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日
  • 電子書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409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電子書)

The Hunger Habit: Why We Eat When We’re Not Hungry and How to Stop

  • 定價:480特價:336
  • 特價再88折:295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18日止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作者賈德森.布魯爾全新力作──
 
★TED演講1,900萬次觀看數,當年度排名第4名★
★經臨床實證,數千人都證實有效的科學方法★
 
你吃東西是真餓還是假餓?
 
利用科學法則跳脫假性飢餓的循環,
重新信任你的身體,修復你與食物的關係,
養成開心吃也無罪惡感的飲食習慣。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經歷下列情況?
  .明明不餓,但就是嘴饞想吃東西
  .無聊、焦慮、壓力大、疲累時會想吃東西
  .若眼前有你最愛的食物,就算不餓也會吃掉
  .無意識地吃零食,一不小心就吃完整包餅乾
  .吃飯時經常吃到很撐,甚至飽到不舒服
  .擔心體重數字,瘋狂計算食物熱量
  →其實,你跟食物的焦慮關係就藏在這些行為背後!
 
  你是否曾在大吃大喝後感到後悔不已,下一次美食當前卻又放肆大吃?我們常覺得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咎由自取,便責怪自己。在這個讚頌苗條與自制的世界,社會批判使我們自覺懶惰、缺乏自制力。
 
  事實上,面對食物時,無聊、壓力、焦慮、疲累,或者僅僅是一個炸雞廣告,都可能讓我們失控。我們吃東西時甚至不知道自己餓不餓,而這種持續掙扎的結果形成了有毒的羞愧和自我批判。
 
  一直以來,我們以為要靠意志力節食,但這其實無法解決問題的真正根源:無益的習慣。錯不在你,而在你的習慣。
 
  布魯爾博士將教你善用改變習慣的科學及正念練習,修復你跟自己的關係。你將學習自我疼惜,打破情緒性進食與愧疚的迴圈。本書中的21天挑戰能幫助你鬆綁飲食焦慮,讓你重新與身體連結,傾聽身體裡的浩瀚智慧;你將不再被食物主宰,能夠擁有空間好好過自己的人生。
 
  ◤三步驟助你打破自責與愧疚的壞習慣循環:
  1. 找出你的飲食習慣模式;
  2. 善用覺察(而不是意志力)去打斷模式;
  3. 運用大腦的力量跨出舊習慣,打造能滋潤身心的新習慣。
 
  .覺察:讓大腦專注評估食物的獎勵價值,便能改變狼吞虎嚥的習慣。覺察是我們改變行為所需的一切。
  .好奇心:興趣型好奇心會開啟體驗,讓我們走出熟悉安全的舒適圈,進入開放與學習的成長圈。
  .自我疼惜:善待自己,就像穿著最柔軟的毛衣,感受撫慰。我們既對自己付出善意,亦從我們自己收到善意。
  .與身體重新連線:練習傾聽身體訊號,就能分辨自己是不是真的餓了,或者只是無聊、壓力大而想吃東西。
  .愉悅高原:找出自己的愉悅高原,也就是吃飽的最適狀態。你將能盡情品嚐美味食物,又能得到剛剛好的滿足感。
 
  本書透過神經科學的實證研究,教你與大腦合作以克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永久改變自己與食物的關係。布魯爾博士數十年的臨床研究有助我們治癒飲食方面的罪惡感和挫敗感,你不需再與自己對抗,而是能學習與心靈和身體交朋友,重新找回你的生活。
 
  ▶▶過去與未來相遇的唯一地方就是現在。
  此時此地是我們唯一能夠利用過去以改變未來的機會。◀◀
 
各界專家一致推薦
 
  Angela|營養師
  王明勇|食療養生專家
  王雅涵|心理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講師、作家
  高敏敏|高人氣營養師
  楊月娥|資深媒體人
  嫚嫚營養師|「營養嫚嫚說」 版主
  黎慧芝|中央廣播電台「健康知識家」主持人、資深媒體工作者
  蕭捷健|運動營養專家及減重醫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國際讚譽
 
  「停止與食物之間的抗爭,讀這本書!」──雅莉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紐約時報》冠軍暢銷書《從容的力量》(Thrive)作者
  
