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孫子兵法:戰略與戰術之道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42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孫子兵法:戰略與戰術之道 (電子書)

  • 定價:250特價:200
  • 特價再66折:132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8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孫子兵法:戰略與戰術之道》是一本關於古代軍事智慧的經典著作。這本書以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孫子)所著的《孫子兵法》為基礎,透過對其內容的詳細解讀和注釋,深入探討了戰略和戰術的精髓。

  本書展開了對孫子兵法各個章節的詳細解析。第一章「始計」闡述了制定戰爭計畫和戰略的重要性,強調了全面考慮各種因素以制定有效戰略的必要性。第二章「作戰」則深入探討了在戰場上的實際行動,包括兵種選擇、部隊組織和指揮,以及戰鬥技巧和戰術的應用。第三章「謀攻」涉及了戰爭中的謀略和攻擊策略,包括權變的運用、間諜活動和情報收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謀略來迷惑敵人並取得優勢。第四章「軍形」討論了軍隊的陣形和配置,強調了在戰場上靈活應變和適應環境的重要性。

  第五章「兵勢」則關注了軍隊的實力和士氣,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要素來影響戰局的發展。接著的第六章「虛實」探討了虛假和真實的概念在戰爭中的應用,包括如何製造假象和迷惑敵人,以及如何識破敵人的詭計。第七章「軍爭」關注的是戰爭中的競爭和衝突,強調了對敵人和自身的了解,以及如何運用戰爭的原則和策略來取得勝利。第八章「九變」則介紹了九種變化的原則,探討了在不同情況下適應和變通的重要性。

  第九章「行軍」關注的是軍隊的行動和運動,包括行軍路徑的選擇、速度和節奏的掌握,以及如何有效地調動和部署軍隊。第十章「地形」討論了地勢和地形在戰爭中的影響,強調了對地理環境的了解和運用。第十一章「九地」則關注了九種不同的地理環境,並探討了在不同地形下的作戰策略和戰術。第十二章「火攻」介紹了火勢和火力在戰爭中的應用,包括如何運用火攻戰術來燒毀敵人的補給線和戰略據點。最後一章「用間」關注的是間諜和間諜活動的運用,強調了情報戰和謀略運用的重要性。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融合了春秋戰國時期軍事智慧的經典之作。書中精闢地闡述了戰爭的本質,並深入討論了制定戰略計畫和戰術應對的方法。其特色在於強調了謀略、組織和領導的重要性,不僅對軍事專業人員有價值,同樣也適用於領導者、企業家和管理專業人員,提供了有關戰略思維和決策的寶貴指南。

 

作者介紹

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兵家代表人物。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後人尊稱為孫子、兵聖。

劉建立,2003年入大學中文系,2007年入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2012年博士畢業。現就職於師範大學,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文化與漢語國際教育。

 

目錄

譯注者序
始計第一
作戰第二
謀攻第三
軍形第四
兵勢第五
虛實第六
軍爭第七
九變第八
行軍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間第十三
附《孫子兵法》原文速讀

 

