑家埃德莫尼婭.路易斯的作品。——《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本書探討了古代皇帝肖像與現代視覺想像之間的關係。……透過硬幣、畫作、壁畫和茶杯的精美圖像,畢爾德將這些皇帝半虛構面孔的威望與影響力更加凸顯出來。——《紐約客》(The New Yorker)
 
  畢爾德藉由觀察這些統治者在古代至現代藝術中呈現的樣子,顛覆了我們許多假設。本書機智且娛樂性十足,幫助我們重新構思對遙遠過去的看法。——達拉格.杰拉蒂(Darragh Geraghty),《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畢爾德完成了一本迷人的論著,值得一讀。書中充滿新穎的想法,其中許多具有挑釁性,圖像也帶給人一種純粹的享受。讀者可以像偵探一樣,去思考和探索藝術品的歸屬性問題,進而享有愉快的閱讀體驗。——艾倫.馬西(Allan Massie),《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
 
  這是一本迷人的著作,不僅研究了因蘇埃托尼亞斯和羅伯特.格雷夫斯而聲名狼藉的朱里亞—克勞狄王朝,還探討這些帝王在雕像、硬幣、繪畫和雕塑中廣泛存在的肖像。這是一本引人注目的實地指南,帶領我們認識這些著名的古代統治者。——《基督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這是一本關於皇帝形像視覺呈現的精彩論著。……《十二凱撒》擁有豐富圖像,生動地表現出畢爾德的熱情和學識。……畢爾德展示了古典文本的魅力,以及當視覺藝術難以被理解時,這些文本如何成為我們的終極資源。——赫敏.艾爾(Hermione Eyre),《旁觀者》(The Spectator)
 
  《十二凱撒》充滿對羅馬皇帝肖像專業、敏銳的解讀,深入剖析它們對於展示者可能具有的意義。……畢爾德總是有獨到的見解,她生動又俏皮的文筆風格一如既往地引人入勝。——詹姆斯.羅姆(James Romm),《每日野獸》(Daily Beast)
 
  畢爾德為藝術史學家和古典學家提供了一堂大師級課程,闡述這個被忽視的古典研究領域所具有的挑戰解釋和潛在意義,這對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的精英視覺權力政治非常重要。——西蒙.馬洛赫(Simon J. V. Malloch),《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畢爾德大膽地涉入泥濘之境,並呈現出一幅關於古羅馬皇帝後世的肖像,就像那些胸像一樣生動。本書毫不含糊地顯示,後來的藝術家和收藏家,在強化古代世界傳承下來的皇帝形象上所發揮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黛西.鄧恩(Daisy Dunn),《評論家》(The Critic)
 
  憑藉以女性主義視角觀察羅馬歷史的聲譽,瑪莉.畢爾德可能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古典學者。……《十二凱撒》關注從古羅馬到現代各個時代的權力形象,本書將進一步擴大她的粉絲群。——《ARTnews 雜誌》 
 
  畢爾德以引人入勝且娛樂性十足的細節,探索作古已久的古羅馬皇帝,如何在西方的想像中永垂不朽,為後人提供豐富的道德和政治典範,用以教誨、警示和嘲弄他們的後繼者。……畢爾德不僅帶來了樂趣,還有深刻的啟示。——斯蒂芬.米爾斯(Stephen Mills),《內幕》(Inside Story)
  
  一部充滿張冠李戴趣味、重新詮釋和明目張膽偽造的偵探傑作。——尤金妮婭.埃蘭斯卡婭(Eugenia Ellanskaya),《密涅瓦雜誌》(Minerva Magazine)
 
  畢爾德是一位卓越的圖像解讀者。她的一大強項是時刻警覺於圖像在傳達訊息時,產生錯誤的潛在可能性。......這是一本聰明、機智、發人深省的著作。——阿拉斯泰爾.布蘭沙德(Alastair J. L. Blanshard),《澳大利亞書評》(Australian Book Review)
 