  「如果你想要修復與食物的關係,解決方案不僅止於改變你吃的東西。賈德森.布魯爾賦予我們力量,放下毫無助益的習慣,並用先進的神經科學、實用的正念、有共鳴的故事和實例,將它們轉換為有益且持久的習慣。這本書的主題不是關於限制性飲食或相關困擾——而是尋找希望、賦予力量,以及真實且持久的復原過程。」──茉莉.卡梅爾(Molly Carmel),《與糖分手》(Breaking Up With Sugar)作者
 
  「賈德森.布魯爾提供了強大的方案,用於治癒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融合了我們對於大腦如何運用覺察本身力量的理解。對於為渴望所苦的無數人來說,這本書充滿了不可或缺的見解和工具!」──塔拉.布萊克(Tara Brach),《全然接受這樣的我》(Radical Acceptance)與《全然慈悲這樣的我》(Radical Compassion)作者
 
  「本書是一項顛覆傳統的計畫,有助改變你與食物的關係。賈德森.布魯爾透過建議、分析以及基於科學實證但充滿同理心和理解的故事,深入探討了我們的核心問題。這是我們現正需要的書!」──安妮.格雷斯(Annie Grace),《赤裸心靈》(This Naked Mind)作者
 
  「本書透過一種截然不同的全新方式來理解飲食過量。它透過強調我們的大腦如何在我們的意識之外形成習慣,以反駁我們對飲食過量的羞愧。更重要的是,它向讀者展示如何更有意識、自我疼惜地看待正在發生的事情,並學習全新的、更健康的飲食習慣。這是一項重要貢獻,有助理解如何對抗飲食過量。」──克莉絲汀.娜芙(Kristin Neff)博士,《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賈德森.布魯爾(Judson Brewer)
 
  國際知名的成癮精神科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現為布朗大學正念中心的研究與創新部門主任,也是該校公共衛生學院與醫學院的副教授。曾任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耶魯大學兼任教授、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醫學與精神醫學副教授。
 
  賈德森博士於2016年的TED演講「戒除壞習慣的簡單方法」(A Simple Way to Break a Bad Habit)的影片觀看數已超過1,900萬次,點閱次數於當年度排名為第4名。他曾培訓過美國奧林匹克運動員與教練、政府部長和商界領袖。著有《渴求的心靈》,已翻譯為16國語言;他的第二本著作《鬆綁你的焦慮習慣》出版後旋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
 
  發表過諸多期刊文章與專書章節,相關研究也曾於《時代》雜誌(2013年百大健康發現)、《富比士》雜誌、英國廣播公司,以及商業週刊等媒體上刊載、受訪與報導。
 
  www.drjud.com
  Facebook: judson.brewer.9
  Twitter: judbrewer
  Instagram: dr.jud
 
譯者簡介
 
蕭美惠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從事新聞及翻譯二十餘年,曾獲吳舜文新聞深度報導獎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譯作包括《最佳狀態》、《用數據讓客人買不停》、《鬆綁你的焦慮習慣》、《永久檔案》、《成為賈伯斯》等數十本。
 

目錄

前言

第1章 我們怎麼會陷入這種混亂?
第2章 飲食習慣是如何形成的
第3章 為什麼節食(及測量)沒有效

【21天挑戰】
第一部 找出你的習慣迴圈:第1天至第5天

第4章 第1天:歡迎來到21天挑戰
第5章 第2天:設定你的基準線
第6章 第3天:找出你的飲食習慣迴圈
第7章 第4天:你的身體智慧
第8章 第5天:辨認你的衝動──是飢餓還是其他?

