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產後憂鬱症」這個詞經常出現在大眾媒體上,相信很多人應該已經耳聞其名。
心情悶悶不樂的其中一個症狀就是「憂鬱」,而精神科有時會把「憂鬱」形容成「心靈感冒」。這種情況就和任何人只要過度疲勞就會非常容易感冒一樣,人只要身心俱疲,就有可能陷入「抑鬱」之中。這並不是精神脆弱或懶惰導致的。女性生產過後由於賀爾蒙失調及育兒疲勞等因素,非常容易身心不適或陷入憂鬱之中。而產後憂鬱症是一種發病率相當高的疾病,平均每一百位母親就會有十幾位曾有過這種經歷。出現症狀之後若不及時處理,病情就有可能會加重,導致照顧寶寶這件事變得越來越辛苦。因此及早察覺心理不適,迅速應對,讓媽媽早日恢復健康,重拾活力,對媽媽、寶寶和家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正在翻閱這本書的讀者說不定有人已經深受產後憂鬱之苦。倘若如此,那就不要獨自承受,勉強自己硬撐,要向可靠的人發聲求救。像是健康服務中心之類的諮詢機構都提供各種支援,協助媽媽度過難關。
本書主題的焦點雖然在產後,但是身為母親的人在她們漫長人生當中,並不會只有產後才會陷入抑鬱,這種症狀任何時期都可能發生。因此本書要一併告訴大家如何察覺心理不適的徵兆、找個信任可靠的人有多重要、如何自我照護,以及如何善用社會資源,這些大家務必要牢記在心。當你開始感到心力交瘁時就試著回想這些內容,並將其當作預防心理不適的自我照顧方法善加利用。
或許我們平時不太會向人提起心事,也鮮少有時間去想。不過本書提到的內容不僅適用於母親,我們的人生伴侶、娘家夫家的雙親以及周圍的人其實也都要有所了解。在此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一份助力,讓整個社會能夠體認到母親和家庭成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供一個友善的育嬰環境。
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 診療部主任 立花良之
結語
會想要翻閱這本書的讀者應該有不少人正處於疲憊的育兒生活之中,或者現在正在背後支持產後媽媽。我自己是以母嬰健康為職業,同時又是兩個孩子的媽,所以從以前就常有人問我產後憂鬱症的事。既然重要的人深受產後憂鬱症之苦,而且情況嚴重到無法正常溝通,於是我開始幫她打電話給公家機關,協助安排寶寶到托嬰中心,並且四處打電話找尋住宿型的產後照護中心。
畢竟這是攸關性命的事情,所以我找了很多書,希望能夠了解產後憂鬱症與一般的憂鬱症有何不同,以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對方的家人說明,但卻找不到適合的書,甚至曾經在清晨五點打專線尋問可以住院的醫療機構。這樣的經驗讓我覺得要是有一本裡頭網羅了緊急連繫單位等資訊的產後憂鬱相關書籍,這樣就能幫助那些已經沒有體力調查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及家人。
其實我自己也在2020年生下了第二個孩子,住院期間日本政府首次宣布了緊急事態宣言。雖然孩子7個月就送托嬰中心,但是真正送去的次數少到用兩隻手就可以數完,更沒有參加過家長間的交流活動及運動會,當然也就沒機會交到媽媽友。平時都是一個人在帶孩子的我,在孤獨的育兒生活中落淚的時刻不計其數。我是在長女滿周歲之後才開始有心情發現她的可愛。但是產後的那一年,「今天沒時間洗衣服、沒有時間去銀行」等當天無法完成的事卻一直讓我的心情陷入低潮之中。回想起那時候看到下班回到家的先生可以與外面的社會有互動,而且還能完成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心裡頭就會忍不住嫉妒起來,不僅哭過,也曾大發雷霆過,感覺那時候的我,應該多少也有一些產後憂鬱的傾向。
當媽媽當了六年,我的身心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媽媽」。或許你會覺得很誇張,但我想告訴你「確實如此」。孩子生了並不代表就能立刻當上媽媽。這種情況就好比整整5年都沒有任何交通違規、事故就可以拿到的「黃金駕照」,身為媽媽的人都要累積與寶寶相處的生活,這樣才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像一個母親。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責備自己沒有辦法扮演好媽媽這個角色,更不要覺得有這種媽媽的寶寶很可憐。我們也才剛握住育兒這個方向盤,車子開不好是正常的,失敗也是正常的。
照顧孩子其實也是一堂「讓自己學習依靠他人的課」。所以大家要記住,我們身旁一定會有想要幫助自己的人。
預防醫療・營養顧問 細川モ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