譯注者序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孫子兵法》一直受到後人的追捧,不僅歷代的軍事家把它視為圭臬,近代以來的商業大亨,也總是把它列為必讀之書。這些讀者跨越了年齡、性別和職業,並且最終跨越了國界。《孫子兵法》作為最受外國讀者喜愛的中國典籍之一,已經被翻譯成英、日、德、俄等20多種文字,出版的版本更是數不勝數。西方學者把它當作中國的「兵經」,認為其成就超過了歐洲軍事經典《戰爭論》。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漢書‧藝文志》中記作《吳孫子兵法》,以此與《齊孫子》(即《孫臏兵法》)區分。它的作者孫武,在先秦史書中不見紀錄,直到司馬遷著《史記》,才對他做了非常簡單的介紹;東漢趙曄作《吳越春秋》,在《史記》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一些內容。根據《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從楚國逃到吳國,想借助吳國的兵力替自己復仇,他看出吳王闔閭對他有疑慮,於是向吳王七薦孫武。此時的孫武雖然「善為兵法」,但是因為「辟隱深居」,所以「世人莫知其能」。吳王抱著狐疑的態度召見孫武,問以戰爭之事,孫武將自己的觀點寫成十三篇文章,進呈吳王,這就是後來的《孫子兵法》。吳王想試試孫武實際帶兵的能力,孫武就將吳王宮中的宮女分成兩隊,讓吳王的兩個寵姬做軍隊長。宮女一開始嬉笑不已,不受軍令,孫武不顧吳王求情,果斷處死兩位軍隊長,終於威懾住各位宮女,使這倉促聚合的「隊伍」肅然成列。孫武得到吳王的重用,於是「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從此「顯名諸侯」。
  關於孫武的身世生平,後人質疑頗多。宋朝葉適就曾表示,孫武在吳國建立如此功勛,先秦史書對「同時伍員、宰嚭一一詮次,乃獨不及武」,最不可解。他認為並無孫武此人,是「辯士妄相標指,非事實」,而《孫子兵法》,也只是「春秋末戰國初山林處士所為」。此外也有人指出,孫武與孫臏實為一人,近代學者錢穆認為:「孫臏之稱,以其臏腳,而無名,則武殆即臏名耳。」甚至還有人說,孫武就是伍子胥的託名,否則「世人莫知其能」,伍子胥怎能獨知?
  孫武其人雖然生平不詳,不過《孫子兵法》卻一直流傳,長盛不衰。《漢書‧藝文志》收錄《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另有圖九卷。《隋書‧經籍志》收錄《孫子兵法》二卷,《宋史‧藝文志》和《通志‧藝文略》皆錄為三卷。此後歷代公私書錄皆有記載。現在所知最早為《孫子兵法》作注的是曹操,其後還有南朝的孟梁氏(簡稱「孟氏」)、唐朝的李筌、杜牧、陳皞、賈林,宋朝的梅堯臣、王皙、何延錫(簡稱「何氏」)、張預等為其注解。另外,唐人杜佑所著《通典》中的《孫子》引文,也附有一定注解。宋人吉天保把這些注解集中在一起,編成《十一家注孫子》,這個版本經過清代孫星衍校正,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流傳。此外,北宋朝廷頒布《武經七書》,是參加武學考試的官方標準,是了解兵家思想的必讀書目,堪與專注文治的「四書五經」相提並論。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三略》、《尉繚子》、《六韜》(又稱《太公兵法》)以及《李衛公問對》。今有影宋本、明刻本傳世。1972年,山東銀雀山漢墓出土了竹簡本《孫子兵法》,讓我們有機會一睹該書的更早面貌,可惜竹簡本遺漏太多,只能作為校注通行本的參考。
  本書以宋刻《十一家注孫子》為校本,參考竹簡本等資料,進行注釋翻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拙意將本書各篇體例安排如下:(1)篇名之下有「題解」,對題目進行解釋分析,對內容進行簡單概括;(2)「題解」之下是「正文」,根據篇幅長短,分成不同的段落;(3)「正文」之下是「注釋」,對文中重點詞句進行解釋;(4)「注釋」之下是「譯文」,將整篇文章翻譯成白話;(5)最後是對本篇的「賞析」,抓住文中的某個重要觀點,進行詳細解讀和分析。賞析與譯文不同,追求的不是完整,而是深入。

