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凡所有,原是一念之間
施並錫(前臺灣師大美術系教授)
公詩孫圖,全在反映現實,敘說夢想。真如「浮動」浮在水面,卻反應水底的狀況,公、孫就是藝術江流上的「浮動」。
拜讀公詩孫圖,以《浮動》作書名,這一詞選用得很好。臺語「浮動」就是釣魚時必備的「浮標」,是守候著希望的象徵。讓我們想法超越「釣」字,當成「與之——結緣」。人世間有緣就會串連上。而緣並非強求可得,且緣,必須要有一線牽。有緣意指「釣」到了靈感及理想,以及有意義、價值的人事物。
一、浮動
有線連結釣竿、人的手和心。置於滾滾溪河上,無論靜水或湍流。這條線堅韌不斷,它連結著故鄉記憶、親情、族群文化價值觀,根本就是接母體的臍帶。「浮標」英文buoy。buoyancy是生命活力或樂觀氣質也。若是buoy up則當「鼓舞」、「激勵」講。
在公詩、孫圖的對話中,孫畫意激發了公詩情;而公的人生體驗也豐富了孫的彩筆天地。這些種種,全都源自一念之間,故我們看到公詩孫圖的生命活力、樂觀氣質,相互鼓舞,舞出天倫親情、優雅生命的篇章。
二、一念之間
「緣起」就是起心動念。世間凡所有事,往往起自一念之間。孫畫之前尋覓靈感到運筆敷彩時,生活記憶和感受,念念相續如湧泉般;而公詩意念築起,自於有「心如工畫師」,爾後「能畫諸世間」(華嚴經偈)。
被譽稱美國最偉大小說家《飄》(Gone with the wind)的瑪格麗特.米契爾原本服務於新聞界,得老公鼓勵,在一念之間,轉為小說寫作。歷經十年,於一九三六年出版《飄》一書。一九三七年獲普立茲獎,一九三九年被改編成銀幕巨作《亂世佳人》而轟動全球。郝思嘉是作者人生經歷的寫照、性格的投射。為了追求愛,不惜揮霍一切。而公孫為了追求藝文創作,也揮灑一切。一如歷來不少名家為了追求理想,往往不惜以一生光陰,把藝術當志業,努力鑽研精進。
公詩孫畫使我想起一個樂團「告五人」有一首歌叫〈一念之間〉(Without Me),歌詞很像梁一念的畫意,十分浪漫:
當眼淚變成照片
當天真變回童年
當星星變成想念
原來我們的相遇,是需要一念之間
我會 在你熟悉的十字路口
想像 有天你會從這裡經過
以上歌詞上這些語境和孫圖的畫境十分彷彿。此時「浮動」晃動了,善緣到來,阿公在所熟悉的十字路口,拉著小孫女的手,安全地走過那小孫女並不完全熟悉的路口。一路雙雙哼歌。而所有的車輛全都在旁愉悅的禮讓著。我們看到了代代相傳(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而非看到代溝(gap)。小孫女可愛的主動向老阿公學臺語的意象顯現,公孫牽手向前行便成為臺灣文壇上最美的風景。
凡所有人、事、物、天地真理、人間至情盡源自吾念之間。起心動念決定吾人一生的盛衰成敗。公詩孫圖在一念之間,決定了創作興、觀、群、怨的面向。轉念關係著生命能否進階、救贖和有無希望。
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對怨、慕、泣、訴的同舟友人,曉以「蓋自其變者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之哲理。友人參悟而轉念,於是喜而笑。乃從「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迷茫中覺醒。於焉更酌醉臥,不知東方之既白。
吾人常在一念之間聞道轉思而突破教條(dogma)的框限,改變對許多事物的看法,從而邂逅了真情、真愛和正向人生哲理。公詩孫畫便如是地產生了。
三、話說康原
我已記不得何時認識康原。只是感覺很久以來,便有這位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益友。這位半線地帶極具代表性,且不可或缺的臺語詩人。我長期間觀察康原,在臺語詩、臺語歌創作領域擁有「同事攝」的心看世間諸相。其生命有若一個寶瓶,裝滿著關懷眾生而滴的淚水。他像白居易「我聞琵琶已嘆息」,當曉琵琶女身世後,白居易即「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浩嘆。所以關心來臺的離家移工、關心臺灣不久於世的歷史圖像——水塔。關心弱勢族群,擔心即將消失的臺語文。可惜大多數臺民戆而不覺,使得康原經常扼腕。
康原生活態度十分符合佛家處理世間事的「四攝法」中的「同事攝」——即設身處地,調整自己高低度而與眾善處;對己則以「四無量心」——即慈、悲、喜、捨自處自立。
