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認識人的強大工具──MBTI
雖然有很多探討MBTI的書,但卻很少有討論如何在職場上運用MBTI的書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各種原因,但主要是因為大家誤以為MBTI只是一種簡單的娛樂性工具。
我們將MBTI當作探索人際關係的工具,例如:「我是○型,我的朋友和家人是○型,所以我們很合(或不合)」,大多是從這樣的觀點切入去使用MBTI。不過,其實有一些方法可以發揮MBTI的實用性,對工作和生活帶來正向的影響。
一、作為理解自己的工具。
二、作為理解同事的工具。
三、要與同事達成共同的目標時,可以用來找出活用彼此優勢和弱勢的方法。
首先要向閱讀本書的讀者坦白一件事,那就是筆者並非傑出的「MBTI專家」。當然,我學習了MBTI專業課程,而且也取得了講師的證照,但我身邊就有許多比我更專業地使用MBTI的專家。如果是平常,我應該會以更輕鬆的態度來寫文章,不過我這次的心態稍微有些不同。「讀者會不會因為我的書對MBTI有錯誤的認知?我會不會無意中散播了偏見?」我一邊擔心著這些,用比平常慎重許多倍的心態撰寫這本書。
那麼,自認為不是專家的人為什麼要寫這本書?雖然有很多從學術角度研究和學習MBTI的專家,但我具備了一項與他們不同的最大優勢,那就是「現場經驗」。我在第一個職場待了十六年,後來學習了MBTI招聘運用、MBTI領導力開發以及根據MBTI設計的成長方法,並且獲得了能夠實際運用的機會。於是我花了許多時間研究,在新創公司中不同MBTI類型的工作方式差異、活用MBTI的團隊和組織文化之開發以及職涯發展等內容,與各種類型的人見面,將理論套用到實戰當中。因此,關於MBTI運用在領導力、組織文化以及職場這一塊,我相當有自信。
我人生的MBTI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對MBTI很有興趣。許多人最初接觸到MBTI似乎都是透過學校的職涯探索課程。我第一次接觸到MBTI也是在大學的時候,當時我的MBTI類型是ESFJ。後來在大學畢業之前,我錄取E-LAND(衣戀集團)的實習課程,在課程中測出ESTJ,進入公司後又在新人培訓課程上測出ISTJ。人們通常都是在這類情況下接觸到MBTI,而且認知大多停留在:「喔,這個部分和我滿像的,這個部分好像不一樣耶?」
不過,我後來獲得了能更深入使用MBTI的機會。2007年,我在人才開發組擔任新進人員培訓課程的組長之後,我正式在工作現場使用MBTI。雖然之前我作為一名講師,已經累積了觀察職員、舉辦工作坊的相關經驗,但很可惜的是當時的我尚未取得「MBTI國際認證講師」專業證照,而是向公司內部有MBTI講師證照的前輩學習,並根據學習的內容來舉辦工作坊的。因此,比起分享對MBTI的深刻理解,更多是停留在強調MBTI趣味的層面。那時期我的引導僅限於「每個人都非常不同」、「我們的主管是這個類型」。現在回想起來,對當時與我一起參與工作坊的新進人員非常抱歉。因為我作為一名講師,向他們傳達了自己對MBTI的錯誤理解。
後來我正式接受專業的課程,MBTI成為了幫助我更深入理解人的工具。在E-LAND除了MBTI之外,還使用了名為「StrengthsFinder」的蓋洛普(Gallup)優勢測驗,以及分析溝通模式的「COMM.Style」和分析人類行動傾向的「DISC」等多樣化的工具,來分析個人的長處和弱點,並將分析數據作為基礎,投入在人力資源的使用上。我在這過程中得以對數千名職員跟數百名主管的特質,與他們所擔任職務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並且也能將我的觀察投入到培訓中。在MBTI的專業使用者中,我擁有數不清的機會,可以在現場親身體驗無數多人的共同點及差異。
這時,我感受到的是「每個人都非常不同」以及「那個不同中有模式可循」。許多人都以為MBTI只有十六種類型,但這是對MBTI的誤解。舉例來說,MBTI也有許多種測驗版本,一般最常使用的「MBTI Form M」是利用93個問題來獲取少數模式化的結果,但是如果用有144個問題的「MBTI Form Q」來測驗,我們能看到的就不只是十六種模式,而是超過五十億個關於個人特有行為的數據。MBTI Form Q有另一個名為「子維度」的概念,會再分析出每個維度中具體的五項行為表現,意即就算一樣是ISTJ,不同人測出來的各個子維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使用MBTI已經長達十五年以上,目前還未曾見過和我一模一樣MBTI類型的人,這就是證據之一──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從結論來看,如果使用能分析出個人特質的MBTI Form Q來進行測驗,就能像人物簡介那樣,將個人特質完整的呈現出來。
從各式各樣的MBTI中發現「模式」
再次強調,MBTI在許多不同結果中,依然能呈現出特定的模式。一旦理解了那個模式,就能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取得自己想要的成果,也能自行調整自己成長的速度。
我之所以使用MBTI,是因為這是最容易理解自己的工具,同時也是越思考就越能深入認識自己的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一項優點──MBTI是許多人都知道的工具,所以不僅是接受過專業教育的我,其他人也能用共同的語言來對話。舉例來說,像DISC或蓋洛普優勢測驗雖然都是很好的工具,知道的人卻不多,所以在和別人討論之前需要先花時間去瞭解,但是MBTI相當普遍,就連我唸國中的女兒都能馬上跟我聊。
另外,目前仍有許多專門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在進行MBTI的相關研究,因此往後將會有越來越深入的知識能跟大眾共享。自2020年起,我的女兒每年都會參加縱貫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是在追蹤孩子於成長過程中MBTI的變化。許多年之後在韓國,我們或許能藉由MBTI看見在美國或海外研究中那種長期的縱貫研究結果。
然而,MBTI的普及也導致大眾對MBTI普遍有許多誤解,這一點我每次在舉辦MBTI的工作坊或是演講的時候都有所察覺。我撰寫本書的動機也是想要解開大眾對MBTI的誤會,同時也希望MBTI能跳脫單純的娛樂性質,成為在職場上能實際運用的工具。
我在超過十五年的時間當中,學習了領導能力和組織文化,並且以此為業,同時也是一名幫助個人和組織成長的教練,MBTI是一個能教導我們如何理解人的強大工具,關於這項工具的活用方法,我堅信自己擁有其他專家沒體驗過的經驗。因此,本書的重點不在於傳達MBTI相關的深刻知識,而是在於「在職場中如何使用MBTI,才會對我、同事以及團隊有幫助?」我之所以像這樣使用MBTI將個人的長處、領導能力、組織文化以及職涯發展放在一起討論,是出於「如果我稍微多理解自己、理解與我共事的人,或許我就能變得更幸福」的想法。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也能從「該如何利用MBTI來幫助我的職場和生活獲得更多成長」的角度切入,拿起筆來,與我一起記錄你自己和你的同事吧。
白種和
2022年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