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00 年,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主管陳載澧教授賜電約見在下,討論由我來講述有關「昔日香港」之講座的可行性,並輔以三次包括港島中西區、東區以及九龍區街道和名所舊蹟的考察之旅,並着我設計步行路線。
當時,我正在編寫由三聯書店出版的有關港島、九龍及新界街道系列拙著,故有不少可供參考的現成材料。
就在與陳教授會面的數天後,我將構思好的步行路線大綱,連同「昔日香港」之講座內容,以及大量可用作今昔對照的早期照片呈交陳教授省覽,幸運地旋即獲知照准實行。
在講座開展同時,亦蒙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邀約,舉行多個不同主題的演講,介紹早期香港社會面貌。因此,大學通識教育部的考察之旅中除學生外,亦有部分博物館人員及聽眾出席。
這次考察之旅所涉及的範疇,包括香港、九龍歷次填海、海岸線遷移、銀行、金融、娛樂、宗教、醫療、教育、新聞、軍事地帶、警政、天氣、飲食、工商業以至建築物等項目,題材亦算廣泛,因而有戰戰兢兢的感覺。
及至2003 年至2004 年,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將我於該館演講之部分內容,輯錄出版了《香江知味》、《香江風月》及《香江道貌》一共三本書,內容分別是有關香港早期飲食、娼妓和電車路風光,每次出版皆會舉辦展覽。同時,該館的博物館學會,亦要求我舉辦一次從石塘咀至筲箕灣的電車遊,逐一介紹拙著述及之景點及其他名所舊蹟。
兩年後,北京中央電視台來港拍攝《香港名街》特輯,亦邀請我作了一次電車遊,以及一次以中西區大小街道為主題的步行考察。2015 年,中央電視台又邀請我拍攝有關1941 年至1945 年香港淪陷期間的特輯,當中談及被改作日化名稱之街道,以及曾更改用途的建築物,包括被改作「香港佔領地總督部」的滙豐銀行大廈,被改作「憲兵隊本部」的現終審法院,及依次被改作「日軍指揮部」及「東亞酒店」的半島酒店等。他們亦專程前往拍攝被改作「豐國印刷工場」之北角商務印書館及其龐大廠房之北角原址。
較具特色的一次,是陳載澧教授着我陪同他以及由台灣來港的著名作家陳映真先生,進行一次中上環區考察,講述百多年來香港的華洋金融業,以及銀行業發展。
由2001 年開始,賞面邀約在下舉辦步行考察以及電車遊和巴士遊的單位,包括公營部門、博物館和學術機構;有一次香港電台電視部亦隨團拍攝。另一次具特色之懷舊遊,是步行中上環多條街道,懷緬百多年來的報館和印務館,還有皇后大道中及利源東街等早期報紙集散中心。出席者為籌辦中之香港新聞博覽館的多位骨幹成員,包括慕名已久的陳淑薇女士、陳早標先生等。我亦十分高興目睹該博覽館於2018 年12 月5 日,在原必列啫士街街市落成開幕,開始為市民服務。
過去十多年,考察之旅曾步行經過具特別主題和風格的街道里巷,包括銀行區的皇后大道中和德輔道中;華人金融和貿易區的文咸東、西街;刻製圖章的文華里;別名「花布街」的永安街;娼院區的水坑口街;塘西風月區的皇后大道西及山道;西洋紅燈區的春園街和駱克道等。
在九龍半島則包括尖沙咀九龍倉(海港城);水警總部所在的麥當奴道(後易名廣東道);兩旁榕樹密佈、早期被形容為「恍如鬼域」的羅便臣道(後易名彌敦道);「蔴埭(油麻地)花國(娼院區)」的吳松街和廟街;還有早期為海旁馬路主要街道之差館街(即上海街)等多條街道。此外,亦包括九龍城及寨城區的大小街道。至於途經的港九早期名所舊蹟,則有銀行金融機構、百貨店舖、工展場地、馬場、遊樂場、戲院、茶樓酒家、西餐食肆及茶餐廳、酒店、纜車、電車、火車和巴士總站、碼頭、船塢、貨倉、公用事業機構、工廠、街市、辦館、廟宇、教堂、學校,還有填海區和機場。
多年來,在下亦經常乘搭火車或巴士前往新界旅行、郊遊、野餐、探親,以及新春「行大運」。火車沿途所經的地區有大圍、沙田、馬料水(現大學站)、大埔、粉嶺、上水及羅湖等。
而巴士途經的主要路線青山公路,所經的地區則有葵涌、荃灣、深井、青山酒店、容龍別墅、青山寺、青山灣、元朗、新田及錦田等。
對於上述新界區的街道及名勝,在下仍有深刻印象及美好回憶。
現將往昔在港九市區之考察遊覽路線,以及所經歷之旅行、郊遊經驗,作一綜合性之分區分段逐一介紹,並配以歷史圖片及相關說明,冀能從另一角度呈現香港早期面貌,期望與有心人士一同走入時光隧道,進一步探索香港早期歷史。
鄭寶鴻