  畢爾德在討論皇權面孔時,透過一系列歷史藝術品來講述一個有關身分不斷變化的迷人偵探故事。——林賽.鮑威爾(Lindsay Powell),《古代歷史》(Ancient History)
 
  畢爾德的研究風格常常與她的發現一樣有趣。……「我們確定我們知道嗎?」這是她持續反覆提出的問題。這種知識上的謙卑令人耳目一新,她在確定答案時表現出自信,同時也能意識到在某些情況下需要謹慎對待。——雷吉娜.蒙克(Regina Munch),《公益》(Commonweal)
 
  《十二凱撒》帶領讀者穿越藝術中對羅馬皇帝的描繪,進行一段令人愉悅的旅程。……這本書不僅適合在海灘上閱讀,還可以在學術論文中引用。——米凱拉.巴雷羅(Mikayla Barreiro),《Comitatus: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研究期刊》
 
  一本令人驚奇、圖像豐富的著作,顯露瑪莉.畢爾德的偵探面目。——斯科特.麥克奈特(Scot McKnight),《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
 
  任職於劍橋大學。活躍於媒體,被譽為英國最知名的古典學者。參與多部享譽國際的BBC紀錄片,《相約古羅馬》、《文明》等。曾獲Wolfson History Prize(2008),2013年被任命為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古典文學教授。著有《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SPQR:璀璨帝國,盛世羅馬,元老院與人民的榮光古史》、Civilisations: How Do We Look / The Eye of Faith: As seen on TV等。
 
譯者簡介
 
陳綉媛
 
  德國佛萊堡大學英文學系博士候選人,目前為自由譯者與華文教師。
 
戴郁文
 
  認為記憶與視覺是穿梭時空的一種工具;凡是人為造作,皆是藝術。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現為轉角國際 udn Global「瓦堡學院」專欄作者及Podcast 製作。
 

目錄

導讀 從皇帝到皇帝圖像:後世眼中的羅馬皇帝體制與詮釋性再造   
前言
第一章 廣場上的皇帝
第二章  十二凱撒名人錄
第三章  古與今:錢幣與肖像
第四章  十二帝王,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第五章  最著名的皇帝像
第六章  諷刺、顛覆與刺殺
第七章  凱撒之妻……不容懷疑?
第八章  後記
謝辭
附錄:薩德勒的皇帝與皇后版畫系列下方詩句
註釋
參考書目
圖錄
 

導讀
 
從皇帝到皇帝圖像:後世眼中的羅馬皇帝體制與詮釋性再造    
王健安/現為轉角國際 udn Global「瓦堡學院」專欄作者,著有《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世界劇場的觀眾:16-18世紀導覽指引中的羅馬城》等書
 
  西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此一頭銜,此時此刻起,開始了現代學者普遍認可的古羅馬「帝國時期」。就各方面來說,「奧古斯都」一詞當然不是「皇帝」的同義詞,甚至在古羅馬體制中,也未包括任何具體實權。何以這個稱號能如此具有指標性?
 
  所謂的羅馬皇帝,沒有法理上的明確定義。單從帝國主義行為來看,羅馬最晚在西元前一世紀,就可說是一個帝國(以武力、經濟等手段,正式或非正式地控制大片土地),不過就政治體制而言,當時的羅馬仍採用共和體制:以元老院為議事核心,權力再分散給各種官職。但事實上,當羅馬邁向帝國之路時,手腕高明、富有領袖魅力的強人屢屢打破既有共和體制,為日後的皇帝體制定下基礎。其中最著名的,就屬歷史上那位知名的凱撒。因為運氣、能力,他成功擊敗所有競爭對手,成為羅馬共和中的唯一強人。當然,他不是單靠武力掌權,還牢牢掌握了大量既有的、本應分散在不同人身上的政治權力。當凱撒在西元前44年遇刺,除了因為是共和主義者的反對,或許也有人是因為不滿他獨占所有大權。
 