  春秋戰國是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時期,同時也是思想大發展的時期。在經世之心的推動下,各派學者著書立說,奔走呼號,「思以其道易天下」。在百家爭鳴的大格局中,有一些學說脫穎而出,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把他們總結為「九流十家」,其中「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包括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四大派別。其中以《孫子兵法》為首的權謀派,「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最為宏大全面。
  先來看《孫子兵法》「兼形勢」的一面。何謂「形勢」?班固的解釋是:「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向,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這裡的意思包括兩點:一方面,利用天時、地利等因素,取得更快更大的勝利。《孫子兵法》強調外在環境特別是地理環境對戰爭勝負的影響。在《行軍第九》中,孫子把地形分為山、水、斥澤、平陸四大類別,並詳細敘述了遇到不同地形應該如何行軍布陣。在《地形第十》中,孫子列舉了「通者、掛者、支者、隘者、險者、遠者」六種特殊地形,分析了不同地形條件下應該採取的戰術,並直言「地形者,兵之助也」。正如《軍形第四》中所言:「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就是要讓大自然成為進攻的長矛,防守的後盾。另一方面,根據對敵我情況的了解,不斷變化戰術,出奇制勝。戰術的變化是為了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在《虛實第六》中,孫子提出「致人而不致於人」的觀點,努力做到「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牽住了敵方牛鼻子,就相當於控制了戰爭的走向。如果說第一方面是利用客觀條件,第二方面則是主動創造形勢。
  下面再來看 「包陰陽」。對於兵法中的「陰陽說」,班固作出了如下說明:「陰陽者,順時而發,推刑德,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也就是說,利用天時星象的運轉,五行生剋的道理,幫助軍隊取得優勢。《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第一》中,列舉了戰前應該考察的五事,其中「二曰天」,包括「陰陽、寒暑、時制也」,這裡的「陰陽」,主要是指星宿的運行,如《準星經》所言:「歲星(土星)所在之分不可攻,攻之反受其殃也。」在《行軍第九》中,孫子指出:「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所以無論在何處駐軍,都要爭取「必處其陽」。陰陽學說認為,世間的任何事物,都可分為陰陽兩類,陽主生,陰主死。戰場上拚的是你死我活,當然都希望站在陽的一面。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向陽之地空氣乾爽,對身體有利,向陰之地空氣潮溼,容易誘發各種疾病。孫子論兵受陰陽說的影響,但是對鬼神之事卻堅絕不信,孫子認為,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他在《用間第十三》裡強調,戰爭要取勝,一定要事先了解敵方情況,而要了解敵方情況,一定要透過人的觀察,「不可取於鬼神」。
  最後來看看 「用技巧」。班固說:「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也就是鍛鍊強健的體魄,熟練掌握各種兵器,設置各種機巧的關卡。孫子在《作戰第二》中強調,出兵之前要做好物資準備,其中就包括「膠漆之材,車甲之奉」,「甲冑矢弓,戟楯矛櫓」等武器裝備。在《始計第一》中,他列出了對比雙方實力的七個方面,就包括「兵眾孰強?士卒孰練?」兵強馬壯、訓練有素的隊伍,當然更具戰鬥力。不過通觀《孫子兵法》全書,孫子對士兵身體狀況、器械掌握程度的關注似乎不高,他所關注的訓練有素,主要是指令行禁止,行動統一。孫子在《兵勢第五》中提出,將軍管理士兵,要「治眾如治寡」,「鬥眾如鬥寡」。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軍爭第七》給出了如下方案:「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透過旌旗金鼓,統一隊伍的進退。為了讓士兵真正團結一致,孫子建議強化隊伍「共患難」的意識,他在《九地第十一》中舉例說:「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在共同的危險面前,連互為世仇的吳人和越人都能攜手互助,何況是一個隊伍裡朝夕相處的士兵呢?
  上面分析了《孫子兵法》兼具另外三派的一些特徵,那麼它作為兵家權謀派本身,又有哪些特點呢?還是引用《漢書‧藝文志》裡的話:「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一是奇正結合,二是重視計謀。《孫子兵法》的奇正思想,集中在《兵勢第五》中,孫子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剛交兵之時自然是正面作戰,但是要想取勝,還是要尋找機會出奇制勝,奇正結合,循環相生,「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而孫子對計謀的重視,則完全貫穿於整部書中。《謀攻第三》中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運用計謀戰勝敵人,既可減少己方的消耗,也能保全敵方資源,自然比刀兵相見、兩敗俱傷要高明得多。孫子承認「兵者,詭道也」,「以詐立」,因此孫子強調的計謀,主要是用來在具體的戰鬥中迷惑敵人。《軍爭第七》中舉了一個例子,為了爭奪有利地形,可以「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意選擇曲折的道路,麻痺敵人,讓他們放鬆警惕,然後安排老弱之兵,在其必經之路上運送糧草,誘敵來搶,拖慢敵方的行軍步伐。如此「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就能達到「後人發,先人至」的效果。孫子不但用計謀迷惑敵人,有時候也用來欺騙己方士兵。他在《九地第十一》中直言,要想在統率部隊時「若驅群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士兵只有在無知的情況下,才能任由將軍「驅而來,驅而往」。為了讓士兵義無反顧地奮勇殺敵,孫子還不惜讓士兵陷入險境,「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當然,如果不那麼腹黑,我們也可以理解成,孫子只是主張在士兵面前誇大形勢的危險性,不一定真要故意把他們置於死地。
  需要指出的是,孫子重形勢,用計謀,並不是為了狠狠打擊敵人,而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儘快結束戰爭,減少雙方消耗。孫子特別強調速戰速決,其實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另外,孫子建議「愚士卒之耳目」,並不是真把士兵當成傻子,當成戰爭的機器,而恰恰相反,他一再強調要愛護士兵,「視卒為嬰兒」,「視卒為愛子」。將軍對士兵,就像父母對孩子,無論做什麼,無論怎麼做,都是為了愛他,保護他。

