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自我定罪,放過自己,重啟生命力量
內疚雖然隱微,卻普遍存在人心
影響個人生命力,也牽動人際關係
二十五個說不出口的心事,最常見典型的內疚群像
帶你看見內疚,療癒內心,改寫人生
你的心中,是否埋藏說不出口的「對不起」──
「我在有意無意間,傷害了很重要的人,我們還有機會修復關係嗎?」
「我想跟對方道歉,但又擔心被冷漠拒絕,所以我將『對不起』三個字藏在心中……」
「家人經過長久的疏離,雙方還有可能放下過去的傷害嗎?」
親人間的內疚,困住親情也困住自己──
「我結婚搬離了家,如果媽媽需要我,該怎麼辦?」
「吵架後,女兒買了蛋糕給我。當初我怎麼把她想得那麼壞⋯⋯」
「爸爸早年外遇離家,我如果跟爸爸互動良好,是不是就算背叛媽媽?」
「我對生病的父母發了脾氣,我很自責但也是身心俱疲⋯⋯」
讓內疚之情,成為覺察與修復的契機──
內疚是一種錯綜複雜、層層交疊的負面情緒。
有良知的人,都會產生內疚;
內疚感會影響人的自我價值跟人際關係,
甚至終其一生難以擺脫內心的罪惡感,
但也會引領我們去認識自己,洞察生命本質,做出改寫人生的積極行動。
知名臨床心理師洪培芸搜羅眾生相,
以生活中常見的內疚情境化為二十五篇故事,
層層撥開人性的複雜,直面內疚情緒對人生的影響及副作用,
投以愛和寬容的解藥,讓你拿回生命的主權。
以情緒切入,梳理華人家庭常見內疚議題──
◎內疚的分類
深植在心中的愧疚感,會讓人無意識的逃避、抽離、勃然大怒,說出或做出看似與內疚無關的言行。全書參考著名心理學家兼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 (David R. Hawkins) 博士提出的情緒能量等級,以「羞愧」、「內疚」、「冷淡」、「悲傷」、「恐懼」、「欲望」、「憤怒」為故事分類,幫助讀者辨識圍繞內疚的七種情緒,釐清負面念頭及行為的源頭。
◎內疚的群像
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的姊姊;總是要麻煩家人照顧自己的弟弟;長期處於「如果當初⋯⋯就好了」罪疚感的母親;心中無力想遺棄兒子、同時感到自責的父親⋯⋯全書觸及因教養、長照、背叛、拋棄等引發的內疚議題,輪番呈現每個當事人的心路歷程,補足不同的視角及觀點,看見內疚感如何流動於人際之間、產生影響。
◎內疚的處理
作者爬梳故事中角色的內疚感受,並根據自身生命經歷與諮商經驗,告訴讀者除了自發性的內疚外,還有社會文化架構下給予的「人工內疚」和罪惡感。透過小練習及積極的行動,為自己立下界線,分辨責任歸屬;同時看見他人的內疚與難處,以同理心放過自己、善待他人。
透過二十五篇家庭故事、對內疚的認識及深度處理,
讓你從過去的憾恨中解脫,改寫自我認知及身分認同,
全神貫注把握當下,開創自在、輕盈且美好的人生。
感動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海苔熊|Podcaster
徐豫(御姊愛)|作家/Podcaster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
郭葉珍|教授媽媽
蔡詩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蘇予昕|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按首字筆劃排序)
內疚裡,經常有「我不夠好」的羞恥感,最根源處是「我不值得被愛」,這是我的體會。那是對自我的價值與存在,進行了強烈的否定。即使什麼都不做,光是活著,就有罪。
解套之法,就是這本書所提到的「自我同理」(self compassions),或者我喜歡說「自我慈悲」,也可以通俗地說是「愛自己」。慢慢從自我理解、自我接納、自我肯定開始著手,並且帶著友善的好奇心,關注自己的存在,看見自己值得被愛!──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本書以新穎又經典的角度,將各面向的情緒做為主軸,引領我們面對關係中種種紛雜而糾葛的議題。在每一則寫實又生動的故事中,我們被引發的不只是相呼應的經驗,也覺察到背後綿密而細緻的情緒流動。透過作者貼近而睿智的評析與說明,我們得以在其中找到直面自己、看待關係的新視角。這是一本值得讀者細細咀嚼的療癒之作。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