  但凱撒之死並未終止羅馬強人政治,他的養子兼繼承人屋大維便是個政治手段更加高明的人物。面對支持凱撒的羅馬普羅大眾,屋大維不斷強調他作為凱撒繼承者的身分,更採納了前人留下的「實務經驗」,一步步掌握政治、軍事上的官職(及其賦予的實權)。早在西元前27年之前,屋大維就是羅馬世界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奧古斯都」之名,算是在形式上,承認了他創造出一個前無古人的特殊地位。奧古斯都之後,羅馬仍有共和形式,實際上其實是由奧古斯都主掌一切。斷定此時間點為共和的終結,以及新時期的到來,確實有幾分合理性。
 
  但奧古斯都也知道,他的權力地位從來就不是體制內的存在,為此,想盡一切辦法讓他掌握的特權世襲化。此一過程便改變了某些詞彙的意涵,特別是「凱撒」。奧古斯都為了宣示他繼承凱撒的一切遺產及名望,在個人姓名中加入「凱撒」。從奧古斯都起建立皇帝體制後,「凱撒」之名,也有著「正式繼承人」的意涵,不斷地傳承給歷任的未來皇帝,在有些時候,「凱撒」甚至可以是「皇帝」的同義詞。
 
  無論如何,羅馬帝國作為是歐洲歷史上首個大一統帝國,再加上與基督宗教密切相關,接下來成為歐洲文化的重要模板與認同對象。例如神聖羅馬帝國,便是在日耳曼地區延續了上千年,僅有帝國之名的模仿者。而羅馬皇帝更是眾人難以忘懷的對象,方才提到的凱撒,最後成為德語的皇帝(Kaiser)和俄語的沙皇(Tsar)字源,但更多的詮釋,則源自於皇帝創造的豐功偉業,或是流入民間的八卦故事。簡言之,歐洲文明不單單只是模仿羅馬皇帝,在更多時候,還參雜許多再詮釋的成果,其具體內容,便是本書《十二凱撒:從古代世界到現代的權力形象》想探究的主題。
 
  貫通本書的「十二帝王」一詞,就狹義來看,是史家蘇埃托尼亞斯提出的歷史概念,用最簡潔方式,綜整包括凱撒在內,羅馬帝國最初的十二位皇帝(原文使用的是「caesra(凱撒)」,蘇埃托尼亞斯的用詞源於前述提及的特殊歷史背景,但考量到羅馬皇帝體制的特殊性,「皇帝」、「帝王」也是合理用詞);廣義來看,便是歐洲文明如何詮釋、重造這十二位皇帝的總稱。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十二位皇帝的生平事蹟,一一成了後世創造者得以發揮的絕佳題材,其媒介材料更是多元,從最基本的繪畫、雕刻、版畫,到現今相對難以看到的掛毯、銀盤等。
 
  作者在書中,針對某類皇帝圖像的發展脈絡提出一個相當有趣的概念:持續進行中的創作。而此概念,其實也可套用在本書中可見、從古至今的所有皇帝圖像;換句話說,即便是同一位皇帝,他的外貌、形象,甚至其所象徵的道德訓誡,常常不盡相同。一方面,這當然涉及到學術考證的問題(有可能誤將某個皇帝的事蹟與另一位皇帝混淆),但更重要的是,創作者、出資者或收藏者的不同身分、立場,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認知或解讀方向。還是以那位凱撒為例,書中提到,即便他戰功彪炳,又建立了一時霸業,但最後遇刺的下場,使得以他為主題的皇帝圖像,對任何君王、統治者來說,絕對不是個好兆頭;但對共和主義者而言,卻是個可大肆彰顯的歷史事件。由此開始,難免會衍生出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當初這些創造者(或收藏者)在面對或創造這些皇帝圖像時的心境為何?
  
  考慮到後世創造的皇帝圖像數量龐雜,這幾乎是不可能略而不談的議題。本書的另一重要內容,便是試著剖析人們如何看待這些皇帝圖像的過程。好比說,19世紀的某些歷史畫,就以所謂的「暴君」故事為主軸,蘊藏道德訓誡的功能。但有些作品,卻顯得沒那麼容易解釋,像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必定知道凱撒的故事,但他依舊花費巨資買下凱撒主題的掛毯。他是由衷不在意凱撒遇刺,或是有其他考量?
  