第二部 用覺察打斷你的習慣迴圈:第6天至第16天
第9章 第6天:專注的力量
第10章 第7天:正念飲食
第11章 第8天:與身體重新連結
第12章 第9天:了解你的愉悅高原
第13章 第10天:渴望工具(第一部分)
第14章 第11天:建立你的覺醒資料庫
第15章 第12天:回顧──回頭看才能向前走
第16章 第13天:渴望工具(第二部分)
第17章 第14天:渴望怪物的下雨天
第18章 第15天:標記
第19章 第16天:開除你的委員會

第三部 更大更好的機會:第17天至第21天
第20章 第17天:不強迫的選擇自由
第21章 第18天:利用食物/情緒關係
第22章 第19天:疼惜
第23章 淺談創傷
第24章 第20天:透過體驗培養自信
第25章 第21天:更大更好的機會終極版(最大最好的機會)

致謝
附注
 

作者序
 
  ▌鬆綁你的飲食習慣(節錄)
 
  在本書中,我將會分享我過去二十年來研究習慣改變的一切心得,向你說明如何放棄無益的習慣,並建立有益的習慣。你或許注意到,我沒有用「壞習慣」這種說詞。我不贊成「好/壞」的說法,因為那會讓我們因為大腦在基本生存層面上所做的事而稱讚或指責自己。因此,我要請你做出的第一項改變就是拋棄「好/壞」的用詞,改用「有益/無益」的說法。
 
  本書的目標不是減重──除非這是你想要的。你將會看到,本書的計畫是設計用來讓你逃出食物監獄,並控制自己的飲食,而不是被飲食所控制。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不需要精疲力竭、徒勞無功地用意志力克服習慣。這聽起來或許不可思議,但在你明白大腦是如何運作之後,便會明白如何與大腦合作以改變飲食模式,讓「控制」這個字眼變得過時且不値一提。
 
  利用改變習慣的科學及正念練習二者的強大結合,你將學會運用大腦來修復你跟自己的關係。你將走上通往自我疼惜的道路,進而幫助自己打破情緒性進食與愧疚的循環。如果你單純只是想要脫離一些根深柢固的飲食習慣,我們也可以幫助你辦到。
 
  ▌關於本書
 
  在前三章,我們將探討大腦如何形成習慣;為什麼人總是積習難改;以及你需要具備哪些大腦知識才能邁向成功。之後的章節,我將一步步帶你了解「21天挑戰」──這項計畫將幫助你鬆綁飲食習慣,其原理就是與健康飲食背後的強大器官「大腦」合作,而非與之對抗。(每當我的患者或計畫參與者滿懷喜悅地說著他們如何更輕鬆地與大腦合作,我總會不禁嘴角上揚。)我在研究中發現,行為改變是用一種驚人的方式持續進展,於是我將這項挑戰分成三部分:(一)找出飲食習慣模式;(二)使用覺察(而不是意志力)去打斷模式;(三)運用大腦的力量跨出舊習慣,進入能滋潤我們身心的新習慣。
 
  我將提供你經科學驗證的方法,以形成實踐正念飲食與直覺飲食所需的新習慣──你將明白覺察是一項極其強大的工具。我所說的經科學驗證,可不只是我去閱讀別人的研究或報告,然後在本書做出總結而已;我指的是在我的實驗室中實際驗證的科學。這一路上,你也許會發現當你不再執著於食物,便能更加活在當下,更能沉浸於生活的每一刻。至於說到不適合本書的人,如果你有嚴重的限制性飲食失調問題,例如厭食症或暴食症,很抱歉本書並不適合你。請和你的醫師或心理健康醫生合作,那才是協助你的最佳方法。
 
  在整本書中,我將從我的診所、實驗室研究以及「當下就吃對」計畫的使用者等地方擷取例子,以強調我已驗證的科學方法。(不要擔心,我沒有要跟你推銷這個app。這本書已經有你所需要的一切。)
 
  吃東西可以是自我照顧與健康的來源,也可以是與人建立起關係的場合,但絕不是一場能決定你的人格的全民公投。本書只有一個目標:幫助你改變你與飲食的關係。到最後,你會明白自己的意識是如何運作,也能加以活用。你將重新與自己身體產生聯繫,讓你得以傾聽身體裡的浩瀚智慧。你將不再被食物主宰,能夠擁有空間好好過自己的人生。終結戰爭,開啟和平。
 
  我們開始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749085
  • EISBN:978626374907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3MB