除詩作外,康原也吟唱,是另類唱遊詩人,雖已有年歲,但總現出伶俐的年輕感。有一顆不服老而要試探研究種種的赤心。因而他可自由出入童稚世界,一下子就可回到童年的世界裡,用童心來看事物。故所造之境老少咸宜。
公詩追求真實,句句立足於誠實、了解及關愛;看不見巧黠、迷信與冷漠。公寫詩,一路走來堅持向上奮鬥和尋求終極的真與美,蓋真善美的追求是殊途同歸的。
康原接納現行價值,對明天充滿憧憬。他謀求眾生的自由和生存權的伸張。果然他是人道醫生賴和的信徒,奉行賴和所主張之惜庶民、抗強權。常敘〈一桿稱仔〉的內涵。曾任賴和紀念館創館館長。
讀完了公詩孫圖,我想起一部會讓人落淚的兒童電影《鐵道小孩》。故事中三個姊弟幼時,家生變故而中衰,母代父職教導三姊弟做人處世之道。吃苦、耐勞、忍讓、低調、勇敢、善良、慈悲。三個小孩做到了,因此三姊弟冒生命的危險阻擋一列火車免於出軌災難。而這義舉卻得來改變家運及自己命運的機緣——「浮動」動起來了。最後被陷害的爸爸也安然回到家了。電影故事中的母親,賢慧而可敬。她和三姊弟之間有根扯不斷的線連續著。線的一端,不只是母愛,更是懿德博愛。母子一如公孫,都進行著成功的家庭教育。康老夫妻諄諄教誨子女有成,有學者、外商公司臺灣區總經理、珠寶設計師。內孫育恩為臺灣師大美術系畢業,考取芝加哥藝術大學碩士班,一位孫女在英國讀英國文學碩士,一念也是藝術系畢業,還有一位加拿大滑鐵盧數學系畢業,在多倫多皇家銀行工作,最小孫女就讀北藝大電影系,五位孫子四位讀藝術相關科系。
四、肆部曲
《浮動》一書分四輯:輯一「望月春風」、輯二「花的言語」、輯三「夢想家園」、輯四「恬靜懸山」四部分。範圍包括吾人四周,四時佳興與吾等長相伴山間明月及江上清風。竹鳥香花、家園尋夢、山居靜好等等美麗元素,完全以臺語詩和簡潔有力的圖繪充分表達。讓讀者似乎徜徉在濟慈、紀伯倫、朗費洛(Longfellow))、蘇東坡、辛棄疾、張先、王昌齡、周邦彥、孟郊、白居易等等大師們所構築的綺麗世界裡,引領吾人夢入芙蓉樸裡。蜿蜒又轉入「虫二」的絕妙天地。「虫二」兩字是「風月無邊」的意思。
五、孫圖特點
(一)、平面性(flatness)純,簡潔大方
由於非採用手繪,故色塊平坦,沒有雜質及肌理(texture)。色塊單純大方,乾脆肯定也乾淨。合乎現代主義所標榜的平面性,意即不必空氣遠近法之物理空間的表現。純重視色彩深淺強弱所產生的心理空間。〈偷覓〉使人會心一笑,思緒重返孩提時。畢竟,這是我們小時候常有的舉動。
(二)、自由變體,生新意涵
孫圖多採用吾人身邊熟悉的人事物。但孫圖擅長重組後使產生新意義。〈定〉中,花萼變成人臉。〈花的言語〉中花團錦簇和黑色女體的組合,錦簇下的女子,水深黑而不可測,但黑色卻成畫面強烈的鎮石。〈樹仔〉中間醫術成人形,寓意深遠,也是公詩天地人合一的詮釋。而教堂尖頂一位大型人物,給人〈屋頂上提琴手〉的聯想,也想到了夏戈爾那超現實的畫風。〈刺〉中女子吞食玫瑰,訴說生活中的矛盾,有著花香花美,卻又帶刺入口。
(三)、中間顏色,典雅不俗
孫圖善用明度大反差,致使畫面明朗搶眼。如〈風聲〉中極低明度的天空和淺色蛙頭的搭配,畫面因對比而強烈。〈花的目屎〉白色花狀雙目和淺色頭髮,對比低明度的身體與面容。
(四)、線條肯定,流暢優美
孫圖用線流動而不僵硬。〈Hope〉中黑狗身上白線,十分準確而效果佳。人臉五官的線條亦確實而到位而不生硬。
(五)、含義雋永,弦外有音
〈空〉圖,敘述人生如夢幻泡影。作者使用大小不一的圓,暗示再美麗的生命,也會消失。〈暗光獅〉畫中人癱在牆上,必定出了問題。公孫作品喜怒哀樂都有。〈祈求天公〉表述當人久旱望霓的苦,作為凡人,掙脫不了渴望之苦。〈海洋世界〉使我想到宮崎駿的「飛行城堡」,烏龜與海洋都有說不完的寓意。〈喝著〉大嘴,震撼不亞於孟克〈吶喊〉。
(六)、構圖不俗,色感優異
〈紅〉圖中,孫圖有雙腳立於畫上端角落,意味著大動能即將自角落震動至全面,公詩卻暗示那可怕的紅色擴張。「我把樹葉都染紅」絕非理想未來。〈變面〉更是小孫女對人生的洞察。〈崁〉裡暗示吾人常以鴕鳥心看世間。〈留學〉表現了阿公教孫女臺灣母語,畫中有一根看不見的線穿越時空。
孫圖構圖奇異,但不失穩定,又找不到俗套。
六、公孫登山,各自努力
公孫創作,互相激發而砥礪;不是見圖寫詩或讀詩畫圖。可說同一對象,各自表現。
《浮動》是臺灣少見的阿公傳承、阿孫接棒的藝文領域絕佳範例。公傳給孫臺灣精神和價值,此乃垂直維繫。希望《浮動》牽緣更多國人同胞發揮公孫精神而流傳之,此乃橫向流通。爾後臺灣出現「臺灣路的小孩」,有更多三姊弟,不顧危險,奮勇拯救快要○○的火車。讓我們buoy up公詩孫圖,吾人一齊Get up and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