  雖然《十二凱撒》充滿諸多此類難以考據的細節,但都無礙於作者適切地點出另一概念:創造羅馬皇帝圖像的過程,是現代與過去的對話。面對這些皇帝,追求「真實性」從來就不是唯一重點,而是當代人想在這些皇帝身上看到什麼?(就連古羅馬時代的人,都不見得真的知道羅馬皇帝的真實樣貌,他們的描繪,相當程度上也是為了滿足某種目的)
 
  換言之,羅馬帝國以及這些皇帝更像是個載體,人類藉此表現對這個世界的想像或期望。凡此種種,已是現代歷史研究關注的課題。而本書則透過歷史的諸多圖像,讓讀者見識到各種詮釋羅馬皇帝的文化或社會背景:有些是出於獵奇心態,有些則是想彰顯家族榮耀,因此,皇帝的部分面向會被放大檢視,無論是醜化或美化。簡言之,觀看人類如何詮釋羅馬皇帝,也是人類文明的縮影。本書雖未如此主張,仍無意間以諸多有趣故事,為讀者介紹人類文明的演進。
 
  時序再回到西元前27年。當年,奧古斯都為了讓他的權力與家族能永遠延續下去,可說是用盡一切手段。後世用來嘲諷、咒罵個別皇帝(尤其是本書著重的十二帝王系列)的故事,或多或少其實都與奧古斯都的所作所為,以及他開創的皇的體制有關。但也是奧古斯都,開創一個在人類文明中,始終有強大生命力的創作題材,吸引後世不斷關注與再創造。《十二凱撒》的存在,既匯聚了歷史上的諸多案例,本身也成為了此龐大清單中的其中一項。
 
前言
 
  羅馬皇帝仍圍繞在我們周圍。雖然近兩千年羅馬古城不再是帝國首都,但至今在西方,幾乎每個人都熟悉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或尼祿(Nero)的名字,甚至能辨認他們的長相。他們的臉孔不僅出現在博物館展示櫃或藝廊牆上盯著我們瞧,也出現在電影、廣告和報紙漫畫中。創作者只需用桂冠、托加長袍、里爾琴和一些火焰背景,就能輕鬆地將某個現代政治人物諷刺為「彈琴坐觀羅馬焚落的尼祿」,而我們大部分的人都能了解箇中含意。過去將近五百年的時間,這些皇帝以及他們的妻子、母親、兒女,被無數次地重現於繪畫、壁毯、銀器、瓷器、大理石像和銅像。我想除了耶穌、聖母瑪莉亞和少數幾個聖徒外,在「機械複製的時代」(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之前,西方藝術對羅馬皇帝的視覺描繪,數量遠遠超過其他人物。幾百年來,卡里古拉(Caligula)和克勞狄斯(Claudius)在世界各地引起的共鳴,是查理曼(Charlemagne)、查爾斯五世(Charles V)或亨利八世(Henry VIII)望塵莫及的。他們的影響力遠遠超越圖書館或講堂的範圍。
 
  我比大多數人更親密地與這些古代統治者生活在一起,因為過去四十多年來,他們一直是我的工作重心。不論是法律判決或笑話,我都仔細斟酌關於他們的字句。我分析了他們權力的基礎、抽絲剝繭他們繼承的法則(或毫無章法),並經常對他們的統治感到遺憾。我總是詳細觀察刻有他們頭像的浮雕和硬幣。除此之外,我教導學生欣賞並細究羅馬作家對他們的描述。提比流斯(Tiberius)在卡布里島(Capri)泳池裡的驚人事蹟、尼祿渴望自己母親的不倫傳聞,以及圖密善(Domitian)用筆尖折磨蒼蠅等等,這些故事在現代的想像中非常受歡迎,它們也確實傳達了古羅馬人的恐懼和幻想。但是,正如我一再向那些喜歡只看故事表面的人所強調,這些故事不一定如一般字面意義上所表達的那樣「真實」。我的職業一直是古典學家、歷史學家、教師、懷疑論者以及偶爾潑人冷水的人。
 