會員評鑑

5
4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8/18
|
電子書
【為什麼會發生情緒性進食?】
1. 習慣形成的方式是設定後並忘記:這是人類大腦的預設模式,為了讓我們省下力氣來學習新事物、面對新挑戰。因此,當一項行為(例如:當心情不好時,就去吃甜點)在不斷重覆後,大腦就會忘記細節,自動化執行同樣的行為(只要覺得心情不好,就想吃甜點)。
2. 眶額皮質感受到的獎勵層級:眶額皮質的主要職責是設定獎勵層級,並決定哪個選項是當下對我們最好的選擇。因此在「沒有認真思考的當下」,感覺比較爽的選項通常就會是我們做的選擇。(例如:當心情不好時要吃甜點?還是去運動?因為吃甜點在當下的感覺比較爽,在沒有覺察的情況下,我們就會去吃甜點。)
3. 吃東西似乎是當下唯一能做主的事情:當我們遇到無法馬上解決或已經發生的不愉悅事件時,往往在當下感到無助與失控,但亂吃東西能夠產生立刻找回掌控感的錯覺,因為想吃多少、要吃什麼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因此,即使知道事後又會過度進食而後悔自責,我們依然享受著這種咎由自取的感覺XD。

【那要如何擺脫情緒性進食?】
若要脫離亂吃東西的惡性循環,就要反過來:1. 對自己的自動化行為有所覺察(習慣形成的方式是設定後並忘記)、2. 重新設定大腦感受到的獎勵層級(眶額皮質感受到的獎勵層級)、3. 改變心態(吃東西似乎是當下唯一可以做主的事情→ 亂吃只是當下爽而已,並沒有解決問題)。

經由賈德森·布魯爾博士在《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詳實有趣的說明,我了解到:會一再重覆這些不良飲食習慣是大腦天生運作機制使然,無法克制並不代表我是一個糟糕的魯蛇。如果想要全面脫離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就要在了解後開始實踐。(🌷更多閱讀心得請搜尋「閱讀遇金箱」)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5/25
你想過自己進食的當下是基於什麼原因嗎?是飢腸轆轆,還是時間到了自然想要進食,抑或是一股強烈的情緒使然而把慾望吃下肚?

回想孩子年幼的時候,只要出門在外開始哭鬧,便會有許多熱心的陌生人想要塞糖果餅乾給小孩,為的就是希望可以協助孩子平息情緒,然而我們曾經思考過這樣的習慣或作法可能會造成日後什麼樣的後果與影響嗎?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這本書便我們揭示了關於情緒性進食其實是在餵養一種渴望,而許多商業廣告也不斷洗腦我們吃下食物就等於擁有美好的心情,也因此時常聽到有些人會說健康飲食就等於人生沒有樂趣,彷彿滿足暫時的愉悅勝過一切,這種想法實在是非常荒謬,但即便如此,卻鮮少有人想徹底改變,畢竟我們都早已被既定的飲食習慣給制約而難以展開行動。

書中提到「意志力」其實是一種迷思,也有違大腦的運作,就如同我們刻意壓抑進食的慾望、仔細端詳食品包裝的成分、勤勞追蹤每天的進食狀況、紀錄運動的時間,或許在短時間內可以滿足我們的期望,但愈是給予身體過度的限制、抗拒、規劃,其實並不能帶來持續且長久的效果,原因不是我們缺乏毅力,而是這些行為本身就是在對抗我們的生存本能,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到若是要打破假性飢餓或一切陋習,就必定要從思想上作翻轉。

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若是要讓改變成真,就必須要懷抱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保持覺察,比如我們在進食的時候保持專注且用心體會食物帶給我們的感受,也練習在進食之前預先去思考吃下肚之後所帶來的影響,當我們改變對食物的獎勵價值,也自然能改變過往難以跳脫的固有習慣。

舉例來說,無論是在學校或是任何有獎徵答活動,只要孩子表現良好,勢必會得到甜食的獎勵,而這也無形中增強孩子對於甜食的正面評價,讓孩子把表現良好與甜食畫上等號,等到某一天因為健康理由而被禁止的時候,便需要花費更多力氣去抵抗甜食的誘惑,何不從小就開始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既不需要做任何繁複的規劃與記錄,更不需要用盡方法去抗拒及壓抑。

