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都有覺醒的潛質,也就是內心本自具足的般若智慧。
般若智慧,就是改變命運的根本所在。
在漢傳地區,《心經》和《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兩部佛典。其中的一些經文,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類,更是為人熟知。
《金剛經》與《心經》同屬般若系經典,但修行側重點不同。《心經》是以般若正見,通過對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的禪觀,引導我們直接體認空性。而《金剛經》闡述的空性修行,則貫穿於整個菩薩道,包括菩薩應該如何修習布施、忍辱,如何莊嚴國土、利益眾生,是在做事過程中通達空性。
《心經》是引導我們通過對五蘊乃至四諦的觀照體認空性,雖然更為直接,但偏於智慧一邊。如果結合《金剛經》,知道如何將般若正見落實到具體行持中,以見導行,悲智雙運,就可以深化對《心經》的修學。
我們現有的世界,有美醜、善惡、男女、虛空大地的分別,這些只是緣起的顯現,並不對立,但因為凡夫有我法二執,就形成了二元對立。中觀的見地是讓我們看清,一切現象都是條件關係的假相,其中是沒有自性的。當我們認識到無自性,也就能進一步,從每個現象的當下體認空性。這個過程需要建立正見,更需要通過禪修訓練,培養觀照般若,才能證悟實相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