  這本書將聚焦於現代對古代皇帝的形象詮釋,並提出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探討這些圖像被創作的方式和原因。自文藝復興時期以降,為什麼藝術家選擇描繪這些古代人物,而且數量不勝枚舉、種類琳瑯滿目?為什麼顧客會選擇買下那些華麗的雕塑、廉價的浮雕和版畫?這些早已逝去的獨裁者,許多都是惡名昭彰的暴君,並非英勇的君王,那麼對現代觀眾而言,他們的面孔又具有何種意義?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這些古代皇帝將是極為重要的主題人物,尤其是現在為人所知的「十二帝王」―始自尤利烏斯.凱撒(西元前44年遭到暗殺),包括提比流斯、卡里古拉、尼祿等幾位,最終是虐蠅者圖密善(西元96年遭到暗殺)(圖表1)。我所討論的現代藝術品,幾乎都是在古羅馬人對其統治者的陳述,以及那些關於他們善惡作為的古老故事的交錯對話中產生,雖然某些故事可能有些牽強附會。儘管如此,在本書中,這些皇帝和現代藝術家們共享了舞台,包括幾個西方傳統中的熟面孔,如曼帖那(Mantegna)、提香(Titian)和阿爾瑪-塔德瑪(Alma-Tadema);以及過去幾世代不為人知的織工匠、細木工匠、銀匠、印刷工和陶藝家,他們製作出許多最引人注目和影響最深的皇帝像。本書的舞台上也有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古物學家、學者和現代考古學家,這些人傾注精力嘗試著鑑定和重建這些古代掌權者的面孔。除此之外,書中還提到其他更廣泛的觀眾反應,舉凡清潔工或朝臣對此留下感動、憤怒、無聊或困惑。換句話說,我的研究興趣不僅在於皇帝本身或是重現皇帝像的藝術家,還包括我們每一個觀看的人。
 
  希望我能帶給讀者一些驚喜,以及介紹一些出人意料、非比尋常的藝術史給各位認識。我們將從巧克力、十六世紀壁紙,到十八世紀俗麗的蠟像等意想不到的地方,和皇帝們見面。我們將會對一些雕像的製作年分感到困惑,這些雕像至今仍有爭議,我們無法確認它們究竟是古羅馬文物的現代模仿品、贗品、複製品,還是文藝復興對帝國傳統具有創意性的致敬。我們也會探討為什麼這些圖像數百年來有這麼多重製,或無止盡地混淆,例如某個皇帝被誤認為另一個皇帝、母親和女兒被混淆、羅馬歷史中的女性人物被(誤)解讀成男性,反之亦然。我們也會藉由現存的複製品和蛛絲馬跡,重建自十六世紀以來消失的一系列羅馬帝王面容,這些面孔現在幾乎被人遺忘。他們在過去是廣為人知的熟面孔,並且奠定歐洲人對皇帝的普遍想像。我的目標在呈現為什麼這些羅馬皇帝(儘管他們可能是獨裁者或暴君)仍在藝術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此書起源自2011年春季我在華盛頓特區美術學院講授的梅隆藝術講座(A. W. Mellon Lectures in the Fine Arts)。從那時起 ,我不斷發現新資料,建立了新的連結,並從不同方向更深入探討一些研究案例。本書的開端與結尾與那系列的講座一樣,講述一個奇特的物件,它曾經就在我當時發表演講的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講堂不遠處,它並不是皇帝肖像,而是一個大型的古羅馬大理石靈柩或石棺,有人相信並大肆宣傳它曾經是一位皇帝最後的安息之所。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742666
  • EISBN:978626374268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94.3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國際書展:無限閱讀 未來無限,電子書/電子雜誌/有聲書/影音課程萬種參展品49元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