從這本書中可以得知我們平時所極力抵禦的事情都是基於過去錯誤的迷思與觀念,而作者也提供了許多練習的工具及技巧,也告訴我們不要批判及責怪自己,反而用憐憫及疼惜的心態去看待自己,並且給予足夠的時間與耐心,我們都能擺脫習慣迴圈,也更能傾聽自己身體與內心的聲音。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講述如何鬆綁飲食焦慮,更多的是關於大腦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與心理,也殘酷地告訴我們平時做的許多努力其實是讓我們更加遠離自己,要如何讓我們既能感受到控制感,又能體會到自我的善意,相信這本書可以為你提供解答。
展開
讀著這本書,想著我的歷年減重歷程,
國小就胖到六十四公斤、高中胖到八十九公斤,
我從小到大先後減重七次,
減重時會認真運動,
試過爬樓梯、游泳、跳繩、跑步、健身、節食、騎腳踏車、吃藥、斷食等,
(二月完成首次冬季斷食,紀錄為六十八小時)
一旦當我瘦下來,我又會狂吃一番,紓解壓力。
就這樣一直反覆復胖,再減肥,又復胖的人生。
曾覺得我體內住了一隻饕餮,
在菲律賓街邊小販的老闆曾說他沒看過人類吃這麼多,
也在吃到飽餐廳吃到吐,
我們就是瘋狂地塞食物,
彷彿沒有明天。
即使已注意到食物過於油膩,
我還是沒有放下夾子,
試圖將眼前的食物一掃而空。
從餐廳回家的路上,
打開社群媒體,
那些健身達人不定期上傳他們健身的影片,
會使自己覺得羞愧,
為何我無法控制食慾?
為何我晚餐要吃四次?
為何我無法像那些人一樣能只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始終佩服有些健身教練,一年只能吃一次蛋糕,Respect!!!)

要你立刻放棄維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無益飲食習慣,
馬上改吃有機蔬菜、
花時間自己煮、
多攝取對身心有益的食物、
別攝取那些你阿嬤看不懂的食物添加物、
少吃多動等,
這些都是講幹話而已。
我們早就知道這些知識,
只是做不到。

此書作者Judson Brewer是布朗大學的研究與創新部門主任,
也是該校醫學院的副教授。
他透過科學方法,
幫助許多人從食物牢獄逃出來,
覺察自己的飲食行為,
並打斷舊有的習慣
建立新的習慣。
書中一開始先解釋為何節食沒有用,
飲食習慣怎麼形成。
再借用網路迷因的「二十一天養成新習慣」這個說法,
打造一個二十一天建造新的、有益身心的飲食行為之挑戰。

以前吃飯時,
我都邊看書或邊看電腦,然後邊吃東西,
絲毫未注意食物的本來味道。
這陣子我照著書中所說的,
試著專注去品嘗我平常吃的垃圾食物、超商微波食品,
越吃越覺得沒這麼好吃,
我想自己會慢慢遠離這些無益身心的食品。
哪些食物對你有益處,
原來身體真的分得出來。
看來我以後要更專注在食物上面,
培養好食物和自己的關係。

書中的21天的挑戰,
可以協助讀者循序漸進地練習用覺察、專注、好奇心、自我疼惜四大方法,
幫助自己逃出食物牢籠,
不被暴食、情緒性進食所困擾。

請時刻維持自我疼惜:
🌟無論你的大腦對你說了什麼,這些習慣都不是你的錯。
🌟覺察是我們改變行為所需要的一切。
🌟當大腦開始認真注意之後,你就欺騙不了大腦。
🌟我們充滿智慧的身體知道什麼對自己最好。
🌟正念就是覺察與好奇心。
🌟你只需要專心就好了,大腦會負責其他工作。
🌟學習正念的重點不在學習,而是記憶。
🌟比起一路平順,失敗或跌倒讓我們學到更多,從錯誤中學習才是向前邁進的最佳方法。
🌟感受的身體比思考的大腦更為強大。
🌟光是認知到你所感受的是一種渴望,你便已經消除它的一部分力量。
🌟真正做出選擇,才能帶來持久的改變。
🌟覺察與好奇是我們能給予自己的禮物,它們會替我們把事情辦好。
🌟在面對痛苦的時候,我們可以學習培養疼惜作為新習慣。
展開
 

贈品訊息

載入中...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