  孫子作為兵家權謀派的代表,不僅兼容了兵家其他派別的觀點,同時也受到先秦諸子百家的影響。其中最顯而易見的是,老子的思想對他影響頗深,他在《軍爭第七》提出「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充滿了老子哲學的辯證色彩;他在《虛實第六》中強調隱藏自己,窺探敵人,「形人而我無形」,讓敵人不得不處處設防,實現「我專而敵分」的策略訴求。這一句「形人而我無形」,和《道德經》第二十章「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的說法如出一轍。另外,孫子論兵不以殺人為上,追求「不戰而屈人之兵」,主張「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則與儒家愛民惜命的思想有契合之處。
  《孫子兵法》所展現的孫子,並不是一個狂熱的軍人,他之所以著書論兵,也是原於混亂的社會形勢。儒家以雄辯著稱的孟子,曾經這樣為自己「開脫」:「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因為「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為了反擊各種邪說,孟子才不得不處處與人辯論。同樣的道理,孫子所處的時代戰亂不止,民不聊生,為了恢復社會秩序,不得不以戰止戰,如此說來,也實在是不得已了。二人採取的方式不同,目的卻基本一致,不過孟子善辯,只能闢邪說,孫子言兵,卻能止暴行。
  《孫子兵法》汲取了先秦諸家的思想精華,成為兵家的扛鼎之作。明朝人茅元儀在《武備志》中盛讚道:「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其實何止先秦兵家,後世諸多軍事著作,都無法迴避《孫子》的影響。《孫子兵法》不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軍事家,還影響了其他很多領域。尤其進入近代以後,隨著資本經濟的發展,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孫子兵法》在商戰中的影響,絲毫不亞於戰場。甚至很多普通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都能從《孫子兵法》中汲取智慧。
  譯者在此又想到兩則故事。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動作優美,刀法嫻熟,甚至能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文惠君隨口感嘆了一句,庖丁便講出一大通解牛的技巧。庖丁說,只要找準骨頭關節的間隙,解起牛來就能不費吹灰之力,所謂「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文惠君當然對解牛並沒有興趣,不過庖丁的話還是給了他很大啟發:「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一個是殺生,一個是養生,其中雖然可能確有一些相通之處,不過文惠君作為欣賞者的二次創作,還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則故事也是關於二次創作。楚國有個人給燕國的宰相寫信,因為是在夜裡,光線太暗,便叫身邊的人「舉燭」,一邊說一邊寫,不經意把 「舉燭」寫進了信裡。燕國的宰相收到書信,思索了一會兒,終於「恍然大悟」:「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原來楚國人寫信,是要勸我擦亮眼睛,任用賢能啊。於是宰相拿著這封信去見燕王,燕王接受了楚國人的「建議」,把國家治理得更加強盛了。燕國的宰相勸國君任賢舉能,當然是治理國家的好方法,但這卻不是楚國人的意思,完全是燕國宰相自己的創作。
  孫武當年寫《孫子兵法》,恐怕也只是純粹想表達自己的軍事思想,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想到,這本書會在後世產生如此廣泛的作用和影響。當然,商場、情場、職場、人際場,只要存在競爭關係,本來也都和戰場有相似之處。《孫子兵法》能在其自身領域之外發揮影響,也是因為它本來就具備超越自身領域的價值。
  本次翻譯注解《孫子兵法》,雖然查閱了很多版本,採用了古籍整理的一般體例,但是坦率地講,卻並不想把它做成一本研究性專著,而是希望能做成普及性的通俗讀物。一來當然是因為我們水準有限,不敢將私撰的文字呈獻於專業大方之家。二來是因為在以學術為稻粱謀的今天,拙劣的研究性著作似乎已經太多,而高水準的普及性讀物還遠遠不夠。中國的普通讀者數以億計,他們真正想要閱讀的,是自己能夠看得懂的文字,而不是研究人員堅持的「之乎者也」,更不是專家學者套用的西方理論。今天要真正復興傳統文化,也只能復興在街頭巷尾,而不是在深宅大院。
  雖然已經囉唆了很多,最後還是得強調一句:注解這本《孫子兵法》,並不是要教給讀者如何爭鬥,而是要告訴大家如何消弭爭鬥,這也是孫武在書中反覆告誡世人的。所謂「知其雄」而「守其雌」,「本高明而道中庸」,譯者期待讀者朋友能心如猛虎般堅強,卻依然能有細嗅薔薇的溫柔。
劉建立

 

詳細資料

  • EISBN:9786263632080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6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